本发明涉及尼龙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由于尼龙具有无毒、质轻、耐磨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代替铜等金属在机械、化工、仪表、汽车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性能更加突出的mc尼龙甚至可以直接取代原铜、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制品,特别是将mc尼龙制成用于电梯传动的mc尼龙轮,不仅满足了工业上对其性能的要求,还降低了用户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尼龙轮包括轮体以及设置的轮体中心的轴承、轴和卡簧,现有的制造方式一般采用人工装配的方法,操作人员需要依次将轴承、轴和卡簧装配到轮体上,费事费力,人力成本高,并且无法保证装配精度,影响产品质量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尼龙轮费事费力,人力成本高,且无法保证装配精度,影响产品质量合格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包括轴承装配工装;
轴装配工装;
卡簧装配工装;
移送工装,所述移送工装控制尼龙轮依次经过所述轴承装配工装、轴装配工装和卡簧装配工装。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装配工装包括轴承压筒,一对所述轴承压筒固定在机架上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两侧,且轴承压筒间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所述轴承压筒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供轴承穿过的入料口;
轴承驱动机构,所述轴承驱动机构插入所述轴承压筒内部将轴承压筒内的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所述轴承驱动机构包括插入所述轴承压筒内部的轴承导柱以及用于控制轴承导柱沿轴承压筒内部滑动的轴承驱动油缸,所述轴承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轴承上料机构,所述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所述轴承压筒内,所述轴承上料机构包括轴承贮槽,所述轴承贮槽与所述轴承压筒同轴对应设置,且轴承贮槽内沿轴向贮存有若干轴承,所述轴承贮槽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与所述入料口匹配的供轴承穿过的出料口;
轴承压紧装置,所述轴承压紧装置插入所述轴承贮槽内将轴承压紧在轴承贮槽内端面,所述轴承压紧装置包括压板、导杆和固定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轴承贮槽内贴紧轴承,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固定板与所述压板间设有压紧弹簧;
轴承移送装置,所述轴承转移装置将所述轴承贮槽内端轴承由所述出料口移送至所述入料口,所述轴承移送装置包括轴承滑槽,所述轴承滑槽连接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且轴承滑槽内设有供轴承穿过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轴承驱动机构将轴承压筒内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轴承压筒内,实现尼龙轮轴承的自动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轴承贮槽内部的轴承被轴承压紧装置压紧在内端面,在重力作用下轴承由出料口进入轴承滑槽,并经过入料口进入轴承压筒内部,实现轴承的自动上料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移送装置还包括轴承推入单元,所述轴承推入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贮槽远离所述轴承压筒一侧的推板,所述推板朝向所述轴承贮槽一面固定有与所述轴承贮槽内端面轴承匹配的推杆,所述推板另一侧面设置有推动油缸,所述推动油缸固定端与所述机架固定,活动端与所述推板固定,所述推动油缸控制所述推杆将轴承由所述轴承贮槽推送至所述轴承压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增加推动油缸、推板和推杆结构,在轴承自身重力作用的同时,通过推动油缸控制推杆推送轴承至轴承压筒,避免轴承被压得过紧无法自动上料,也避免轴承卡在轴承滑槽内;另外当轴承贮槽与轴承压筒平行设置或设置在轴承压筒下方时,无法利用自身重力作用自动上料,此时必须使用轴承推入单元来实现外力作用下的轴承自动上料。
进一步的,所述轴装配工装包括轴导筒,所述轴导筒固定在基座上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一侧,且轴导筒朝向移送工装一端外侧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所述轴导筒顶面设有供轴穿过的开口;
轴驱动机构,所述轴驱动机构插入所述轴导筒另一端将所述轴导筒内的轴压入尼龙轮轴承中心,所述轴驱动机构包括插入所述轴导筒内部的轴导柱以及用于控制轴导柱沿轴导筒内部滑动的轴驱动油缸,所述轴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轴上料机构,所述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所述轴导筒内,所述轴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轴导筒上方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轴上料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轴排列筒,所述轴排列筒内沿竖向均匀排布有若干轴,且轴排列筒内轴与所述轴导筒同轴设置,所述轴排列筒固定在所述轴导筒上,且轴排列筒底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轴导筒一端设有装配空间,另一端插入有轴驱动机构,轴驱动机构将轴导筒内部轴压入尼龙轮轴承中心,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轴导筒,实现自动化的轴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轴上料机构通过轴导筒顶面的开口将轴传送至轴导筒内部,轴在自身重力作用由开口滑落至轴导筒内,当轴导筒内部轴完成装配后,能够自动完成轴补料。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顶面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安装有升降台,所述轴导筒和轴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布在四角的竖直设置的升降油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升降油缸控制升降台高度,从而实现轴导筒的高度控制,以保证轴导筒端口与尼龙轮轴承中心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卡簧装配工装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两侧;
卡簧导条,所述卡簧导条包括传送段和撑口段,所述传送段上依次均匀套设有卡簧,且传送段端部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撑口段的口径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增大,所述撑口段大头端一侧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
卡簧移送机构,所述卡簧移送机构控制所述传送段上的卡簧移送至所述撑口段的小头端;
卡簧驱动机构,所述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撑口段上的卡簧由小头端移动至大头端一侧的尼龙轮轴卡槽上,所述卡簧驱动机构包括卡簧驱动油缸,所述卡簧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活动端沿所述撑口段轴向设置,且活动端固定有与所述卡簧匹配的驱动导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卡簧导条包括传送段和撑口段,传送段上均匀套设有卡簧,撑口段口径有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卡簧移送机构将卡簧由传送段移送至撑口段小头端,同时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撑口段小头端卡簧沿撑口段滑动,卡簧口径逐渐被撑大,直至卡簧套设到尼龙轮轴卡槽上,完成卡簧的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撑口段设置在所述传送段下方,且传送段与撑口段小头端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卡簧移送机构包括齿条带,所述齿条带的齿槽与所述传送段的卡簧对应卡设设置;
齿条带动力机构,所述齿条带动力机构控制所述齿条带运动带动所述卡簧沿所述传送段移动至所述连接段,所述齿条带由所述连接段滑落至所述撑口段小头端,所述齿条带动力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竖向固定在所述卡簧导条一侧;
主动辊,所述主动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卡簧导条一侧面;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主动辊平行设置,且从动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朝所述卡簧导条一侧面;
齿条带驱动电机,所述齿条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背面与所述主动辊连动;
所述齿条带套设安装在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上,且齿条带内表面与主动辊和从动辊连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齿条带驱动电机控制主动辊旋转,从而带动齿条带和从动辊运动;齿条带的齿槽与卡簧对应卡设设置,当齿条带驱动机构控制齿条带运动时,能够带动卡簧沿传送段移动直至卡簧到达连接段,卡簧由于重力作用沿连接段滑落至撑口段实现卡簧由传送段至撑口段小头端的转移。
进一步的,所述撑口段设置在所述传送段下方,且传送段与撑口段小头端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卡簧移送机构包括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所述传送段轴向设置在传送段上方,且螺旋杆端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螺旋杆的螺旋槽与所述卡簧对应卡设设置;
螺旋杆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杆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板背面与所述螺旋杆连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旋杆驱动电机控制螺旋杆旋转,从而带动与螺旋杆的螺旋槽对应卡设的卡簧沿传送段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簧包括卡箍,所述卡箍为设置有缺口的弹性圆形卡箍;
外延条,所述外延条对称固定在所述卡箍两端,且外延条内侧面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簧通过一对所述卡槽套设在所述卡簧导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卡簧导条设置在一对卡槽之间,传送段卡簧套设设置,撑口段卡簧逐渐被撑开;同时外延条上端插入齿条带齿槽或螺旋杆的螺旋槽中,实现卡簧移送。
进一步的,所述移送工装包括传动导轨以及安装在传动导轨上沿传动导轨滑动的尼龙轮夹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一对轴承压筒,轴承驱动机构将轴承压筒内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轴承压筒内,实现尼龙轮轴承的自动装配;
2、本发明设有轴导筒,轴导筒一端设有装配空间,另一端插入有轴驱动机构,轴驱动机构将轴导筒内部轴杆压入尼龙轮中心,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轴导筒,实现自动化的轴装配过程;
3、本发明卡簧导条包括传送段和撑口段,传送段上均匀套设有卡簧,撑口段口径有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卡簧移送机构将卡簧由传送段移送至撑口段小头端,同时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撑口段小头端卡簧沿撑口段滑动,卡簧口径逐渐被撑大,直至卡簧套设到尼龙轮轴卡槽上,完成卡簧的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4、本发明通过移送工装控制尼龙轮依次经过轴承、轴杆和卡簧的自动安装,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轴承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轴承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轴承装配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轴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卡簧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卡簧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卡簧装配工装的卡簧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轴承装配工装;101、轴承压筒;1011、入料口;102、机架;103、轴承贮槽;1031、出料口;104、轴承;105、轴承滑槽;106、压板;107、导杆;108、固定板;109、压紧弹簧;110、推板;111、推杆;112、推动油缸;113、轴承导柱;114、轴承驱动油缸;
2、轴装配工装;201、轴导筒;2011、开口;202、基座;203、轴排列筒;204、轴;205、升降台;206、升降油缸;207、轴导柱;208、轴驱动油缸;
3、卡簧装配工装;301、卡簧导条;3011、传送段;3012、连接段;3013、撑口段;3014、小头端;3015、大头端;302、尼龙轮;3021、轴卡槽;303、支座;304、安装板;305、齿条带;3051、齿槽;306、卡簧;3061、卡箍;3062、外延条;3063、卡槽;307、支撑板;308、主动辊;309、从动辊;310、驱动电机;311、螺旋杆;3111、螺旋槽;312、螺旋杆驱动电机;313、卡簧驱动油缸;314、驱动导套;
4、移送工装;401、传动导轨;402、尼龙轮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包括轴承装配工装1、轴装配工装2、卡簧装配工装3和移送工装4,移送工装4控制尼龙轮302依次经过轴承装配工装1、轴装配工装2和卡簧装配工装3。
移送工装4包括传动导轨401以及安装在传动导轨401上沿传动导轨401滑动的尼龙轮夹具402,其中传送导轨401和尼龙轮夹具402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轴承装配工装1包括轴承压筒101、轴承驱动机构和轴承上料机构。
一对轴承压筒101固定在机架102上设置在移送工装4两侧,且轴承压筒101间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轴承压筒101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供轴承104穿过的入料口1011。
轴承驱动机构插入轴承压筒101内部将轴承压筒101内的轴承104压入尼龙轮302中心,轴承驱动机构包括插入轴承压筒101内部的轴承导柱113以及用于控制轴承导柱113沿轴承压筒101内部滑动的轴承驱动油缸114,轴承驱动油缸114固定在机架102上。
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104移送至轴承压筒101内,轴承上料机构包括轴承贮槽103,轴承压紧装置和轴承移送装置。
轴承贮槽103与轴承压筒101同轴对应设置在轴承压筒101上方,且轴承贮槽103内沿轴向贮存有十个轴承104,轴承贮槽103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与入料口1011匹配的供轴承104穿过的出料口1031。
轴承压紧装置插入轴承贮槽103内将轴承104压紧在轴承贮槽103内端面,轴承压紧装置包括压板106、导杆107和固定板108,压板106设置在轴承贮槽103内贴紧轴承104,导杆107一端与压板106固定,另一端穿过固定板108,固定板108固定在机架102上,且固定板108与压板106间设有压紧弹簧109。
轴承移送装置包括轴承滑槽105,轴承滑槽105连接入料口1011和出料口1031,且轴承滑槽105内设有供轴承104穿过的空间。
轴承驱动机构将轴承压筒101内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轴承压筒101内,实现尼龙轮轴承的自动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轴承贮槽103内部的轴承被轴承压紧装置压紧在内端面,在重力作用下轴承由出料口1031进入轴承滑槽105,并经过入料口1011进入轴承压筒101内部,实现轴承的自动上料过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轴装配工装2包括轴导筒201,轴驱动机构和轴上料机构。
轴导筒201固定在基座202上设置在移送工装4一侧,且轴导筒201朝向移送工装4一端外侧设有与尼龙轮302匹配的装配空间,轴导筒201顶面设有供轴穿过的开口2011。
轴驱动机构插入轴导筒201另一端将轴导筒201内的轴压入尼龙轮302轴承中心,轴驱动机构包括插入轴导筒201内部的轴导柱207以及用于控制轴导柱207沿轴导筒201内部滑动的轴驱动油缸208,轴驱动油缸208固定在基座202上。
轴上料机构设置在轴导筒201上方与开口2011连通,轴上料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轴排列筒203,轴排列筒203内沿竖向均匀排布有五个轴204,且轴排列筒203内轴204与轴导筒201同轴设置,轴排列筒203固定在轴导筒201上,且轴排列筒203底部与开口2011连通。
轴上料机构通过轴导筒201顶面的开口2011将轴传送至轴导筒201内部,轴在自身重力作用由开口2011滑落至轴导筒201内,当轴导筒201内部轴完成装配后,能够自动完成轴补料。
轴导筒201一端设有装配空间,另一端插入有轴驱动机构,轴驱动机构将轴导筒201内部轴压入尼龙轮302轴承中心,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轴导筒201,实现自动化的轴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基座202顶面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安装有升降台205,轴导筒201和轴驱动机构安装在升降台205上,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布在四角的竖直设置的升降油缸206。
通过升降油缸206控制升降台205高度,从而实现轴导筒201的高度控制,以保证轴导筒201端口与尼龙轮轴承中心位置对应。
如图1、图6、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簧装配工装3包括支座303,卡簧导条301,卡簧移送机构和卡簧驱动机构。
支座303设置在移送工装4两侧。
卡簧导条301包括传送段3011和撑口段3013。
传送段3011上依次均匀套设有卡簧,且传送段3011端部通过安装板304固定在支座303上。
撑口段3013的口径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增大,撑口段3013大头端3015一侧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
撑口段3013设置在传送段3011下方,且传送段3011与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之间设有连接段3012。
卡簧移送机构包括齿条带305和齿条带305动力机构。
齿条带305的齿槽3051与传送段3011的卡簧306对应卡设设置。
齿条带动力机构控制齿条带305运动带动卡簧沿传送段3011移动至连接段3012,齿条带305由连接段3012滑落至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
齿条带动力机构包括支撑板307,主动辊308,从动辊309和齿条带驱动电机310。
支撑板307竖向固定在卡簧导条301一侧,主动辊308安装在支撑板307朝向卡簧导条301一侧面,从动辊309与主动辊308平行设置,且从动辊309安装在支撑板307朝卡簧导条301一侧面,齿条带驱动电机310安装在支撑板307背面与主动辊308连动,齿条带305套设安装在主动辊308和从动辊309上,且齿条带305内表面与主动辊308和从动辊309连动。
齿条带驱动电机310控制主动辊308旋转,从而带动齿条带305和从动辊309运动;齿条带305的齿槽3051与卡簧对应卡设设置,当齿条带305驱动机构控制齿条带305运动时,能够带动卡簧沿传送段3011移动直至卡簧到达连接段3012,卡簧由于重力作用沿连接段3012滑落至撑口段3013实现卡簧由传送段3011至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的转移。
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撑口段3013上的卡簧由小头端3014移动至大头端3015一侧的尼龙轮轴卡槽3021上,卡簧驱动机构包括卡簧驱动油缸313,卡簧驱动油缸313固定在支座303上,活动端沿撑口段3013轴向设置,且活动端固定有与卡簧匹配的驱动导套314。
卡簧导条301包括传送段3011和撑口段3013,传送段3011上均匀套设有卡簧,撑口段3013口径有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卡簧移送机构将卡簧由传送段3011移送至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同时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卡簧沿撑口段3013滑动,卡簧口径逐渐被撑大,直至卡簧套设到尼龙轮轴卡槽3021上,完成卡簧的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卡簧306包括卡箍3061和外延条3062。卡箍3061为设置有缺口的弹性圆形卡箍3061,外延条3062对称固定在卡箍3061两端,且外延条3062内侧面开设有卡槽3063,卡簧306通过一对卡槽3063套设在卡簧导条301上。
卡簧导条301设置在一对卡槽之间,传送段3011卡簧套设设置,撑口段3013卡簧逐渐被撑开;同时外延条3062上端插入齿条带305齿槽3051中,实现卡簧移送。
本实施例设置一对轴承压筒101,轴承驱动机构将轴承压筒101内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轴承压筒101内,实现尼龙轮轴承的自动装配;
本实施例设有轴导筒201,轴导筒201一端设有装配空间,另一端插入有轴驱动机构,轴驱动机构将轴导筒201内部轴杆压入尼龙轮中心,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轴导筒201,实现自动化的轴装配过程;
本实施例卡簧导条301包括传送段3011和撑口段3013,传送段3011上均匀套设有卡簧,撑口段3013口径有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卡簧移送机构将卡簧由传送段3011移送至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同时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撑口段3013小头端3014卡簧沿撑口段3013滑动,卡簧口径逐渐被撑大,直至卡簧套设到尼龙轮轴卡槽3021上,完成卡簧的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本实施例通过移送工装4控制尼龙轮依次经过轴承104、轴204和卡簧306的自动安装,自动化程度高,装配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本实施例还能够增加注油工位和跳动检测工位,从而实现同步地检测和注油操作,完整整个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如图3,本实施例的轴承装配工装1的轴承移送装置还包括轴承推入单元。
轴承推入单元包括设置在轴承贮槽103远离轴承压筒101一侧的推板110,推板110朝向轴承贮槽103一面固定有与轴承贮槽103内端面轴承匹配的推杆111,推板110另一侧面设置有推动油缸112,推动油缸112固定端与机架102固定,活动端与推板110固定,推动油缸112控制推杆111将轴承由轴承贮槽103推送至轴承压筒101。
增加推动油缸112、推板110和推杆111结构,在轴承自身重力作用的同时,通过推动油缸112控制推杆111推送轴承至轴承压筒101,避免轴承被压得过紧无法自动上料,也避免轴承卡在轴承滑槽105内。
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簧装配工装3的卡簧移送机构包括包括螺旋杆311和螺旋杆驱动电机312。
螺旋杆311沿传送段3011轴向设置在传送段3011上方,且螺旋杆311端部安装在安装板304上,螺旋杆311的螺旋槽与卡簧对应卡设设置。
螺旋杆驱动电机312安装在安装板304背面与螺旋杆311连动。
螺旋杆驱动电机312控制螺旋杆311旋转,从而带动与螺旋杆311的螺旋槽对应卡设的卡簧沿传送段3011移动。螺旋杆311结构的移送机构结构更为简单,设置更加方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轴承装配工装1的轴承贮槽103与轴承压筒101平行设置,此时轴承无法在重力作用下沿轴承滑槽105,轴承装配工装1的轴承移送装置还包括轴承推入单元。
轴承推入单元包括设置在轴承贮槽103远离轴承压筒101一侧的推板110,推板110朝向轴承贮槽103一面固定有与轴承贮槽103内端面轴承匹配的推杆111,推板110另一侧面设置有推动油缸112,推动油缸112固定端与机架102固定,活动端与推板110固定,推动油缸112控制推杆111将轴承由轴承贮槽103推送至轴承压筒101。
本实施例利用轴承推入单元的推力实现轴承104的自动上料过程。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装配工装;
轴装配工装;
卡簧装配工装;
移送工装,所述移送工装控制尼龙轮依次经过所述轴承装配工装、轴装配工装和卡簧装配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配工装包括轴承压筒,一对所述轴承压筒固定在机架上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两侧,且轴承压筒间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所述轴承压筒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供轴承穿过的入料口;
轴承驱动机构,所述轴承驱动机构插入所述轴承压筒内部将轴承压筒内的轴承压入尼龙轮中心,所述轴承驱动机构包括插入所述轴承压筒内部的轴承导柱以及用于控制轴承导柱沿轴承压筒内部滑动的轴承驱动油缸,所述轴承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轴承上料机构,所述轴承上料机构将轴承移送至所述轴承压筒内,所述轴承上料机构包括轴承贮槽,所述轴承贮槽与所述轴承压筒同轴对应设置,且轴承贮槽内沿轴向贮存有若干轴承,所述轴承贮槽内端部外环面设有与所述入料口匹配的供轴承穿过的出料口;
轴承压紧装置,所述轴承压紧装置插入所述轴承贮槽内将轴承压紧在轴承贮槽内端面,所述轴承压紧装置包括压板、导杆和固定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轴承贮槽内贴紧轴承,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固定板与所述压板间设有压紧弹簧;
轴承移送装置,所述轴承转移装置将所述轴承贮槽内端轴承由所述出料口移送至所述入料口,所述轴承移送装置包括轴承滑槽,所述轴承滑槽连接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且轴承滑槽内设有供轴承穿过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移送装置还包括轴承推入单元,所述轴承推入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贮槽远离所述轴承压筒一侧的推板,所述推板朝向所述轴承贮槽一面固定有与所述轴承贮槽内端面轴承匹配的推杆,所述推板另一侧面设置有推动油缸,所述推动油缸固定端与所述机架固定,活动端与所述推板固定,所述推动油缸控制所述推杆将轴承由所述轴承贮槽推送至所述轴承压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装配工装包括轴导筒,所述轴导筒固定在基座上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一侧,且轴导筒朝向移送工装一端外侧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所述轴导筒顶面设有供轴穿过的开口;
轴驱动机构,所述轴驱动机构插入所述轴导筒另一端将所述轴导筒内的轴压入尼龙轮轴承中心,所述轴驱动机构包括插入所述轴导筒内部的轴导柱以及用于控制轴导柱沿轴导筒内部滑动的轴驱动油缸,所述轴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轴上料机构,所述轴上料机构将轴移送至所述轴导筒内,所述轴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轴导筒上方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轴上料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轴排列筒,所述轴排列筒内沿竖向均匀排布有若干轴,且轴排列筒内轴与所述轴导筒同轴设置,所述轴排列筒固定在所述轴导筒上,且轴排列筒底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顶面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安装有升降台,所述轴导筒和轴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分布在四角的竖直设置的升降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装配工装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移送工装两侧;
卡簧导条,所述卡簧导条包括传送段和撑口段,所述传送段上依次均匀套设有卡簧,且传送段端部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撑口段的口径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增大,所述撑口段大头端一侧设有与尼龙轮匹配的装配空间;
卡簧移送机构,所述卡簧移送机构控制所述传送段上的卡簧移送至所述撑口段的小头端;
卡簧驱动机构,所述卡簧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撑口段上的卡簧由小头端移动至大头端一侧的尼龙轮轴卡槽上,所述卡簧驱动机构包括卡簧驱动油缸,所述卡簧驱动油缸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活动端沿所述撑口段轴向设置,且活动端固定有与所述卡簧匹配的驱动导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段设置在所述传送段下方,且传送段与撑口段小头端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卡簧移送机构包括齿条带,所述齿条带的齿槽与所述传送段的卡簧对应卡设设置;
齿条带动力机构,所述齿条带动力机构控制所述齿条带运动带动所述卡簧沿所述传送段移动至所述连接段,所述齿条带由所述连接段滑落至所述撑口段小头端,所述齿条带动力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竖向固定在所述卡簧导条一侧;
主动辊,所述主动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卡簧导条一侧面;
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主动辊平行设置,且从动辊安装在所述支撑板朝所述卡簧导条一侧面;
齿条带驱动电机,所述齿条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背面与所述主动辊连动;
所述齿条带套设安装在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上,且齿条带内表面与主动辊和从动辊连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段设置在所述传送段下方,且传送段与撑口段小头端之间设有连接段;所述卡簧移送机构包括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所述传送段轴向设置在传送段上方,且螺旋杆端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螺旋杆的螺旋槽与所述卡簧对应卡设设置;
螺旋杆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杆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板背面与所述螺旋杆连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包括卡箍,所述卡箍为设置有缺口的弹性圆形卡箍;
外延条,所述外延条对称固定在所述卡箍两端,且外延条内侧面开设有卡槽;
所述卡簧通过一对所述卡槽套设在所述卡簧导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尼龙轮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工装包括传动导轨以及安装在传动导轨上沿传动导轨滑动的尼龙轮夹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