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46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屏的外观各式各样,对于正常导角区域,由于相邻两行像素数量差别不大,过渡平缓,所以正常导角区域显示效果不会有明显差异;对于具有异形区域的柔性屏,由于异形区域相邻两行像素数量差别较大,行像素少的负载较小,行像素多的负载较大,各行的负载不一致会导致像素充电的时间不同,相邻行的充电时间相差过大就会导致这两行的电流差较大,当电流差异超过一定规格时,会导致该区域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显示不良,同时,还会导致异形区域与正常显示区域也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不良,严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柔性屏异形区域行像素数量不同导致的行负载差异使柔性屏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能使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从而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栅线连接,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连接;

所述显示区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少于所述第一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

其中,还包括补偿区,所述补偿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背离所述第一区的一侧,所述补偿区内设置有负载补偿单元,所述第二区内的所述栅线延伸至所述补偿区,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数据线延伸至所述补偿区,所述负载补偿单元连接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阵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阵列的列方向;

所述第二区内设置有多行所述像素单元,每行所述像素单元中包含多个像素单元,沿所述第二区远离所述第一区的方向,各行中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逐渐减少;

所述补偿区内设置有多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多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每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中包含多个负载补偿单元,一行中的所述多个负载补偿单元沿所述栅线的延伸方向排布;

沿所述补偿区远离所述第二区的方向,各行中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内,任意相邻两行中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相差1-3个。

可选地,所述补偿区内,任意相邻两行中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相差1-3个。

可选地,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邻行中的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置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的形状为至少一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的形状为相邻两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邻两个角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包括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构成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相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栅线,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线。

可选地,所述负载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稳压信号端;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采用相同材料且同层设置并连接。

可选地,所述补偿区内任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区内同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之和为所述第一区内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内,每条栅线为单端输入扫描信号;或者,每条栅线为双端输入扫描信号。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迷你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包括:第一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并驱动补偿区内的负载补偿单元。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对该栅线连接的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和所述像素单元依次进行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通过设置补偿区,并在补偿区内设置负载补偿单元,能对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进行补偿,以减少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差异,从而使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进而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每行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趋于相同,以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每行像素单元的电流差趋于零,最终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显示基板,改善了该显示装置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具有正常倒角的柔性屏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显示基板的第二区形状为一个山脊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显示基板的第二区形状为两个山脊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显示区;11、第一区;12、第二区;2、像素单元;3、补偿区;4、负载补偿单元;5、正常倒角区域;6、像素;l、第一方向;n、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目前,柔性屏的外观各式各样,如图1所示,对于正常倒角区域5由于相邻两行像素6数量差别不大、过渡平缓,不会使显示效果有明显差异。对于具有异形区域的柔性屏,由于异形区域相邻两行像素数量差别较大,导致行像素少的负载减小,每一行的负载不一致会导致像素充电的时间不同,相邻行的充电时间相差过大就会导致这两行的电流差较大,当电流差异超过规格时,该区域将出现mura,对屏幕的显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具有异形区域的柔性屏需要考虑对异形区域进行补偿设计,以使异形区域各行的负载相差不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区1,显示区1内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2、沿第一方向l延伸的栅线和沿第二方向n延伸的数据线,栅线和数据线交叉,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像素单元2通过栅线连接,沿第二方向n排布的像素单元2通过数据线连接;显示区1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沿第二方向n排布,第一区11内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每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相同,第二区12内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少于第一区11内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其中,还包括补偿区3,补偿区3位于第二区12的背离第一区11的一侧,补偿区3内设置有负载补偿单元4,第二区12内的栅线延伸至补偿区3,第一区11内的数据线延伸至补偿区3,负载补偿单元4连接栅线和数据线。

其中,第一方向l定义为行方向,第二方向n定义为列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也可以不相互垂直。由于第二区12内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少于第一区11内沿第一方向l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所以导致第二区12内每条栅线的负载通常都小于第一区11内任一栅线的负载,这会导致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像素单元4发光亮度的不均匀,影响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栅线的负载主要由直接连接栅线的驱动电路和间接连接栅线的发光元件中各导电膜层的电阻和/或各导电膜层之间形成的电容构成,因此,栅线负载的补偿主要是补偿构成栅线负载的电阻和/或电容。

该显示基板,通过设置补偿区3,并在补偿区3内设置负载补偿单元4,能对第二区12内栅线的负载进行补偿(即补偿构成栅线负载的电阻和/或电容),以减少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差异,从而使第二区12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进而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每行像素单元2的充电时间趋于相同,以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每行像素单元2的电流差趋于零,最终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像素单元2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l为阵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n为阵列的列方向,第二区12内设置有多行像素单元2,每行像素单元2中包含多个像素单元2,沿第二区12远离第一区11的方向,各行中像素单元2的个数逐渐减少;补偿区3内设置有多行负载补偿单元4,多行负载补偿单元4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每行负载补偿单元4中包含多个负载补偿单元4,一行中的多个负载补偿单元4沿栅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沿补偿区3远离第二区12的方向,各行中负载补偿单元4的个数逐渐增加。如此设置,通过负载补偿单元4,能补偿第二区12内各行中减少的像素单元2的个数,以减少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差异,从而使第二区12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进而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每行像素单元2的充电时间趋于相同,以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每行像素单元2的电流差趋于零,最终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像素单元2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区12内,任意相邻两行中像素单元2的个数相差1-3个。补偿区3内,任意相邻两行中负载补偿单元4的个数相差1-3个。如此设置,随补偿区3内连接栅线的负载补偿单元4数量的逐渐增加,第二区12内任意相邻两条栅线的负载能够实现平滑过渡,即相邻两行栅线负载差异很小,充电时间接近,当显示基板显示时,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像素单元2不会有肉眼可见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补偿区3内任一条栅线连接的负载补偿单元4的个数与第二区12内同一条栅线连接的像素单元2的个数之和为第一区11内一条栅线连接的像素单元2的个数。如此设置,每行负载补偿单元4的个数设置能够将第二区12内每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相对第一区1内一行像素单元2的个数差异恰好补齐,从而消除了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差异,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像素单元2的发光亮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邻行中的像素单元2与负载补偿单元4位置一一对应。如此设置,一方面能确保一个负载补偿单元4恰好对第二区12内一条栅线上缺失的一个像素单元2进行补偿,且负载补偿单元4能与第二区12内的像素单元2同时制备形成,另一方面,第二区12内同一条栅线连接的负载补偿单元4与像素单元2能处于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负载补偿单元4与栅线和数据线的连接线分布太长,从而避免负载补偿单元4的功耗升高,进一步确保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显示区1的形状为至少一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负载补偿单元4位于显示区1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优选的,显示区1的形状为相邻两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负载补偿单元4位于显示区1的相邻两个角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即第一区11形状为矩形,第二区12的形状为梯形,该梯形的两腰不是直线,而是弧线。负载补偿单元4对第二区12弧形边缘线的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缺失的像素单元2负载进行补偿。当然,显示区1的形状也可以为一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或者三个或四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只要负载补偿单元4的设置能够最终确保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区12的形状也可以为一个山脊状,负载补偿单元4排布于山脊的左侧、右侧(如图3所示)或左右两侧。第二区12的形状也可以为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山脊状,如第二区12的形状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山脊状,负载补偿单元4排布于两山脊之间的间隔区域内(如图4所示)。当然,第二区12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形状,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像素单元2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负载补偿单元4包括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构成及结构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相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输入端连接栅线,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线。

其中,由于补偿区3为非显示区,所以补偿区3内无需设置发光元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采用常规的发光元件的任意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是由开关管、电容、驱动管等构成的驱动电路,这里不再详细赘述。发光元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迷你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为在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能自主发光的器件。由于像素单元2负载的主要部分是由其像素驱动电路形成,所以通过使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构成及结构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完全相同,且使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相应的栅线和数据线,使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能够被正常驱动,以实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对第二区12内缺失像素单元2的负载补偿,从而实现第二区12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11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进而使第二区12与第一区11内像素单元2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

另外,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构成及结构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相同,使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制备不会额外增加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步骤。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内,每条栅线为单端输入扫描信号;或者,每条栅线为双端输入扫描信号。即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内,栅线为单边驱动或者双边驱动均可。

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为有机电致发光阵列基板。

基于显示基板的上述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该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包括:第一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并驱动补偿区内的负载补偿单元。

其中,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对该栅线连接的负载补偿单元和像素单元依次进行驱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中显示基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负载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连接稳压信号端;第一电极与发光元件的阴极或者阳极采用相同材料且同层设置并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补偿区为非显示区,所以补偿区内的负载补偿单元无需发光,因此,负载补偿单元通过设置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区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不会额外增加制备工艺,且负载补偿单元在实施例1中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大负载补偿单元的负载,使一个负责补偿单元的负载更加接近一个像素单元的负载,从而能进一步改善第二区内栅线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差异,进而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更加趋于均匀,进一步改善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该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其他结构及驱动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1-2的有益效果:实施例1-2所提供的显示基板,通过设置补偿区,并在补偿区内设置负载补偿单元,能对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进行补偿,以减少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差异,从而使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进而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每行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趋于相同,以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每行像素单元的电流差趋于零,最终使第二区与第一区内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趋于均匀,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或2中的显示基板。

通过采用实施例1或2中的显示基板,改善了该显示装置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led面板、led电视、micro-led面板、micro-led电视、mini-led面板、mini-le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栅线连接,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连接;

所述显示区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二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少于所述第一区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

其中,还包括补偿区,所述补偿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背离所述第一区的一侧,所述补偿区内设置有负载补偿单元,所述第二区内的所述栅线延伸至所述补偿区,所述第一区内的所述数据线延伸至所述补偿区,所述负载补偿单元连接所述栅线和所述数据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阵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阵列的列方向;

所述第二区内设置有多行所述像素单元,每行所述像素单元中包含多个像素单元,沿所述第二区远离所述第一区的方向,各行中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逐渐减少;

所述补偿区内设置有多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多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排布;每行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中包含多个负载补偿单元,一行中的所述多个负载补偿单元沿所述栅线的延伸方向排布;

沿所述补偿区远离所述第二区的方向,各行中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内,任意相邻两行中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相差1-3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区内,任意相邻两行中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相差1-3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邻行中的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置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的形状为至少一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的形状为相邻两个角的角边缘线为弧形的矩形,所述负载补偿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相邻两个角的弧形角边缘线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包括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构成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相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栅线,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稳压信号端;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或阳极采用相同材料且同层设置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区内任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负载补偿单元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区内同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之和为所述第一区内一条所述栅线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个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内,每条栅线为单端输入扫描信号;或者,每条栅线为双端输入扫描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迷你发光二极管。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驱动该区内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并驱动补偿区内的负载补偿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区内栅线输入的扫描信号对该栅线连接的所述负载补偿单元和所述像素单元依次进行驱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内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显示区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区内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像素单元的个数相同,第二区内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的个数少于第一区内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任一行像素单元的个数;还包括补偿区,补偿区位于第二区的背离第一区的一侧,补偿区内设置有负载补偿单元,第二区内的栅线延伸至补偿区,第一区内的数据线延伸至补偿区,负载补偿单元连接栅线和数据线。该显示基板使第二区内栅线的负载与第一区内栅线的负载基本趋于一致,改善了显示基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向丹;张波;魏玉龙;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