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为节约、集约道路交通用地,高架桥梁基础两侧一般会就近设置机动车车行道。从目前国内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设情况来看,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不均匀沉降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一般来说,城市道路内车道一侧由于桥梁桩基的加固作用沉降较小,而另一侧则在软土地基之上,一般只进行常规的回填处理沉降较大。因此,城市道路内车道路面经常出现纵向跳车、横向积水现象,甚至引发道路安全事故。如何经济解决软土地基区域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不均沉降,避免纵向跳车、横向积水等病害反复出现,是城市道路建设者、养护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公开号为cn2075528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对常规路段承台边缘进行全面倒角处理,在承台与路基之间设置稳定滑动面,操作简单且极大有利于独立沉降区的形成;但是该结构容易渗水,底面的水长期渗漏会导致基础不牢固,同时不能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震动进行缓冲,容易导致地面基础受冲击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包括固定支板,固定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侧板,侧板与固定支板之间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下方设有级配碎石,中间连接板的上方设有砂石,所述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端板,固定端板的一侧设有踏板,踏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承载块,多个承载块固定连接排水管,排水管穿过固定支板并固定连接防倒灌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倒灌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固定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导流腔、中间导流腔以及下导流腔,所述中间导流腔的内部设有浮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导流腔与上导流腔、下导流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浮球的直径大于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块内部设有导水腔,踏板上开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块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缓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为阶梯型,侧板外部固定连接支座,支座与侧板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螺栓,所述中间连接板与支座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承载块、排水管以及防倒灌装置能够将地面上的积水进行排放,并且能够防止地下水倒灌,除此之外通过设置砂石和缓冲弹簧能够对地面压力进行缓冲,提高道路结构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中防倒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板;2、侧板;3、支座;4、固定螺栓;5、级配碎石;6、砂石;7、固定端板;8、踏板;9、承载块;10、缓冲弹簧;11、排水管;12、防倒灌装置;13、固定外壳;14、上导流腔;15、中间导流腔;16、下导流腔;17、浮球;18、防滑纹;19、排水孔;20、中间连接板;2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包括固定支板1,固定支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侧板2,侧板2与固定支板1之间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20,中间连接板20的下方设有级配碎石5,中间连接板20的上方设有砂石6,所述侧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端板7,固定端板7的一侧设有踏板8,踏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承载块9,多个承载块9固定连接排水管11,排水管11穿过固定支板1并固定连接防倒灌装置12。

所述防倒灌装置12包括固定外壳13,固定外壳13内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导流腔14、中间导流腔15以及下导流腔16,所述中间导流腔15的内部设有浮球17,所述中间导流腔15与上导流腔14、下导流腔16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浮球17的直径大于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的直径,所述承载块9内部设有导水腔,踏板8上开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孔19,所述承载块9与中间连接板20之间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0,所述浮球17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踏板8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18。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侧板2为阶梯型,侧板2外部固定连接支座3,支座3与侧板2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所述中间连接板20与支座3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杆21。

当地面上的有积水时,水从排水孔19进入承载块9内然后再从排水管11进入固定外壳13内,水首先从上导流腔14进入中间导流腔15内,此时浮,17浮起,水从下导流孔流出,当出现倒灌情况时,水从下导流腔16进入中间导流腔15内,浮球17浮起将上导流孔封闭实现闭合,避免倒灌现象的产生。人们行走在踏板8上时,砂石6和缓冲弹簧10能够进行很好的缓冲和减震作用,对路面基础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承载块9、排水管11以及防倒灌装置12能够将地面上的积水进行排放,并且能够防止地下水倒灌,除此之外通过设置砂石6和缓冲弹簧10能够对地面压力进行缓冲,提高道路结构的抗压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包括固定支板(1),固定支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侧板(2),侧板(2)与固定支板(1)之间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20),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板(20)的下方设有级配碎石(5),中间连接板(20)的上方设有砂石(6),所述侧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端板(7),固定端板(7)的一侧设有踏板(8),踏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承载块(9),多个承载块(9)固定连接排水管(11),排水管(11)穿过固定支板(1)并固定连接防倒灌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灌装置(12)包括固定外壳(13),固定外壳(13)内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上导流腔(14)、中间导流腔(15)以及下导流腔(16),所述中间导流腔(15)的内部设有浮球(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流腔(15)与上导流腔(14)、下导流腔(16)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浮球(17)的直径大于上导流孔和下导流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9)内部设有导水腔,踏板(8)上开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孔(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9)与中间连接板(20)之间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为阶梯型,侧板(2)外部固定连接支座(3),支座(3)与侧板(2)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所述中间连接板(20)与支座(3)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杆(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17)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8)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包括固定支板,固定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侧板,侧板与固定支板之间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下方设有级配碎石,中间连接板的上方设有砂石,所述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端板,固定端板的一侧设有踏板,踏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承载块,多个承载块固定连接排水管,排水管穿过固定支板并固定连接防倒灌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承载块、排水管以及防倒灌装置能够将地面上的积水进行排放,并且能够防止地下水倒灌,除此之外通过设置砂石和缓冲弹簧能够对地面压力进行缓冲,提高道路结构的抗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龙;乔力河;张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凤龙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6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