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是一种显示器,显示屏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用来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信息。led显示屏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并通过led点阵组成。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显示控制,从而点亮或熄灭灯珠以更换文字、动画、图片或视频等屏幕显示内容。led显示屏具有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和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led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商业传媒、文化演出市场、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和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
对于传统的led显示屏,当设置在玻璃幕墙、商店橱窗或舞台背景等安装环境时,led显示屏将对玻璃幕墙形成遮盖作用,使得用户无法从室内透过led显示屏观察到室外景物,从而影响玻璃幕墙的采光性能,简而言之,用户无法从led显示屏的一侧透过led显示屏本身以观察到其另一侧的景物。故传统的led显示屏存在不具有透光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显示屏的透光率。
一种显示屏,包括:
安装组件,包括均具有透光性的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间隔设置而于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隙;
发光组件,位于所述间隔空隙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灯珠,所述电路板具有朝向所述面板设置的安装面,所述灯珠的数量为多个并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及
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位于所述间隔间隙中,所述连接组件具有透光性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跟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上,所述纵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梁连接在相邻两个纵梁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之间形成有容置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紧固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插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灯珠的间隙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缝隙中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和面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紧固经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最边缘的所述容置缝隙中;所述第一固定块还包括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与所述第一定位片间隔设置,所述横梁夹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的间隙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紧固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体部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缝隙中,所述纵梁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围成的腔体中,所述底板和面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块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卡条,所述卡条位于所述腔体中并与纵梁卡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空隙在所述安装组件的周边形成有贯穿开口,所述贯穿开口与外界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安装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轮廓之外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安装板固定的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和控制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聚碳酸酯组件或透明亚克力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聚碳酸酯组件或透明亚克力组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底板、面板和连接组件均具有透光性,可以保证整个显示屏的透光性,即从一侧可以透过显示屏看到另一侧的景物。当显示屏停止工作时,具有透光性的显示屏不会形成对光线的遮挡作用。同时,发光组件能充分利用间隔空隙的现存空间,使得自身不占用显示屏厚度方向上的额外空间,以确保显示屏的薄型化。并且间隔空隙也消除对光线的阻碍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透光性,间隔空隙也有利于整个显示屏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发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二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显示屏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10用来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信息,该显示屏10包括安装组件100、发光组件200、连接组件300和紧固件。安装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和底板120,发光组件200位于底板120和面板110之间,紧固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300将安装组件100和发光组件20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110具有透光性能,通俗而言,用户能在面板110的一侧透过面板110本身可以观察到位于另一侧的景物,显示屏10所发出的光线从面板110透射出来。面板110可以聚碳酸酯材料、透明亚克力和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确保面板11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使得面板110的透光率可达90-91%。面板110和底板120间隔设置,从而使得面板110和底板120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隙130,即该间隔空隙130可以实现整个显示屏10的无边框设计。面板110上开设有安装孔140,该安装孔140为通孔并沿面板110的厚度方向延伸,紧固件可以穿设在该安装孔140中。安装孔140贯穿面板11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从而使得安装孔140连通间隔空隙130和外界。具体而言,面板110两个相对设置的表面为面板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即安装孔140贯穿面板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显然,该内表面和外表面两者的朝向刚好相反。面板110的内表面界定间隔空隙130的部分边界,面板110的外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面板110的形状为矩形的平板状,当然,面板110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变性的平面状,或者面板110的形状为曲面状态,例如为圆弧形曲面状或波浪形曲面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20同样具有透光性能,通俗而言,用户能在底板120的一侧透过底板120本身可以观察到位于另一侧的景物。底板120可以聚碳酸酯材料、透明亚克力和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确保底板12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可以保证底板120的透光率可达90-91%。底板120上同样开设有安装孔140,该安装孔140为通孔并沿底板120的厚度方向延伸,紧固件可以穿设在该安装孔140中。当然,底板120上的安装孔140和面板110上的安装孔140可以形状相同,例如均为圆形孔等,且两者可以同轴设置,即两者的中心轴线与紧固件的中心轴线为同一直线,这样使得紧固件能同时顺利地通过底板120和面板110上的安装孔140,最终实现发光组件200跟底板120与面板110的同时连接。安装孔140贯穿底板12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从而使得安装孔140连通间隔空隙130和外界。具体而言,底板120两个相对设置的表面为底板1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即安装孔140贯穿底板1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显然,该内表面和外表面两者的朝向刚好相反。底板120的内表面界定间隔空隙130的部分边界,底板120的外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底板120的形状为矩形的平板状,当然,底板120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变性的平面状,或者底板120的形状为曲面状态,例如为圆弧形曲面状或波浪形曲面状等。
由于底板120和面板110间隔设置,使得间隔空隙130在整个安装组件100的周边上存在贯穿开口131,间隔空隙130通过该贯穿开口131与外界直接连通。简而言之,间隔空隙130的周向是不封闭的,即整个安装组件100并不具有边框,即无边框设计。通过不设边框,可以使得安装组件100机构简单,重量更轻,从而便于显示屏10的安装、运输与存储;也使得显示屏10可以做的更薄,例如显示屏10的总厚度可以做到13mm左右,符合显示屏10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外界空气可以从显示屏10的一端经过间隔空隙130而从显示屏10的另一端流出,从而形成很好的空气对流,在空气对流的过程中,外界冷空气能快速带走发光组件200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无法及时排放而积聚在间隔空隙130中,有效避免发光组件20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进而提高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再者,当风力较大时,在气流从显示屏10的一端流经显示屏10的间隔空隙130而从显示屏10的另一端流出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风力全部作用在显示屏10上,从而有效减少风阻,特别避免较大的风力使吊置安装(即吊装)的显示屏10产生剧烈晃动,提高显示屏10吊装的安全性,也防止对显示屏10产生损害并影响其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200包括电路板210和灯珠220,电路板210同样具有透光性能,即电路板210为透明电路板,用户能在电路板210的一侧透过电路板210本身可以观察到位于另一侧的景物。由于底板120、面板110和电路板210三者同时具有透光性,可以保证整个显示屏10的透光性,即从一侧可以透过显示屏10看到另一侧的景物。当显示屏10停止工作时,具有透光性的显示屏10不会形成对光线的遮挡作用。电路板210具有安装面230,该安装面230朝向面板110设置,灯珠220可以贴附在该安装面230上。灯珠2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灯珠220间隔设置在安装面230上,例如,灯珠220以多行多列的矩阵式分布有序排列在电路板210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灯珠220的形状可以大致呈长方体状、正方体状、椭球状或球状等。
灯珠220为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使得led灯珠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灯珠220所发光线的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而且废弃物可以回收,不存在汞等污染元素,为可以安全触摸的绿色冷光源,眩光小且无辐射。二是灯珠220寿命长,具有较强的抗震动能力。三是光色变化多样,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和各种图形。
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210包括横梁211和纵梁212,灯珠220位于横梁211和纵梁212上,横梁211和纵梁212两者的数量均为多个,横梁211的数量高于纵梁212的数量。纵梁212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梁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多个纵梁2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该第一方向为显示屏10的长度方向。横梁2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该第二方向为显示屏10的宽度方向,显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个纵梁212之间的间距明显大于相邻两个横梁211之间的间距。横梁21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纵梁212连接,横梁211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相邻的纵梁212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211之间形成有容置缝隙240,该容置缝隙24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跑道形等。对于该电路板210的制作,可以在一块平板状的无缝电路板210上间隔开设多个容置缝隙240,从而形成该实施例的电路板210。
由于电路板210形成有多个容置缝隙240,一方面可以减少电路板210的总重量,从而减轻整个显示屏10的重量,这样更加有利于显示屏10吊置安装(即吊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外界光线毫无阻碍地穿过该容置缝隙240,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板210的透光性能。再一方面可以使得灯珠220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容置缝隙240快速辐射,从而提高显示屏10的散热效果。
同时参阅图3、图4、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固定块310,第一固定块310具有透光性能,第一固定块3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定位片312和第二定位片313,第一连接部311位于容置缝隙240中,即第一连接部311夹置在相邻两个横梁211的容置缝隙240中,第一连接部3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1a,第一通孔311a沿显示屏10的厚度方向延伸,该第一通孔311a可以跟底板120和面板110上的安装孔140同轴设置。第一定位片312凸出第一连接部311的表面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定位片313凸出第一连接部311的表面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定位片312和第二定位片313沿显示屏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连接部311位于容置缝隙240中,使得两个横梁211对第一连接部311形成夹持作用,以便对第一连接部311进行定位,第一定位片312则插置在相邻两个灯珠220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两个灯珠220对第一定位片312形成夹持作用,以便对第一定位片312进行定位。同时,横梁211插置在第一定位片312和第二定位片313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定位片312和第二定位片313对横梁211起到夹持作用。即横梁211和灯珠220能够对整个第一固定块310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当然,为了更好地实现第一固定块310的安装,防止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涉。第一连接部311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部分,第一定位片312位于其中一个部分上,第二定位片313则位于另外一个部分上。
紧固件可以螺钉或销钉等,当紧固件同时穿设在第一通孔311a以及底板120与面板110的安装孔140中时,第一连接部311的两端分别抵接底板120和面板110,从而将电路板210固定在底板120和面板110之间,防止电路板210在底板120和面板110之间的间隔空隙130中产生晃动。第一连接部311位于电路板210最边缘的容置缝隙240中,而不是将第一连接部311位于电路板210中部的容置缝隙240中,同时第一定位片312和第二定位片313对位于电路板210宽度方向上最端部的两个横梁211起到夹持作用,因此,将第一固定块310设置在电路板210的最边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一固定块310对光线的吸收和阻碍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屏10的透光性能。当将螺钉拧出时,可以将面板110拆卸,从而对电路板210和/或灯珠220进行有效快速维护,从而提高显示屏10维护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固定块320,第二固定块320包括第二连接部321、主体部322和卡条323。第二连接部32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321与主体部322的一端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部321与主体部322的另一端连接,即两个第二连接部321沿主体部3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321均位于主体部322的同一侧,使得主体部322和两个第二连接部321共同围设形成一个腔体324,也使得整个第二固定块320为平底的u型结构。第二连接部32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21a,第二通孔321a沿显示屏10的厚度方向延伸,该第二通孔321a可以跟底板120和面板110上的安装孔140同轴设置。卡条323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卡条323位于上述腔体324中,其中一个卡条323靠近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321设置,另外一个主卡条323靠近另外一个第二连接部321设置卡条323的一端与主体部322弹性连接,卡条32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卡条323能够与纵梁212形成卡扣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321位于纵梁212一侧的两个横梁211之间的容置缝隙240中,两外一个第二连接部321位于纵梁212另一侧的两个横梁211之间的容置缝隙240中,使得纵梁212收容在第二连接部321和主体部322所围成的腔体324中,使得横梁211和纵梁212两种同时对整个第二固定块320起到限位作用。当紧固件同时穿设在第二通孔321a以及底板120与面板110的安装孔140中时,第二连接部321的一端和主体部322分别抵接底板120和面板110,从而将电路板210固定在底板120和面板110之间,防止电路板210在底板120和面板110之间的间隔空隙130中产生晃动。同时,主卡条323与纵梁212形成卡扣连接关系,进一步提高第二固定块320安装的稳定性。当第二固定块320安装在电路板210上时,使得纵梁212收容在第二连接部321和主体部322所围成的腔体324中,一方面可以使得纵梁212对第二固定块320构成限位作用,另一方可以使得第二固定块320不占用容置缝隙240中的其它部位,最大限度减少第二固定块320对光线的吸收和阻挡作用,进一步提高显示屏10的透光性能。
同时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还包括安装板150、盖板160和控制组件163,安装板150大致呈长条状,安装板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150沿显示屏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安装板150与底板120的端部固定连接。安装板150包括位于底板120轮廓之外的悬挂部151,悬挂部151上开设有固定孔151a,该固定孔151a中可以安装螺栓,螺栓可以将悬挂部151固定在支撑物上,从而实现整个显示屏10的吊装。
盖板160与底板120连接,盖板160的数量为两个并靠近安装板150设置,盖板160与底板120共同围成收容腔162,控制组件163设置在该收容腔162中,盖板160可以对控制组件163形成保护作用。控制组件163用于传输电流和进行通讯控制,例如控制组件163可以包括电源插座或信号插座等,电源插座或信号插座为可插拔式的模块化设计,这样使得整个控制组件163维护方便,并且,当两个显示屏10进行拼接时,可以通过电源插座或信号插座以实现无线连接,从而摒弃传统有线连接的方式。盖板160的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161,散热鳍片161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屏10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包括均具有透光性的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间隔设置而于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隙;
发光组件,位于所述间隔空隙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灯珠,所述电路板具有朝向所述面板设置的安装面,所述灯珠的数量为多个并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及
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位于所述间隔间隙中,所述连接组件具有透光性并用于将所述电路板跟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上,所述纵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梁连接在相邻两个纵梁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之间形成有容置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紧固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插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灯珠的间隙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缝隙中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和面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紧固经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最边缘的所述容置缝隙中;所述第一固定块还包括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与所述第一定位片间隔设置,所述横梁夹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的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紧固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体部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缝隙中,所述纵梁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围成的腔体中,所述底板和面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卡条,所述卡条位于所述腔体中并与纵梁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空隙在所述安装组件的周边形成有贯穿开口,所述贯穿开口与外界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安装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轮廓之外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安装板固定的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和控制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聚碳酸酯组件或透明亚克力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聚碳酸酯组件或透明亚克力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