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
背景技术: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透水砖因其透水性好,铺设较为简单而被大量使用,对透水砖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目前所使用的透水砖主要有陶瓷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砂基透水砖、钢渣透水砖、尾矿透水砖等,功能单一且颜色单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广场、公园、小区绿地等公共休闲娱乐区域日益增长的功能性和文化的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室外运动,对于室外湿度等关键指标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即方便又实用的方式来满足广大人民的这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该透水砖表面可随空气中不同的湿度含量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可通过砖体表面颜色的变换,直观的感知空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可排空场地积水。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透水砖砖体分为砖体上部结构和砖体下部结构,砖体上部结构上表面镶嵌粘结随湿度变色的变色层,砖体下部结构均匀设置多个渗水孔,每个渗水孔底部连接有疏水槽。
进一步,所述渗水孔直径为20mm,高为80mm。
进一步,所述渗水孔横向间距为95mm,纵向间距为33mm。
进一步,所述疏水槽为梯形截面。
进一步,所述变色层镶嵌粘结在砖体上部结构上表面四分之三处。
进一步,所述变色层包括上层可变色涂料层、中层普通水泥层和底层粘结层。
进一步,所述砖体上部结构由小孔隙率的细骨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砖体下部结构由大孔隙率的粗骨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随空气中不同的湿度改变面层颜色,一方面能够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通过颜色的改变来使人们对于湿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本实用新型砖体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均采用了可渗透材料,一方面有较好的透水性,一方面又可排除一些杂质进入砖体。
3、本实用新型因其底部设计有相互连通的疏水槽,能够实现水的纵向流通,可有效的实现应用场地积水的排空。
4、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广场、公园、艺术景观、庭院装饰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变色层;2、砖体上部结构;3、砖体下部结构;4、渗水孔;5、疏水槽;11、可变色涂料层;12、普通水泥层;13、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包括变色层1、砖体上部结构2和透水砖体下部结构3。
变色层1总厚度为17~20mm。主要由厚约2~4mm的可变色涂料层11、厚约10mm的普通水泥层12和厚约5~6mm粘结层13构成。
可变色涂料层由一种吸湿材料制成。当湿度小于50%时,砖体表面呈现红色,湿度由50%至80%时,由砖体表面红逐渐变蓝,湿度大于80%时,砖体表面呈蓝色。
普通水泥层为可变色涂料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附着载体。
粘结层可使整个显色层与透水砖之间形成一种可考的连接,保证可变色层在一个较长使用周期里的牢固性。
砖体上部结构使用细骨料压制而成,一方面有较好的透水性,一方面又可排除一些杂质进入砖体。其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面积为变色层留有约17~20mm深的凹槽。
砖体下部结构均匀设置多个直径为20mm,高为80mm的渗水孔4,它们横向间距为95mm,纵向间距为33mm。每个渗水孔底部连接有梯形截面的疏水槽5并且贯穿整个砖体,这样经由透水砖上部结构渗下的水可通过渗水孔快速引入疏水槽,使水从高水位出引流到低水位处。在实际砖体铺设时,应保证砖与砖之间的疏水槽相互连通,使得路面下可形成一条由砖体疏水槽构成的暗渠。这样经由渗水孔汇入疏水槽的水可在路面下纵向自由流动,使得积水可从高水位区快速排入低水位区或者排水井中。
本实用新型可以按照如下方案制备:
使用直径为lonm的细粒二氧化硅溶液做不可燃性粘结剂,将颗粒直径为10μm左右带有3~4nm微细孔的二氧化硅凝胶粘合在一起,再添加一种纤维物质作增强剂,最后在混合不同的色彩颜料后搅拌均匀制成可变色涂料层11的原材料备用。
根据透水砖的渗水孔、疏水渠等结构的相对位置和大小,制作透水砖模具;
准备选自沙漠孔隙为35%的风积砂(水洗烘干处理)为细骨料,喷加1%~10%的水分,添加7%的环氧树脂作为凝结剂混合均匀后作为透水砖上部结构2的原材料备用;
按重量分别称取p.o42.5水泥30份~50份和粒径范围9mm~11mm玄武岩碎石粗骨料60~90份;干搅拌5min~10min后依据水灰比w/c为0.30的指标加入适量的水搅拌15min左右得到透水砖下部结构3的原材料备用;
将透水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原材料依次灌入透水砖成形模具,加压,拆模,得到透水砖;
在得到的透水砖表面凹槽处先均与填涂5~6mm的粘结层13,再铺设厚约10mm的普通水泥层12,最后在普通水泥层上涂抹可变色涂料11至与透水砖表面平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透水砖砖体分为砖体上部结构和砖体下部结构,砖体上部结构上表面镶嵌粘结随湿度变色的变色层,砖体下部结构均匀设置多个渗水孔,每个渗水孔底部连接有疏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直径为20mm,高为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横向间距为95mm,纵向间距为3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槽为梯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镶嵌粘结在砖体上部结构上表面四分之三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上层可变色涂料层、中层普通水泥层和底层粘结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部结构由小孔隙率的细骨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湿度变色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下部结构由大孔隙率的粗骨料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