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的明框玻璃幕墙断桥隔热措施,具体涉及一种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
背景技术:
如今的建筑工程行业正在竭力倡导绿色环保施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措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建筑工程明框玻璃幕墙隔热节点设计及施工措施中,普遍采用将幕墙型材框架与隔热材料组合加工成一个整体单元进行设计、施工及算量计价的模式,由于隔热材料与隔热穿条工艺的价格及价值比幕墙型材框架材料更高,导致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整体重量大,综合单价昂贵、加工制作精度要求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明框玻璃幕墙型材框架整体重量大,综合单价昂贵、加工制作精度要求高、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
为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包括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隔热转接件、密封件、幕墙玻璃、压块以及外扣板,隔热转接件包括2个相同规格的铝型材、2支相同规格的隔热材料;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并呈倒t字型的连接件,铝型材的一端面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槽口,铝型材通过该槽口安装在连接件上;铝型材另一端面分别间隔设置有一梯形凹槽,梯形凹槽槽口内径小于梯形凹槽内侧内径,两梯形凹槽内分别嵌装有一隔热材料一端,2支隔热材料相互平行,2支隔热材料另一端嵌装在另一个铝型材的梯形凹槽内,另一个铝型材的槽口通过固定螺栓与压块固定连接;压块两端扣接有外扣板,幕墙玻璃的边缘装夹在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和压块之间,幕墙玻璃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压块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的下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压块的上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内压入密封件将幕墙玻璃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压块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块两端设置有勾型槽口,外扣板向上弯折的两侧边内侧设置有与勾型槽口相配合的凸块,凸块与勾型槽口配合使用将外扣板与压块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铝型材的截面为矩形,其长度统一为15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材料为2支≥65%的聚酰胺pa66和25%±2.5%的玻璃纤维隔热条,通过滚压吻合的穿条工艺连接于铝型材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高价位的隔热材料及隔热穿条工艺必须和低价位幕墙框架材料一起捆绑设计、施工及算量计价模式,隔热材料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材料进行分体加工后,明显降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体系的整体造价。
(2)明框玻璃幕墙隔热节点通过滚压吻合二个铝型材之间的隔热材料而形成的隔热转接件来实现,此隔热转接件抗拉强度≥80mpa,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之间的连接属于等强连接,满足施工及验收要求。
(3)本隔热转接件短小精悍,加工方便且生产效率更高,相比捆绑在幕墙框架材料上的算量计价模式,更节约材料,价格优势突出。
(4)通过隔热转接件上的槽口,向内连接明框玻璃幕墙柱、梁框架,侧向连接幕墙玻璃,向外连接压块等其它玻璃幕墙材料,分体安装方法简单且效率高。
(5)本隔热转接件易于装配,损耗率低,装配工具简单,对工人技术要求低。
(6)本隔热转接件由工厂加工成标准件实现模具化,轻量化,可便捷装拆周转,可化整为零便于储存转运,且易于质量、安全检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中:1、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01、连接件;102、卡槽;2、隔热转接件;201、铝型材;202、隔热材料;3、密封件;4、幕墙玻璃;5、压块;501、勾型槽口;6、外扣板;60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如图1-3所示,包括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隔热转接件2、密封件3、幕墙玻璃4、压块5以及外扣板6,隔热转接件2包括2个相同规格的铝型材201、2支相同规格的隔热材料202;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并呈倒t字型的连接件101,铝型材201的一端面设置有与连接件101相配合的槽口,铝型材201通过该槽口安装在连接件101上;铝型材201另一端面分别间隔设置有一梯形凹槽,梯形凹槽槽口内径小于梯形凹槽内侧内径,两梯形凹槽内分别嵌装有一隔热材料202一端,2支隔热材料202相互平行,2支隔热材料202另一端嵌装在另一个铝型材201的梯形凹槽内,另一个铝型材201的槽口通过固定螺栓与压块5固定连接;压块5两端扣接有外扣板6,幕墙玻璃4的边缘装夹在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和压块5之间,幕墙玻璃4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压块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的下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102,压块5的上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102,通过卡槽102内压入密封件3将幕墙玻璃4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压块5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块5两端设置有勾型槽口501,外扣板6向上弯折的两侧边内侧设置有与勾型槽口501相配合的凸块601,凸块601与勾型槽口501配合使用将外扣板6与压块5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铝型材201其截面规格为矩形,材质为铝合金,通过模具挤压成型,与明框玻璃幕墙柱、梁框架形成配套槽口连接关系。长度统一为150mm。隔热材料202为2支≥65%的聚酰胺pa66和25%±2.5%的玻璃纤维隔热条,通过滚压吻合的穿条工艺连接于铝型材201中间。长度与铝型材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3所示,先安装固定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在复核玻璃幕墙框架标高及水平尺寸无误后,将隔热材料202滚压吻合二个铝型材201之间形成的隔热转接件2从框架端部一侧插入并滑到另一侧端部固定,每间隔500mm安装一个隔热转接件2并固定,直至幕墙玻璃明框边缘范围均匀布置隔热转接件2。隔热转接件2安装完成后再依次安装密封件3、幕墙玻璃4、密封件3、压块5和外扣板6。直至形成完整的玻璃幕墙明框结构体系。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普通铝型材,分断成节后独立连接隔热材料,可以根据需求任意搭配组装在明框玻璃幕墙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摆脱了幕墙框架与隔热材料的捆绑设计、施工及算量计价模式,隔热转接件的节式长度可以模数化定制、批量生产,适用于明框玻璃幕墙柱、梁框架的不同高度或长度,适用于任意角度和铝型材,隔热转接件长度短小,便于周转,加工制作精度及生产效率提高、价格优势明显,最终达到绿色施工的环保目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隔热转接件(2)、密封件(3)、幕墙玻璃(4)、压块(5)以及外扣板(6),隔热转接件(2)包括2个相同规格的铝型材(201)、2支相同规格的隔热材料(202);
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并呈倒t字型的连接件(101),铝型材(201)的一端面设置有与连接件(101)相配合的槽口,铝型材(201)通过该槽口安装在连接件(101)上;
铝型材(201)另一端面分别间隔设置有一梯形凹槽,梯形凹槽槽口内径小于梯形凹槽内侧内径,两梯形凹槽内分别嵌装有一隔热材料(202)一端,2支隔热材料(202)相互平行,2支隔热材料(202)另一端嵌装在另一个铝型材(201)的梯形凹槽内,另一个铝型材(201)的槽口通过固定螺栓与压块(5)固定连接;
压块(5)两端扣接有外扣板(6),幕墙玻璃(4)的边缘装夹在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和压块(5)之间,幕墙玻璃(4)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压块(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的下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102),压块(5)的上端面两端设置有卡槽(102),通过卡槽(102)内压入密封件(3)将幕墙玻璃(4)分别与明框玻璃幕墙框架柱(1)、压块(5)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压块(5)两端设置有勾型槽口(501),外扣板(6)向上弯折的两侧边内侧设置有与勾型槽口(501)相配合的凸块(601),凸块(601)与勾型槽口(501)配合使用将外扣板(6)与压块(5)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其特征在于:
铝型材(201)的截面为矩形,其长度统一为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框玻璃幕墙分体节式隔热转接件,其特征在于:隔热材料(202)为2支≥65%的聚酰胺pa66和25%±2.5%的玻璃纤维隔热条,通过滚压吻合的穿条工艺连接于铝型材(201)中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