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轴承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压合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两个轴承装配通常是由人工完成。装配时,工人将两个轴承层叠在一起,且两个轴承之间设置垫片,v轮套设在两个轴承外侧并与垫片和两个轴承压合成一体,但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压合机。
本发明提出一种轴承压合机,所述轴承压合机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传送机构、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第三上料机构、第四上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第一下料机构、第二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三上料机构、所述第四上料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和所述第二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周围;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输送到所述传送机构的工位上;
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将垫片设置到所述第一轴承上;
所述第三上料机构用于将v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所述第四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
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垫片的位置;
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
所述第一下料机构用于取出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所述第二下料机构用于取出不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所述传送机构用于转送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振动盘、第一直振、第一固定架、第一下压气缸、第一导向件、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抓取气缸和第一推杆;
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一振动盘和所述第一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抓取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
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
所述第一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一振动盘和所述第一导向件,且所述第一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一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第一轴承输送到所述第一导向槽;
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一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所述第一轴承推出;
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抓取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抓取气缸运动;
所述第一抓取气缸用于抓取所述第一推杆推出的所述第一轴承并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工位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振动盘、第二直振、第二固定架、第二下压气缸、第二导向件、第二推动气缸、第一真空吸杆和第二推杆;
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二振动盘和所述第二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下压气缸、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真空吸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所述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二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二振动盘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且所述第二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二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垫片输送到所述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二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所述垫片推出;
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真空吸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一真空吸杆运动;
所述第一真空吸杆用于吸取所述第二推杆推出的所述垫片并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进一步,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三振动盘、第三直振、第三固定架、第三下压气缸、第三导向件、第三推动气缸、第二真空吸杆和第三推杆;
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所述第三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三振动盘和所述第三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座上;
所述第三下压气缸、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三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上;
所述第二真空吸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上;所述第三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件上;
所述第三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
所述第三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三振动盘和所述第三导向件,且所述第三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三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v轮输送到所述第三导向槽;
所述第三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三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三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三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三导向槽的所述v轮推出;
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真空吸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真空吸杆运动;
所述第二真空吸杆用于吸取所述第三推杆推出的所述v轮并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进一步,所述第四上料机构包括第四固定座、第四振动盘、第四直振、第四固定架、第四下压气缸、第四导向件、第四推动气缸、第二抓取气缸和第四推杆;
所述第四固定座和所述第四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四振动盘和所述第四直振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座上;
所述第四下压气缸、所述第四导向件和所述第四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架上;
所述第二抓取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架上;所述第四推杆设置在所述第四导向件上;
所述第四导向件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槽;
所述第四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四振动盘和所述第四导向件,且所述第四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导向槽;所述第四振动盘通过所述第四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第二轴承输送到所述第四导向槽;
所述第四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四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四推杆,以通过所述第四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四导向槽的所述第二轴承推出;
所述第四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运动;
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抓取所述第四推杆推出的所述第二轴承并将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
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五固定座、第五下压气缸和第一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五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五下压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座上;
所述第五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运动;
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垫片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六固定座、第六下压气缸和第二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六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六下压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座上;
所述第六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推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运动;
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移动气缸、第一下料气缸、第一夹爪气缸和第一滑动板;
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一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下料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
所述第一夹爪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
所述第一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滑动板,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板运动;
所述第一下料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夹爪气缸运动;
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用于取出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进一步,所述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移动气缸、第二下料气缸、第二夹爪气缸和第二滑动板;
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二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下料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夹爪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滑动板,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动板运动;
所述第二下料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爪气缸运动;
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用于取出不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分度盘;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分度盘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联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分度盘转动;
所述分度盘的周边布置有多个所述工位。
本发明的轴承压合机可自动将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垫片和v轮压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了人工操作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设置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可提高压合精度,避免操作过程中垫片漏放的情况,大大提高半成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压合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压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压合机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压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压合机包括工作台200和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的传送机构90、第一上料机构10、第二上料机构20、第三上料机构40、第四上料机构50、第一检测机构30、第二检测机构60、第一下料机构80、第二下料机构70;第一上料机构10、第二上料机构20、第三上料机构40、第四上料机构50、第一检测机构30、第二检测机构60、第一下料机构80和第二下料机构70设置在传送机构90周围;其中,第一上料机构10用于将第一轴承19输送到传送机构90的工位93上;第二上料机构20用于将垫片29设置到第一轴承19上;第三上料机构40用于将v轮49套设在第一轴承19上;第四上料机构50用于将第二轴承59与第一轴承19、垫片29和v轮49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94;第一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垫片29的位置;第二检测机构60用于检测第二轴承59的位置;第一下料机构80用于取出合格的半成品94;第二下料机构70用于取出不合格的半成品94;传送机构90用于转送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59、垫片29和v轮49。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压合机可自动将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59、垫片29和v轮49压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了人工操作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设置第一检测机构30和第二检测机构60可提高压合精度,避免操作过程中垫片29漏放的情况,大大提高半成品94的良品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上料机构10包括第一固定座13、第一振动盘11、第一直振12、第一固定架131、第一下压气缸18、第一导向件16、第一推动气缸15、第一抓取气缸17和第一推杆14;第一固定座13和第一固定架13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一振动盘11和第一直振12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3上;第一下压气缸18、第一导向件16和第一推动气缸15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31上;第一抓取气缸17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31上;第一推杆14设置在第一导向件16上;第一导向件16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61;第一直振12分别联接第一振动盘11和第一导向件16,且第一直振12的送料通道连通第一导向槽161;第一振动盘11通过第一直振12的送料通道将第一轴承19输送到第一导向槽161;第一推动气缸15的活塞杆联接第一推杆14,用于推动第一推杆14,以通过第一推杆14将输送到第一导向槽161的第一轴承19推出;第一下压气缸18的活塞杆联接第一抓取气缸17,用于推动第一抓取气缸17运动;第一抓取气缸17用于抓取第一推杆14推出的第一轴承19并放置在传送机构90的工位93上。进一步,第一抓取气缸17通过第一导轨171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31上。进一步,第一推杆14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6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上料机构20包括第二固定座24、第二振动盘21、第二直振22、第二固定架241、第二下压气缸28、第二导向件26、第二推动气缸25、第一真空吸杆27和第二推杆23;第二固定座24和第二固定架24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二振动盘21和第二直振22设置在第二固定座24上;第二下压气缸28、第二导向件26和第二推动气缸25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41上;第一真空吸杆27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41上;第二推杆23设置在第二导向件26上;第二导向件26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261;第二直振22分别联接第二振动盘21和第二导向件26,且第二直振22的送料通道连通第二导向槽261;第二振动盘21通过第二直振22的送料通道将垫片29输送到第二导向槽261;第二推动气缸25的活塞杆联接第二推杆23,用于推动第二推杆23,以通过第二推杆23将输送到第二导向槽261的垫片29推出;第二下压气缸28的活塞杆联接第一真空吸杆27,用于推动第一真空吸杆27运动;第一真空吸杆27用于吸取第二推杆23推出的垫片29并放置在第一轴承19上。进一步,第一真空吸杆27通过第二导轨271滑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41上。进一步,第二推杆23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26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上料机构40包括第三固定座44、第三振动盘41、第三直振42、第三固定架441、第三下压气缸48、第三导向件46、第三推动气缸45、第二真空吸杆47和第三推杆43;第三固定座44和第三固定架44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三振动盘41和第三直振42设置在第三固定座44上;第三下压气缸48、第三导向件46和第三推动气缸45设置在第三固定架441上;第二真空吸杆47滑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架441上;第三推杆43设置在第三导向件46上;第三导向件46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461;第三直振42分别联接第三振动盘41和第三导向件46,且第三直振42的送料通道连通第三导向槽461;第三振动盘41通过第三直振42的送料通道将v轮49输送到第三导向槽461;第三推动气缸45的活塞杆联接第三推杆43,用于推动第三推杆43,以通过第三推杆43将输送到第三导向槽461的v轮49推出;第三下压气缸48的活塞杆联接第二真空吸杆47,用于推动第二真空吸杆47运动;第二真空吸杆47用于吸取第三推杆43推出的v轮49并套设在第一轴承19上,以将第一轴承19和v轮49压合在一起。进一步,第二真空吸杆47通过第三导轨471滑动设置在第三固定架441上。进一步,第三推杆43滑动设置在第三导向槽46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四上料机构50包括第四固定座53、第四振动盘51、第四直振52、第四固定架531、第四下压气缸58、第四导向件56、第四推动气缸55、第二抓取气缸57和第四推杆54;第四固定座53和第四固定架53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四振动盘51和第四直振52设置在第四固定座53上;第四下压气缸58、第四导向件56和第四推动气缸55设置在第四固定架531上;第二抓取气缸57滑动设置在第四固定架531上;第四推杆54设置在第四导向件56上;第四导向件56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槽561;第四直振52分别联接第四振动盘51和第四导向件56,且第四直振52的送料通道连通第四导向槽561;第四振动盘51通过第四直振52的送料通道将第二轴承59输送到第四导向槽561;第四推动气缸55的活塞杆联接第四推杆54,用于推动第四推杆54,以通过第四推杆54将输送到第四导向槽561的第二轴承59推出;第四下压气缸58的活塞杆联接第二抓取气缸57,用于推动第二抓取气缸57运动;第二抓取气缸57用于抓取第四推杆54推出的第二轴承59并将第二轴承59、第一轴承19、垫片29和v轮49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94。进一步,第二抓取气缸57通过第四导轨571滑动设置在第四固定架531上。进一步,第四推杆54滑动设置在第四导向槽56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检测机构30包括第五固定座31、第五下压气缸32和第一位移传感器33;第五固定座3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五下压气缸32设置在第五固定座31上;第一位移传感器33滑动设置在第五固定座31上;第五下压气缸32的活塞杆联接第一位移传感器33,用于推动第一位移传感器33运动;第一位移传感器33用于检测垫片29的位置,以确定垫片29是否放置到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30也可以用来检测第一轴承19或者v轮49的位置,以确定第一轴承19或者v轮49的位置是否设置到位,以提高良品率。进一步,第一位移传感器33通过第五导轨331滑动设置在第五固定座3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检测机构60包括第六固定座61、第六下压气缸62和第二位移传感器63;第六固定座6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六下压气缸62设置在第六固定座61上;第二位移传感器63滑动设置在第六固定座61上;第六下压气缸62的活塞杆联接第二位移传感器63,用于推动第二位移传感器63运动;第二位移传感器63用于检测第二轴承59的位置,以确定第二轴承59是否压合到位。进一步,第二位移传感器63通过第六导轨621滑动设置在第六固定座61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下料机构80包括第一安装架81、第一移动气缸82、第一下料气缸84、第一夹爪气缸85和第一滑动板83;第一安装架8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一移动气缸82设置在第一安装架81上;第一滑动板83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81上;第一下料气缸84设置在第一滑动板83上;第一夹爪气缸8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板83上;第一移动气缸82的活塞杆联接第一滑动板83,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板83运动;第一下料气缸84的活塞杆联接第一夹爪气缸85,用于推动第一夹爪气缸85运动;第一夹爪气缸85用于取出合格的半成品94。合格的半成品94是指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59、v轮49和垫片29都压合到位的半成品94。进一步,第一滑动板83通过第七导轨831滑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81上。第一夹爪气缸85通过第八导轨85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板83上。进一步,轴承压合机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的下料传动装置100,第一夹爪气缸85取出合格的半成品94后放置在下料传动装置100上,通过下料传动装置100送出。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下料机构70包括第二安装架71、第二移动气缸72、第二下料气缸74、第二夹爪气缸75和第二滑动板73;第二安装架7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第二移动气缸72设置在第二安装架71上;第二滑动板73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71上;第二下料气缸74设置在第二滑动板73上;第二夹爪气缸75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板73上;第二移动气缸72的活塞杆联接第二滑动板73,用于推动第二滑动板73运动;第二下料气缸74的活塞杆联接第二夹爪气缸75,用于推动第二夹爪气缸75运动;第二夹爪气缸75用于取出不合格的半成品94放置在工作台200上。不合格的半成品94是指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59、v轮49或垫片29压合到位的半成品94。进一步,第二滑动板73通过第九导轨731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71上。第二夹爪气缸75通过第十导轨75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板73上。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传送机构90包括驱动电机91和分度盘92;驱动电机91设置在工作台200上;分度盘92设置在驱动电机91上并与驱动电机91的电机轴联接,以通过驱动电机91驱动分度盘92转动;分度盘92的周边布置有多个工位93,工位93上设置有定位柱931,用以定位第一轴承19、第二轴承59、v轮49和垫片29。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机构10、第二上料机构20、第一检测机构30、第三上料机构40、第四上料机构50、第二检测机构60、第二下料机构70和第一下料机构80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在传送机构90的分度盘92周围;分度盘92位于第一抓取气缸17、第一真空吸杆27、第一位移传感器33、第二真空吸杆47、第二抓取气缸57、第一夹爪气缸85、第二位移传感器63和第二夹爪气缸75下方。
以工作台200的台面为水平面,第一导轨171、第二导轨271、第三导轨471、第四导轨571、第五导轨331、第六导轨621、第八导轨851和第十导轨751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七导轨831和第九导轨731沿水平方向布置。
轴承压合机加工一个半成品94时,第一下压气缸18推动第一抓取气缸17下降,然后第一抓取气缸17抓取一个第一轴承19套设在分度盘92一个工位93的定位柱931上;分度盘92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一真空吸杆27下方,第二下压气缸28推动第一真空吸杆27下降,然后第一真空吸杆27吸取一个垫片29套设在工位93的定位柱931上并支撑在第一轴承19上;分度盘92再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一位移传感器33下方,第五下压气缸32推动第一位移传感器33下降,然后第一位移传感器33检测垫片29的位置;分度盘92再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二真空吸杆47下方,第三下压气缸48推动第二真空吸杆47下降,然后第二真空吸杆47吸取v轮49套设在工位93的第一轴承19上并与第一轴承19压合在一起;分度盘92再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二抓取气缸57下方,第四下压气缸58推动第二抓取气缸57下降,然后第二抓取气缸57抓取一个第二轴承59套设在定位柱931上并压合在v轮49内,以与v轮49压合在一起形成半成品94;分度盘92再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二位移传感器63下方,第六下压气缸62推动第二位移传感器63下降,然后第二位移传感器63检测第二轴承59的位置;分度盘92再顺时针转动,将工位93转动到第一夹爪气缸85下方,第一下料气缸84推动第一夹爪气缸85下降,然后第一夹爪气缸85抓取半成品94放置到下料传动装置100上送出。上述是加工一个合格的半成品94的步骤,当第一位移传感器33检测到的垫片29的位置不是垫片29预设的位置或者当第二位移传感器63检测到的第二轴承59的位置不是第二轴承59预设的位置时,分度盘92均将工位93转动到第二夹爪气缸75下方,然后第二下料气缸74推动第二夹爪气缸75下降,第二夹爪气缸75抓取不合格的半成品94放置到工作台20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压合机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传送机构、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第三上料机构、第四上料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第一下料机构、第二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三上料机构、所述第四上料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和所述第二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周围;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一轴承输送到所述传送机构的工位上;
所述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将垫片设置到所述第一轴承上;
所述第三上料机构用于将v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所述第四上料机构用于将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
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垫片的位置;
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
所述第一下料机构用于取出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所述第二下料机构用于取出不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所述传送机构用于转送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振动盘、第一直振、第一固定架、第一下压气缸、第一导向件、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抓取气缸和第一推杆;
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一振动盘和所述第一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下压气缸、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抓取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
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
所述第一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一振动盘和所述第一导向件,且所述第一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一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第一轴承输送到所述第一导向槽;
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一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所述第一轴承推出;
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抓取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抓取气缸运动;
所述第一抓取气缸用于抓取所述第一推杆推出的所述第一轴承并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工位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振动盘、第二直振、第二固定架、第二下压气缸、第二导向件、第二推动气缸、第一真空吸杆和第二推杆;
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二振动盘和所述第二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下压气缸、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真空吸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所述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二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二振动盘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且所述第二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二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垫片输送到所述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二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所述垫片推出;
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真空吸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一真空吸杆运动;
所述第一真空吸杆用于吸取所述第二推杆推出的所述垫片并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三振动盘、第三直振、第三固定架、第三下压气缸、第三导向件、第三推动气缸、第二真空吸杆和第三推杆;
所述第三固定座和所述第三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三振动盘和所述第三直振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座上;
所述第三下压气缸、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第三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上;
所述第二真空吸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架上;所述第三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件上;
所述第三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
所述第三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三振动盘和所述第三导向件,且所述第三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振动盘通过所述第三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v轮输送到所述第三导向槽;
所述第三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三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三推杆,以通过所述第三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三导向槽的所述v轮推出;
所述第三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真空吸杆,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真空吸杆运动;
所述第二真空吸杆用于吸取所述第三推杆推出的所述v轮并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上料机构包括第四固定座、第四振动盘、第四直振、第四固定架、第四下压气缸、第四导向件、第四推动气缸、第二抓取气缸和第四推杆;
所述第四固定座和所述第四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四振动盘和所述第四直振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座上;
所述第四下压气缸、所述第四导向件和所述第四推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架上;
所述第二抓取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架上;所述第四推杆设置在所述第四导向件上;
所述第四导向件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槽;
所述第四直振分别联接所述第四振动盘和所述第四导向件,且所述第四直振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导向槽;所述第四振动盘通过所述第四直振的送料通道将所述第二轴承输送到所述第四导向槽;
所述第四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四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第四推杆,以通过所述第四推杆将输送到所述第四导向槽的所述第二轴承推出;
所述第四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运动;
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抓取所述第四推杆推出的所述第二轴承并将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垫片和所述v轮压合在一起而形成半成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五固定座、第五下压气缸和第一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五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五下压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座上;
所述第五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运动;
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垫片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六固定座、第六下压气缸和第二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六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六下压气缸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六固定座上;
所述第六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推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运动;
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移动气缸、第一下料气缸、第一夹爪气缸和第一滑动板;
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一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下料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
所述第一夹爪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
所述第一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滑动板,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板运动;
所述第一下料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夹爪气缸运动;
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用于取出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移动气缸、第二下料气缸、第二夹爪气缸和第二滑动板;
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第二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下料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夹爪气缸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滑动板,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动板运动;
所述第二下料气缸的活塞杆联接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爪气缸运动;
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用于取出不合格的所述半成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分度盘;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分度盘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联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分度盘转动;
所述分度盘的周边布置有多个所述工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