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4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室内土工试验试样制样器。



背景技术:

室内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常用手段,主要目的是获取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性能指标,室内试验对地基基础的质量以及结构的安全非常重要。目前,常规的室内试验制样器多为圆柱体,不能很好的描述复合地基如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等桩土的相互作用。这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能克服传统制样器的缺陷,能够精确的制成空心试样,空心中添加相应的材料,较好的研究桩土间的相互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简易的土工试验制样器,使用空心击锤套在中心圆模上,保证所制试样中预留圆润孔洞,进一步研究桩土的相互作用,结构简单,结果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由底座、三瓣模、圆箍、顶盖、拉杆、螺母、中心圆模、侧向限定环、空心击锤构成。所述圆箍内径与三瓣膜外径相同;所述三瓣膜放置在底座上面;所述顶盖通过旋转卡在拉杆上,并用螺母固定;所述底座有螺纹丝孔;所述拉杆通过底部螺纹与底座连接;所述中心圆模从底座预留孔洞穿出,用侧向限定环固定,保证中心圆模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所述空心击锤内径略大于中心圆模外径,外径略小于三瓣膜内径。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限定环用于控制中心圆模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箍用于限定土样侧向挤出。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模以及空心击锤用于试样制作后中间位置预留孔洞。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用于使制样器底座、三瓣模、顶盖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这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能克服传统制样器的缺陷,操作简单,能够精确的制成空心试样,空心中添加相应的材料,较好的研究桩土间的相互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空心击锤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顶盖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拉杆;3圆箍;4三瓣模;5顶盖;6螺母;7空心击锤;8中心圆模;9侧向限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底座1;拉杆2;圆箍3;三瓣模4;顶盖5;螺母6;空心击锤7;中心圆模8;侧向限定环9构成,将三瓣膜4组装好用圆箍3固定,放在底座1上,然后将顶盖5旋转卡在拉杆1上,拉杆2穿过顶盖5连接孔通过螺母6将底座1、三瓣膜4、顶盖5连接为一个整体。将中心圆模8从底座1预留孔洞穿出,套上空心击锤7,用侧向限定环9固定,保证中心圆模8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制得某一含水率土粒,养护24h。

将空心击锤提起,放入固定量的土粒。

将空心击锤提起至侧向限定环高度,使其自由下落,连续击实固定次数。

重复[0021]、[0022]步骤,直至试样达到理想高度。

依次取下侧向限定环、空心击锤、旋松螺母、顶盖、圆箍、分开三瓣膜、取出试样。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三瓣模、圆箍、顶盖、拉杆、螺母、中心圆模、侧向限定环、空心击锤构成;所述圆箍内径与三瓣膜外径相同;所述三瓣膜放置在底座上面;所述顶盖通过旋转卡在拉杆上,并用螺母固定;所述底座有螺纹丝孔;所述拉杆通过底部螺纹与底座连接;所述中心圆模从底座预留孔洞穿出,用侧向限定环固定,保证中心圆模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所述空心击锤内径略大于中心圆模外径,外径略小于三瓣膜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限定环用于控制中心圆模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箍用于限定土样侧向挤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模以及空心击锤用于试样制作后中间位置预留孔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用于使制样器底座、三瓣模、顶盖连接成一个整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土工试验制样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三瓣模、圆箍、顶盖、拉杆、螺母、中心圆模、侧向限定环、空心击锤构成。圆箍内径与三瓣膜外径相同;三瓣膜放置在底座上面;顶盖通过旋转卡在拉杆上,并用螺母固定;底座有螺纹丝孔;拉杆通过底部螺纹与底座连接;中心圆模从底座预留孔洞穿出,用侧向限定环固定,保证中心圆模的中垂线不发生偏移;空心击锤内径略大于中心圆模外径,外径略小于三瓣膜内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准确的在试样中心预留孔洞,结构简单,结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范登政;林斌;李怀鑫;陈士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8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