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0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2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095094.x,发明名称为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属于测试型燃烧炉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煤碳开采出来后需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断断,以观看其煤含量的多少,常用的方法是燃烧法,除了观看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以外,还需要观看煤渣的质量,如果含杂质料较多,则初步证明煤块质量较差。

基于上述对煤检测方式的描述发现,常用的烧煤装置多为燃烧炉,现有的这些炉具结构单一,并不能对两块燃烧后的煤块进行双工位击碎处理,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对比两批次同结构的煤块进行质量比对,且煤炉上并没有碎煤结构,因此这种传统的煤炉在功能结构上,还有必要进一步的改进,进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这些炉具结构单一,并不能对两块燃烧后的煤块进行双工位击碎处理,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对比两批次同结构的煤块进行质量比对,且煤炉上并没有碎煤结构,因此这种传统的煤炉在功能结构上,还有必要进一步的改进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包括炉体,分腔板,吸尘盖,把手,法兰口,测试座,回流座,承压板,第一隔板,导流板,出料堵头,撞击杆,复位簧,炉座,预留通风板,引燃座,第二隔板,下料口,煤框,把杆,煤框底板和导套;所述炉体为筒状结构,其桶腔略靠近底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带孔结构的炉座,并且此炉座的顶面焊接有三片预留通风板;所述吸尘盖为罩盖结构,其上面安装有把手和法兰口;所述测试座为半圆的腔体结构,安装在炉体的外壁上,测试座内腔中间位置通过焊接的一块第一隔板分为两个弧形的腔结构,并且这两个腔靠近右侧的顶面位置均焊接有一片承压板;所述测试座的左侧位置按左倾斜的方式还焊接有一处回流座;所述煤框为顶面一侧焊接有把杆的提拉框结构,其为通过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对称式的双框腔结构,并且这两个煤框底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吸入底部火源的透气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座为流线状的斗腔结构,其通过中间位置的第二隔板分为两个流线腔。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为扇形板结构,其厚度为三四厘米的钢板,其它们均开设有多个腰圆形的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为两片,它们呈对称的方式焊接在第一隔板的两侧,且这两片导流板均为弧形板结构,它们的另一端均位于承压板所在腔的相临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和导流板之间,测试座的底面上均还开设有下料口,且在下料口的底侧位置均还螺配合有一处出料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座的底面位于承压板底侧的位置,按对称的方式还开设有圆形孔,且在这两个圆形孔内均还配合有一处导套,并且在导套内均还滑动配合有一根撞击杆。

进一步的,所述撞击杆与测试座的底面之间还点焊套装有一根复位簧。

进一步的,所述煤框为对称的双框腔结构,这两个框形结构与炉体内的两个腔结构一致均为半圆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设计的这一款燃烧炉装置为双腔结构,设计有可同时装取两块样品煤块的煤框,使用时,可将这个提框内同时放入两块煤块,两块煤块同时燃烧后,可统一利用提框实现统一出料,煤块出料后正好又进入对应在设有的装置上,这两块煤块进入到测试座的方式,为同时进入,因此这两块煤块出炉与进入测试座两侧的时间可最大限度的处于对等状态,使得与空气接触时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对等状态,并且在测试座的底侧按对称的方式,安装有两处可实现向下撞击性能的撞击杆,使得进入测试座两侧的煤块,能够受底部撞击杆击造成破碎,碎后的煤块内部质量可很明显的观看出来其内部的状态,并且由于是两块燃烧后的煤块产生的破碎实验,因此可以形成对比,观看效果更好,而现有的普通煤烧炉,并不具有这一功能结构,本结构的煤炉测试效果更好,测试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吸尘盖安装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炉体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煤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测试座断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炉体-1,分腔板-101,吸尘盖-2,把手-3,法兰口-4,测试座-5,回流座-6,承压板-7,第一隔板-8,导流板-9,出料堵头-10,撞击杆-11,复位簧-12,炉座-13,预留通风板-1301,引燃座-14,第二隔板-15,下料口-16,煤框-17,把杆-18,煤框底板-19,导套-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用于煤碳样品的环保型双工位测试燃烧炉结构,包括有:炉体1,分腔板101,吸尘盖2,把手3,法兰口4,测试座5,回流座6,承压板7,第一隔板8,导流板9,出料堵头10,撞击杆11,复位簧12,炉座13,预留通风板1301,引燃座14,第二隔板15,下料口16,煤框17,把杆18,煤框底板19和导套20;所述炉体1为筒状结构,其桶腔略靠近底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带孔结构的炉座13,并且此炉座13的顶面焊接有三片预留通风板1301;所述吸尘盖2为罩盖结构,其上面安装有把手3和法兰口4;所述测试座5为半圆的腔体结构,安装在炉体1的外壁上,测试座5内腔中间位置通过焊接的一块第一隔板8分为两个弧形的腔结构,并且这两个腔靠近右侧的顶面位置均焊接有一片承压板7;所述测试座5的左侧位置按左倾斜的方式还焊接有一处回流座6;所述煤框17为顶面一侧焊接有把杆18的提拉框结构,其为通过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对称式的双框腔结构,并且这两个煤框底板19上均开设有用于吸入底部火源的透气孔结构。

其中,回流座6为流线状的斗腔结构,其通过中间位置的第二隔板15分为两个流线腔,这两个流线腔与煤框17上的两个框形成数量互应。

其中,承压板7为扇形板结构,其厚度为三四厘米的钢板,且它们均开设有多个便于观看内部情况的腰圆形的槽孔,同时承压板7承受底部撞击杆的向上撞击力,使进入此腔内的煤块被击碎。

其中,导流板9为两片,它们呈对称的方式焊接在第一隔板8的两侧,且这两片导流板9均为弧形板结构,它们的另一端均位于承压板7所在腔的相临位置处,利用导流板9将倒入回流座6内的煤块,进入导流板9后,再导流到承压板7底侧对应的腔室内,便于煤块进入击碎区。

其中,承压板7和导流板9之间,测试座5的底面上均还开设有用于使测试后的煤渣下落出料的下料口16,且在下料口16的底侧位置均还螺纹配合有一处出料堵头10,只能通过打开出料堵头10才能使煤渣下落出料。

其中,测试座5的底面位于承压板7底侧的位置,按对称的方式还开设有圆形孔,且在这两个圆形孔内均还配合有一处导套20,并且在导套20内均还滑动配合有一根撞击杆11,撞击杆11在导套20的作用下,向上完成击打效果,对承压板7底侧击打区内的煤块进行击打挤碎,透过承压板7上的腰圆槽,观看碎煤渣的状态,以肉眼观看煤块燃烧后杂质的含量,得出煤块含煤量的质量情况。

其中,撞击杆11与测试座5的底面之间还点焊套装有一根便于使用完毕的撞击杆11再次自动向下复位的复位簧12。

其中,煤框17为对称的双框腔结构,这两个框形结构与炉体1内的两个腔结构一致均为半圆形结构,煤框17的两个腔,将两块外型一致的煤块分区存储,并在煤框17的作用下放置在炉体1内的两个腔结构中,炉体1底部加点火后,使煤块燃烧。

使用时:将两块外型一致的煤块分区存储,并在煤框17的作用下放置在炉体1内的两个腔结构中,炉体1底部位置的引燃座14放入火源点火后,使煤块燃烧,这之前将与外部空气处理装置连接在一起的吸尘盖2扣在炉体1的顶侧,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抽出,煤块烧完后,将吸尘盖2向上拿起,手拉把杆18,使煤框17向上拉起,向左翻转煤框17,使煤框17两个框内的煤块进入回流座6,通过回流座6再向下利用导流板9进入到两块承压板7的底侧位置处,此时手推底部的撞击杆11,使撞击杆11向上动作,将煤块向上击打顶起,并利用承压板7的作用下,最虚脱使燃烧后的煤块击碎,同样的方法,另一只手同时,将另一块煤块击碎,透过承压板7上的腰圆槽,观看碎后煤渣的情况,由于是两块煤渣块进行击碎,且具有合理的出料结构,因此可将两批次生产的同规格的煤块进行比对对比,观看碎煤渣的状态,以肉眼观看煤块燃烧后杂质的含量,根据煤块内杂质石料的情况,得出煤块含煤量的质量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所述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基于一测试燃烧炉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燃烧炉包括炉体(1),分腔板(101),吸尘盖(2),把手(3),法兰口(4),测试座(5),回流座(6),承压板(7),第一隔板(8),导流板(9),出料堵头(10),撞击杆(11),复位簧(12),炉座(13),预留通风板(1301),引燃座(14),第二隔板(15),下料口(16),煤框(17),把杆(18),煤框底板(19)和导套(20);

所述炉体(1)为筒状结构,其桶腔略靠近底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带孔结构的炉座(13),并且此炉座(13)的顶面焊接有三片预留通风板(1301);所述吸尘盖(2)为罩盖结构,其上面安装有把手(3)和法兰口(4);所述测试座(5)为半圆的腔体结构,安装在炉体(1)的外壁上,测试座(5)内腔中间位置通过焊接的一块第一隔板(8)分为两个弧形的腔结构,并且这两个腔靠近右侧的顶面位置均焊接有一片承压板(7);所述测试座(5)的左侧位置按左倾斜的方式还焊接有一处回流座(6);

所述煤框(17)为顶面一侧焊接有把杆(18)的提拉框结构,其为通过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对称式的双框腔结构,并且这两个煤框底板(19)上均开设有用于吸入底部火源的透气孔结构;所述回流座(6)为流线状的斗腔结构,其通过中间位置的第二隔板(15)分为两个流线腔;所述承压板(7)为扇形板结构,其厚度为三四厘米的钢板,其它们均开设有多个腰圆形的槽孔;

所述导流板(9)为两片,它们呈对称的方式焊接在第一隔板(8)的两侧,且这两片导流板(9)均为弧形板结构,它们的另一端均位于承压板(7)所在腔的相临位置处;所述测试座(5)的底面位于承压板(7)底侧的位置,按对称的方式还开设有圆形孔,且在这两个圆形孔内均还配合有一处导套(20),并且在导套(20)内均还滑动配合有一根撞击杆(11);

所述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包括:

(1)将两块外型一致的煤块分区存储,并在煤框17的作用下放置在炉体1内的两个腔结构中,炉体1底部位置的引燃座14放入火源点火后,使煤块燃烧,这之前将与外部空气处理装置连接在一起的吸尘盖2扣在炉体1的顶侧,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抽出;

(2)煤块烧完后,将吸尘盖2向上拿起,手拉把杆18,使煤框17向上拉起,向左翻转煤框17,使煤框17两个框内的煤块进入回流座6,通过回流座6再向下利用导流板9进入到两块承压板7的底侧位置处,此时手推底部的撞击杆11,使撞击杆11向上动作,将煤块向上击打顶起,并利用承压板7的作用下,最虚脱使燃烧后的煤块击碎;

(3)根据与步骤(1)-(2)同样的方法,另一只手同时,将另一块煤块击碎,透过承压板7上的腰圆槽,观看碎后煤渣的情况,将两批次生产的同规格的煤块进行比对对比,观看碎煤渣的状态,以肉眼观看煤块燃烧后杂质的含量,根据煤块内杂质石料的情况,得出煤块含煤量的质量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7)和导流板(9)之间,测试座(5)的底面上均还开设有下料口(16),且在下料口(16)的底侧位置均还螺配合有一处出料堵头(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杆(11)与测试座(5)的底面之间还点焊套装有一根复位簧(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框(17)为对称的双框腔结构,这两个框形结构与炉体(1)内的两个腔结构一致均为半圆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碳样品双工位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所述燃烧测试的控制方法基于一测试燃烧炉来实现,测试燃烧炉包括:引燃座,煤框底板和导套;所述炉体为筒状结构,其桶腔略靠近底侧位置焊接有一块带孔结构的炉座,并且此炉座的顶面焊接有三片预留通风板,这两块煤块出炉与进入测试座两侧的时间可最大限度的处于对等状态,使得与空气接触时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对等状态,并且在测试座的底侧按对称的方式,安装有两处可向下撞击性能的撞击杆,能够受底部撞击杆击造成破碎,碎后的煤块内部质量可很明显的观看出来其内部的状态,并且由于是两块燃烧后的煤块产生的破碎实验,因此可以形成对比,观看效果更好,测试效果更好,测试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学东
技术研发日:2018.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9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