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颗粒物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混合制粒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直接使用块状或体积较大的物料,需要对物料进行加工处理使物料体积变小之后使用,此时,常常将物料加工处理成为细小的颗粒状,使得物料能够起到最大的功用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对物料进行加工制粒的设备均为利用刀片在旋转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切割,并切割物料的同时由于刀片的切割力使得切割后的物料被搅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搅拌的制粒形式,制备完成的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不均匀,并且,对于由两种不同物料进行切割、搅拌混合而制成所需颗粒物料时,由于没有经过针对性地搅拌处理,颗粒物料也无法被均匀地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混合制粒机,旨在解现有技术中制备完成的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不均匀,且颗粒物料无法被均匀混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混合制粒机,包括:机架;控制器,控制器安装于机架;罐体容器,罐体容器固定安装于机架,罐体容器具有颗粒制备腔,罐体容器的顶部设有与颗粒制备腔相连通的投料口,罐体容器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输出口;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转轴和搅拌叶片,搅拌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搅拌转轴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搅拌电机的输出转轴,搅拌转轴的第二端由罐体容器的底部穿入并延伸至颗粒制备腔中,搅拌叶片连接于搅拌转轴的第二端;切刀装置,切刀装置包括切刀电机、切刀转轴和切刀刀片组,切刀电机安装于机架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切刀转轴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切刀电机的输出转轴,切刀转轴的第二端由罐体容器的周向侧壁穿入并延伸至颗粒制备腔中,切刀刀片组连接于切刀转轴的第二端;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框壳、出料气缸和出料塞,出料框壳固定连接于罐体容器的周向侧壁,出料气缸连接于出料框壳,出料气缸由控制器进行控制,出料塞连接于出料气缸的活塞杆,且出料塞可滑移地位于出料框壳中,出料塞与输出口相适配以实现密封封堵或打开输出口。
进一步地,搅拌转轴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第一入口设置于搅拌转轴的位于罐体容器外的轴身处,第一流道具有多个第一出口,多个第一出口位于搅拌转轴的与罐体容器的底部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颗粒制备腔相连通;切刀转轴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第二入口设置于切刀转轴的位于罐体容器外的轴身处,第二流道具有多个第二出口,多个第二出口位于切刀转轴的与罐体容器的周向侧壁处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颗粒制备腔相连通;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气系统,进气系统包括输气总管、第一输气支管和第二输气支管,输气总管、第一输气支管和第二输气支管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第一输气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二输气支管与第二入口相连通,第一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开关,第二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水系统,进水系统包括输水总管、第一输水支管和第二输水支管,输水总管、第一输水支管和第二输水支管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第一输水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二输水支管与第二入口相连通,第一输水支管上设有第三开关,第二输水支管上设有第四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罐体容器包括容器主体、盖体和连接机构,盖体盖合在容器主体上形成颗粒制备腔,投料口设置在盖体上,输出口设置在容器主体的周向侧壁上,盖体通过连接机构与容器主体连接,连接机构设置于机架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开盖气缸和连接臂,开盖气缸安装于机架,开盖气缸的气缸杆带动连接臂转动,盖体连接于连接臂;进气系统还包括第三输气支管,第三输气支管与输气总管相连通,第三输气支管与开盖气缸相连接,第三输气支管上设有开盖电磁阀,开盖电磁阀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进气系统还包括第四输气支管,第四输气支管与输气总管相连通,第四输气支管与出料气缸相连接,第四输气支管上设有出料电磁阀,出料电磁阀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盖体上还设置有排气口以及与排气口相连通的排气装置。
进一步地,盖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观察到颗粒制备腔的观察口。
进一步地,切刀刀片组由多个u型刀片沿切刀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进行制备颗粒物料的过程中,由于在该制粒机中专门地设计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使得多种物料能够被搅拌的更加均匀,而且通过将切刀刀片组设计在罐体容器的周向侧壁的位置进行切割,从而将物料切割制粒的颗粒大小更加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的颗粒制备腔中的透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的系统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的切刀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的出料装置的结构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0、机架;20、控制器;30、罐体容器;301、颗粒制备腔;31、投料口;32、输出口;310、容器主体;320、盖体;321、排气装置;322、观察口;330、连接机构;331、开盖气缸;332、连接臂;40、搅拌装置;41、搅拌电机;42、搅拌转轴;43、搅拌叶片;44、减速器;50、切刀装置;51、切刀电机;52、切刀转轴;53、切刀刀片组;60、出料装置;61、出料框壳;62、出料气缸;63、出料塞;64、气缸护罩;65、卸料口;70、进气系统;71、输气总管;72、第一输气支管;73、第二输气支管;74、第一开关;75、第二开关;76、第三输气支管;77、开盖电磁阀;78、第四输气支管;79、出料电磁阀;80、进水系统;81、输水总管;82、第一输水支管;83、第二输水支管;84、第三开关;85、第四开关;91、输气总开关;92、输水总开关;93、第一输气单向阀;94、第二输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混合制粒机,如图1至图6所示,该高速混合制粒机包括机架10、控制器20、罐体容器30、搅拌装置40、切刀装置50和出料装置60,其中,搅拌装置40包括搅拌电机41、搅拌转轴42和搅拌叶片43,切刀装置50包括切刀电机51、切刀转轴52和切刀刀片组53,出料装置60包括出料框壳61、出料气缸62和出料塞63,控制器20安装于机架10,罐体容器30固定安装于机架10,罐体容器30具有颗粒制备腔301,罐体容器30的顶部设有与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的投料口31,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输出口32,搅拌电机41固定安装于机架10并与控制器20电连接,搅拌转轴42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搅拌电机41的输出转轴(实际上,为了提高搅拌转轴42能够获得充足的搅拌力矩,因此,在搅拌转轴42的第一端与搅拌电机41的输出转轴之间通过减速器44进行连接,通过减速器44降低搅拌转轴42的转速而提高搅拌转轴42待到搅拌叶片43转动的搅拌力矩),搅拌转轴42的第二端由罐体容器30的底部穿入并延伸至颗粒制备腔301中,搅拌叶片43连接于搅拌转轴42的第二端,切刀电机51安装于机架10并与控制器20电连接,切刀转轴52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切刀电机51的输出转轴,切刀转轴52的第二端由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穿入并延伸至颗粒制备腔301中,切刀刀片组53连接于切刀转轴52的第二端,出料框壳61固定连接于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出料气缸62连接于出料框壳61,然后通过气缸护罩64与出料框壳61连接而对出料气缸62进行防护,出料气缸62由控制器20进行控制,出料塞63连接于出料气缸62的活塞杆,且出料塞63可滑移地位于出料框壳61中,出料塞63与输出口32相适配以实现密封封堵或打开输出口32。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对体积较大的物料进行加工为颗粒物料,将体积较大的多种物料由投料口31投放入颗粒制备腔301中,然后开启搅拌装置40、切刀装置50,搅拌装置40将多种物料进行搅拌,并通过切刀装置50对颗粒制备腔301内的物料进行切割成细小状,然后从投料口31投入粘结剂,并通过搅拌装置40继续进行搅拌且利用切刀装置50持续切割,从而将多种物料搅拌均匀的同时通过粘结剂进行粘结切割,获得了颗粒大小均匀的颗粒物料,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搅拌装置40持续进行搅拌,使得多种物料在切割成型颗粒物料的过程中被搅拌均匀。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进行制备颗粒物料的过程中,由于在该制粒机中专门地设计搅拌装置40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装置40的搅拌叶片43能使物料产生环向、径向、轴向的流化运动,混合能力强,使得多种物料能够被搅拌混合得更加均匀,而且通过将切刀刀片组53设计在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的位置进行切割,从而将物料切割制粒的颗粒大小更加均匀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20使用能够通过使用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进行装配,通过预先在plc系统中写入相应的控制程序而系统地自动化地控制该制粒机的生产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转轴42设有第一流道(未图示),第一流道的第一入口(未图示)设置于搅拌转轴42的位于罐体容器30外的轴身处,第一流道具有多个第一出口(未图示),多个第一出口位于搅拌转轴42的与罐体容器30的底部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进一步地,切刀转轴52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第二入口设置于切刀转轴52的位于罐体容器30外的轴身处,第二流道具有多个第二出口,多个第二出口位于切刀转轴52的与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处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气系统70,进气系统70包括输气总管71、第一输气支管72和第二输气支管73,输气总管71、第一输气支管72和第二输气支管73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第一输气支管72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二输气支管73与第二入口相连通,第一输气支管72上设有第一开关74,第二输气支管73上设有第二开关75,第一开关74和第二开关75分别与控制器20电连接。在进行加工制粒的过程中,并且在进行投料之前,首先则需要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开关74和第二开关75开启,使得第一输气支管72和第二输气支管73通气,此时,压缩空气由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喷射并流向颗粒制备腔301,这样,在搅拌转轴42与罐体容器30的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在切刀转轴52与罐体容器30的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实现气密封,能够实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防止颗粒制备腔301内的物料被润滑油脂污染,同时避免料、液渗入与搅拌转轴42、切刀转轴52配合装配的轴承的轴承腔内而损坏设备。
如图4所示,在输气总管71上设置了一个输气总开关91,并且该输气总开关91与控制器20电连接,通过控制器20控制该输气总开关91打开而使压缩空气输向第一输气支管72和第二输气支管73。进一步地,在第一输气支管72的位于第一开关74的下游位置处设置了第一输气单向阀93,在第二输气支管73的位于第二开关75的下游位置处设置了第二输气单向阀94,从而确保控制压缩空气按照正确的输送方向流动而防止压缩空气回吸的情况。
如图4所示,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水系统80,进水系统80包括输水总管81、第一输水支管82和第二输水支管83,输水总管81、第一输水支管82和第二输水支管83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第一输水支管82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第二输水支管83与第二入口相连通,第一输水支管82上设有第三开关84,第二输水支管83上设有第四开关85,第三开关84和第四开关85分别与控制器20电连接。在日常维护中,对本实用新型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必须保持清洁,因此,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三开关84和第四开关85打开,使得第一输水支管82由搅拌转轴42向颗粒制备腔301中输入水流,使得第二输水支管83由切刀转轴52向颗粒制备腔301中输入水流,水位升至切刀转轴52的上沿,并且通过控制器20控制搅拌电机41带动搅拌转轴42转动、控制器20控制切刀转轴52转动,如此,搅拌叶片43与切刀刀片组53搅动颗粒制备腔301中的水对颗粒制备腔301的腔内空间进行清洗,并且搅拌叶片43与切刀刀片组53搅动水的过程也被清洗干净,而且,在水流输送的过程中,搅拌转轴42与罐体容器30的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切刀转轴52与罐体容器30的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中可能残留的少许物料粉屑也被冲刷干净,从而保证设备的整体洁净程度良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制粒机在进行物料品种更换时候应进行清洗,且每班工作结束后也应进行清洗。
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输水总管81上设置了一个输水总开关92,并且该输水总开关92与控制器20电连接,通过控制器20控制该输水总开关92打开而使水流输向第一输水支管82和第二输水支管83。
在该高速混合制粒机中,罐体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0、盖体320和连接机构330,盖体320密封地盖合在容器主体310上形成颗粒制备腔301,投料口31设置在盖体320上,输出口32设置在容器主体310的周向侧壁上,盖体320通过连接机构330与容器主体310连接,连接机构330设置于机架10上且与控制器20电连接。盖体320不会被经常性地打开、关闭,而是在需要对颗粒制备腔301内的搅拌叶片43、切刀刀片组53等进行维护、更换时候才会被打开,此时,通过控制器20控制连接机构330即可对自动地控制盖体320打开,无需人工地对厚重的盖体320进行人工打开,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检修工作。另外,在每次输水对颗粒制备腔301进行清洗完毕后,工作人员则打开盖体320对颗粒制备腔301内进行擦拭设备内表面,同时也应擦拭设备外表面,至内外表面无水迹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在对颗粒制备腔301内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必须将盖体320关闭。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机构330包括开盖气缸331和连接臂332,开盖气缸331安装于机架10,开盖气缸331的气缸杆带动连接臂332转动,盖体320连接于连接臂332,进气系统70还包括第三输气支管76,第三输气支管76与输气总管71相连通,并且第三输气支管76与输气总管7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输气总管71的相对输气总开关91的上游位置,第三输气支管76与开盖气缸331相连接,第三输气支管76上设有开盖电磁阀77,开盖电磁阀77由控制器20进行控制。
如图4所示,进气系统70还包括第四输气支管78,第四输气支管78与输气总管71相连通,并且第四输气支管78与输气总管7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输气总管71的相对输气总开关91的上游位置,第三输气支管76、第四输气支管78、输气总管71之间可以通过三通接头进行连接,第四输气支管78与出料气缸62相连接,第四输气支管78上设有出料电磁阀79,出料电磁阀79由控制器20进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制粒机中,利用进气系统70的第四输气支管78向出料气缸62输入压缩空气而驱动出料气缸62的气缸杆伸缩工作,从而带动出料塞63移动。当出料气缸62的气缸杆带动出料塞63移动而使得输出口32打开时,由于搅拌叶片43仍在持续转动而搅动颗粒物料,则颗粒物料会从输出口32输出。
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压力继电器(如图4所示)来控制开盖电磁阀77和出料电磁阀79,压力继电器与控制器20电连接,且开盖电磁阀77和出料电磁阀79也均与压力继电器电连接。在输气过程中,输气总管71中压缩空气的压力保持基本恒定,此时压力继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并将该第一工作状态传送至控制器20,控制器20从而控制输气总开关91打开,并且控制器20根据预先写入的控制程序控制第一开关74、第二开关75工作,此时压力继电器控制开盖电磁阀77和出料电磁阀79工作而使得盖体320关闭以及使得出料塞63封堵住输出口32;在停止输气之后,输气总管71中压缩空气的压力骤降,此时压力继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并将此第二工作状态传送至控制器20,控制器20从而控制输气总开关91、第一开关74、第二开关75依次工作而关闭,并且压力继电器控制出料电磁阀79工作而使得出料塞63打开输出口32,使得颗粒物料由输出口32输出并从卸料口65输送到下一工位进行烘干,接着控制器20控制输水总开关92、第三开关84、第四开关85依次工作而进行清洗操作,然后压力继电器控制开盖电磁阀77工作而使得盖体320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20上还设置有排气口以及与排气口相连通的排气装置321,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气密封而进入颗粒制备腔301的气体则由该排气装置321排出,从而保证颗粒制备腔301内的压力正常。并且,盖体320上还设置有能够观察到颗粒制备腔301的观察口322。在制备颗粒物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该观察口322能够实时地观测物料制备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实时地清楚地观察搅拌叶片43和切刀刀片组53工作状态以及磨损情况,从而及时地对制备工作进行干预调整,当观察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停机处理。
如图3和图5所示,切刀刀片组53由多个u型刀片沿切刀转轴5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组成。多个u型刀片组成的切刀刀片组53具有剪切力强,成粒块,粒度好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安装于所述机架(10);
罐体容器(30),所述罐体容器(3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0),所述罐体容器(30)具有颗粒制备腔(301),所述罐体容器(30)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的投料口(31),所述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输出口(32);
搅拌装置(40),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搅拌电机(41)、搅拌转轴(42)和搅拌叶片(43),所述搅拌电机(41)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0)并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所述搅拌转轴(42)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所述搅拌电机(41)的输出转轴,所述搅拌转轴(42)的第二端由所述罐体容器(30)的底部穿入并延伸至所述颗粒制备腔(301)中,所述搅拌叶片(43)连接于所述搅拌转轴(42)的第二端;
切刀装置(50),所述切刀装置(50)包括切刀电机(51)、切刀转轴(52)和切刀刀片组(53),所述切刀电机(51)安装于所述机架(10)并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所述切刀转轴(52)的第一端同轴连接于所述切刀电机(51)的输出转轴,所述切刀转轴(52)的第二端由所述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穿入并延伸至所述颗粒制备腔(301)中,所述切刀刀片组(53)连接于所述切刀转轴(52)的第二端;
出料装置(60),所述出料装置(60)包括出料框壳(61)、出料气缸(62)和出料塞(63),所述出料框壳(61)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所述出料气缸(62)连接于所述出料框壳(61),所述出料气缸(62)由所述控制器(20)进行控制,所述出料塞(63)连接于所述出料气缸(62)的活塞杆,且所述出料塞(63)可滑移地位于所述出料框壳(61)中,所述出料塞(63)与所述输出口(32)相适配以实现密封封堵或打开所述输出口(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转轴(42)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入口设置于所述搅拌转轴(42)的位于所述罐体容器(30)外的轴身处,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多个第一出口,多个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搅拌转轴(42)的与所述罐体容器(30)的底部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所述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
所述切刀转轴(52)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入口设置于所述切刀转轴(52)的位于所述罐体容器(30)外的轴身处,所述第二流道具有多个第二出口,多个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切刀转轴(52)的与所述罐体容器(30)的周向侧壁处通孔孔壁相对的位置处且与所述颗粒制备腔(301)相连通;
所述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气系统(70),所述进气系统(70)包括输气总管(71)、第一输气支管(72)和第二输气支管(73),所述输气总管(71)、所述第一输气支管(72)和所述第二输气支管(73)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气支管(72)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气支管(73)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气支管(72)上设有第一开关(74),所述第二输气支管(73)上设有第二开关(75),所述第一开关(74)和所述第二开关(7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混合制粒机还包括进水系统(80),所述进水系统(80)包括输水总管(81)、第一输水支管(82)和第二输水支管(83),所述输水总管(81)、所述第一输水支管(82)和所述第二输水支管(83)通过三通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支管(82)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支管(83)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水支管(82)上设有第三开关(84),所述第二输水支管(83)上设有第四开关(85),所述第三开关(84)和所述第四开关(8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0)、盖体(320)和连接机构(330),所述盖体(320)盖合在所述容器主体(310)上形成所述颗粒制备腔(301),所述投料口(31)设置在所述盖体(320)上,所述输出口(32)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310)的周向侧壁上,所述盖体(32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30)与所述容器主体(310)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且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330)包括开盖气缸(331)和连接臂(332),所述开盖气缸(331)安装于所述机架(10),所述开盖气缸(331)的气缸杆带动所述连接臂(332)转动,所述盖体(320)连接于所述连接臂(332);
所述进气系统(70)还包括第三输气支管(76),所述第三输气支管(76)与所述输气总管(71)相连通,所述第三输气支管(76)与所述开盖气缸(331)相连接,所述第三输气支管(76)上设有开盖电磁阀(77),所述开盖电磁阀(77)由所述控制器(20)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70)还包括第四输气支管(78),所述第四输气支管(78)与所述输气总管(71)相连通,所述第四输气支管(78)与所述出料气缸(62)相连接,所述第四输气支管(78)上设有出料电磁阀(79),所述出料电磁阀(79)由所述控制器(20)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20)上还设置有排气口以及与排气口相连通的排气装置(3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20)上还设置有能够观察到所述颗粒制备腔(301)的观察口(3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刀片组(53)由多个u型刀片沿所述切刀转轴(5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组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