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显示系统和车载用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显示系统和车载用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开发将映出车辆的后方和侧后方的景色的车内后视镜(innerrear-viewmirror;内后视镜)进行了电子化的车载用显示装置。这种车载用显示装置例如公开于特开2016-166010号公报或特许第6349558号公报等。

特开2016-166010号公报的车载用显示装置具有在半反射镜的背面配置有显示器的显示部。该车载用显示装置根据车辆的室内的亮度(brightness)而在半反射镜与显示器之间切换。在切换为显示器的情况下,由搭载于车辆的照相机拍摄到的车辆的后方和侧后方的图像被显示于显示器。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防止由于室内灯的点亮而导致映入车载用显示装置的车辆后方和侧后方的景色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显示于车载用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视觉识别性不仅会由于室内灯的点亮而下降,也会由于车辆的外部的周围的亮度(brightness)而下降。人类的眼睛具有在较暗的环境下比在较亮的环境下容易看见的特性。因此,在白天等较亮的环境与夜间等较暗的环境中,以相同的亮度使车载用显示装置显示相同的图像的情况下,在较暗的环境下的视觉识别性比在较亮的环境下高。另一方面,在夜间等较暗的环境中,容易由于来自后方车辆的前照灯的光致使车载用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公开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具备:照度检测电路,其搭载于车辆,检测该车辆的周围的照度;图像信号输出电路,其搭载于上述车辆,具备至少在该车辆的行驶中对该车辆的后方进行拍摄的第1照相机,输出表示由上述第1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的图像信号;显示电路,其具有第1显示器,上述第1显示器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显示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图像;以及点亮控制电路,其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

根据上述构成,车载用显示装置的视觉识别性不易随着车辆的周围的亮度(brightness)而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1照相机和第2照相机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图2a所示的第1照相机和第2照相机的水平拍摄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载用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中的一个像素的等效电路。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背光源和背光源控制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led驱动电路的恒电流驱动电路的构成例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每个亮度水平的与第1模式和第2模式相应的占空比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车载用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车载用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显示系统,2…车辆控制系统,10、10a、10b…车载用显示装置,11a…第1显示器、11b…第2显示器,12、12a…照度检测电路,13、13a、13b…背光源控制部,14…显示控制电路,21…摄像部,22…图像处理电路,101a、101b…背光源,102a、102b、202a…液晶面板,103a、103b…操作受理部、120a…第1照度传感器、120b…第2照度传感器,211…第1照相机,212…第2照相机,1011…led驱动电路,1012…led列,2021…温度传感器,1021…有源矩阵基板,1022…液晶层,1023…相对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此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简化或示意性示出构成,或者省略一部分构成构件。另外,各图所示的构成构件间的尺寸比并不一定表示实际的尺寸比。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图1所示的车辆用显示系统1搭载于汽车(省略图示),与搭载于该汽车的车辆控制系统2电连接。

车辆控制系统2包含发动机控制单元、动力转向控制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等各种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对用于驱动汽车的各机构进行电子控制。

如图1所示,车辆用显示系统1具备:车载用显示装置10、摄像部21以及图像处理电路22,这些各构成在车辆控制系统2被驱动时进行动作。

车载用显示装置10包含:显示部11、照度检测电路12、背光源控制部13以及显示控制电路14。

显示部11包含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第1显示器11a在该例中例如以显示面配置在驾驶员侧的方式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省略图示)的内侧。也就是说,第1显示器11a设置在与一般性的车内后视镜同样的位置。第2显示器11b在该例中例如设置于仪表板(instrumentpanel)。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的详细情况后述,但这些显示器是具备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

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显示由后述的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但显示的拍摄图像不同。第1显示器11a在该例中是发挥作为一般性的车内后视镜的功能的显示器,并且是用于显示能通过车辆的后窗看到的车辆后方的景色的图像的显示器。第2显示器11b在该例中,例如具有作为使车辆后退时的后方监控器的功能,并且具有显示导航系统或电视播放的图像的功能。

照度检测电路12检测照度(illuminance)作为车辆的周围的亮度,并输出检测结果。

背光源控制部13与照度检测电路12连接,并且与第1显示器11a连接。背光源控制部13例如由具有cpu(computerprocessingunit;计算机处理单元)、存储器(包含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计时器(均省略图示)的微型计算机等控制电路构成。背光源控制部13基于照度检测电路1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的点亮。此外,背光源控制部13中的背光源的点亮控制的具体方法后述。

显示控制电路14使基于从图像处理电路22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显示于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

摄像部21具有第1照相机211和第2照相机212。如图2a所示,第1照相机211搭载于车辆300的后方的后窗310的内侧,第2照相机212在车辆300后方的外侧搭载在低于第1照相机21a的位置。

图2b是示出第1照相机211和第2照相机212的拍摄视角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第1照相机211的水平方向的拍摄视角θ1比第2照相机212的水平方向的拍摄视角θ2宽。第1照相机211至少在车辆行驶中拍摄车辆后方,第2照相机212在车辆后退时拍摄车辆的后方下侧。也就是说,由第2照相机212拍摄的图像是包含使车辆后退时的停车空间等的图像的后方监控图像。由第1照相机211拍摄的图像与一般性的车内后视镜同样地,是拍摄能从后窗看到的景色而得到的图像。

图像处理电路22与摄像部21连接,并且与车载用显示装置10连接。图像处理电路22取得从第1照相机211输出的摄像信号和从第2照相机212输出的摄像信号,基于所取得的各摄像信号,生成与分别对应于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的rgb的颜色空间相应的图像信号,并向车载用显示装置10输出。

基于从第1照相机211输出的摄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的图像由显示控制电路14显示于第1显示器11a,基于从第2照相机212输出的摄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的图像由显示控制电路14显示于第2显示器11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照相机211基于从车载用显示装置10输出的照度信息,调整第1照相机211的曝光。第1照相机211的曝光调整的具体例后述。

在此,具体地说明车载用显示装置10的构成。图3是车载用显示装置10的框图。

照度检测电路12具有第1照度传感器120a。第1照度传感器120a配置在第1显示器11a的背面,即,在第1显示器11a中配置在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省略图示)相对的面。

第1照度传感器120a例如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等构成。

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来自车辆前方的光,并向背光源控制部13输出检测结果。

背光源控制部13基于由第1显示器11a的操作受理部103所受理的操作以及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的点亮。另外,背光源控制部13向第1照相机211输出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的照度信息。此外,背光源101a的点亮控制的具体例后述。

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分别具备:背光源101a、101b、液晶面板102a、102b、以及操作受理部103a、103b。

操作受理部103a、103b例如由设置在液晶面板102a、102b上的触摸面板构成,但也可以包含操作按钮等。操作受理部103a、103b受理液晶面板102a、102b中的显示的亮度(luminance)水平的设定操作,并向背光源控制部13输出表示所设定的亮度水平的操作信号。

在此,说明液晶面板102a、102b的构成。图4是示出液晶面板102a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由于液晶面板102b具有与液晶面板102a同样的构成,因此,在此说明液晶面板102a。

如图4所示,液晶面板102a具有有源矩阵基板1021、液晶层1022以及相对基板1023。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液晶面板102a、102b分别具备夹着有源矩阵基板1021和相对基板1023的一对偏振板。

分别在液晶面板102a和液晶面板102b的背面侧,即,在有源矩阵1021的与液晶层12相反的一侧的面方向设置有背光源101a、101b。

有源矩阵基板1021例如经由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省略图示)而与显示控制电路14连接。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有源矩阵基板1021具备多个栅极线、多个源极线、对栅极线进行扫描的栅极驱动器、以及对源极线施加灰度级电压的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省略图示)和源极驱动器(省略图示)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4(参照图3)供应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

栅极驱动器按每个栅极线具有移位寄存器(省略图示)。每个栅极线的移位寄存器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4供应的栅极起始脉冲或时钟信号等控制信号,依次将栅极线切换为选择状态,对栅极线进行扫描。

源极驱动器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4供应的数据写入定时信号或数据信号等控制信号,对各源极线施加应当写入各像素的图像的灰度级电压。

有源矩阵基板1021在由栅极线和源极线划分成的区域具有多个设置有像素电极的像素,具有包括全部像素的显示区域。

相对基板1023具备r(红)、g(绿)、b(蓝)的各彩色滤光片(省略图示)。有源矩阵基板1021中的各像素与彩色滤光片(省略图示)的r、g、b中的任意一个颜色对应。

图5是一个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像素pix具有:例如由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像素用开关元件1301、像素电极1302、以及设置在相对基板1023的相对电极1303。像素用开关元件1301的栅极电极与栅极线gl连接,源极电极与源极线sl连接,漏极电极与像素电极1302连接。在像素电极1302与相对电极1303之间形成有液晶电容clc。在扫描像素pix的栅极线gl的定时施加于该像素pix的源极线sl的灰度级电压被施加到像素pix,在该像素pix显示图像。

在此,说明背光源101a的构成和背光源控制部13的点亮控制。

图6是抽出图3中的第1显示器11a中的背光源101a以及背光源控制部13的框图。如图6所示,背光源101a具有led驱动电路1011和n(n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led列1012(1012a~1012n)。led列1012分别与led驱动电路1011连接。

此外,第2显示器11b中的背光源101b的led列的数量与背光源101a不同,但具有与背光源101a大致同样的构成,因此,在此省略图示。

在1个led列1012中串联连接有多个白色led。n个led列1012a~1012n并联连接。

led驱动电路1011与背光源控制部13连接,基于来自背光源控制部13的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控制各led列1012的点亮。在该例中,led驱动电路1011以输出基于pwm信号的恒定的电流的静态驱动方式来驱动led列1012。具体来说,在led驱动电路1011中,在各led列1012连接有限制电阻(省略图示),在各限制电阻连接有恒电流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1011基于限制电阻的电阻值以及从背光源控制部13供应的pwm信号,将具有规定振幅的电压施加到恒电流驱动电路。恒电流驱动电路将基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恒定的电流输出到led列1012。

上述恒电流驱动电路能够由公知的电路构成。图7是示出恒电流驱动电路的电路构成的一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7所示,恒电流驱动电路能够使用npn晶体管2101和运算放大器2102构成。npn晶体管2101的集电极与led列1012连接,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2102的反相输入元件(-)连接,基极与运算放大器2102的输出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2102的非反相输入元件( )被施加基于pwm信号而设定的电压。

背光源控制部13基于从操作受理部103指示的亮度水平和第1照度传感器120a中的每规定时间的检测结果,调整针对led驱动电路1011的pwm信号的占空比。

也就是说,背光源控制部13根据每规定时间的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调整与当前的亮度水平对应的占空比。更具体来说,背光源控制部13在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超过第1阈值(例如400lx)时,进行与第1模式相应的占空比的调整,在低于第2阈值(例如300lx)时,进行与第2模式相应的占空比的调整。

图8是按每个亮度水平示出分别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下的针对背光源101a的pwm信号的占空比的一例的坐标图。在图8中,虚线所示的曲线与第1模式对应,实线所示的曲线与第2模式对应。图8中的横轴是能通过用户操作来选择的第1显示器11a的显示的亮度的水平,在该例中设置有0~9这10个等级的亮度水平。另外,图8中的纵轴是与亮度水平对应的针对背光源101a的pwm信号的占空比(%),表示背光源101a的亮度。例如,在占空比为100%的情况下,背光源101a的led列1012持续点亮,在占空比为0%的情况下,led列1012熄灭。另外,在占空比为50%的情况下,led列1012的点亮与熄灭以相同的时间交替重复。

如图8所示,第1模式下的与各亮度水平对应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于第2模式下的与各亮度水平对应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因此,在第1模式下点亮背光源101a时与在第2模式下点亮背光源101a时相比,背光源101a的亮度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针对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背光源控制部13中预先存储能通过用户操作来选择的10个等级的亮度水平各自的占空比。背光源控制部13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选择与当前所设定的亮度水平对应的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占空比,将所选择的占空比的pwm信号输出到背光源101a的led驱动电路1011。

此外,也可以是,在背光源控制部13中,使用与第1模式和第2模式相应的规定的运算式来算出与第1模式和第2模式分别对应的每个亮度水平的占空比。

另外,背光源控制部13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将是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作为照度信息输出到第1照相机211(参照图1)。第1照相机211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值以实现与照度信息所示的模式相应的曝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照相机211在第2模式的情况下将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调整为与第1模式相比曝光变大。也就是说,第1照相机211将曝光调整为,车辆的外部越暗,则拍摄图像越亮。

第1模式是在白天等车辆的周围较亮的状态下的点亮控制,第2模式是在夜间等车辆的外部较暗的状态下的点亮控制。由于人类的眼睛的特性,在较暗的场所,当显示器的亮度变高时,显示图像的视觉识别性容易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夜间等较暗的状态下,第1照相机211的曝光比第1模式大,在背光源101a中进行第2模式的点亮控制。从而,更亮的拍摄图像显示于第1显示器11a,并且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的亮度比第1模式的情况小。其结果是,与不根据周围的亮度(照度)来调整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的亮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1显示器11a中的显示图像的视觉识别性。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是根据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调整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但对于第2显示器11b的背光源101b,也可以与第1显示器11a同样地,根据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在背光源控制部13中,针对第2显示器11b的背光源101b,按能在第2显示器11b中设定的每个亮度水平来存储与第1模式和第2模式分别对应的占空比。或者也可以是,在背光源控制部13中,使用与背光源101b用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分别对应的规定的运算式来计算与亮度水平相应的占空比。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车辆前方的亮度(照度)来进行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的点亮控制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在夜间等较暗的状况下由于后方车辆的前照灯的光等来自车辆后方的光致使第1显示器11a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显示装置10a的框图。在图9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附图标记。以下,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

如图9所示,车载用显示装置10a具备背光源控制部13a和照度检测电路12a。

照度检测电路12a具有第1照度传感器120a和第2照度传感器120b。第2照度传感器120b与第1照度传感器120a同样地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等构成。第2照度传感器120b配置在第1显示器11a的显示面,向背光源控制部13a输出检测结果。

背光源控制部13a与背光源控制部13同样地,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是第1模式还是第2模式。在是第1模式的情况下,背光源控制部13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向第1显示器11a的背光源101a输出与第1模式对应的当前的亮度水平的占空比的pwm信号。

另一方面,在是第2模式的情况下,背光源控制部13a基于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来校正与第2模式对应的当前的亮度水平的占空比。具体来说,例如,在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的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得当前的占空比变大的方式进行校正。然后,背光源控制部13a将校正后的占空比的pwm信号输出到背光源101a的led驱动电路1011(参照图6)。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和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能够检测出车辆后方是否是比车辆前方亮的状态。因此,在第2模式中,在车辆后方是比车辆前方亮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当前的亮度水平的第2模式所对应的背光源101a的亮度变高,能够抑制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光而导致的第1显示器11a的视觉识别性的下降。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车辆的外部的亮度(照度)来调整背光源101a的亮度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不仅根据车辆的外部的亮度(照度)还根据第1显示器11a内部的温度来调整背光源101a的亮度的例子。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显示装置的框图。在图10中,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主要说明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

车载用显示装置10b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1显示器11a中具备:具有温度传感器2021的液晶面板202a、以及背光源控制部13b。

温度传感器2021与背光源控制部13b连接。温度传感器2021例如由热敏电阻电路构成。温度传感器2021设置在液晶面板202a中的有源矩阵基板1021(参照图4)的背面侧。温度传感器2021按每规定时间(例如50ms)检测背光源101a附近的温度,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背光源控制部13b。此外,输出到背光源控制部13b的温度传感器2021的检测结果例如也可以是按每50ms检测出的温度的移动平均值。

背光源控制部13b与背光源控制部13、13a同样地,由微型计算机等控制电路构成。每当由计时器(省略图示)所计的时间经过规定的单位时间(例如10秒),背光源控制部13b就基于温度传感器2021的检测温度以及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调整针对背光源101a中的led驱动电路1011(参照图6)的pwm信号的占空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源控制部13b预先存储有与液晶面板202a内的温度相应的占空比(dt)以及与10个等级的亮度(luminance)水平分别对应的占空比(db)。背光源控制部13b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和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照度),使用以下的式(1)来算出与当前所设定的亮度水平相应的占空比(dlx)。

dlx=db×gf×gb…式(1)

db:与亮度水平对应的占空比

gf:基于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的增益值

gb:基于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的增益值

上述增益值gf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相应地变化,例如取0.2≤gf≤1.0的值。随着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变大,增益值gf以二次函数增加从而接近1.0。

上述增益值gb与由第2照度传感器120b检测出的照度相应地变化,例如取1.0≤gb≤2.0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2照度传感器120b检测出的照度比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大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增益值gb设为2.0,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增益值gb设为1.0。

在夜间等较暗的状况下后方车辆的前照灯处于点亮的情况下,由第2照度传感器120b检测出的照度比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大。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后方比车辆前方亮的可能性大,容易由于来自车辆后方的光致使第1显示器11a中的显示的视觉识别性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2照度传感器120b检测出的照度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的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认为车辆后方比车辆前方亮,将增益值gb设为最大(在该例中设为2.0)。其结果是,占空比dlx被校正为比与当前的亮度水平相应的占空比db大的值,与不校正占空比的情况相比,背光源101a的亮度变高。

另一方面,在由第2照度传感器120b检测出的照度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的差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认为车辆前方比车辆后方亮,将增益值gb设为最小(在该例中设为1.0)。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与当前的亮度水平相应的占空比db、以及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相应的增益值gb来算出占空比dlx。

背光源控制部13b从与检测温度相应的占空比dt以及根据检测照度算出的占空比dlx中选择占空比小的一方,将所选择的占空比的pwm信号输出到背光源101a的led驱动电路1011。通过像这样构成,既能够防止由于第1显示器11a中的液晶面板202a内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液晶面板202a的显示不良,又能够以与车辆前方和后方的照度相应的亮度使第1显示器11a显示图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和车载用显示装置的一例,但车辆用显示系统和车载用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设为各种变形构成。

(1)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与检测温度相应的占空比dt以及根据检测照度算出的占空比dlx中选择占空比小的一方的例子,但可以按以下方式来决定占空比。

例如也可以是,在由温度传感器20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与检测温度相应的占空比dt,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选择与检测照度相应的占空比dlx。即使是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既能够抑制由于第1显示器11a中的液晶面板202a内的温度上升而产生的显示不良,又能够以与车辆前方和后方的照度相应的亮度(luminance)使第1显示器11a显示图像。

(2)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仅在第1显示器11a中的液晶面板202a设置温度传感器2021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在第2显示器11b中的液晶面板202b也设置温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背光源控制部13b基于第2显示器11b中的温度传感器和第1照度传感器120a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第2显示器11b的背光源101b的点亮。

具体来说,背光源控制部13b按每个温度来存储针对背光源101b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预先存储与第1模式和第2模式分别对应的每个亮度水平的占空比。由于第2显示器11b设置在比第1显示器11a靠下方,因而与第1显示器11a相比,不易受到来自车辆后方的光的影响。因此,在该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背光源控制部13b中存储基于由第1照度传感器120a检测出的照度的占空比。

背光源控制部13b从与液晶面板202b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应的占空比以及与第1模式或第2模式对应的当前的亮度水平的占空比中选择占空比小的一方。然后,背光源控制部13b将所选择的占空比的pwm信号输出到背光源101b中的led驱动电路1011。通过像这样构成,既能够抑制由于第2显示器11b中的液晶面板202b内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显示不良,又能够以与照度相应的亮度(luminance)使第2显示器11b显示图像。

此外,在该例中也可以是,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第2照度传感器120b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第2显示器11b中的背光源101b的点亮控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车载用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第1显示器11a和第2显示器11b的例子,但车载用显示装置只要至少设置有第1显示器即可。也就是说,只要至少设置有1个用于在车辆的行驶中显示车辆后方的图像的显示器即可。另外,说明了第1显示器11a以显示面配置在驾驶员侧的方式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的例子,但第1显示器11a的位置不限于此。在未设置有第2显示器11b的情况下,第1显示器11a也可以配置在仪表板内,还可以配置在仪表板上。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显示器11a具有作为车内后视镜的功能的例子,但也可以具有作为外后视镜的功能。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如显示与映入一般性的外后视镜的景色同样的图像那样,将对车辆的侧后方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显示于第1显示器11a。另外,也可以是,在第1显示器11a中切换显示与映入一般性的车内后视镜的景色同样的车辆后方的图像、以及与映入一般性的外后视镜的景色同样的车辆侧后方的图像。

(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用显示系统1中,摄像部21所具备的照相机的台数不限于第1照相机211和第2照相机212这2台,只要至少设置有1台用于在第1显示器11a显示图像的照相机即可。也就是说,在上述的例子中,摄像部21只要至少具备第1照相机211即可。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显示器11a中显示由第1照相机211拍摄的图像的例子,但例如也可以对由第1照相机211拍摄的图像叠加其它图像来进行显示。

能够像以下这样说明上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和车载用显示装置。

第1构成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具备:照度检测电路,其搭载于车辆,检测该车辆的周围的照度;图像信号输出电路,其搭载于上述车辆,具备至少在该车辆的行驶中对该车辆的后方进行拍摄的第1照相机,输出表示由上述第1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的图像信号;显示电路,其具有第1显示器,上述第1显示器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显示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图像;以及点亮控制电路,其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

根据第1构成,车辆用显示系统从图像信号输出电路输出表示至少在车辆行驶中由第1照相机对车辆后方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第1显示器显示基于该图像信号的图像。第1显示器具有液晶面板和配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车辆用显示系统在点亮控制电路中基于由照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照度来控制多个光源的点亮。因此,不易由于车辆的周围的照度致使显示于显示器的图像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也可以是,在第1构成中,上述第1显示器以显示面配置在上述车辆的驾驶员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第2构成)。

根据第2构成,第1显示器能够发挥与一般性的车内后视镜同样的功能。

也可以是,在第1或第2构成中,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用于通过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对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进行控制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第3构成)。

根据第3构成,是根据车辆的周围的照度来调整占空比,因此,能够以与车辆的周围的照度相应的光源的亮度使显示器显示图像。

也可以是,在第3构成中,上述照度检测电路包含检测上述车辆的前方的照度的第1照度传感器,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第1模式,在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为比上述第1阈值低的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选择第2模式,以与所选择的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上述多个光源,与上述第1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大于与上述第2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第4构成)。

根据第4构成,通过与根据第1照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选择的第1模式或第2模式对应的占空比的驱动信号来点亮光源。第1模式是与第2模式相比车辆前方较亮的状态。由于与第1模式相应的占空比大于与第2模式相应的占空比,因此,在第1模式下,光源的亮度变高。也就是说,车辆前方越亮,则第1显示器的亮度越高,车辆前方越暗,则第1显示器的亮度也越低。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来自车辆前方的光致使第1显示器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也可以是,在第4构成中,上述照度检测电路还包含检测上述车辆的后方的照度的第2照度传感器,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当由上述第2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比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大规定值以上时,以使得与上述第2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变得更大的方式校正该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第5构成)。

在第2模式下,当由第2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辆后方的照度比由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辆前方的照度大规定值以上时,是车辆后方比车辆前方亮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在夜间等后方车辆点亮了前照灯。在第5构成中,这种状况的情况下,校正占空比,使得与第2模式相应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变得更大。其结果是,与不校正占空比的情况相比,光源的亮度变高,不易由于后方车辆的前照灯致使第1显示器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也可以是,在第1至第5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中,上述第1显示器具备检测该第1显示器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上述点亮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和由上述照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照度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第6构成)。

根据第6构成,不仅根据车辆的周围的照度还根据第1显示器的内部温度来调整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因此,既能够保护第1显示器的液晶面板,又能够减轻第1显示器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也可以是,在第6构成中,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将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和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中的占空比的值小的一方用于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控制(第7构成)。

根据第7构成,驱动信号的占空比越小,则光源的亮度越小,由于光源的点亮而引起的第1显示器内的温度上升越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第1显示器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显示不良。

也可以是,在第6构成中,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与该温度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用于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控制(第8构成)。

根据第8构成,能够抑制由于第1显示器的内部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显示不良。

也可以是,在第1至第8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中,上述图像信号输出电路基于由上述照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照度,至少调整上述第1照相机的曝光(第9构成)。

根据第9构成,至少第1照相机以与车辆的周围的照度相应的曝光对车辆后方进行拍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于第1显示器的图像的视觉识别性。

也可以是,在第1至第9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中,上述图像信号输出电路还具备第2照相机,上述第1照相机在上述车辆的驱动时拍摄上述车辆的后方,上述第2照相机在上述车辆的驱动时并且是该车辆的后退时,以与上述第1照相机不同的视角来拍摄上述车辆的后方,上述显示电路还具备第2显示器,上述第2显示器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显示基于由上述第2照相机拍摄的图像信号的图像,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第2显示器中的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第10构成)。

根据第10构成,能够将在车辆的后退时以与第1照相机不同的视角对车辆的后方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显示于第2显示器。另外,根据车辆的周围的照度来控制第2显示器的光源的点亮。因此,驾驶员不易由于车辆的周围的照度而难以看到第1显示器和第2显示器的显示图像。

车载用显示装置具备:第1至第10构成中的任意一个构成的上述照度检测电路、上述显示电路以及上述点亮控制电路(第11构成)。

根据第11构成,在第1显示器中显示对车辆后方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并根据车辆的周围的照度来控制第1显示器中的多个光源的点亮。因此,不易由于车辆的周围的亮度致使第1显示器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度检测电路,其搭载于车辆,检测该车辆的周围的照度(luminance);

图像信号输出电路,其搭载于上述车辆,具备至少在该车辆的行驶中对该车辆的后方进行拍摄的第1照相机,输出表示由上述第1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的图像信号;

显示电路,其具有第1显示器,上述第1显示器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显示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图像;以及

点亮控制电路,其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第1显示器以显示面配置在上述车辆的驾驶员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用于通过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对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进行控制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照度检测电路包含检测上述车辆的前方的照度的第1照度传感器,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第1模式,在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为比上述第1阈值低的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选择第2模式,以与所选择的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上述多个光源,

与上述第1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大于与上述第2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照度检测电路还包含检测上述车辆的后方的照度的第2照度传感器,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当由上述第2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比由上述第1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照度大规定值以上时,以使得与上述第2模式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变得更大的方式校正该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第1显示器具备检测该第1显示器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和由上述照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照度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将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和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中的占空比的值小的一方用于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在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与该温度相应的上述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用于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图像信号输出电路基于由上述照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照度,至少调整上述第1照相机的曝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

上述图像信号输出电路还具备第2照相机,

上述第1照相机在上述车辆的驱动时拍摄上述车辆的后方,

上述第2照相机在上述车辆的驱动时并且是该车辆的后退时,以与上述第1照相机不同的视角来拍摄上述车辆的后方,

上述显示电路还具备第2显示器,上述第2显示器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显示基于由上述第2照相机拍摄的图像信号的图像,

上述点亮控制电路基于上述照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第2显示器中的上述多个光源的点亮。

11.一种车载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述照度检测电路、上述显示电路以及上述点亮控制电路。

技术总结
车辆用显示系统(1)具备:车载用显示装置(10);以及图像信号输出电路(22),其输出表示至少由第1照相机(211)对车辆的后方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的图像信号。车载用显示装置(10)具备第1显示器(11a),第1显示器(11a)具备液晶面板和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多个光源。第1显示器(11a)显示基于从图像信号输出电路(22)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另外,车载用显示装置(10)具备:照度检测电路(12),其检测车辆的外部的照度;以及点亮控制电路(12),其基于照度检测电路(1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1显示器(11a)中的多个光源的点亮。

技术研发人员:依田和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夏普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3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