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湿法造粒机,作用是将粉状物料造成颗粒状从而减少粉尘污染、便于包装运输,造出的物料颗粒应达到一定的强度、硬度及表面光滑度且不易破碎、粘连,一般是用搅拌轴上螺旋布置的搅齿,将进入造粒机筒体内的粉料通过不断打散、与造粒水搅拌混合、造成颗粒后再送到后续设备进行烘干。该zl-4c型湿法制粒机通过增加两组螺旋搅齿延长造粒时间,提高了合格粒子数及各项技术指标。



背景技术:

广泛用于化工、炭黑、化肥、电力等领域的湿法制粒机,通过向造粒机中喷入造粒水将粉状物料用搅拌轴上螺旋排布的搅齿打散、搅拌、与筒体内壁相搓成湿颗粒状后从出料口再送入后面的干燥设备进行烘干。造粒机筒体为夹套结构有蒸汽伴热,筒体长有3.2~3.5米,直径0.5~1.2米等各种型号。

该湿法造粒机搅拌轴上的搅齿布置一直采用双头螺旋排列,按造粒功能将搅拌轴分为三个区段,即入料区主要是将粉状且有黏连的物料打散;造粒区筒体上有若干个水枪喷入造粒水与粉料进行搅拌造粒;出料区对造出的颗粒进行观察并将颗粒料从出料口送到下一个设备。整个造粒过程造粒区是决定所造粒子的质量和出粒率的关键。经现场调研发现粒子破损率较高,粒子质量普遍达不到工艺要求,对后续制造产品造成一定的质量问题。

传统的湿法制粒机造粒工作原理:由造粒机前置设备将粉状的炭黑物料从进料口送入造粒机入料区由焊接在搅拌轴上的搅齿对有黏连的物料进行打散搅拌成松散状,通过搅拌轴上螺旋分布的搅齿进入造粒区。从筒体外部喷入造粒水与进入造粒区的粉料进行充分搅拌造粒及与筒壁之间相互磋磨形成颗粒并进入出料区。已形成完整颗粒的和未形成颗粒或被打碎的粒子从出料口到筛选设备,未成形的物料再次进入造粒机进行造粒,成品进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搅拌轴两端靠近筒体端盖的位置用螺栓连接有刮刀,用于刮掉粘在端盖上的物料,搅拌轴上焊接有双头螺旋排布的搅齿,通过搅拌轴不断转动、搅齿对粉状物料的打散、搅拌、造粒,来满足将粉状物料变成颗粒状物料的要求。

其缺点是:

一、目前造粒机合格成品率低、破损率高,主要原因就是物料停留在造粒区的时间短,还没有来得及将进入造粒区的物料完全造成粒子就推送到出料区。

二、物料在造粒区停留时间短,若就要延长造粒时间,就要增加搅拌轴造粒区长度,造粒机长度也要增加,提高了造粒机制造成本和生产线投入成本。

三、搅拌轴加长后不但增加了设备制造、调试、安装难度,而且受力状况变差,易产生弯曲变形,很难保证两头安装轴承的轴头同轴度,造成造粒机运行过程振动加大、搅齿与筒体内部剐蹭等问题。

四、搅拌轴上的搅齿与筒体内壁间隙很小,搅拌轴稍有弯曲不但造粒效果差达不到工艺要求,且搅齿与筒壁形成零间隙而相互磨损或磨穿筒体。

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提高造粒机粒子质量、降低破损率、粒子在造粒区停留时间长的湿法制粒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湿法制粒机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该造粒机有效解决了湿法造粒机造粒时间短、合格成品率低、粒子破损率高等问题,在原有的造粒机基础上,通过改变搅齿布置、在造粒区增加两旋搅齿的方法解决了物料造粒时间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包括:刮刀、搅齿、筒体、搅拌轴。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搅拌轴两端的刮刀清除黏连在筒体端盖上的物料;在造粒区增加两组螺旋排列的搅齿组成四旋搅齿排布,构成物料在造粒区停留时间长结构;大大提高了粒子合格成品率,降低了粒子破损率。

本实用新型在造粒区增加两组螺旋搅齿,该区域由两头螺旋搅齿变成四头。

本实用新型四头螺旋搅齿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是:

1、原双头螺旋排布的湿法制粒机搅拌轴搅齿排布不变的情况下,在造粒区增加两组螺旋排列的搅齿。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安装路线为:

搅拌轴-造粒区-增加两组搅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在原有的造粒机搅拌轴上进行加装即可,不需要对其它部分改造和额外投入;

二、物料在造粒区停留时间长,造出的颗粒强度、硬度及表面光滑度均比以前有所提高;

三、一般情况下每条生产线配有两台造粒机,造出的颗粒破损率降低预示着返回再重新造粒的物料减少,生产线的产能也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示意图

图2为图1搅齿排列展开图

图中标记:①-刮刀、②-搅齿、③-筒体、④-搅拌轴

1-螺旋a、2-螺旋b、3-螺旋c、4-螺旋d

图3与现有技术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①-刮刀、②-搅齿、③-筒体、④-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包括:刮刀①、搅齿②、筒体③、搅拌轴④。

通过在搅拌轴④造粒区螺旋a和螺旋b之间增加螺旋c和螺旋d,即造粒区由双头螺旋变为四头螺旋,达到延长物料造粒时间、合格率提高、破损率降低的目的;

该zl-4c型湿法造粒机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湿法制粒机造粒合格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zl-4c型湿法制粒机,经现场使用多年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实用新型搅拌轴④进料区和出料区由螺旋a和螺旋b组成双头螺旋排列,造粒区由螺旋a、螺旋b和螺旋c、螺旋d组成四头螺旋排列。

组装时,1、搅拌轴④在焊接搅齿②前放在焊接工装上并按展开图将搅拌轴④轴管按360度搅齿②间距画出轴向和周向线;2、找出搅齿②的焊接位置并打上标记;3、将搅齿②点焊在标记位置,在工装上找搅齿②外接圆达到技术要求;4、焊接搅齿②、安装刮刀①并对搅拌轴④做静平衡试验;5、与筒体③、轴承座组件及大皮带轮一起进行装配。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包括刮刀(①)、搅齿(②)、筒体(③)、搅拌轴(④),其特征在于:搅拌轴(④)造粒区由四头螺旋排列的搅齿(②)构成延长造粒时间的排布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其特征在于:进料区和出料区的双头螺旋起点排列在0°和180°位置,即螺旋a(1)和螺旋b(2);造粒区的四头螺旋起点排列在0°或360°、90°、180°、270°位置,即螺旋a(1)、螺旋c(3)、螺旋b(2)和螺旋d(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ZL‑4C型湿法造粒机,该造粒机有效解决了湿法造粒机造粒时间短、合格成品率低、粒子破损率高等问题,在原有的造粒机基础上,通过改变搅齿布置、在造粒区增加两旋搅齿的方法解决了物料造粒时间短的问题。该造粒机包括刮刀(①)、搅齿(②)、筒体(③)、搅拌轴(④)。螺旋a(1)与螺旋b(2)贯穿与整个搅拌轴(④),在造粒区增设两组螺旋c(3)和螺旋d(4),达到延长造粒时间、粒子合格成品率提高和破损率降低的目的,该改造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类似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波;吕宏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