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屏幕尺寸大小、屏占比、分辨率等指标影响着用户体验,其中,屏占比直接影响着手机美观及使用感受,也是各个商家提升的目标。
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异形屏的方式来提高屏占比,而将显示屏幕设置成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这种方案不仅影响显示屏幕的外观,而且在用户不使用摄像头时,显示屏幕也不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显示屏无法实现全面屏显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模组和光学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
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显示屏铰接于所述开口;
所述光学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与壳体连接,并将光学模组设置在壳体内;其中在第一显示屏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显示屏铰接于所述开口;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光学模组的情况下,作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时,第二显示屏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转动,以将位于壳体内的光学模组暴露,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不需要使用所述光学模组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构成完整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在未使用光学模组时,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未使用光学模组时,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需要使用光学模组时,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使用光学模组时,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所述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显示屏、102-第二显示屏、103-拨片、104-传动轴;105-驱动设备、106-连接件、
01-第一固定片、02-第二固定片、03-第一连接杆、04-第二连接杆、05-传动杆、11-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二连接轴、00-避让孔、a-第二位置、b-第一位置、
201-齿轮轴、201a-齿轮、201b-转动轴、
301-固定环、401-光学模组、501-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1,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模组和光学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壳体连接;例如所述显示模组盖设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显示模组与壳体采用粘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发明对显示模组与壳体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屏101和第二显示屏102;
所述第一显示屏101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显示屏102铰接于所述开口;本发明铰接定义为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可转动连接,即在作用力的驱动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
其中作用力可以理解为手动驱动或者采用传动机构进行驱动。当用手动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时,所述显示模组应用电子设备中,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重量,实现电子设备的轻小化设计。
所述光学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与壳体连接,并将光学模组设置在壳体内;其中在第一显示屏101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显示屏102铰接于所述开口;在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光学模组的情况下,作用力作用在所述第二显示屏时,第二显示屏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转动,使得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之间产生缝隙,外部光线通过所述缝隙被所述光学模组接收或者光学模组通过缝隙向外发出光线,例如所述光学模组为摄像模组时,能够提高摄像模组的受光量,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光学模组为红外模组时,提高红外光线传输的性能;光学模组为闪光灯时,有助于让被照物更明亮。用户不需要使用所述光学模组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构成完整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能够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转动,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二显示屏102能够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使得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之间产生缝隙,外部光线通过所述缝隙被所述光学模组接收或者光学模组通过缝隙向外发出光线;例如所述光学模组401可以为摄像模组,当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时,能够提高摄像模组的受光量,进而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或者所述光学模组401还可以是红外模组,或者闪光灯等,当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时,能够提高红外模组和闪光灯摄像外部的出光量。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2的显示侧朝向同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的显示侧呈目标角度。
其中所述“显示侧”定义为:当所述显示模组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侧为显示画面朝向用户的一侧。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第一显示屏101的显示侧朝向同一侧,即第二显示屏102覆盖在所述开口处,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形成完整的显示屏;当所述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构成完整的显示屏时,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能够实现显示同一画面的效果,或者两者分别显示不同的画面。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的显示侧呈目标角度,即在显示模组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二显示屏102能够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直至达到第二状态,两者之间形成目标角度。例如当所述第二显示屏转动到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垂直时,所述目标角度为90°,此时显示模组的第二状态为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垂直的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应用到电子设备,在不适用光学模组的时候,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拼接以一整块屏幕的形式显示画面,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通过连接件106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05,第一固定片01,第二固定片02,第一连接杆03和第二连接杆04。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上设置有连接件106,第一显示屏101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106相对应的连接孔,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转动时,连接件106能够在连接孔内转动。
可选地,在第二显示屏10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件,所述两个连接件与第一显示屏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显示屏上开口相对的两侧,当显示模组处于第一状态时,本实施例能够提高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01通过第一连接轴1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01固定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背侧;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动轴12与所述传动杆0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04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长度的避让孔00,所述避让孔00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12上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02通过第三转动轴13转动连接,所示第二固定片02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背侧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相背的两侧。
当传动杆(05)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二显示屏(102)转动,显示模组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0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11转动连接,也可以与第一固定片01通过第一连接轴11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01通过第一连接轴11固定连接时,如图2所示,以第一方向为箭头a所示方向为例,沿a方向拉动传动杆05,第二显示屏102绕着所述连接件106,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产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两者形成微小缝隙后,外部光线透过所述微小缝隙被光学模组接收,优化光学模组的功能。
当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01通过第一连接轴11转动连接时,沿a方向拉动传动杆05,第二显示屏102绕着所述连接件106,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两者产生缝隙后,外部光线透过缝隙被光学模组接收或者光学模组通过缝隙向外发出光线。
当显示模组处于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01与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朝向同一侧,即第一显示屏101与第二显示屏102处于同一平面;传动杆05处于初始位置,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一位置b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当显示模组处于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01与第二显示屏102呈目标角度;传动杆05处于目标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二位置a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
参照图3、图4所示,所述避让孔00呈长条形矩形结构,其中第一位置b为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04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a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04第二端的位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杆03的第二端跟随传动杆05向a方向移动,带动第一连接杆03向a方向运动,第一连接杆03能够拉动第二显示屏102朝向光学模组侧转动;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跟随传动杆05向a方向运动,第二转动轴12在避让孔00中的位置发生改变,在传动杆05到达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二位置a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
可选地,当显示模组处于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所呈角度为90°时,光学模组能够接收最多的光线或者发出最多的光线,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二位置a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此时a为避让孔的一个端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驱动传动件05,同时在第一连接杆03和第二连接杆04的配合下,能够使得第二显示屏102朝向光学模组侧转动,使得位于壳体内的光学模组能够接收外部光线或向外发出光线。本例子结构简单,易于驱动,能够实现第二显示屏相对于第一显示屏发生转动的效果。
除此之外,所述第二显示屏102与所述传动杆05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转动,显示模组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距离减小。
具体的,第二显示屏102与所述传动杆05间的竖直距离为第一距离,即第二显示屏的表面l1与传动杆05的上表面l2间的竖直距离为第一距离;传动杆05与第二固定片02间的竖直距离为第二距离,即传动杆05的上表面l2与第二固定片02的竖直距离为第二距离。
如图3所示,当显示模组处于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距离为l1,所述第二距离为l2;当第二屏幕转动,显示模组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屏幕绕连接件106向光学模组侧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距离为l3,所述第二距离为l4,l3小于l1。
可选地,传动杆05与第二固定片02间的第二距离可以不变,也可以减小,即l4可以等于l2,l4也可以小于l2。
具体的,在第一方向为图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为平行于第一显示屏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杆03带动第二显示屏102向光学模组侧转动时,第二距离不变。
具体的,在第一方向包括平行以及垂直于第一显示屏的两个分量的情况下,也即第一方向与第一显示屏101之间形成夹角时,第一连接杆03带动第二显示屏102向光学模组侧转动时,第二距离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03能够驱动第二显示屏向光学模组侧转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形成缝隙,以优化设置在壳体内部光学模组的功能。第二连接杆04一方面能够起到稳定传动杆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二连接杆04的第一端形成有避让孔00,其中避让孔00的第一长度(即沿第二连接杆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转动轴2的直径,使得在驱动传动杆05发生移动时,避让孔00与第二转动轴2的接触位置发生改变,能够延长传动杆05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移动距离,提高传动机构整体的传动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可以采用驱动装置驱动。例如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杆05上的拨片103和设置在所述拨片103上的螺纹杆104;其中所述拨片103与所述传动杆05滑动连接,例如在拨片103上形成有卡槽,传动杆05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卡槽相互配合的卡块;当驱动所述传动杆05移动时,其中传动杆05的移动方向包括平行以及垂直于第一显示屏的两个分量的情况时,传动杆05向靠近第二固定片02方向移动,此时卡块能够沿着卡槽向下移动,以确保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传动杆05发生移动。
同时所述拨片103配置为能够沿传动轴104的轴线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驱动设备105驱动传动轴104转动时,设置在所述传动轴104上的拨片103能够螺旋移动,所述拨片103进而带动传动杆05向左移动,因此传动杆05的移动方向包括由于拨片103和传动轴104的配合关系使得传动杆05能够移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设备105可以是电机或者马达等。
可选地,所述传动轴104可以是螺纹杆。
可选地,参照图5~图8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轴201,和与所述齿轮轴201相互啮合的螺纹杆501;所述齿轮轴201包括转动轴201b和齿轮201a,所述齿轮201a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1b的第一端;所述转动轴201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背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背侧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相背的两侧,所述螺纹杆501设置在壳体内部。
具体的,通过螺纹杆501与齿轮201a的啮合使得第二显示屏102能够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例如螺纹杆501可以在驱动设备601的驱动下旋转,使得与其啮合的齿轮轴201转动;齿轮轴201转动能够带动第二显示屏102转动。本实施例采用齿轮传动方式实现第二显示屏102的转动,一方面提高第二显示屏102在转动过程的平稳性、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另一方面当所述显示模组应用到电子设备时,位于壳体内部的光学模组能够接受外部光线或向外发射光线,能够更好的实现光学模组的功能。
可选地,还可以手动驱动第二显示屏102,使得位于第二显示屏102背侧的齿轮轴201能够与位于壳体内部的螺纹杆501相互啮合并发生转动。
具体地,所述螺纹杆501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齿轮轴201的所述齿轮201a与所述螺纹杆501相互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可以为绕螺纹杆501轴向运动的方向,所述驱动设备601可以是电机或马达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屏的背侧设置有固定环301,所述转动轴201b穿过所述固定环301;在螺纹杆501朝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齿轮轴201沿所述固定环301的周向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背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背的两侧。
所述转动轴201b穿过所述固定环301,转动轴201b能够在所述固定环301中旋转。一方面固定环301用于承载所述齿轮轴201,固定环301能够提供齿轮轴201周向转动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显示屏101的背侧设置有固定环301,当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时,固定环301能够保证第二显示屏102与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外,不会发生改变两者之间其他的位置关系。例如能够保证第二显示屏102在相对第一显示屏101发生转动时,不会前后移动等。
可选地,第二显示屏101沿其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齿轮轴,并且对应所述齿轮轴分别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螺纹杆。本例子第二显示屏的两端能够同时转动,第二显示屏两端受到的扭矩相当,能够提高第二显示屏转动的速率。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屏102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屏102呈阵列方式排布在所述开口上;
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屏102转动时,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发生转动的方向一致。
例如多个第二显示屏102同时进行驱动,参照图3,图4所示,多个第二显示屏102共用一个传动件05;或者参照图8,多个齿轮轴共用一个螺纹杆。在传动结构驱动第二显示屏相对于第一显示屏转动时,多个第二显示屏的转动频率和转动方向一致,使得第二显示屏相对于第一显示屏转动角度一致,能够提升光学模组从外部接收的光线量或者提升光学模组向外部发射的光线量。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智能手机,还可以是头戴设备等其他电子产品。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模组和光学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屏(101)和第二显示屏(102);
所述第一显示屏(101)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显示屏(102)铰接于所述开口;
所述光学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转动,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2)的显示侧朝向同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2)的显示侧呈目标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02)通过连接件(106)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1)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05),第一固定片(01),第二固定片(02),第一连接杆(03)和第二连接杆(04);
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01)通过第一连接轴(1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01)固定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背侧;
所述第一连接杆(0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动轴(12)与所述传动杆(05)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04)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长度的避让孔(00),所述避让孔(00)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12)上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02)通过第三转动轴(13)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背侧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相背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05)沿第一方向运动,带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转动,所述显示模组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
所述第二显示屏(102)与所述传动杆(05)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由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距离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00)的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2)的直径;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传动杆(05)处于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一位置(b)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传动杆(05)处于目标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04)在所述避让孔(00)的第二位置(a)与所述传动杆(0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轴(201),和与所述齿轮轴(201)相互啮合的螺纹杆(501);
所述齿轮轴(201)包括转动轴(201b)和齿轮(201a),所述齿轮(201a)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1b)的第一端;
所述转动轴(201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背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背侧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相背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01)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齿轮轴(201)的所述齿轮(201a)与所述螺纹杆(501)相互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10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背侧设置有固定环(301),所述转动轴(201b)穿过所述固定环(301);
所述齿轮轴(201)沿所述固定环(301)的周向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背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背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屏(102)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屏(102)呈阵列方式排布在所述开口上;
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屏(102)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发生转动的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