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oled以其可弯曲可挠曲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oled折叠或卷起可使较大尺寸屏幕所占用的空间减小,通过改变显示设备的尺寸使其更加的便携,因此折叠和卷曲的显示设备成为柔性oled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现有可改变尺寸的显示设备在尺寸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对显示设备施加外力,从而实现显示设备尺寸的变化。显然,现有设计不能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可改变尺寸的显示设备在尺寸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对显示设备施加外力,不能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组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机壳,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承载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用于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或缩小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收卷组件、滑动组件以及预张力构件,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收卷组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滑动组件通过所述预张力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
所述收卷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或拉出所述柔性显示组件被收卷的部分,其中,所述预张力构件具有预张力,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在所述预张力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机壳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以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或拉出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长度等于所述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机壳滑动的距离,并且等于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机壳的滑动方向一致。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收卷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机壳两端的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滑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的厚度,所述第一滑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滑轮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滑轮的一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机壳的一端,剩余部分露出所述第二机壳表面并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接触。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一空腔,所述滑动组件以及所述预张力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机壳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机壳的内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滑动组件用以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滑动。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滑动块以及位于两所述滑动块之间的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滑轮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滑轮上。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沿所述滑槽相互接触设置的滑动块,靠近所述预张力构件的滑动块与所述预张力构件连接,远离所述预张力构件的滑动块与所述第三滑轮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所述显示装置的面积时,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所述预张力构件的预张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对应所述显示装置背面的部分滑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
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缩小所述显示装置的面积时,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所述预张力构件的预张力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预张力构件为弹性构件,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势能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势能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预张力构件为磁性构件,所述磁性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机壳一侧的所述第二机壳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力。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斥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斥力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形成密闭腔体,或者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之间设置有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位于所述滑动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一侧,所述密闭腔体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气压或液压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气压或液压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与所述收卷组件接触的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贴合至所述支撑层上。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的长度大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长度,所述支撑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柔性显示屏之外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至预设距离后固定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限位构件包括电磁构件或卡勾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二机壳上设置滑动组件以及预张力构件,滑动组件通过预张力构件与第二机壳连接,并使柔性显示组件的一端与滑动组件连接,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滑动时带动滑动组件滑动,收卷组件通过滑动组件的滑动用以收卷柔性显示组件或拉出柔性显示组件被收卷的部分,由于预张力构件具有预张力,使得滑动组件在预张力的驱动下滑动,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的正面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收卷组件与滑动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6垂直于收卷组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表示“或者”的意思。
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结合图1和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组件1和机壳2,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承载于所述机壳2上。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机壳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机壳21与第二机壳22,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21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壳22连接,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用于沿第一方向(如图中箭头所指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或缩小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的面积,从而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小尺寸与大尺寸之间的切换。
所述第二机壳22上设置有收卷组件3、滑动组件4以及预张力构件5,所述收卷组件3用于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收卷组件3与所述滑动组件4连接,所述滑动组件4用于在所述第二机壳22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并且所述滑动组件4通过所述预张力构件5与所述第二机壳22连接。
所述收卷组件3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对滑动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4的滑动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或拉出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被收卷的部分,其中,所述预张力构件5具有预张力,所述滑动组件4用于在所述预张力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机壳22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以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
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所述显示装置的尺寸时,所述滑动组件4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滑动,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预张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的部分被释放,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对应所述显示装置背面的部分滑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当撤去外力后,所述滑动组件4在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预张力的驱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的滑动以缩小所述显示装置的尺寸,在此过程中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预张力减小,所述收卷组件3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本申请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以下请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所述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一端与第一机壳21连接,第二端绕过第二机壳22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机壳22内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包括柔性显示屏11和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11的支撑层12,所述柔性显示屏11贴合至所述支撑层12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支撑层12背离所述机壳2的一侧。在所述显示装置为小尺寸显示状态下,所述柔性显示屏11从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绕至背面,此时,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用于显示,或者,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和背面均用于显示。
如图3~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向相背离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的面积增大,即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大尺寸显示状态,此时,所述显示装置背部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被拉至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用于显示。
其中,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对应所述显示装置正面的部分包括梳齿状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机壳21的第一梳齿状结构21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的第二梳齿状结构221错位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的梳齿状结构相互咬合或相互分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的相对滑动。此处仅为举例,并不以此为限,本申请的显示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的滑动。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小尺寸显示状态下的零部件结构示意图。所述收卷组件3活动的连接至所述第二机壳22上,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机壳22两端的第一滑轮31与第二滑轮32,所述第一滑轮31与所述第二滑轮32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22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轮31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22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轮32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22远离所述第一机壳21的一端。
所述第二机壳22设置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滑动组件4以及预张力构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张力构件5为弹性构件,比如弹簧等。所述弹性构件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机壳22上,相对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组件4上。
所述第二机壳22的空腔内表面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滑动组件4用以在所述滑槽6的延伸方向上滑动。所述滑槽6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22的两侧,两所述滑槽6中均嵌设有所述滑动组件4。
所述第二机壳22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开口220,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一端100固定至所述第一机壳21上,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收卷组件3通过所述开口220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滑动组件4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轮32的一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机壳22的一端,剩余部分露出所述第二机壳22表面并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接触;所述第一滑轮31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两端活动的连接至所述第二机壳22上,延伸至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1与所述滑动组件4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轮3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2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轮32的直径等于所述机壳2的厚度,以保证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在所述显示装置边缘处的平整性,使其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滑轮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滑轮32的直径。
其中,所述支撑层12的长度大于所述柔性显示屏11的长度,所述支撑层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柔性显示屏11之外并与所述滑动组件4连接。由于所述柔性显示屏11贴覆在所述支撑层12上,因此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在显示装置尺寸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支撑层12上,从而保护所述柔性显示屏11不受到较大的力拉扯以防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被收卷的部分为所述支撑层12延伸出的部分,因此,避免所述柔性显示屏11长期受弯曲应力而发生破裂等风险。
结合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轮31与第二滑轮32之间的距离,但不以此为限。由于所述第一滑轮31与所述第二滑轮32位于两所述滑槽6之间。因此,所述预张力构件5与所述滑动组件4并不会影响所述第一滑轮31与第二滑轮32的转动。
其中,所述滑动组件4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滑动块41,两所述滑动块41分别位于两所述滑槽6内,所述支撑层12分别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滑动块4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4还包括两个沿所述滑槽6相互接触设置的滑动块41,靠近所述弹性构件5的滑动块41与所述弹性构件5连接,远离所述弹性构件5的滑动块41与所述支撑层1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一所述滑槽6上对应设置一所述滑动块41。
结合图8所示,为图6垂直于收卷组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4还包括第三滑轮42,所述第三滑轮42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滑动块41之间,所述第三滑轮42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22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滑轮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滑动块41上,具体地,所述第三滑轮42固定于远离所述弹性构件5一侧的所述滑动块41上,所述第三滑轮42用于固定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滑轮42随所述滑动组件4的滑动而移动,所述第三滑轮4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滑动块41的高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三滑轮42,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直接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4上。
请参照图6和图9所示,所述滑动组件4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机壳21的滑动方向一致。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使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所述滑动组件4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滑动,所述弹性构件5的弹性应力被释放、弹性势能减小,所述收卷组件3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当所述显示装置完全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所述滑动组件4远离所述弹性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接触,此时,所述弹性构件5仍具有压缩形变,所述弹性构件5的预张力能够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受到预张力而绷直,保持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平整性。
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使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支撑层12的部分被拉出至显示装置的背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带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向左)滑动,所述弹性构件5被压缩、弹性势能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的部分被释放,所述弹性构件5的形变量增大。在此过程所述弹性构件5一直提供张力,因此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一直处于绷直状态。当外力卸载时,所述弹性构件5的预张力可推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右滑动,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回到小尺寸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撤去外力后弹性构件从压缩状态向原状恢复是一个自发过程,无需借助外力,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在上述的尺寸变化中,所述收卷组件3收卷或拉出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长度等于所述滑动组件4相对于所述第二机壳22滑动的距离,并且等于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对滑动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壳22上设置有限位构件(未图示),所述限位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对滑动至预设距离后固定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
比如,所述限位构件为电磁构件或卡勾构件。具体地,可在所述第二机壳22内部设置机械卡勾或电磁铁等构件,使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被拉至最远距离即大尺寸显示状态时,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连接的所述滑动块41被卡勾勾住或被电磁铁吸住,使所述显示装置在外力卸载时可保持如图8所示的大尺寸显示状态,并在所述第二机壳22上设置按键(未图示),当按下按键时机械卡勾脱钩或电磁铁断电失去磁力,所述滑动组件4可在弹性构件5的推力作用下向右滑动使显示装置回到如图6所示的小尺寸显示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相同/相似,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预张力构件为磁性构件5,所述磁性构件5包括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所述第一磁性件51设置于所述滑动组件4上,所述第二磁性件52相对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51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一侧的所述第二机壳22上,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之间具有磁力。除上述区别特征之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其余结构特征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使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支撑层12的部分被拉出至显示装置的背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带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向左)滑动,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的斥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的部分被释放。在此过程所述磁性构件5一直提供张力,因此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一直处于绷直状态。
当所述显示装置拉伸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限位构件开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从而维持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断开所述限位构件,在卸载外力后,所述磁性构件5的预张力(斥力)可推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右滑动,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回到小尺寸状态。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斥力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撤去外力后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之间通过增大间距而减小斥力(即恢复初始状态)是一个自发过程,无需借助外力,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当所述显示装置完全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所述滑动组件4远离所述磁性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接触,此时,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预张力能够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受到预张力而绷直,保持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平整性。
其中,所述磁性构件5也可以为电磁结构,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三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相同/相似,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滑动组件4与所述第二机壳22形成密闭腔体5a,或者所述滑动组件4与所述第二机壳22之间设置有密闭腔体5a,所述密闭腔体5a位于所述滑动组件4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一侧,所述密闭腔体5a的体积大小随所述滑动组件4的滑动而改变,比如所述滑动组件4向左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5a的体积缩小;所述滑动组件4向右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5a的体积增大。本实施例以所述滑动组件4与所述第二机壳22之间设置有密闭腔体5a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密闭腔体5a内填充有液体5b,本实施例的所述预张力构件5由所述密闭腔体5a和所述液体5b构成。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使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支撑层12的部分被拉出至显示装置的背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带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21的方向(向左)滑动,所述密闭腔体5a内的所述液体5b被压缩、液压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的部分被释放。在此过程所述预张力构件5一直提供张力,因此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一直处于绷直状态。
当所述显示装置拉伸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限位构件开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从而维持显示装置在大尺寸显示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断开所述限位构件,在卸载外力后,被压缩的所述液体5b提供的预张力可推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右滑动,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回到小尺寸状态。在此过程中所述密闭腔体5a的体积增大、所述液体5b的液压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撤去外力后被压缩的液体5b向液压减小的方向变化(即恢复初始状态)是一个自发过程,无需借助外力,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当所述显示装置完全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所述滑动组件4远离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接触,此时,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预张力能够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受到预张力而绷直,保持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平整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装置相同/相似,可参照图12和图13,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闭腔体5a内填充有气体,本实施例的所述预张力构件5由所述密闭腔体5a和所述气体构成。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机壳21与所述第二机壳22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使所述显示装置转换至大尺寸显示时,所述空腔内的所述支撑层12的部分被拉出至显示装置的背部,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第二端带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左滑动,所述密闭腔体5a内的所述气体被压缩、气压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的部分被释放。在此过程所述预张力构件5一直提供张力,因此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一直处于绷直状态。
在断开所述限位构件卸载外力后,被压缩的所述气体提供的预张力可推动所述滑动组件4向右滑动,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收卷回到小尺寸状态。在此过程中所述密闭腔体5a的体积增大、所述气体的气压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撤去外力后被压缩的气体向气压减小的方向变化(即恢复初始状态)是一个自发过程,无需借助外力,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当所述显示装置完全转换至小尺寸显示时,所述滑动组件4远离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机壳22相接触,此时,所述预张力构件5的预张力能够使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受到预张力而绷直,保持所述柔性显示组件1的平整性。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机壳上设置滑动组件以及预张力构件,滑动组件通过预张力构件与第二机壳连接,并使柔性显示组件的一端与滑动组件连接,当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相对滑动时带动滑动组件滑动,收卷组件通过滑动组件的滑动用以收卷柔性显示组件或拉出柔性显示组件被收卷的部分,由于预张力构件具有预张力,使得滑动组件在预张力的驱动下滑动,从而实现柔性显示组件的自动收卷,进而满足未来对显示设备自动化、便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组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机壳,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承载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用于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或缩小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的面积;
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收卷组件、滑动组件以及预张力构件,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收卷组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滑动组件通过所述预张力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
所述收卷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或拉出所述柔性显示组件被收卷的部分,其中,所述预张力构件具有预张力,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在所述预张力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机壳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以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或拉出的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长度等于所述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机壳滑动的距离,并且等于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机壳的滑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机壳两端的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的厚度,所述第一滑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滑轮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的一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二机壳的一端,剩余部分露出所述第二机壳表面并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壳设置有一空腔,所述滑动组件以及所述预张力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机壳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壳的内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滑动组件用以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滑动块以及位于两所述滑动块之间的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壳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滑轮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相对设置的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柔性显示组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滑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沿所述滑槽相互接触设置的滑动块,靠近所述预张力构件的滑动块与所述预张力构件连接,远离所述预张力构件的滑动块与所述第三滑轮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增大所述显示装置的面积时,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所述预张力构件的预张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对应所述显示装置背面的部分滑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正面;
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以缩小所述显示装置的面积时,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所述预张力构件的预张力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张力构件为弹性构件,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势能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势能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张力构件为磁性构件,所述磁性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机壳一侧的所述第二机壳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斥力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斥力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形成密闭腔体,或者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机壳之间设置有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位于所述滑动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一侧,所述密闭腔体内填充有气体或液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动组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气压或液压增大,所述柔性显示组件收卷的部分被释放;
当所述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机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气压或液压减小,所述收卷组件收卷所述柔性显示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柔性显示组件与所述收卷组件接触的一侧,所述柔性显示屏贴合至所述支撑层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长度大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长度,所述支撑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柔性显示屏之外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相对滑动至预设距离后固定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包括电磁构件或卡勾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