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工作时,先在成卷的基材上涂覆具有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比如,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在基材上涂覆正极或者负极材料,如石墨等,涂覆完成后对其进行烘干操作,并于烘干后收卷。其中,为了提高烘干效率,烘干作业一般需要在具有较高温度的环境下进行。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涂布机采用电发热管进行加热,这种直接采用电加热进行加热的方式,其温度稳定性较差,具体地,涂料在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时,需要蒸发液体,因此,烘干作业刚开始时,液体蒸发吸热,烘箱的温度会立马下降,温度下降后启动电加热装置重新升温加热需要一定的反应及升温时间,很容易出现加热不及时或是突然升温过高的情况;然而,涂覆一些特定材料时,比如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在负极涂布的石墨材料等,这部分特殊材料对温度较为敏感,对烘箱的温度稳定性要求很高,温度过低时会烘不干,温度过高则会造成极片表面出现开裂,因此,电加热方式的不稳定性会对这类材料的烘干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烘干效率难以一步提升。此外,利用电能直接加热,用电量大,能耗较高,不利于电力成本管控,且电加热方式的设备故障率也高,时常出现因电气故障而需要停机检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采用电发热管进行加热存在温度稳定性较差、且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包括:
换热机组,用于交换发热设备的余热,所述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热回收机,热回收机上设置有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和热交换进口,热交换进口用于与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
热媒储罐,用于存储热媒介质,热媒储罐上设置有供热出口、供热回口、至少一个热媒储罐出口和至少一个热媒储罐回口,热媒储罐出口与热媒进口相连,热媒储罐回口与热媒出口相连,供热出口用于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相连,供热回口用于与涂布机的热媒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回收机与热媒储罐之间的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包括热媒进水管和热媒回水管,热媒进水管连通热媒储罐出口和热媒进口,热媒回水管连通热媒出口和热媒储罐回口;
热媒进水管上设置循环泵和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循环泵与热媒进口之间,热媒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媒储罐与涂布机之间的供热管路,供热管路包括供热出水管和供热回水管,供热出水管用于连通供热出口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供热回水管用于连通供热回口与涂布机的热媒出口;
供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三阀门,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一输送泵与供热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供热管路还包括供热旁路管及设置于供热旁路管上的第二输送泵和第四阀门,供热旁路管的进水口连接于第三阀门与供热出口之间的管段上,供热旁路管的出水口连接于第一输送泵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之间的管段上,第四阀门设置于第二输送泵与供热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热媒介质为导热油。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检测探头,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输送泵、第三阀门以及第二输送泵和第四阀门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温度检测探头设置于热媒储罐上并用于对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温度检测探头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介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控制器控制开启循环泵、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同时控制器控制开启第一输送泵、第三阀门和/或控制开启第二输送泵、第四阀门;
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开启循环泵、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同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输送泵、第三阀门、第二输送泵和第四阀门;
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关闭循环泵、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同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输送泵、第三阀门、第二输送泵和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涂布机,涂布机设置有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热媒进口与供热出口相连,热媒出口与供热回口相连。
进一步地,涂布机包括用于执行涂布操作且具有进风口的涂布室、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发热包以及用于将发热包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涂布室的鼓风机,发热包内设置有用于供热媒介质流行换热的热交换器,热媒进口设置于发热包上并与热交换器的进口相连通,热媒出口设置于发热包上并与热交换器的出口相连通,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发热包的进风口相连通,发热包的出风口与涂布室的进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设置有换热机组和热媒储罐,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热回收机,热回收机的热交换进口用于与工厂内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从而将发热设备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引导至热回收机内;热媒储罐内存储有热媒介质,热媒介质从热媒储罐的热媒储罐出口流出并从热回收机的热媒进口流入至热回收机内用于交换发热设备的余热热量,热媒介质交换余热升温后再通过热媒出口和热媒储罐回口回流至热媒储罐内,进入热媒储罐的热媒介质再从供热出口流出至涂布机的热媒进口,用以加热涂布机,供给涂布机执行烘干操作时所需的热量,热媒介质在涂布机内循环并交换出热量后温度降低,再通过热媒储罐的供热回口进入热媒储罐内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换热升温。如此,热媒介质于换热机组处交换工厂内发热设备的余热后升温,升温后输送回热媒储罐内,再被输送至涂布机用以加热涂布机,依靠热媒介质的循环进行热量的输送及传导,加热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温度稳定性好;并且,以工厂内发热设备的发热余热作为热源,实现废弃能源的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加热过程能耗降低,更加有利于生产的成本管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的涂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的涂布机发热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换热机组11—热回收机12—余热介质进水管
13—余热介质回水管20—热媒储罐21—热媒储罐出口
22—热媒储罐回口23—供热出口24—供热回口
30—换热管路31—热媒进水管32—热媒回水管
40—供热管路41—供热出水管42—供热回水管
43—供热旁路管50—电加热器60—温度检测探头
100—涂布机101—涂布室102—发热包
103—鼓风机104—热交换器105—热媒供给管
106—热媒出水管107—送风管道111—热媒进口
112—热媒出口113—热交换进口114—热交换出口
200—涂布基材300—冷水机组311—循环泵
312—第一阀门321—第二阀门400—空压机
411—第一输送泵412—第三阀门413—供热主管段
414—供热支管段431—第二输送泵432—第四阀门
1041—散热管1071—上风嘴1072—下风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如图1所示,适用于回收工厂内发热设备尤其是大功率发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并将其作为涂布机100的热源对涂布机100进行加热,其中,发热设备可以是空压机400、冷水机组300、锅炉或者是太阳能热回收板等等。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包括换热机组10和热媒储罐20,其中,换热机组10用于交换发热设备的余热,换热机组10包括至少一个热回收机11,热回收机11与工厂内的一发热设备比如冷水机组300、空压机400等连接以交换该发热设备的余热,热回收机11上设置有热媒进口111、热媒出口112和热交换进口113,热交换进口113用于与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并用于将发热设备的余热引入热回收机11内,具体地,热交换进口113与发热设备之间设置有余热介质进水管12用以将携带余热的介质输送至热回收机11内,可以理解的是,发热设备的余热可以是发热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带有大量余热的气体,或是发热设备自身用降温后温度升高而携带大量热量的高温循环冷却水等;热媒储罐20用于存储热媒介质,热媒储罐20上设置有热媒储罐出口21、热媒储罐回口22、供热出口23和供热回口24,热媒储罐出口21与热媒进口111相连通以用于将热媒介质引入至热回收机11内以交换引入余热的热量,热媒储罐回口22与热媒出口112相连通以用于将换热升温后的热媒介质输送回热媒储罐20内,供热出口23用于与涂布机100的热媒进口(图未示)相连以用于将升温后的热媒介质输送至涂布机100内供给涂布机100执行烘干操作所需的热量,供热回口24用于与涂布机100的热媒出口(图未示)相连以用于将在涂布机100内循环并交换出热量后温度降低的热媒介质重新输送回热媒储罐20内以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换热升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设置有换热机组10和热媒储罐20,换热机组10包括热回收机11,热回收机11的热交换进口113用于与工厂内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从而将发热设备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引导至热回收机11内;热媒储罐20内存储有热媒介质,热媒介质从热媒储罐20的热媒储罐出口21流出并从热回收机11的热媒进口111流入至热回收机11内用于交换发热设备的余热热量,热媒介质交换余热升温后再通过热媒出口112和热媒储罐回口22回流至热媒储罐20内,进入热媒储罐20的热媒介质再从供热出口23流出至涂布机100的热媒进口,用以加热涂布机100,供给涂布机100执行烘干操作时所需的热量,热媒介质在涂布机100内循环并交换出热量后温度降低,再通过热媒储罐20的供热回口24进入热媒储罐20内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换热升温。如此,热媒介质于换热机组10处交换工厂内发热设备的余热后升温,升温后输送回热媒储罐20内,再被输送至涂布机100用以加热涂布机100,依靠热媒介质的循环进行热量的输送及传导,加热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温度稳定性好;并且,以工厂内发热设备的发热余热作为热源,实现废弃能源的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加热过程能耗降低,更加有利于生产的成本管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热回收机11可以为内置有发生器、蒸发器和凝汽器等换热器件的热回收机,也可以是内置有发生器、蒸发器和凝汽器等换热器件的吸收式输送泵等,其换热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的热回收机或普通的吸收式输送泵的工作原理相同,故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回收机11上还开设有热交换出口114,热交换出口114通过余热介质回水管13与发热设备如冷水机组300、空压机400等的循环冷却水进口或是低温气体进口相连通,以用于将交换热量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水或气体输送回发热设备,继续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携带余热的介质为发热设备产生的废弃物,则热交换出口114也可对其进行直接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回收机11与热媒储罐20之间的换热管路30,热媒介质通过换热管路30在热回收机11和热媒储罐20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换热管路30包括热媒进水管31和热媒回水管32,热媒进水管31连通热媒储罐出口21和热媒进口111,热媒回水管32连通热媒出口112和热媒储罐回口22;本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启动工作时,携带余热的余热介质进入热回收机11的同时,热媒储罐20内的低温热媒介质通过热媒进水管10531被输入热回收机11内,余热介质进入热回收机11后散发热量并将该热量交换给低温热媒介质,低温热媒介质换热升温后再通过热媒回水管32重新输送回热媒储罐20内,如此,温度较低的热媒介质不断地从热媒储罐20内流出至热回收机11处进行换热升温,直到热媒介质的温度升高至满足涂布机100加热时所需的温度为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热媒进水管31上设置循环泵311和第一阀门312,第一阀门312设置于循环泵311与热媒进口111之间,热媒回水管3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21。其中,循环泵311用于给热媒介质加压,以确保热媒介质能够顺利的从热媒储罐20内流行至热回收机11内,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分别用于控制热媒进水管10531和热媒回水管32的流通和截止,需要循环换热时,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打开,不需要换热时则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关闭。当然,此处设置循环泵311的目的在于给流行中的热媒介质加压,如此,当热媒介质靠自身的流行动力能够顺利传输时,循环泵311也可以省略,故,此处对是否设置循环泵311不做唯一限定。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升温后的热媒介质不能依靠自身流行动力输送回热媒储罐20时,热媒回水管32上同样也可以设置用于加压的循环泵。
在本实施例中,热回收机11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仅设置一个热回收机11时(图未示),该热回收机11的热交换进口113可以于一个发热设备相连、也可以同时与多个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以用于同时将多个发热设备的余热引入同一热回收机11内与热媒介质进行循环换热。当同时设置多个热回收机11时,比如同时设置两个热回收机11时,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热回收机11通过换热管路30与一个发热设备如冷水机组300的余热出口相连,以用于将发热设备如冷水机组300的余热引入对应的热回收机11内与热媒介质循环换热;而另一热回收机11则通过换热管路30与另一发热设备如空压机400的余热出口相连,以用将该发热设备如空压机400的余热引入至对应的热回收机11内与热媒介质循环换热;如此,即换热机组10同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回收机11用于分别回收不同发热设备的余热,以同时利用该余热对热媒介质进行加热升温,两热回收机11的热回收循环工作彼此互不影响,其中一热回收机11检修或故障停机时,另一热回收机11能够正常工作换热,如此,在快速的提高热媒介质的升温速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换热工作的可靠性,更好的为加热涂布机提供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的供热管路40,热媒介质通过供热管路40在热媒储罐20和涂布机100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供热管路40包括供热出水管41和供热回水管42,供热出水管41用于连通供热出口23与涂布机100的热媒进口,从而将换热升温后的热媒介质输送至涂布机100处用于加热涂布机100,供热回水管42用于连通供热回口24与涂布机100的热媒出口,热媒介质在涂布机100处散热降温后又被输送回热媒储罐20内以进行下一轮循环换热升温。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供热管路40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411和第三阀门412,第三阀门412设置于第一输送泵411与供热出口23之间。其中,第一输送泵411用于给热媒介质加压,以确保热媒介质能够顺利的从热媒储罐20内流行至涂布机100内,第三阀门412用于控制供热出水管41的流通和截止,涂布机100需要加热时,第三阀门412打开,不需要加热时则第三阀门412关闭。当然,此处设置第一输送泵411的目的在于给流行中的热媒介质加压,如此,当热媒介质靠自身的流行动力能够顺利传输时,第一输送泵411也可以省略,故,此处对是否设置第一输送泵411不做唯一限定。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当散热降温后的热媒介质不能依靠自身流行动力输送回热媒储罐20时,供热回水管42上同样也可以设置用于加压的输送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热出水管41还包括供热主管段413和并联连接于其上的多根供热支管段414,各供热支管段414分别与各个涂布机100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并联设置多根供热支管段414,能够实现对多个涂布机100进行同时加热,提供对余热的利用效率,节省系统的设置空间,降低设备配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热管路40还包括供热旁路管43及设置于供热旁路管43上的第二输送泵431和第四阀门432,供热旁路管43的进水口连接于第三阀门412与供热出口23之间的管段上,供热旁路管43的出水口连接于第一输送泵411与涂布机100热媒进口之间的管段上(连接于供热主管段413上),第四阀门432设置于第二输送泵431与供热出口23之间如此,当第一输送泵411或第三阀门412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热媒介质可以通过供热旁路管43进行输送,从而不会影响涂布机100的烘干操作,热量供给更加的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热媒介质优选为导热油,具体地,导热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还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传热效果好、散热快等的优点,并且,其沸点较高,在常压下即可获得很高的作业温度,能够多次循环换热升温,从而能够满足涂布机100的高温烘干作业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比如plc控制器等,循环泵311、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21、第一输送泵411、第三阀门412以及第二输送泵431和第四阀门432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即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的电动部件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用于控制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和/或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的流通或截断。具体地,当需要启动热回收机11对热媒介质进行循环换热时,控制器控制打开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21的同时,控制启动循环泵311,此时,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之间的流行通路导通,热媒介质即可在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之间进行循环换热,反之,热媒介质达到温度上限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21,同时控制关闭循环泵311,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之间的流行通路被截断,热媒介质停止换热升温;同样地,当热媒介质的温度满足涂布机100的加热需求时,控制器控制打开第三阀门412和/或第四阀门432,同时控制启动第一输送泵411和/或第二输送泵431,此时,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的流行通路导通,热媒介质即可在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进行循环并供给热量加热涂布机100,反之,涂布机100不需要加热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三阀门412和/或第四阀门432,同时控制关闭第一输送泵411和/或第二输送泵431即可。如此,设置控制器控制系统内电动部件的开启和关闭,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作业过程更加可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探头60,温度检测探头60设置于热媒储罐20上并用于对热媒储罐20内的热媒介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温度检测探头60与控制器通讯连接。这样,通过设置温度检测探头60实时监测热媒储罐20内热媒介质的温度变化,并将监测到的温度数据及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接受到的温度值自动控制各个电动部件的开启或关闭,以控制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和/或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的流通或截断。
具体地,控制器预先设定有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为涂布机100加热时的温度下限,第二预设温度为涂布机加热时的温度上限。当温度监测探头70检测到热媒介质的温度介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控制器控制开启循环泵311、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之间循环流动以换热升温,同时控制器控制开启第一输送泵411、第三阀门412和/或控制开启第二输送泵431、第四阀门431,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的流动以供给热量加热涂布机100;当温度监测探头70检测到热媒介质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开启循环泵311、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热媒介质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之间循环流动以换热升温,同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输送泵411、第三阀门412、第二输送泵431和第四阀门432,热媒介质停止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100之间循环流动并停止加热涂布机100;当温度监测探头70检测到热媒介质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循环泵311、第一阀门312、第二阀门321、第一输送泵411、第三阀门412以及第二输送泵431和第四阀门432控制器控制关闭循环泵311、第一阀门312和第二阀门321,热媒介质停止于热媒储罐20与换热机组10之间的流动换热以避免热媒介质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同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输送泵431、第三阀门412、第二输送泵431和第四阀门432,热媒介质停止于热媒储罐20与涂布机之间循环流动并停止加热涂布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热媒储罐20内的热媒介质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器50,电加热器50与控制器通讯连接。这样,当发热设备的余热不能被利用和/或回收发热设备的余热不足以将热媒介质加热至涂布机100所需的烘干温度时,开启电加热器50直接加热热媒储罐20内的热媒介质,从而确保在余热热量不足或是无余热回收情况下,能够正常供给涂布机100正常烘干作业时的热量;并且,电加热器50依然是通过加热热媒介质间接加热涂布机100,依然能够保证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器50具体为淹没设置于热媒储罐20内的电加热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涂布机100涂布机100设置有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热媒进口与热媒储罐20的供热出口23相连通,热媒出口与热媒储罐20的供热回口24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涂布机100包括用于执行涂布操作且具有进风口的涂布室101、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发热包102以及用于将发热包102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涂布室101的鼓风机103,发热包102内设置有用于供热媒介质流行换热的热交换器104,热媒进口设置于发热包102上并与热交换器104的进口相连通,热媒出口设置于发热包102上并与热交换器104的出口相连通,鼓风机103的出风口与发热包102的进风口相连通,发热包102的出风口与涂布室101的进风口相连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热交换器104为并联设置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若干散热管1041,发热包102上还设置有夹设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热媒供给管105和热媒出水管106,其中,热媒供给管105的进水口即为涂布机100的热媒进口、热媒出水管106的出水口即为涂布机100的热媒出口,各散热管1041的进水口与热媒供给管105相连通,各散热管1041的出水口与热媒出水管106相连通,携带热量的热媒介质经供热出水管41输送至热媒供给管105,随后进入各散热管1041进行散热,热媒介质于散热管1041处散热通时鼓风机103打开,将热量吹送至涂布室101内。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涂布机100还包括送风管道107,送风管道107的进风口与发热包102的出风口相连,送风管道107的出风口从涂布机100的进风口穿过并延伸至涂布室101内,且送风管道107的出风口设置有相对上设置的上风嘴1071和下风嘴1072,涂布室101内待烘干的涂布基材200横设于上风嘴1071和下风嘴1072之间,如此,鼓风机103启动鼓风将发热包102内散发的热量吹送至从上风嘴1071和下风嘴1072排出,以同时对涂布基材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烘干操作,涂布基材200受热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机组,用于交换发热设备的余热,所述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个热回收机,所述热回收机上设置有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和热交换进口,所述热交换进口用于与发热设备的余热出口相连;
热媒储罐,用于存储热媒介质,所述热媒储罐上设置有供热出口、供热回口、至少一个热媒储罐出口和至少一个热媒储罐回口,所述热媒储罐出口与所述热媒进口相连,所述热媒储罐回口与所述热媒出口相连,所述供热出口用于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相连,所述供热回口用于与涂布机的热媒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回收机与所述热媒储罐之间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热媒进水管和热媒回水管,所述热媒进水管连通所述热媒储罐出口和所述热媒进口,所述热媒回水管连通所述热媒出口和所述热媒储罐回口;
所述热媒进水管上设置循环泵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热媒进口之间,所述热媒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媒储罐与涂布机之间的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包括供热出水管和供热回水管,所述供热出水管用于连通所述供热出口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所述供热回水管用于连通所述供热回口与涂布机的热媒出口;
所述供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泵与所述供热出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管路还包括供热旁路管及设置于所述供热旁路管上的第二输送泵和第四阀门,所述供热旁路管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供热出口之间的管段上,所述供热旁路管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泵与涂布机的热媒进口之间的管段上,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泵与所述供热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介质为导热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检测探头,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三阀门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泵和所述第四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探头设置于所述热媒储罐上并用于对所述热媒储罐内的所述热媒介质进行实时温度检测,所述温度检测探头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所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介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开启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三阀门和/或控制开启所述第二输送泵、所述第四阀门;
所述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所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开启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二输送泵和所述第四阀门;
所述温度检测探头检测到所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二输送泵和所述第四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热媒储罐内的热媒介质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发热设备的余热不能被利用和/或利用发热设备的余热不能将所述热媒介质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启动所述电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涂布机,所述涂布机设置有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所述热媒进口与所述供热出口相连,所述热媒出口与所述供热回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余热回收加热涂布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机包括用于执行涂布操作且具有进风口的涂布室、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发热包以及用于将所述发热包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所述涂布室的鼓风机,所述发热包内设置有用于供热媒介质流行换热的热交换器,所述热媒进口设置于所述发热包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媒出口设置于所述发热包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发热包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发热包的出风口与所述涂布室的进风口相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