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机加结构件的压紧机构,尤其涉及压紧装置压紧过程中零件防压伤、变形及偏移的问题。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板机加结构件的压紧装置由压板、螺钉组成,此压紧装置易拆易装,使用频率高,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在传统的压紧装置中,压板与零件往往是点接触和线接触,难以保证面接触,接触位置的应力集中,易导致压伤零件表面;

2、零件周围往往会放置若干个压紧装置,在传统的方式中,每一个压紧装置的压紧状态差异大,点接触、线接触以及面接触可能会同时存在,使得各方向的压紧力不均匀,最终导致零件偏移,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平板类机加结构件压紧装置存在的缺陷,发明了一种用于平板机加结构件压紧中防变形、压伤及偏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盘、压紧环、液压系统、传动杆和压板;传动杆与液压系统连接,液压系统可带动传动杆上下移动;压板一端安装于与传动杆上,压板另一端设置压紧环;压紧环下端与压紧盘连接。

所述压紧环与压紧盘为球形连接结构,使压紧环与压紧盘为面接触。

所述压紧盘与平板零件之间为面接触。

本发明的压紧机构的压紧方法及原理: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压紧装置上下移动,实现压板的松开和压紧;压紧力通过在压板前段设置的压紧环传递给压紧盘,压紧环可在一定空间角度内任意旋转,保证与零件自适应,实现压紧力在机构件之间的传递方式始终为面接触。液压系统可控制压紧力的大小。压紧环可在一定空间角度内任意旋转,与压紧盘配合,保证与零件自适应接触,实现压紧力在机构件之间的传递方式始终为面接触。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压紧装置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压紧力大小无需通过经验判断调节;

2、可以实现压板与零件始终面接触,避免因点接触和线接触产生的应力集中甚至零件压伤等问题;

3、各个压紧装置的压紧力均匀稳定,可以避免零件偏移的问题,保障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的设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压紧力传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构的工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盘2、压紧环3、液压系统4、传动杆5和压板6;传动杆5与液压系统4连接,液压系统4可带动传动杆5上下移动;压板6一端安装于与传动杆5上,压板6另一端设置压紧环3;压紧环3下端与压紧盘2连接。

实施例2

液压系统4驱动传动杆5上下移动,调整压板6与零件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压紧力的大小;压紧力通过在压板6前端设置的压紧环3传递给压紧盘2,压紧环3与压紧盘2之间连接面为球面,压紧环3在一定空间角度内任意旋转,保证与零件自适应,实现压紧力在机构件之间的传递方式始终为面接触;当压紧环3不再自由转动,实现零件压紧。

本发明中,当压紧环3不在零件表面法向方向上,压紧过程中压紧环可以实现自适应旋转,压紧盘2和压紧环3及零件1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状态。

实施例3

平板结构件压紧时:

步骤一,根据零件1的尺寸大小和机加工艺方案,调整压紧装置整体位置和数量,合理分布在零件周围。

步骤二,启动液压系统4,驱动传动杆5上下移动,实现压板6的压紧和松开。

步骤三,观察压紧盘2接触零件表面,直到压紧环2不再自由转动,停止液压系统4。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盘(2)、压紧环(3)、液压系统(4)、传动杆(5)和压板(6);传动杆(5)与液压系统(4)连接,液压系统(4)可带动传动杆(5)上下移动;压板(6)一端安装于与传动杆(5)上,压板(6)另一端设置压紧环(3);压紧环(3)下端与压紧盘(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环(3)与压紧盘(2)为球形连接结构,使压紧环(3)与压紧盘(2)为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盘(2)与平板零件之间为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结构件压紧机构,该机构可有效的实现平板类机加结构件加工过程中压紧装置和结构件之间的平面接触,避免压紧点接触和线接触,有效消除压紧装置导致的零件受力变形。根据零件尺寸大小和机加工艺方案,调整压紧装置位置,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压紧装置的上下移动,实现压板的压紧和松开;压紧力通过在压板前段设置的压紧环传递给机构件,压紧环可在空间角度内任意旋转,保证与零件自适应,实现压紧力和机构件之间的传递方式为面接触。结构件压紧过程四周均采用相同的面接触,消除点、线接触导致的结构件压伤、变形和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李小兵;陈建波;王丰;刘子渝;贾鸿;刘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4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