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越高,画面的清晰度越高。

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也即屏幕的精密度,分辨率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的个数成正比,屏幕中的像素越多,画面越清晰,然而受限于现有显示面板的结构,导致无法有效地提高分辨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能够提高分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其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一金属部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金属部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子部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第二子部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在俯视角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其中每列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包括:

第二衬底基板;

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一金属部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金属部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子部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第二子部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在俯视角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其中每列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包括:第二衬底基板;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下;由于对现有的面板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像素的数量,进而提高了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显示面板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111和多条数据线12,其中数据线12与扫描线111限定形成多个像素13至15。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与扫描线111连接,源极与数据线12连接,漏极分别与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112以及像素电极261连接。

结合图2和3,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基板20和第二基板30。

第一基板2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21、第一金属层11、绝缘层22、第二金属层(图中未标出)、钝化层23、色阻层24、保护层25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26。

第二基板3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31、黑色矩阵32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33。其中结合图3,所有数据线12上均覆盖有黑色矩阵32。如果增加数据线的条数,会降低开口率。

请参照图4至图7,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结合图4至图7,在俯视角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61-66,多个像素构成像素矩阵,也即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

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70。

第一基板5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51、第一金属层41、绝缘层52、半导体层44、第二金属层(图中未标出)、钝化层53、色阻层54、保护层55以及第一透明导电层56。

第一金属层4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51上,所述第一金属层41包括多条扫描线411和多个第一金属部412,所述第一金属部412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结合图4,所述第一金属部412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部81和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82,所述第二子部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部81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扫描线411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42平行。

绝缘层52设于第一金属层41上,绝缘层52的材料可以为sinx、siox等材料。

所述第一金属层4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层44。其中所述半导体层44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沟道。

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41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42,所述第二子部82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42之间。为了节省掩膜板的数量,从而简化制程工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线42设于所述半导体层44的上方。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穿透率,其中所述数据线42与相邻的第二子部82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穿透率,也即其中每个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子部82。其中所述第二子部82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5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彩膜色阻的两侧中每一侧的边缘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5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金属层和第一金属层41的材料均可包括mo、al、ti以及cu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线42的宽度范围可为1.5um至3um,也即通过减小数据线的宽度,增加了数据线与第二子部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口率。且由于第一金属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数据线之间,因此增加的数据线造成的开口率的损失,可以通过第一金属部以及数据线之间的间隙进行弥补,从而避免对开口率造成影响。

钝化层53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钝化层53的材料可以包括sio2、sinx以及sion中的至少一种。

色阻层54设于所述钝化层53上,色阻层54包括多个彩膜色阻,比如包括红色彩膜541、绿色彩膜542以及蓝色彩膜。结合图5,所述第一金属部412与相邻彩膜色阻的抵接处的位置对应;其中第一金属部412覆盖相邻彩膜色阻的抵接处。其中每列彩膜色阻的两侧中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比如以第一列为红色彩膜为例,第一列彩膜色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据线421、422,其余列的彩膜色阻与此相同。

保护层55设于色阻层54上。保护层55的材料可以包括sio2、sinx以及sion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透明导电层56设于所述色阻层54上,所述透明导电层56包括多个像素电极561;其中所述像素电极561与所述彩膜色阻对应。在一实施方式中,像素电极561与第一金属部412之间形成存储电容。第一透明导电层56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

第二基板70与所述第一基板50相对设置,第二基板7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71、以及依次设于第二衬底基板71下方的黑色矩阵72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73。第二透明导电层73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

结合图6和图7,所述黑色矩阵72与相邻两个彩膜色阻的抵接处的位置对应。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所述数据线42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5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黑色矩阵72在第一衬底基板5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也即所述数据线42上未覆盖黑色矩阵72。图7以单条数据线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其余数据线上均为覆盖黑色矩阵。

第二透明导电层73用于形成公共电极。

其中每列像素中相邻两个像素中交替地与位于该列像素两侧中其中一侧的数据线连接。比如第一列像素中第一个像素61与左侧的数据线421连接、第一列像素中第二个像素64与右侧的数据线422连接,其余像素与此类似。图4中仅示出6个像素,但是并不能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其中每行像素对应一扫描线411,所述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t2,所述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与对应的扫描线411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与对应的数据线42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部412和所述像素电极561连接。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为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还可包括液晶层,其中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70之间。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不限于此。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色阻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黑色矩阵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比如此时黑色矩阵设置在色阻层上或者与色阻层位于同一层。

由于对现有的面板结构进行调整,也即同时增加了数据线和扫描线的条数,从而增加了像素的数量,因此提高了分辨率。此外由于在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第二子部,因此可以通过数据线与第二子部之间的间隙增加开口率,从而避免数据线增加的同时降低开口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可包括背光模块。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一金属部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金属部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子部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第二子部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在俯视角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其中每列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包括:第二衬底基板;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下;由于对现有的面板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了像素的数量,进而提高了分辨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其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

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一金属部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金属部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子部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第二子部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在俯视角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其中每列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

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其包括:

第二衬底基板;

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的宽度范围为1.5um至3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

色阻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彩膜色阻,所述第一金属部与相邻彩膜色阻的抵接处的位置对应;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黑色矩阵,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色阻层上,所述黑色矩阵与相邻两个彩膜色阻的抵接处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部还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子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列像素中相邻两个像素交替地与位于该列像素两侧中其中一侧的数据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行像素对应一扫描线,所述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扫描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部和所述像素电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位于所述数据线的下方。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其包括: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第一金属部,所述第一金属部用于形成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一金属部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所述第二子部位于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第二子部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在俯视角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列像素或多行像素;其中每列像素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均设置一数据线。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装置,能够提高分辨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