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如手机,pad,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市场对无线充电发射端的需求越来越大。司机、乘客在携带此类电子设备乘车时,常常需要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采用弹力夹持方式或者采用固定型号的非弹性夹持,此类方式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且夹持效果不理想,在遇到不平路况,汽车发生较大幅度摇摆时可能会发生甩落等情况。另一方面,市面上大多数的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采用封闭式封装,当发生损坏时不易检查和修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夹持效果不理想,易对手机外壳造成损坏,使用寿命不长,当充电装置发生问题时检修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本体、信息显示部、充电部、夹持部、保护硅胶、托架、连接柱、支撑柱、吸盘和后盖;所述本体为矩形盒体;所述信息显示部位于本体的上部;所述充电部位于本体的中部;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两个,对称位于本体的两侧,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柱连接到本体;所述保护硅胶位于夹持部内侧;所述托架位于本体的底部;所述后盖位于本体远离充电部的一侧,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位于所述后盖的中心,另一端与吸盘相连,所述支撑柱穿过后盖与本体螺纹连接;当需要充电时,电子设备贴近充电部,托架支撑电子设备,夹持部向内靠拢并夹持电子设备。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两个夹持部与托架组合构成稳定的三点固定结构,而托架的存在避免了极端条件下电子设备滑落的危险。而支撑柱与本体采用螺纹连接,实现了支撑柱与无线充电装置连接稳定的同时,拆卸方便。当需要在家里或者其他日常生活环境中使用此充电装置时,只需要旋转本体就能取下。
当我们在使用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时,通常并不知道电子设备的充电情况,这就需要人频繁的去打开关闭电子设备。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这些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驾驶员无需频繁的去打开电子设备,信息显示部可显示充电时间。
目前大多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在充电工程中,都极易刮蹭到电子设备。而本实用新型,在夹持部的内侧,设置有保护硅胶,在保护电子设备的同时,增大了电子设备与夹持部之间的摩擦力,使夹持效果更加理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于本体。
目前大多的无线充电器的夹持部与本体之间都采用卡件连接,这种结构的使用寿命短,易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柱,产生向内的约束力。这种构造在使用时,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较小,使用寿命变长且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还开有数据线进出口,所述数据线进出口位于后盖的下部。
目前大多数车载用无线充电器的数据线都是和充电器本体是一体的,而本实用新型采取线和充电器本体分开的设计,便于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上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a,转动连接于本体;所述后盖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b,采用螺丝固定于本体。
目前大多数的车载用无线充电器采用的一体式封装,当充电器出现问题时,只需取下固定下端的螺丝,向上翻转就能打开后盖,对充电器内部关键部分进行检查和维修。拆卸时间大大缩短。
本使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了较大夹持部,固定效果好,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2、在夹持部内侧设置保护硅胶,很好的保护了电子设备的外壳;
3、信息显示部的设置,可即时显示充电时间;
4、夹持部和本体之间使用转动连接,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
5、本体和支撑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稳定的同时方便拆卸,便于收纳。
6、后盖设置为便于打开的结构,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本体,2-信息显示部,3-充电部,4-夹持部,5-保护硅胶,6-托架,7-连接柱,8-支撑柱,9-托盘,10-数据线进出口,11-连接部a,12-连接部b,13-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
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信息显示部2、充电部3、夹持部4、保护硅胶5、托架6、连接柱7、支撑柱8、吸盘9和后盖13;所述本体1为矩形盒体;所述信息显示部2位于本体1的上部;所述充电部3位于本体1的中部;所述夹持部4的数量为两个,对称位于本体1的两侧,所述夹持部4通过连接柱7连接到本体1;所述保护硅胶5位于夹持部4内侧;所述托架6位于本体1的底部;所述后盖13位于本体1远离充电部3的一侧,所述支撑柱8的一端位于所述后盖13的中心,另一端与吸盘9相连,所述支撑柱8穿过后盖13与本体1螺纹连接;当需要充电时,电子设备贴近充电部3,托架6支撑电子设备,夹持部4向内靠拢并夹持电子设备。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两个夹持部4与托架6组合构成稳定的三点固定结构,而托架6的存在避免了极端条件下电子设备滑落的危险。而支撑柱8与本体采用螺纹连接,实现了支撑柱8与无线充电装置连接稳定的同时,拆卸方便。当需要在家里或者其他日常生活环境中使用此充电装置时,只需要旋转本体就能取下。
当我们在使用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时,通常并不知道电子设备的充电情况,这就需要人频繁的去打开关闭电子设备。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这些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驾驶员无需频繁的去打开电子设备,信息显示部2可显示充电时间。
目前大多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在充电工程中,都极易刮蹭到电子设备。而本实用新型,在夹持部4的内侧,设置有保护硅胶5,在保护电子设备的同时,增大了电子设备与夹持部4之间的摩擦力,使夹持效果更加理想。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将本体1的上下侧设计为圆弧形,更加适应市场的同时操作更加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7转动连接于本体1。
目前大多的无线充电器的夹持部4与本体1之间都采用卡件连接,这种结构的使用寿命短,易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4与本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7,产生向内的约束力。这种构造在使用时,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较小,使用寿命变长且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3上还开有数据线进出口,所述数据线进出口位于后盖13的下部。
目前大多数车载用无线充电器的数据线都是和充电器本体1是一体的,而本实用新型采取线和充电器本体1分开的设计,便于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3的上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a,转动连接于本体1;所述后盖13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b,采用螺丝固定于本体1。
目前大多数的车载用无线充电器采用的一体式封装,当充电器出现问题时,检修不便。在应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充电器出现问题时,只需取下固定下端的螺丝,向上翻转就能打开后盖13,对充电器内部关键部分进行检查和维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信息显示部(2)、充电部(3)、夹持部(4)、保护硅胶(5)、托架(6)、连接柱(7)、支撑柱(8)、吸盘(9)和后盖(13);
所述本体(1)为矩形盒体;所述信息显示部(2)位于本体(1)的上部;所述充电部(3)位于本体(1)的中部;所述夹持部(4)的数量为两个,对称位于本体(1)的两侧,所述夹持部(4)通过连接柱(7)连接到本体(1);所述保护硅胶(5)位于夹持部(4)内侧;所述托架(6)位于本体(1)的底部;所述后盖(13)位于本体(1)远离充电部(3)的一侧,所述支撑柱(8)的一端位于所述后盖(13)的中心,另一端与吸盘(9)相连,所述支撑柱(8)穿过后盖(13)与本体(1)螺纹连接;当需要充电时,电子设备贴近充电部(3),托架(6)支撑电子设备,夹持部(4)向内靠拢并夹持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7)转动连接于本体(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3)还包括有数据线进出口(10),所述数据线进出口(10)位于后盖(13)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3)的上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a(11),转动连接于本体(1);所述后盖(13)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b(12),采用螺纹固定于本体(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