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6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日益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把车内空气质量纳入法规控制项目。汽车行李箱盖板作为驾驶舱内常规零部件,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直接给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常规汽车行李箱盖板使用木粉板、纸蜂窝板,phc板,其中添加有大量的胶粘剂,在面对太阳高温直射时,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造成voc含量超标,同时也产生使人难以接受的气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重量轻,强度好;在潮湿环境中使用不变形,不受潮,不发霉;可回收利用,环保。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本体,还包括提带部;所述盖板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毡层、上pp-gf复合层、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下pp-gf复合层和无纺布层;所述盖板本体的前侧边为弧形边,且盖板本体中部靠近弧形边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提带部安装在该安装孔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et毡层的厚度为2mm,面密度1300g/m2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100g/m2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后侧边设置有安装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带部包括环形的第一带体,该第一带体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其中,第一定位销抵持于盖板本体的底面,第二定位销抵持于盖板本体的顶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两端穿出第一带体并连接有挡片。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带体靠近下端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开口部,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两端分别自对应的开口部穿过。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带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的第二带体、第三带体和第四带体;所述第二带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孔,第二带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卡孔相适配的卡块;所述第三带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四带体穿过所述通孔,且第四带体穿出通孔的部分设置有与卡块相适配的第二卡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第四带体缠绕于该连接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pp玻纤六角蜂窝板生产的汽车行李箱盖板,经第三方检测,voc含量低于国家或行业规定的限值,气味性≤3级,一次性通过客户认可。这种新型材料的行李箱盖板产品,重量轻,减轻整车重量;在潮湿环境中使用不变形,不受潮,不发霉,强度好;有良好隔热性、吸音性。可回收利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带部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带部的展开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带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盖板本体;11-弧形边;12-安装孔;13-安装座;14-pet毡层;15-上pp-gf复合层;16-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7-下pp-gf复合层;18-无纺布层;

2-提带部;200-第一带体;201-第一定位销;202-挡片;203-第二定位销;204-开口部;210-第二带体;211-第三带体;212-第四带体;213-第一卡孔;214-卡块;215-通孔;216-第二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还包括提带部2;盖板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毡层14、上pp-gf复合层15、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6、下pp-gf复合层17和无纺布层18;具体的,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6的厚度为3mm。pet毡层14的厚度为2mm,面密度1300g/m2。无纺布层18的面密度为100g/m2

参见图1~图4所示,盖板本体1的前侧边为弧形边11,且盖板本体1中部靠近弧形边11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2;提带部2安装在该安装孔12内。具体的,盖板本体1的后侧边设置有安装座13。

参见图7所示,提带部2包括环形的第一带体200,该第一带体200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孔12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销201和第二定位销203,其中,第一定位销201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底面,第二定位销203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顶面。具体的,第一定位销201的两端穿出第一带体200并连接有挡片202。第一带体200靠近下端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开口部204,第二定位销203的两端分别自对应的开口部204穿过。

安装时,先将第一定位销201插装于第一带体200的下端,然后将第一带体的上端自安装孔12穿出到盖板本体顶面,再将第一定位销的两端分别自对应的开口部204穿过。此时,第一定位销201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底面,第二定位销203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顶面,实现了提带部2与盖板本体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提带部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的第二带体210、第三带体211和第四带体212;第二带体2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孔213,第二带体21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卡孔213相适配的卡块214;第三带体211上设置有通孔215;第四带体212穿过通孔215,且第四带体212穿出通孔215的部分设置有与卡块214相适配的第二卡孔216。安装孔12内设置有连接条,第四带体212缠绕于该连接条。

安装时,先将第四带体212缠绕于安装孔12的连接条后,然后穿过通孔215,并通过第二卡孔卡接于卡块;然后将位于盖板本体1的顶面的第一带体弯折,并通过第一卡孔卡接于卡块,实现了提带部2与盖板本体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本体的生产过程为:

将含有上pp-gf复合层15、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6、下pp-gf复合层17和无纺布层18的板材放入烘箱烧烤,烤好后放入模具型腔,然后在板材上面放一层2mm厚、面密度1300g/m2的pet毡,上、下模合模,即可模压成型产品。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带部(2);所述盖板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毡层(14)、上pp-gf复合层(15)、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6)、下pp-gf复合层(17)和无纺布层(18);所述盖板本体(1)的前侧边为弧形边(11),且盖板本体(1)中部靠近弧形边(11)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2);所述提带部(2)安装在该安装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16)的厚度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毡层(14)的厚度为2mm,面密度130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18)的面密度为10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1)的后侧边设置有安装座(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带部(2)包括环形的第一带体(200),该第一带体(200)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孔(12)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销(201)和第二定位销(203),其中,第一定位销(201)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底面,第二定位销(203)抵持于盖板本体(1)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201)的两端穿出第一带体(200)并连接有挡片(2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200)靠近下端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开口部(204),所述第二定位销(203)的两端分别自对应的开口部(204)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带部(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相连的第二带体(210)、第三带体(211)和第四带体(212);所述第二带体(2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孔(213),第二带体(21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卡孔(213)相适配的卡块(214);所述第三带体(211)上设置有通孔(215);所述第四带体(212)穿过所述通孔(215),且第四带体(212)穿出通孔(215)的部分设置有与卡块(214)相适配的第二卡孔(2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2)内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第四带体(212)缠绕于该连接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盖板,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盖板本体,还包括提带部;盖板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毡层、上PP‑GF复合层、PP玻纤六角蜂窝板层、下PP‑GF复合层和无纺布层;盖板本体的前侧边为弧形边,且盖板本体中部靠近弧形边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提带部安装在该安装孔内。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涛;陈杰;杨天梅;常年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坤钰渝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5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