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0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内不透水的硬质铺装大量增加,如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砖、混凝土等类型的道路、广场等。而这种不透水的硬质地面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雨水无法入渗,形成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尤其是城市小区内,房屋密集,地下排水道较少一旦雨水较多时容易对城市内部造成水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小区中人行道路的铺设一般多采用渗水砖,渗水砖:也叫透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不可为高温烧制;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表面无龟裂、脱层现象;耐磨性好,挤压后不出现表面脱落,适合更高的负重使用环境;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色泽自然、持久。使用寿命长;外表光滑,边角清晰,线条整齐;抗冻性能和抗盐碱性高;不易破裂,抗压抗折强度高于同类产品,行车安全;维护成本低,易于更换,便于路面下管线埋设;颜色形状多样,与四周环境相映衬,自然美观。

然而目前的渗水砖不具有蓄水功能,在遇到雨水天气时,下落的雨水全部渗透到大地中,不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路铺设使用的渗水砖透水性较差和不具有蓄水功能导致的城市在雨水天气造成内涝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所述砖体顶部开有与所述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所述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所述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所述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上开有所述通孔的两侧呈内凹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连接有输水管的两侧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一侧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输水管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底部内壁之间存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顶部开有贯穿到底部的走水腔道;所述走水腔道处于所述漏水孔正下方;所述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柱顶端通过若干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通过若干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存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呈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呈锥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顶部水平设有过滤网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板外圈壁与所述漏水孔顶部内圈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通过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将下落的雨水收集在储液腔内;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用以提高砖体的坚固性;砖体顶部开有与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输水管与储液腔连通;砖体铺设时,相邻的两个砖体之间通过输水管插入通孔后相互连通,流入到储液腔内部的雨水通过铺设连通的储液腔相互流动,最后雨水流向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的输水管延伸至蓄水池中或者走水管中进行收集作为二次利用,同时能够减少内部水涝的生成,提高经济利益,降低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的拼装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砖体1、储液腔2、支撑柱3、漏水孔7、通孔5、输水管4、排水孔6、走水腔道31、支撑架32、过滤网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内部开有储液腔2;储液腔2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3;砖体1顶部开有与储液腔2内部连通的漏水孔7;砖体1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5,砖体1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5插接匹配的输水管4;输水管4与储液腔2连通。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道路铺装结构包括在道路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非密实粘性土质土基层、密实粘性土质土基层和砖体层,砖体层,有若干块砖体拼接而成;通过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将下落的雨水收集在储液腔内;同时雨水也能够通过两块砖体拼接时形成的砖缝流向密实粘性土质土基层;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用以提高砖体的坚固性;砖体顶部开有与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输水管与储液腔连通;砖体铺设时,相邻的两个砖体之间通过输水管插入通孔后相互连通,流入到储液腔内部的雨水通过铺设连通的储液腔相互流动,最后雨水流向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的输水管延伸至蓄水池中或者走水管中进行收集作为二次利用,同时能够减少内部水涝的生成,提高经济利益,降低经济损失,需要说明的是边缘砖体上的通孔通过堵头密封,输水管通过管道通向蓄水池。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内部开有储液腔2;储液腔2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3;砖体1顶部开有与储液腔2内部连通的漏水孔7;砖体1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5,砖体1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5插接匹配的输水管4;输水管4与储液腔2连通,砖体1上开有通孔5的两侧呈内凹的弧形结构,砖体1连接有输水管4的两侧呈外凸的弧形结构;输水管4与储液腔2底部内壁之间存有距离。

两块砖体在拼接时能够将砖体的凸面卡入另一个砖体的凹面内,提高砖体铺设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将输水管插入通孔内,需要说明的是输水管可采用弹性塑料管,降低插接时的刚性,便于多块砖体的拼接并能保持稳定牢靠。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内部开有储液腔2;储液腔2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3;砖体1顶部开有与储液腔2内部连通的漏水孔7;砖体1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5,砖体1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5插接匹配的输水管4;输水管4与储液腔2连通,砖体1一侧开有排水孔6,排水孔6处于输水管4上方。

在雨水量过大时,输水管排水功能跟不上时,雨水到达排水孔时从排水孔向下地表,加速雨水排出,防止水涝产生。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内部开有储液腔2;储液腔2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3;砖体1顶部开有与储液腔2内部连通的漏水孔7;砖体1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5,砖体1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5插接匹配的输水管4;输水管4与储液腔2连通,支撑柱3顶部开有贯穿到底部的走水腔道31;走水腔道31处于漏水孔7正下方;支撑柱3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若干支撑架32,支撑柱3顶端通过若干支撑架32与储液腔2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柱3底端通过若干支撑架32与储液腔2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柱3底端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架32之间存有间隙。通过设有的支撑柱,能够加强砖体表面的稳固性,同时不影响雨水的流入。雨水通过流水孔流向走水腔道,雨水到达走水腔道底部时通过两个支撑架之间的间隙流向储液腔内部。

优选的,漏水孔7呈漏斗状结构,增大进水口面积,便于雨水进入,输水管4远离储液腔2的一端呈锥口结构,两块砖体拼接时,方便输水管插入通孔内部,漏水孔7顶部水平设有过滤网板8,过滤颗粒物,防止进入砖体内造成堵塞,过滤网板8外圈壁与漏水孔7顶部内圈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所述砖体顶部开有与所述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所述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所述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所述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开有所述通孔的两侧呈内凹的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连接有输水管的两侧呈外凸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一侧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于所述输水管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储液腔底部内壁之间存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顶部开有贯穿到底部的走水腔道;所述走水腔道处于所述漏水孔正下方;所述支撑柱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柱顶端通过若干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通过若干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储液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存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呈漏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呈锥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顶部水平设有过滤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板外圈壁与所述漏水孔顶部内圈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透水、蓄水功能的硬质铺装结构通过砖体内部开有储液腔,将下落的雨水收集在储液腔内;储液腔内部竖直设若干支撑柱,用以提高砖体的坚固性;砖体顶部开有与储液腔内部连通的漏水孔;砖体相邻的两侧分别开有通孔,砖体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与通孔插接匹配的输水管;输水管与储液腔连通;砖体铺设时,相邻的两个砖体之间通过输水管插入通孔后相互连通,流入到储液腔内部的雨水通过铺设连通的储液腔相互流动,最后雨水流向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铺设在道路端部的砖块的输水管延伸至蓄水池中或者走水管中进行收集作为二次利用,同时能够减少内部水涝的生成,提高经济利益,降低经济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程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国鸿伟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