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6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具有平整度高、噪音小、养护便捷等优点。然而,在自然环境和长期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表面泛油、渗水、轻微车辙等现象。如果不及时修复处理,病害会加速恶化,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护手段对沥青路面的轻微病害进行及时修复。

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有微表处技术,但该技术修复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较差、噪音较高和并且耐久性能较低。现有的超薄磨耗层技术虽然客服了微表处部分缺陷,但是对于基层结构强度和缺损深度过深的情形,容易出现快速凹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对沥青路损坏部位基层进行结构强度补强,延长沥青路面超粘纤维磨耗层的寿命。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结构补强层,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其中:

所述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的厚度至少为3mm;

所述结构补强层的厚度至少为5mm,包括平行排列的强化肋,强化肋通过底部的固定槽或垂直方向横穿的至少两根横筋固定,强化肋之间通过集料填充,所述强化肋为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或者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其中: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时,结构补强层以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水平直径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且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外径为5mm至20mm;所述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梯形截面的下夹角范围为20°至45°,高度为5mm至20mm;

所述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的厚度范围为8-12mm,集料粒径范围为0.075mm至9.5mm。

优选的,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时,上下两层的集料粒径不同。

优选的,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时设置至少两层,单层内的强化肋平行设置,相邻层的强化肋十字交错设置,不同层之间的集料粒径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空心圆管具有比实心圆管更强的抗弯折和回弹复原能力,枕木型补强肋可分散压强,减少对下层的冲击,进一步避免凹陷,延长路面寿命,使得结构强度不足易凹陷沥青路面可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材料进行铺设和修补,并且通过强化肋调整结构补强层的厚度实现结构强化的同时应用于深度较大的缺损的修补和补足。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的剖面图。

图2是使用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结构补强层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夯实强度的基层-1、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2、结构补强层-3、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4、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1,厚度至少为3mm的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2,结构补强层3,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4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

包括平行排列的强化肋的结构补强层3的厚度至少为5mm。强化肋通过底部的固定槽或垂直方向横穿的至少两根横筋固定以防止集料填充时受到压力挤压位置窜动。本实施例中的强化肋是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结构补强层以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水平直径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的集料粒径可以是不同的,且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外径为5mm至20mm。

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可以是钢管。

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的厚度范围为8-12mm,集料粒径范围为0.075mm至9.5mm。

实施例2

如图1中所示,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1,厚度至少为3mm的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2,结构补强层3,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4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

结构补强层3的厚度至少为5mm。强化肋平行排列,强化肋通过底部的固定槽或垂直方向横穿的至少两根横筋固定以防止集料填充时受到压力挤压位置窜动。如图1和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强化肋是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6。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梯形截面的下夹角范围为20°至45°,高度为5mm至20mm。

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的厚度范围为8-12mm,集料粒径范围为0.075mm至9.5mm。

枕木型补强肋可以是水泥枕木型补强肋。

可以理解的,当填充较深沥青路面缺陷时,应用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结构补强层可设置至少两层枕木型补强肋,单层内的强化肋平行设置,相邻层的强化肋十字交错设置,不同层之间的集料粒径可以是不同的。

实施例3

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1,厚度至少为3mm的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2,结构补强层3,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4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

结构补强层3包括至少两层,其中一层应用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另一层应用枕木型补强肋。相邻层的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和枕木型补强肋之间十字交错排列叠放。

空心圆管具有比实心圆管更强的抗弯折和回弹复原能力,枕木型补强肋可分散压强,减少对下层的冲击,进一步避免凹陷,延长路面寿命。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可以是钢管,枕木型补强肋可以是水泥枕木型补强肋。

实施例4

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1,厚度至少为3mm的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2,结构补强层3,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4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5。

结构补强层3包括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和枕木型补强肋。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和枕木型补强肋同层间隔平行排列。空心圆管具有比实心圆管更强的抗弯折和回弹复原能力,枕木型补强肋可分散压强,减少对下层的冲击,进一步避免凹陷,延长路面寿命。空心圆管型补强肋可以是钢管,枕木型补强肋可以是水泥枕木型补强肋。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结构补强层,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其中:

所述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的厚度至少为3mm;

所述结构补强层的厚度至少为5mm,包括平行排列的强化肋,强化肋通过底部的固定槽或垂直方向横穿的至少两根横筋固定,强化肋之间通过集料填充,所述强化肋为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或者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其中: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时,结构补强层以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水平直径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层,且空心圆管型补强肋的外径为5mm至20mm;所述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的梯形截面的下夹角范围为20°至45°,高度为5mm至20mm;

所述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的厚度范围为8-12mm,集料粒径范围为0.075mm至9.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时,上下两层的集料粒径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补强层应用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时设置至少两层,单层内的强化肋平行设置,相邻层的强化肋十字交错设置,不同层之间的集料粒径不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自下而上包括:夯实强度的基层,高渗透乳化沥青透油层,结构补强层,改性乳化沥青粘油层和含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的超粘纤维磨耗层,所述结构补强层包括平行排列的强化肋,强化肋通过底部的固定槽或垂直方向横穿的至少两根横筋固定,强化肋之间通过集料填充,所述强化肋为空心圆管型补强肋或者截面为梯形的枕木型补强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的路面构造使得结构强度不足易凹陷沥青路面可应用超粘纤维磨耗层材料进行铺设和修补,并且通过强化肋调整结构补强层的厚度实现结构强化的同时可应用于深度较大的缺损的修补和补足。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豪;赵晋锋;朱晓斌;赵博文;王学鹏;邓锐;郭中杰;王建伟;高学凯;荣亚鹏;景鹏翔;张小琴;刘俊权;薛小武;付国刚;边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