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通知与带式供料器相关的信息的通知装置及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将收容有元件的元件带送出到元件供给位置而向元件安装装置供给元件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在这样的带式供料器中,已知有在带式供料器内能够同时存在两个元件带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的供料器2具备为了避免插入到带滑槽2s上的供给带60(相当于元件带)脱落而从上方按压的可拆卸的带按压板38。在该供料器2中,在插入到带滑槽2s上(相当于第一带送出路径)的元件带60被自动装载而使用于元件装配的情况下,作业员将带按压板38拆下,将该供给带60的中途抬起,使其在带按压板38的上方(相当于第二带送出路径)通过。
接下来,作业员将接下来使用的供给带60’的前端部60a’插入到带滑槽2s上,从上方安装带按压板38。由此,在当前使用中的供给带60的电子元件用尽之前将后续的供给带60’事先插入到带滑槽2s上。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事先插入后续的供给带60’的情况称为“预安设”。
并且,电子元件装配装置1的控制装置80当判断为当前使用中的供给带60的电子元件用尽时,将预安设的后续的供给带60’自动装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328号公报(段落0059~0060)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后续的供给带60’被自动装载的情况下,如果在该元件带60’的电子元件用尽之前未进一步预安设后续的供给带,则存在因元件用尽而元件安装装置的安装动作停止的可能性。然而,作业者并不一定始终处于供料器2的附近,在其他的场所进行其他的作业的情况较多。因此,存在不知道后续的供给带60’被自动装载(换言之,能够进一步预安设后续的供给带)的情况较多这样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在将预安设的元件带自动地装载的带式供料器中,提高预安设元件带的作业者的便利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带式供料器的通知装置通知与带式供料器相关的信息,该带式供料器通过将收容有元件的元件带传送到元件供给位置而向元件安装装置供给所述元件,其中,所述通知装置具备:传送装置,将所述元件带传送到所述元件供给位置;装载部,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元件用尽的情况下,将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自动地向所述传送装置传送;通知部;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用于管理所述带式供料器内的所述元件带的存在的管理信息,判断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存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及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这两方还是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在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的期间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带式供料器仅存在一个元件带的情况下,通知在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因此作业者能够得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这一情况。由此,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将预安设的元件带自动地装载的带式供料器中,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的作业者的便利性。
另外,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持续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由于持续通知能够预安设,因此作业者在由于某些要办事项而靠近通知装置时,能够容易得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这一情况。并且,得知了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作业者在该要办事项时顺便能够预安设元件带。因此,作业者不用在每当能够预安设时中断其他作业而前往设置有带式供料器的场所。由此,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另外,可以是,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供所述元件带送出的带送出路径,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且该一个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带送出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一个所述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作业者在先行的元件带的装载完成之后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由此,能够降低在先行的元件带的装载过程中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的可能性。
另外,可以是,所述带送出路径具有:第一带送出路径,供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第二带送出路径,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并列设置;及切换部,用于将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了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元件带的带送出路径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带送出路径,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且该一个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一个所述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带送出路径被分成第一带送出路径和第二带送出路径的带式供料器中,作业者能够得知在第一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
另外,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将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和与所述元件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一起通知,所述剩余数量是在通过所述装载部传送至所述传送装置而向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正在供给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带所收容的所述元件的剩余数量。
在通过装载部送出到传送装置的元件带(即,正在供给元件的元件带)的元件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希望作业者尽可能早地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作业者能够从与元件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得知正在供给元件的元件带的元件的剩余数量,因此在元件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预安设,由此能够降低因元件用尽而元件安装装置的安装动作停止的可能性。而且,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多个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的情况下,从与元件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判断应优先地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的带式供料器。
另外,可以是,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发光部,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带送出路径为止的期间使所述发光部点亮、忽亮忽灭或闪烁。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除了基于通知部进行的通知之外,还通过带式供料器的发光部点亮、忽亮忽灭或闪烁来通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因此作业者更容易掌握是否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
另外,可以是,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开始向最初的基板安装所述元件之后到完成所述元件向规定张数的基板的安装为止,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不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在开始生产的情况下,通过最初安设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带能够在一段时间供给元件,因此希望首先在全部的带式供料器安设最初的元件带而开始生产,关于预安设,则在其之后进行。若在该情况下也通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则有时会成为多余的通知。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元件安装装置开始向最初的基板安装元件之后到完成向规定张数的基板的元件的安装为止不通知能够预安设,因此能够抑制多余的通知。
另外,可以是,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能够利用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至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元件带所收容的所述元件完成所述元件向预定安装张数的基板的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不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在通过由装载部送出到传送装置的元件带所收容的元件而元件安装装置能够完成向预定生产张数的基板的元件的安装的情况下,不需要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可是若通知能够预安设,则会使作业者进行多余的预安设。
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通知能够预安设,因此能够避免使作业者进行多余的预安设。
另外,可以是,所述元件带卷绕于带盘,所述控制部在卷绕有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元件带的所述带盘的直径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该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通过该元件带供给所述元件而该元件带的剩余长度成为规定长度以下时,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通常,元件带以卷绕于带盘的状态向带式供料器供给。然而,根据带元件供料器的不同,有时用于配置带盘的空间窄,如果是小直径的带盘(即,直径小于基准值的带盘),则能够同时配置2个,但是在大直径的带盘(即,直径为基准值以上的带盘)的情况下,则无法同时配置2个。
因此,在上述的通知装置中,在大直径的带盘的情况下,在通过卷绕于该带盘的元件带供给元件而该元件带的剩余长度成为了规定长度以下的情况下,通知能够预安设。
在该情况下,得知了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作业者将正在供给元件的元件带的剩余部分从带盘拆下而仅拆卸带盘。由此,能够确保配置后续的元件带的带盘的空间。然后,作业者配置后续的元件带的带盘,将卷绕于该带盘的元件带进行预安设。
这样,根据上述的通知装置,即使在无法同时配置2个大直径的带盘的情况下,作业者也能够在正在供给元件的元件带元件用尽之前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
另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通知方法使通知装置通知与带式供料器相关的信息,该带式供料器通过将收容有元件的元件带传送到元件供给位置而向元件安装装置供给所述元件,其中,所述通知方法包括:装载工序,在通过将所述元件带向所述元件供给位置传送的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元件用尽的情况下,将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自动地向所述传送装置传送;及通知工序,基于用于管理所述带式供料器内的所述元件带的存在的管理信息,判断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存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及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这两方还是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在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的期间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根据上述的通知方法,在将预安设的元件带自动地装载的带式供料器中,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的作业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从前侧观察头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元件带的示意图。
图4是带元件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带式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6是在带式供料器的上表面设置的指示器的示意图。
图7是从后侧观察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拆卸了切换构件的状态)。
图8是从后侧观察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元件带插入而装载于第一带送出路径的状态)。
图9是从后侧观察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元件带的带送出路径从第一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元件安装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2是带元件供给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带元件供给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管理画面的示意图。
图16是将图15所示的纵长的长方形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的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实施方式4的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画面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方式5的外部换产调整导航画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通过图1~图16说明实施方式1。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前后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称为z轴方向。而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右侧称为上游侧,将左侧称为下游侧。而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构成构件,除了一部分之外有时省略附图的符号。
(1)表面安装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表面安装机1具备:向印制基板等基板p安装电子元件等元件e的元件安装装置10;将收容于元件带90(参照图3)的元件e向元件安装装置10供给的4个带元件供给装置40。
(1-1)元件安装装置
元件安装装置10具备基台11、未图示的支承机构、输送器12、头单元13、头输送部15、2个元件拍摄相机18、图10所示的控制部101、显示部102(通知部的一例)等。控制部101及显示部102构成实施方式1的通知装置。
基台11在俯视观察下呈长方形形状且上表面平坦。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矩形框a表示向基板p安装元件e时的作业位置。
未图示的支承机构配设在作业位置a的下方。支承机构是将由输送器12输送到作业位置a的基板p固定而向上方抬起的结构。
输送器12是将基板p从x轴方向的上游侧向作业位置a送入,将在作业位置a安装元件e后的基板p向下游侧送出的结构。输送器12具备沿x轴方向进行循环驱动的一对输送带12a及12b、对输送带12a及12b进行驱动的输送器驱动马达115(参照图10)等。后侧的输送带12a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根据基板p的宽度能够调整2个输送带12a与12b的间隔。
头单元13是支承对元件e进行吸附及释放的多个安装头14的结构。关于头单元13的结构,在后文叙述。
头输送部15是将头单元13在规定的可动范围内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输送的构件。头输送部15具备将头单元13支承为能够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梁16、将梁16支承为能够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一对y轴导轨17、使头单元13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x轴伺服马达111、使梁16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y轴伺服马达112等。
2个元件拍摄相机18是从下方拍摄吸附于安装头14的元件e的构件。前侧的元件拍摄相机18在输送器12的前侧配设于沿x轴方向排列的2个带元件供给装置40之间。后侧的元件拍摄相机18在输送器12的后侧配设于沿x轴方向排列的2个带元件供给装置40之间。
接下来,参照图2,对头单元13进行说明。头单元13具备被支承为能够升降且能够绕轴旋转的多个(在此为8个)安装头14、使各安装头14单独地升降的多个z轴伺服马达113(图10)、使各安装头14一起绕轴旋转的r轴伺服马达114(图10)等。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13是所谓直列型,使多个安装头14沿x轴方向排列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以直列型的头单元13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头单元13也可以是例如多个安装头14排列在圆周上的所谓旋转头。
各安装头14具有管嘴轴14a和以能够装卸方式安装于管嘴轴14a的下端的吸附嘴14b。经由管嘴轴14a从未图示的空气供给装置向吸附嘴14b供给负压及正压。吸附嘴14b通过被供给负压而吸附元件e,通过被供给正压而释放该元件e。
(1-2)带元件供给装置
在此,首先,参照图3,对元件带90进行说明。元件带90具有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收容凹部91的载带92、收容于各收容凹部91的元件e、及粘贴于载带92的上表面的顶带93。在元件带90的一个缘部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设有供设置于后述的带式供料器50(参照图1)的链轮的齿插入的传送孔94,通过链轮旋转来传送元件带90。
如图1所示,带元件供给装置40在输送器12的前后两侧沿x轴方向排列而配设于各2个部位,共计配设于4个部位。如图4所示,带元件供给装置40具备安装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安装部41、及对卷绕有元件带90的带盘42(以下,简称为“卷盘42”)进行支承的卷盘支承部43。
如图1所示,在供料器安装部41,多个带式供料器50以横向排列的方式整齐排列地安装。
如图4所示,卷盘支承部43设置于供料器安装部41的后方下侧。卷盘支承部43针对每个带式供料器50各具备2个将卷绕有元件带90的卷盘4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卷盘支架45。上述2个卷盘支架45以分成上下段的方式设置。在卷盘支承部43的下侧安装有将带元件供给装置40支承为能够移动的多个脚轮46。
在此,在各卷盘42,为了唯一地辨别该卷盘42而赋予卷盘id。为了表示元件的种类而使用元件id,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卷绕有收容相同元件id的元件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为了区分各卷盘42也赋予卷盘id。在卷盘42的表面(例如侧面)粘贴有表示该卷盘id的未图示的条形码。
如图5所示,带式供料器50具备主体部51、设置于主体部51的内侧的带送出路径52、切换构件53(切换部的一例)、装载部54、传送装置55、带引导件56、第一带传感器57、第二带传感器58、第三带传感器59、未图示的供料器控制部、操作部71(参照图6)、指示器61(参照图6)等。
主体部51为铝压铸制,呈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长的形状。在图5中,位置s是向元件安装装置10供给元件e的元件供给位置。向带式供料器50赋予用于唯一地辨别该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在主体部51的表面(例如上表面或后表面)粘贴有表示该供料器id的未图示的条形码。
带送出路径52是供元件带90送出的送出路径,沿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51的大致后侧部分。带送出路径52的前侧部分成为细长的前侧送出路径62,另一方面,后侧部分成为从与前侧送出路径62的边界朝向后侧而上下扩展的后侧送出路径63。插入到带送出路径52的元件带90在主体部5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从带送出路径52脱离而向主体部51的上方露出,沿主体部51的上表面被传送到元件供给位置s。
切换构件53从带式供料器50的后侧以能够装卸方式安装于后侧送出路径63。切换构件53是用于将后侧送出路径63分隔成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和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结构,并且是用于将插入(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而被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结构。在安装有切换构件53时,第二带送出路径63b成为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并列设置的状态。关于切换构件53的结构、及关于使用切换构件53的带送出路径的切换的说明在后文叙述。
装载部54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上方面对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而设置。装载部54是将前端部插入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自动地送出(即装载)至传送装置55的结构,具备后侧马达64、具有向插入到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的传送孔插入的齿的后侧链轮65、及将后侧马达64的旋转驱动力向后侧链轮65传递的齿轮组66。
传送装置55设置于主体部51的前侧部分,位于比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及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靠元件带9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处。传送装置55具备前侧马达67、具有向元件带90的传送孔插入的齿的前侧链轮68、及将前侧马达67的旋转驱动力向前侧链轮68传递的齿轮组69,通过使装载的元件带90所嵌合的前侧链轮68间歇地旋转,从而使收容于元件带90的元件e依次停止在元件供给位置s而供给元件e。
在此,由前述的装载部54送出的元件带90通过嵌合于传送装置55的前侧链轮68的齿而完成装载。
带引导件56设置于主体部51的上表面前部。带引导件56是用于将脱离带送出路径52而向主体部51的上方露出的元件带90引导至前侧链轮68的结构,呈前后细长的形状。
在带引导件56的内侧,在比元件供给位置s靠后侧(换言之,比元件供给位置s靠带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设有将顶带93剥离而使元件e露出的未图示的露出装置。如图3所示,顶带93由露出装置单侧被剥离而向载带92的一边侧折回。由此,收纳于收容凹部91的元件e露出。需要说明的是,露出装置可以是例如通过对顶带93的中央进行切割并向两侧打开而使元件e露出的结构。
第一带传感器57、第二带传感器58、及第三带传感器59是用于检测元件带90的有无的结构。第一带传感器57面对后侧送出路径63的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配设。第二带传感器58面对前侧送出路径62配设。第三带传感器59配设在比传送装置55的前侧链轮68靠元件带9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处。
未图示的供料器控制部设置于带式供料器50的下侧部分,在后述的元件安装装置10的控制部101的控制下,对带式供料器50的各部进行控制。
如图6所示,操作部71设置于主体部51的上表面后部。操作部71具有装载按钮、排出按钮等。作业者也可以通过对操作部71进行操作而手动指示元件带90的装载、排出。
指示器61具备绿色、黄色及红色这3个led70(发光部的一例)。这些led70是用于通过颜色来通知被装载而向元件安装装置10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的构件,在元件e的剩余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使绿色的led70点亮,在剩余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使黄色的led70点亮,在剩余数量变得非常少的情况下使红色的led70点亮。
红色是表示剩余数量非常少的情况的剩余数量警告。后述的元件安装装置10的控制部101当剩余数量非常少时通过使红色的led70点亮并发出规定的警告音而对作业者进行警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出警告音的情况称为操作员呼叫。
另外,指示器61也被用于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的显示中,详情在后文叙述。
(1-3)切换构件的结构、及使用切换构件的带送出路径的切换
如图7所示,切换构件53由上侧构件80和下侧构件81构成。上侧构件80与下侧构件81的其一端侧(图7中的右侧)通过连结螺钉82连结。绕连结螺钉82的轴配设有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因此,在切换构件53从主体部51被拆卸下来的状态下,上侧构件80与下侧构件81的其另一端侧通过螺旋弹簧的弹性力而稍微分离。
在切换构件53的下侧构件81,在沿着送出的元件带9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呈凸缘状突出的凸缘部83。在此,在后侧送出路径63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向主体部51的后方开口的切口84。该切口84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切换构件53以设有连结螺钉82的一侧为前侧,通过下侧构件81的凸缘部83卡定于切口84而安装于主体部51。
另外,在上侧构件8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两个边缘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稍微立起的抵接壁85。两个抵接壁85的间隔比元件带90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当切换构件53安装于主体部51时,装载部54的后侧链轮65的齿的一部分在两个抵接壁85之间露出。
另外,当切换构件53安装于主体部51时,通过螺旋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而朝向上侧的力作用于两个抵接壁85,因此在后侧送出路径63内保持切换构件53。由此,能抑制切换构件53从主体部51的脱落。
图8示出插入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由装载部54传送而到达传送装置55,并与传送装置55的前侧链轮68嵌合的状态(即,图5所示的状态)。通过使元件带90与前侧链轮68嵌合,即使将插入(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而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也能进行元件带90的传送动作。
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切换构件53拆卸时,如图7所示,元件带90因重力而向下移动。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安装切换构件53时,如图9所示,后侧送出路径63由切换构件53再次被分隔成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和第二带送出路径63b,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
(2)元件安装装置的电气结构
如图10所示,元件安装装置10具备控制部101、显示部102及操作部103。控制部101具备运算处理部104、马达控制部105、存储部106、图像处理部107、外部输入输出部108、供料器通信部109、服务器通信部110等。
运算处理部104具备cpu、rom、ram等,通过执行rom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控制表面安装机1的各部。需要说明的是,运算处理部104可以取代cpu或者在cpu的基础上具备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马达控制部105在运算处理部104的控制下使x轴伺服马达111、y轴伺服马达112、z轴伺服马达113、r轴伺服马达114、输送器驱动马达115等各个马达旋转。
在存储部106存储有各种数据。各种数据包括与预定生产的基板p的生产张数、品种相关的信息、与元件e的安装坐标、安装角度相关的信息、与元件e的安装顺序相关的信息等。
图像处理部107构成为取入从元件拍摄相机18输出的图像信号,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而生成数字图像。
外部输入输出部108是所谓接口,构成为取入从设置于元件安装装置10的主体的各种传感器类116输出的检测信号。而且,外部输入输出部108构成为基于从运算处理部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来进行对各种促动器类117的动作控制。
供料器通信部109与各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控制部连接。控制部101经由供料器通信部109控制带式供料器50。而且,经由供料器通信部109向控制部101发送各带式供料器50的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服务器通信部110是用于与服务器计算机120(以下,简称为“服务器120”)通信用的结构,经由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等通信网络而与服务器120能够通信地连接,服务器计算机120管理与安装于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各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信息。
显示部102具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及驱动该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等。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在显示部102显示(通知的一例)能够预安设的情况,详情在后文叙述。
操作部103具备触摸面板、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作业者对操作部103进行操作而能够进行各种设定等。
(3)带式供料器的管理表
接下来,参照图11,对存储于服务器120的管理表130(管理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管理表130是用于统一管理与安装于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各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信息的表。如图11的(a)所示,管理表130具有供料器安设位置栏、供料器id栏、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需要说明的是,在管理表130也存在其他栏,但是这里省略。
在供料器安设位置栏预先登记有在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供料器安装部41安装有带式供料器50的位置。在供料器id栏预先登记有安装于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供料器安装部41的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
具体而言,带式供料器50以能够与供料器安设位置对应地进行通信的方式与元件安装装置10电连接。因此,控制部101能够识别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供料器安设位置。识别出的供料器id、供料器安设位置从控制部101向服务器120发送,供料器id与供料器安设位置相对应地登记于管理表130。
在第一卷盘id栏中,在带式供料器50内仅存在一个元件带90的情况下,登记卷绕有该元件带90的卷盘的卷盘id。在第二卷盘id栏中,在带式供料器50内存在两个元件带90(即,先行的元件带90及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登记存在于第二带送出路径的元件带90的卷盘id。
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卷盘id是通过后述的条形码读取器读入卷盘id之后,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元件带90时。而且,将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的卷盘id清除是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且在第二卷盘id栏未登记卷盘id的情况下,判断为元件带90元件元件用尽而将元件带90排出时。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这两方登记有卷盘id的情况下,若判断元件用尽,则将登记于第二卷盘id栏的卷盘id清除。
图12所示的带式供料器50是开始向基板p的元件e的安装(以下,也称为生产)之前的状态,示出为了开始基板p的生产而作业者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了最初的元件带90的状态。
作业者向带式供料器50安设元件带90之前,通过与服务器120能够通信地连接的未图示的便携式的条形码读取器读取卷绕有要安设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的卷盘id,然后在该带式供料器的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的前端部。当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的前端部时,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元件带90,将读入的卷盘id登记于该供料器安设位置的第一卷盘id栏。即,在向第一带送出路径63a插入新的元件带90而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时,登记卷盘id。
在此,可以在带式供料器50与前述的指示器61另行设置供料器指示用led,根据从读入的卷盘id得知的元件id,使应安设元件带90的带式供料器50的供料器指示用led点亮。这样,作业者能够容易地掌握应安设元件带90的带式供料器50。
需要说明的是,卷盘id的读取可以在将元件带90安设(或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之后进行。
如图11的(b)所示,读取的供料器id及卷盘id向服务器120发送,发送的卷盘id在管理表130中登记在与其供料器id一致的供料器id所登记的一行的第一卷盘id栏中。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下读取其他的元件带90的卷盘id,并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元件带90的情况下,如图11的(a)所示,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的卷盘id上提到第二卷盘id栏中,将该其他的元件带90的卷盘id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中。
即,在第二卷盘id栏登记卷盘id是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时预安设了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到目前为止登记于第一卷盘栏的卷盘id向第二卷盘id栏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传感器57设置于后侧链轮65的下游侧,在安设(或预安设)的元件带90与后侧链轮65嵌合之后进一步前进的位置检测元件带90,但只要是元件带90与链轮65嵌合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设置在后侧链轮65的上游侧。
另外,存在将多个卷盘42分别安装于多个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但上述一连串的读取及登记按照带式供料器50与卷盘42的每个组进行。即,若连续读入多个供料器id或者连续读入多个卷盘id,则产生警报,不受理读取。
在带送出路径被切换成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元件带90元件用尽而被排出的情况下,如图11的(c)所示,从第二卷盘id栏中删除卷盘id。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载的元件带90没有被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情况下,成为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进而言之,即使被切换,只要后续的元件带90未被预安设,就维持该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该元件带90(即,装载的元件带90)供给元件而该元件带90元件用尽时,将该元件带90排出。并且,从第一卷盘id栏中删除卷盘id,成为在任一卷盘id栏中都未登记卷盘id的状态。
另外,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和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有元件带90的情况下(即在带式供料器50内存在2个元件带90的情况下),在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因某些原因被拉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不到元件带90,由此将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的卷盘id删除。
在该情况下,登记于第二卷盘id栏的卷盘id下移至第一卷盘id栏。即,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的卷盘id未必非要局限于卷绕有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的元件带90的卷盘的卷盘id,也存在是卷绕有处于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元件带90的卷盘的卷盘id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表130不仅是在服务器120,在元件安装装置10的控制部101的存储部106也可以针对该装置量存储相同数据。
另外,如果仅判断是否能够预安设,则可以在管理表130的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不登记卷盘id而登记元件带90的有无。
(4)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元件带90的状态下向第一带送出路径63a插入元件带90而与后侧链轮65的齿嵌合,以维持该嵌合状态的方式利用切换构件53形成抑制的状态称为元件带90的安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载先安设的元件带90而成为能够供给元件e的状态下将后续的元件带90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的情况称为预安设。即,预安设是安设的特别的情况。
控制部101根据上述的管理表130和各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是否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当成为能够预安设时,使显示部102持续显示能够预安设的情况,直至后续的元件带90被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为止。在此,判断为能够预安设是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但在第二卷盘id栏未登记卷盘id的情况。
另外,如图11的(c)所示,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且在第二卷盘id栏未登记卷盘id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元件带时,判断预安设了元件带。
在此,不是根据第一~第三带传感器而是根据管理表130判断是否能够预安设的理由是仅利用第一~第三带传感器的开启(有元件带90)/关闭(无元件带90)的检测结果的组合则无法适当地判断是否为能够预安设。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作为通过第一~第三带传感器同时到检测元件带90的情况,存在如图5所示3个带传感器检测到同一元件带90的情况和如图13所示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插入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且第二~第三带传感器检测到插通于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其他元件带90的情况。
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如果将插入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则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变空,因此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相对于此,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及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存在元件带90,因此无法预安设其他的元件带90。这样,仅利用第一~第三带传感器无法适当地判断是否为能够预安设,因此在能够预安设的显示中辅助地使用第一~第三带传感器。
接下来,对成为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为能够预安设的情况,存在以下的2个情况。
(情况a)
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及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没有元件带90的状态下,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装载了该元件带90的情况。
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及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没有元件带90的状态下,若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则该元件带90被装载。需要说明的是,开始元件带90的装载是将元件带90安设于带送出路径63a而带式供料器50的操作部71被操作时、或者在换产调整后等表面安装机1的运转启动按钮被按下时等。
当该装载完成时,作业者通过将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从而能够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装载未完成,只要在前侧链轮68嵌合元件带90就能够进行带送出路径的切换,能够进行预安设。但是,元件带90嵌合于前侧链轮68的情况在通过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到元件带90之前无法判断,因此如果在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到则能够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即,在元件带90插入于带送出路径63a而如图11的(b)所示登记第一卷盘id之后,开始装载,如果在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到,则能够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装载完成是指为了能够吸附元件e而元件带90停止时,因此优选元件带90停止而装载完成之后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送装置55仅设置有1个前侧链轮68,但是也可以设为在传送装置55沿带送出路径设置2个链轮,在与1个链轮嵌合之后,进一步被传送的元件带90与另1个链轮嵌合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如果带与最初的链轮嵌合,就能够进行带送出路径的切换。在该情况下,优选在该2个链轮之间设置为了使元件e从元件带90露出而去除顶带的露出装置,而且可以考虑检测元件带90的带传感器也设置在传送装置55内的最初的链轮与露出装置之间的情况,如果在该带传感器检测到元件带90,则能够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情况b)
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元件带90元件用尽时将该元件带90排出,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被装载的情况。
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元件带90元件用尽时,将该元件带90排出,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被自动地装载。当该装载完成时,作业者通过将被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从而能够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情况b在其他方面上与情况a同样。
接下来,对使用了管理表130的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流程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如前所述,图12示出作业者将最初的元件带90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如图11的(b)所示,通过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卷盘id,从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未登记卷盘id的状态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
当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时,控制部101将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通过装载部54向传送装置55送出(即,装载该元件带90)。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开始元件带90的装载是将元件带90安设于带送出路径63a而带式供料器50的操作部71被操作时、或者在换产调整后等表面安装机1自身的运转启动按钮被按下时等。
并且,当通过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到元件带90时,控制部101视为装载完成(换言之,元件带90到达了传送装置55)而使装载部54停止。由此,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的装载完成(即,前述的情况a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元件带90被安设(或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之后,在开始装载之前将该元件带90拉出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不到元件带90,因此该信息从元件安装装置10的控制部101向服务器120发送,从第一卷盘id栏中删除卷盘id。因此,不进行装载。或者,可以在控制部101检测到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不到元件带90的情况时,以不进行装载(即,不使马达64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
当装载完成时,控制部101使显示部102持续显示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直至后续的元件带90被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为止。关于显示的具体的形态的说明在后文叙述。
即,当管理表130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图11的(b)所示的状态)时,开始装载,当元件带90嵌合于前侧链轮68而进而通过第三带传感器59被检测到时,视为装载完成,开始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如图13所示,观察显示部102而得知能够预安设的情况的作业者将插入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此时,作业者也在通过条形码扫描器读取了供料器id和卷盘id之后将后续的元件带90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
如图11的(a)所示,当通过第一带传感器57检测到预安设的元件带90时,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的卷盘id被上提到第二卷盘id栏中,将预安设的元件带90的卷盘id登记于第一卷盘id栏。即,从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变成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当变成该状态时,控制部101判断为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了后续的元件带90,取消能够预安设的情况的显示。
由作业者将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元件带90通过传送装置55被依次传送,向元件安装装置10供给元件e。当通过第二带传感器58检测不到元件带90且安装头14连续一定次数(例如3次)以上吸附元件e失败时,控制部101判断元件用尽。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元件e是否元件用尽的方法并不限于此,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对从一个元件带90吸附的元件e的数量进行计数,在计数的数量达到该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数量的情况下,判断元件用尽,也可以在元件带90被全部传送而通过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不到的情况下判断元件用尽。
当判断元件用尽时,控制部101使传送装置55旋转而将该元件带90向前侧排出。如图11的(c)所示,排出的元件带90的卷盘id从管理表130的第二卷盘id栏中被删除。由此,从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排出对象的元件带90存在通过装载后续的元件带90而将排出对象的元件带90推出之后才完全排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后续的元件带90将排出对象的元件带90推出,因此存在不知道带的接缝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将排出对象的元件带90排出,可以在前侧链轮68开始了连续的旋转的时间点视作将该排出对象的元件带90被排出而删除卷盘id。或者,可以在前侧链轮68开始连续的旋转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间点视作被排出而进行删除。
当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时,控制部101将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进行装载(即,前述的情况b成立)。当装载完成时,控制部101使显示部102显示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以后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被装载之后,作业者没有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在被装载的元件带90仍插通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状态下依次被传送而供给元件,当元件用尽时被排出。然后,将该元件带90的卷盘id从第一卷盘id栏中删除。在该情况下,成为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未登记卷盘id的状态,因此取消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另外,在设置于远离表面安装机1的场所的个人计算机也显示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时,直至装载完成为止,在显示部102或带式供料器50不显示能够预安设,但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中,仅根据管理表130判断是否能够预安设而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或者,可以在掌握图11的(a)的状态时,控制部101判断元件用尽发生之后,控制部101存储作出元件带90的排出指令进而作出装载指令的情况,然后在第三带传感器59检测到元件带90时以进行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方式控制。
(5)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4,对通过控制部101执行的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进行说明。本处理每当前述的管理表130的状态变化时被执行。
在s101中,控制部101判断成为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0是否为具备自动地装载元件带90的功能的带式供料器,在是具备自动地装载元件带90的功能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进入s102,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
在s102中,控制部101判断是否在管理表130的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未登记卷盘id,在至少一方有登记的情况下进入s103,在任一方都未登记卷盘id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需要能够预安设的显示而结束本处理。
在s103中,控制部101判断是否在管理表130的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登记有卷盘id,在仅在一方的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情况下进入s104,在都登记有卷盘id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预安设而结束本处理。
在s104中,控制部101通过第三带传感器59是否检测到元件带90来判断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的元件带90的装载是否完成,在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s105,在完成的情况下进入s106。
在s105中,控制部101进行待机,直至装载完成为止。
在s106中,控制部101使显示部102显示能够预安设。
(6)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方式
接下来,说明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显示部102及带式供料器50的指示器61来显示能够预安设。
(6-1)使用显示部的显示
图15所示的管理画面150是显示于显示部102的画面。管理画面150是用于管理带式供料器50的画面,大体上由作业指示区域151、生产监视区域152、消息区域153及方格区域154构成。
作业指示区域151是用于作业者进行对于元件安装装置10或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各种操作的区域。
生产监视区域152是用于作业者监视带式供料器50的状态的区域。在生产监视区域152示意性地显示与元件安装装置10连接的带元件供给装置40。并且,在各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上方通过纵长的长方形155示意性地显示安装于该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带式供料器50。
图16将表示带式供料器50的纵长的长方形155放大表示。纵长的长方形155的内侧的颜色表示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即,装载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具体而言,与前述的带式供料器50的指示器61同样,在元件e的剩余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长方形155的内侧由绿色显示,在剩余数量减少的情况下,由黄色显示,在剩余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由红色显示。
在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在纵长的长方形155显示洋红色的框156。由此,作业者能够得知在该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并且,当后续的元件带90被预安设时,将洋红色的框156清除。
需要说明的是,框156的颜色不限定为洋红色,可以适当决定。而且,框156可以闪烁显示。
消息区域153是供显示与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各种消息的区域。在多个带式供料器50之中即使存在一个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下,在消息区域153也显示“能够预安设”这样的消息。而且,在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显示处于最下游侧(左侧)的带式供料器50的安装位置。通过该消息,作业者能够得知在至少一个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方格区域154是以表的形式显示与各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详细的信息的区域。方格具有表示是否能够预安设的栏,在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下,在该栏显示表示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
(6-2)使用带式供料器的指示器61的显示
如图6所示,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与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相对应的任意一个led70从点亮切换为忽亮忽灭。由此,作业者能够得知在该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并且,当后续的元件带90被预安设时,该led70从忽亮忽灭返回成点亮。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预安设可以不通过led70的忽亮忽灭而通过点亮来显示,也可以通过闪烁来显示。
(7)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知装置(控制部101及显示部102),在判断为在带式供料器50仅存在一个元件带90的情况下,显示在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因此作业者能够得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这一情况。由此,根据通知装置,在装载预安设的元件带90的带式供料器50中,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90的作业者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由于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持续显示,因此作业者在由于某些要办事项而靠近通知装置时,能够容易得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并且,得知了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作业者在该要办事项时顺便能够预安设元件带90。因此,作业者不用在每当能够预安设时中断其他作业而前往设置有带式供料器50的场所。由此,根据通知装置,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90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在带式供料器50内仅存在一个元件带90的情况下,该一个元件带90由装载部54传送而到达传送装置55之后,使显示部102显示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90,因此作业者在先行的元件带90的装载完成之后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由此,能够降低在先行的元件带90的装载过程中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在带送出路径被分成第一带送出路径和第二带送出路径的带式供料器50中,作业者能够得知在第一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使显示部102将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和与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纵长的长方形155的内侧的颜色)一起显示。在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希望作业者尽可能早地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根据通知装置,作业者能够从与元件e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得知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因此在元件e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预安设,由此能够降低因元件用尽而元件安装装置10的安装动作停止的可能性。而且,根据通知装置,在多个带式供料器50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情况下,从与元件e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也能够判断应优先地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带式供料器50。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将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这一情况除了由显示部102进行显示之外,也通过带式供料器50的led70的点亮、忽亮忽灭或闪烁来显示,因此作业者更容易掌握是否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实施方式2>
接下来,通过图17说明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在实施方式2中,在以下的(a)及(b)的情况下不显示能够预安设。
(a)从元件安装装置10开始向最初的基板p的元件e的安装(以下称为“生产”)之后到规定张数的基板p的生产完成为止。
在开始基板p的生产的情况下,作业者向多个带式供料器50的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分别安设元件带90。在该情况下,通过安设的元件带90被装载从而能够在各带式供料器50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然而,在开始生产的情况下,通过最初安设的元件带90能够在一段时间供给元件e,因此希望首先在全部的带式供料器50安设最初的元件带90而开始生产,关于预安设,则在其之后进行。若在该情况下也显示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则有时会成为多余的显示。因此,控制部101在开始生产之后到生产规定张数的基板p为止不显示能够预安设。
(b)通过被装载而正在向元件安装装置10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能够完成元件安装装置10预定生产的张数的基板p的生产的情况
例如预定生产10张基板p,每1张安装5个元件e。在该情况下,如果在7张基板p的生产完成的时间点,元件带90成元件用尽,则在该时间点将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装载。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中,当装载完成时显示能够进行后续的元件带90的预安设。然而,如果在装载的元件带90收容有15个以上的元件e,则能够生产剩余的基板p,因此不需要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可是若显示能够预安设,则会使作业者进行多余的预安设。
因此,控制部101将装载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数量与在预定生产的剩余的基板p安装的元件e的总数进行比较,在装载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的数量为在剩余的基板p安装的元件e的总数以上的情况下,即使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也不显示能够预安设。
接下来,参照图17,对通过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101执行的能够预安设的判断处理进行说明。
s101~s106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s201中,控制部101判断元件安装装置10开始最初的基板p的生产之后是否完成了规定张数的基板p的生产,在完成的情况下进入s202,在未完成的情况下不显示能够预安设而结束本处理。
在s202中,控制部101判断通过装载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是否能够完成元件安装装置10预定生产的张数的基板p的生产,在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进入s106,在能够完成的情况下不显示能够预安设而结束本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知装置,从元件安装装置10开始最初的基板p的元件e的安装之后到向规定张数的基板p的元件e的安装完成为止,使显示部102不显示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因此能够抑制多余的显示。
另外,根据通知装置,在通过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所收容的元件e元件安装装置10能够完成向预定安装张数的基板p的元件e的安装的情况下,使显示部102不显示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因此能够避免使作业者进行多余的预安设的情况。
<实施方式3>
接下来,通过图18说明实施方式3。
根据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不同,有时用于配置卷盘42的空间窄,如果是小直径的卷盘42(直径小于基准值的卷盘42),则能够同时配置2个,但是在大直径的卷盘42(直径为基准值以上的卷盘42)的情况下,则无法同时配置2个。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元件带90的装载完成的时刻显示能够预安设,由于卷绕有装载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的配置,作业者也无法预安设其他的元件带90。
因此,实施方式3的控制部101在卷绕有元件带90的卷盘42为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在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时刻显示能够预安设。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a”那样,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和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没有元件带90的状态下,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时,通过装载部54,该元件带90被装载。在实施方式3中,小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与实施方式1同样,当元件带90的装载完成时显示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相对于此,在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即使元件带90的装载完成也不立即显示能够预安设,在通过装载的元件带90供给元件e而该元件带90的剩余长度成为了规定长度以下的情况下,显示能够预安设。在此,规定的长度可以由m(米)单位表示,也可以通过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表示。
在该情况下,得知了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作业者将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但是,该元件带90的剩余的部分(即剩余长度的部分)仍卷绕于大直径的卷盘42,因此在该状态下无法配置后续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
因此,作业者将装载的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之后(或切换前),将该元件带90的剩余部分从卷盘42拆下,仅拆卸卷盘42。由此能够确保配置后续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仅拆卸卷盘42时,该元件带90的剩余的部分在卷成涡旋状的状态下成为从带式供料器50垂下的状态,但由于剩余长度缩短一定程度,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也不会给元件e的供给造成障碍。
然后,作业者配置后续的元件带90的卷盘42,将卷绕于该卷盘42的元件带90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由此,在装载的元件带90元件用尽之前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接下来,参照图18,对通过实施方式3的控制部101执行的能够预安设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s101~s106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s301中,控制部101判断是否为大直径的卷盘42,在不是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进入s106,在是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进入s302。
在s302中,控制部101直至元件带90的带剩余长度成为规定的长度以下为止进行待机,当成为规定的长度以下时进入s106。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通知装置,在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在卷绕于该卷盘42的元件带90的剩余长度成为了规定长度以下的情况下显示能够预安设,因此即使在无法同时配置2个大直径的卷盘42的情况下,作业者也能够在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即,装载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用尽之前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实施方式4>
接下来,通过图19说明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通知装置是统一监视在多个表面安装机1(例如设置于工厂的1层的所有表面安装机1)中使用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的装置。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实施方式4的通知装置称为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
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是所谓个人计算机,具备cpu、rom、ram、通信部、显示部(液晶显示器等)、操作部(键盘、鼠标、触摸面板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服务器120经由通信网络能够通信地连接。
图19所示的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画面170是在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的显示部显示的画面。在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画面170显示方格区域171,该方格区域171显示与在设置于1层的各带元件供给装置40上安装的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信息。并且,在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下,在表示是否能够预安设的栏中显示表示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
另外,在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画面170中,针对每个带式供料器50显示有与该带式供料器50相关的信息的行的背景由与该带式供料器50中正在供给元件e的元件带90(即,装载的元件带90)的元件e的剩余数量相对应的颜色来显示。
但是,在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画面170中无法变更各行的框的颜色,因此在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下,例如文字由洋红色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情况下,也可以变更行的背景色。能够预安设的带式供料器50的显示能够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元件剩余数量监视器,作业者对于多个元件安装装置10,能够一览地确认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的带式供料器50。
<实施方式5>
接下来,通过图20说明实施方式5。
如前所述,在带元件供给装置40安装有脚轮46。因此,作业者也可以将带元件供给装置40移动到与元件安装装置10不同的场所(例如元件带90的仓库)而向各带式供料器50安设元件带90(以下,称为“外部换产调整”)。实施方式5的通知装置是在进行外部换产调整的情况下,将应安设于各带式供料器50的元件带90向作业者引导的装置。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实施方式5的通知装置称为外部换产调整装置。
外部换产调整装置是所谓个人计算机,具备cpu、rom、ram、通信部、显示部(液晶显示器等)、操作部(键盘、鼠标、触摸面板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服务器120经由通信网络能够通信地连接。
图20所示的外部换产调整导航画面160是在外部换产调整装置的显示部显示的画面。外部换产调整导航画面160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方格区域154同样的方格区域161、及示意性地显示带元件供给装置40的显示区域162。
在外部换产调整的情况下,作业者也通过条形码读取器读取供料器id、卷盘id,将读取的上述的id向服务器120发送而登记于管理表130中。但是,外部换产调整装置从带元件供给装置40无法取得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等,因此外部换产调整装置仅根据管理表130来判断是否为能够预安设。
具体而言,在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和第二带送出路径63b都没有元件带90的状态下作业者向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安设元件带90时,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卷盘id。当变成仅在第一卷盘id栏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时,控制部101显示能够预安设。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显示的方式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得知了能够预安设这一情况的作业者操作设置于带式供料器50的装载按钮而进行了装载之后,将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向第一带送出路径63a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90。
当后续的元件带90被预安设时,成为在第一卷盘id栏及第二卷盘id栏都登记有卷盘id的状态。当成为该状态时,控制部101取消能够预安设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带元件供给装置40利用通信线缆与外部换产调整装置连接,由此外部换产调整装置能够从带元件供给装置40取得各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该情况下,外部换产调整装置的控制部101也能确认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的外部换产调整装置,在将带元件供给装置40移动到与元件安装装置10不同的场所而向各带式供料器50安设元件带90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预安设元件带90的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其他的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切换部以能够装卸的切换构件5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是一例,切换部并不限于此。例如,切换部可以是作业者通过操作而向左右打开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切换部向左右打开而安设(或预安设)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的元件带90向下掉落,从而使带送出路径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作业者装卸切换构件53而手动地将元件带90的带送出路径从第一带送出路径63a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装载完成时自动地将带送出路径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的结构。例如在上述的向左右打开的切换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马达使切换部向左右打开从而自动地切换为第二带送出路径63b。
(3)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方式为一例,并不限于此。能够预安设的显示的方式可以适当决定。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直至后续的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使通知部持续通知能够预安设后续的元件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可以仅在直至后续的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的期间的一部分期间进行通知,也可以断续地进行通知。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带送出路径具有第一带送出路径和第二带送出路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带送出路径可以不分成2个。并且,可以向一个带送出路径插入2个元件带。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将能够预安设元件带90这一情况显示于显示部102进行通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例如通知音进行通知。
【符号说明】
10…元件安装装置,42…带盘,50…带式供料器,53…切换构件(切换部的一例),52…带送出路径,54…装载部,55…传送装置,60…元件带,63a…第一带送出路径,63b…第二带送出路径,70…led(发光部的一例),90…元件带,101…控制部(通知装置的一例),102…显示部(通知装置、通知部的一例),130…管理表(管理信息的一例),e…元件,s…元件供给位置。
1.一种通知装置,通知与带式供料器相关的信息,该带式供料器通过将收容有元件的元件带传送到元件供给位置而向元件安装装置供给所述元件,其中,
所述通知装置具备:
传送装置,将所述元件带传送到所述元件供给位置;
装载部,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元件用尽的情况下,将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自动地向所述传送装置传送;
通知部;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用于管理所述带式供料器内的所述元件带的存在的管理信息,判断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存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及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这两方还是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在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的期间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持续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供所述元件带送出的带送出路径,
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且该一个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带送出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一个所述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带送出路径具有:
第一带送出路径,供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第二带送出路径,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并列设置;及
切换部,用于将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了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元件带的带送出路径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带送出路径,
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且该一个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该一个所述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第一带送出路径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将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和与所述元件的剩余数量相关的信息一起通知,所述剩余数量是在通过所述装载部传送至所述传送装置而向所述元件安装装置正在供给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带所收容的所述元件的剩余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发光部,
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于所述带送出路径为止的期间使所述发光部点亮、忽亮忽灭或闪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开始向最初的基板安装所述元件之后到完成所述元件向规定张数的基板的安装为止,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不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能够利用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至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元件带所收容的所述元件完成所述元件向预定安装张数的基板的安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不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带卷绕于带盘,
所述控制部在卷绕有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元件带的所述带盘的直径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该元件带由所述装载部传送而到达所述传送装置之后,通过该元件带供给所述元件而该元件带的剩余长度成为规定长度以下时,使所述通知部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10.一种通知方法,使通知装置通知与带式供料器相关的信息,该带式供料器通过将收容有元件的元件带传送到元件供给位置而向元件安装装置供给所述元件,其中,
所述通知方法包括:
装载工序,在通过将所述元件带向所述元件供给位置传送的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元件用尽的情况下,将预安设于所述带式供料器的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自动地向所述传送装置传送;及
通知工序,基于用于管理所述带式供料器内的所述元件带的存在的管理信息,判断在所述带式供料器内存在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元件带及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这两方还是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在仅存在一个所述元件带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在直至后续的所述元件带被预安设为止的期间通知在所述带式供料器能够预安设后续的所述元件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