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皂脚提炼酸化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酸化油提炼工艺的改进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居民一般食用以植物油为主,绝大多数的食用油均需精炼。随毛油品种、含杂量以及食用油等级,它们的精炼有所不问,但是大体上分为碱炼和水化两大类,前者所得的沉淀物称皂脚,后者称油脚,不同之处前者采用液碱使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中和为脂肪酸钠盐并形成肥皂胶体,其中夹带着中性油和色素等杂质,后者采用水使毛油中的磷脂吸水膨胀形成胶体,其中夹带中性油和其它杂质。其中夹带的中性油多少通常与毛油杂质含量、精炼方法、操作技术等有关。
皂脚是碱炼动植物油脂时的副产品,是脱酸工段的产物,皂脚中主要含脂肪酸盐,即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脂肪酸钠。皂脚含有较少的中性油及较多的色素和电解质。按数量和含量来讲,皂脚在油脂精炼副产品中最有价值。在皂脚中含有原料油脂的全部脂肪酸,并以肥皂的形式存在。在碱炼过程中加入了超量碱,使一部分中性油也被皂化而转入皂脚中;同时皂脚中还不可避免地夹带一部分中性油,此外还有碱、甘油、蛋白质、色素等;棉油中的棉酚也带到皂脚中,棉酚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很快转化成使皂脚具有深褐色至黑色的各种深色化合物。皂脚中油脂含量跟油脂厂的规模还有关,如果是小型工厂上不了档次的,因设备及技术的落后油脂含量相应会高,而那些大型工厂因其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油脂含量会相对很低。
酸化油是指对油脂精炼厂所生产的的副产品皂脚进行酸化处理所的得到的油。酸化油本质上是脂肪酸,其中含有色素以及未酸化的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单甘脂(中性油)等多种成分。这里的脂肪酸是长链脂肪酸,碳链一般在12到24之间,其中以16到18为主;视油脂来源不同,酸化油存在饱和和不饱和碳链的不同分布。处理皂脚的酸常用工业硫酸。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由皂脚提炼酸化油的工艺一般是在适当的温度(20-50℃)条件下,用50%的硫酸酸化,然后再通过静置分层,得到棕褐色的酸化油。该工艺的缺点是:酸化油提炼收率低(60-70%);酸化废水多;静置分层时间长(24h),提炼效率低。
本发明的一种酸化油提炼工艺改进方法,就是要解决上述工艺的缺点,提高效率,减少酸化废水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酸化油提炼工艺改进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先将皂脚搅拌加热到90-100℃,然后保温、静置、分层,保温温度为50-70℃,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保温条件下,用占皂脚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的相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的硫酸调ph值到1-2;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收率可达85-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酸化油提炼工艺改进方法,能够提高酸化油提炼收率(85-90%),减少酸化废水量90%,缩短静置分层时间50%,极大的提高了酸化提炼效率和环保性。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实施例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50℃,然后滴加质量浓度为50%硫酸到ph值1-2,停止搅拌,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分层24h,去除下层水层,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27.3g,收率65.0%;酸化水层80.5g。
实施例1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5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50℃下,用20g相对应温度5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5.8g,收率可达85.2%。
实施例2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6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60℃下,用20g相对应温度7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7.1g,收率可达88.3%。
实施例3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7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70℃下,用20g相对应温度7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6.3g,收率可达86.4%。
实施例4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6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60℃下,用30g相对应温度6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6.8g,收率可达87.6%。
实施例5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6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60℃下,用40g相对应温度6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洗涤过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套用,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6.6g,收率可达87.1%。
实施例6
将含酸化油率42.0%的皂脚100g加入到200ml的烧杯中,搅拌加热到90-100℃;60℃下保温静置1h后,分层,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60℃下,用30g相对应温度60℃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洗涤过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套用,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硫酸调到ph值到1-2;室温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2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37.0g,收率可达88.0%。
1.一种酸化油提炼工艺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先将皂脚搅拌加热到90-100℃,然后保温、静置、分层,保温温度为50-70℃,去除下层的水层,得到脱水处理的皂脚;再在保温条件下,用占皂脚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的相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1次,然后再将洗涤后的酸化油用质量浓度为50%的硫酸调ph值到1-2;静置调酸后的酸化油10h,分出上层棕褐色酸化油,收率可达85-9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