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衬元件,其包括主体、外皮和泡沫,外皮在主体对面以与主体一起限定腔体,该腔体由泡沫填充。
背景技术:
这样的内衬元件例如用于组装到车辆(例如,机动车辆)中。
然而,当在形成于内衬元件的外皮与主体之间的腔体中注入泡沫期间,气泡可能会滞塞于腔体中并在元件中形成缺陷。
然而,这样的内衬元件易于被车辆的使用者看到,并且应当具有令人满意的美学外观。因此,只能废弃由于气泡而具有缺陷的内衬元件,即便它在其他所有方面都令人满意。
此外,如果气泡在内衬元件的使用期限期间漏出,则气泡在所述内衬元件中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配件的可见表面处的凹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令人满意的可见外观的内衬元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题是一种前述类型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泡沫填充。
于是,在制造期间用泡沫经由该孔驱赶出腔体中包括的空气,使得内衬元件不具有由于被束缚在腔体中的空气而导致的缺陷,这改善了内衬元件的外观。
根据特定实施例,所述内衬元件具有单独地考虑或遵循任何可能的技术特征来考虑的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凹处,
-所述主体具有由所述凹处中的纹理划定的格子,
-所述凹处包括以一定距离延伸并且面对所述外皮的基部,在所述凹处的基部中限定所述孔,
-所述凹处具有从与所述外皮相反的面开始的至少一个突起,所述突起形成了所述孔贯通于其中的空心圆柱体,
-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圆柱体的泡沫形成所述孔的密封;以及
所述孔具有小于等于1.0mm2的面积。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题是一种内衬元件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生产主体,
-生产在所述主体对面的外皮以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外皮之间限定腔体,
-在所述腔体中注入泡沫,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所述泡沫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孔中流动以便通过所述孔将空气驱赶出所述腔体。
根据特定实施例,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单独地考虑或遵循任何可能的技术特征来考虑的以下可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注入期间,所述孔以大气压与大气流体连通,
-所述主体包括凹处,
-所述凹处包括以一定距离延伸并且面对所述外皮的基部,在所述凹处的基部中限定所述孔,所述基部在所述注入期间沿着重力限定了所述腔体的上部;以及
-通过注入到注塑模具中来制造所述主体,通过自动出模器来制造所述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后面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描述是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并且对附图进行参考,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衬元件制造方法的一个步骤的示意性剖视表示,
-图2是图1的制造方法的下一步骤的示意性剖视表示,以及
-图3是图1的内衬元件的主体的仰视图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后文中,通过主方向z来表示基本对应于局部由重力定义的竖直方向的方向,并且通过术语“在……上面”、“在……下面”、“下部”、“上部”来表示相对于重力定义的常见指向。备选地,该主方向不对应于竖直方向。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内衬元件制造方法的各步骤。
内衬元件10例如用于组装到车辆(例如,机动车辆)中。
内衬元件10构成例如仪表板、车门内衬板等的一部分。
根据下面描述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内衬元件10。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产主体12,
-生产外皮14,以及
-注入泡沫16。
主体12例如是由硬塑料制成的配件。
主体12具有下表面22和上表面24。
此处,主体12包括平面部分18和凹处20。
凹处20例如位于固定到内衬元件的固定装置后面,尤其是用于安全气囊型的安全装置。凹处20的存在使得能够将所述固定装置直接组装到内衬元件中。
凹处20可能位于距主体12一定距离的边缘。
在制造过程期间,平面部分18基本上垂直于主方向z延伸,并且凹处20凹进平面部分18中沿着主方向z延伸。此处,凹处20在平面部分18上面延伸。
凹处20例如具有圆盘形。平面部分18环绕凹处20,使得凹处20具有倒置的盆形。
平面部分18和凹处20形成连续表面。
凹处20的上部限定了基部26。
此处,基部26在下表面22上具有多个纹理40。纹理40各自沿着凹处20的相应径向延伸,该径向基本上垂直于穿过凹处20的中心的主轴线并在凹处20的中心交汇。纹理40被有规律地设置在凹处20的有角度的圆周上。
纹理40在凹处20中延伸。
纹理40沿着主方向的高度是凹处20的高度,使得纹理的下端基本上在与平面部分18的下表面22相同的平面中延伸。
纹理40在凹处20中划定了多个格子42。具体来说,此处,纹理40划定了基本上具有八分之一圆盘形状的八个格子42。
主体12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28。
贯穿孔28贯穿基部26并贯通下表面22和上表面24。
此处,更具体来说,主体12具有八个贯穿孔28。根据该实施例,主体12对每个由纹理40划定的格子42都具有一个贯穿孔28。
在下表面22处,每个贯穿孔28在纹理40附近(例如与凹处20的中心相反)贯通格子42的基部26。
备选地,在每个纹理40附近贯通零个贯穿孔28或纹理40两边的两个贯穿孔28。
孔28以大气压与大气流体连通。
该贯穿孔28或每个贯穿孔28具有小于等于1.0mm2的面积。更具体来说,贯穿孔28的面积小于具有1.0mm的边的正方形。
孔28,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的所有孔形成的总体,具有尺寸被确定成使得漏出空气并限制泡沫通过的面积。该开放表面取决于泡沫的粘性。
主体12还具有从上表面24开始的至少一个突起30。
突起30从基部26开始延伸远离外皮14。
此处,突起30形成空心圆柱体,其中贯通了至少一个贯穿孔28。每个贯穿孔28贯通一个圆柱体。
用圆柱体来表示对应于投影底面的任何形状,该底面不必然具有圆形的形状。该底面例如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
该底面可能是沿着一定角度投影的,这样圆柱体的壁可能具有斜面。此处,更具体来说,沿着径向的厚度在远离基部26的方向上连续减小,因此该厚度在基部26附近最大。
这尤其使得能够便于主体12的脱模。
圆柱体的轴线基本上沿着主方向z延伸。
圆柱体具有小于2mm的直径。
此外,该圆柱体具有小于40mm的高度,更具体地说,其高度在20mm至30mm之间。
更具体地说,主体12具有四个形成空心圆柱体的突起30。在每个圆柱体中,贯通了两个不同的孔28。
每个空心圆柱体被布置于在其附近贯通了两个贯穿孔的纹理40之下,使得所述两个贯穿孔贯通该圆柱体。
例如通过注入到注塑模具中来制造主体12。
借助于至少一个自动出模器从注塑模具中使主体12出模。有利地,在该出模期间通过自动出模器来制造贯穿孔28。因此,自动出模器在出模推杆的端部具有尖头,该尖头被布置以穿入基部中以形成贯穿孔,出模推杆被布置以在形成了孔之后将主体12推出注塑模具之外。
备选地,主体12不是借助于自动出模器从注塑模具中出模的,通过所述自动出模器来限定贯穿孔28。
然后将外皮14置于主体12对面以在主体12和外皮14之间限定腔体32。这样的外皮例如由塑料、皮革、仿皮革、木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处,外皮14具有不变的厚度。
外皮14具有内衬元件的外表面的形状,也就是说,具有例如从车辆的驾驶室中可以看到的内衬元件部分的形状。
外皮14具有可看到的面34和相反的面36,可看到的面34形成内衬元件的外表面并且被布置以为内衬元件10赋予其外观。该相反的面36面向腔体32。
外皮14例如是柔软的。
主体12以一定距离延伸并与外皮14相对。
外皮14在主体12下面延伸。更具体来说,主体的下表面22面向外皮14,并且上表面24与外皮14相反。
这样,基部26就沿着重力限定了腔体32的上部。
外皮14基本上平行于主体12的平面部分18设置。
然后,将泡沫16注入到腔体32中。
泡沫例如是聚氨酯泡沫。平面部分18具有约1000kg/m3的初始密度(即在注入到腔体32中时的密度)和30到300kg/m3的最终密度(即固化之后的密度)。其膨胀时间在30到60秒之间。
泡沫16在整个腔体32中流动,更具体来说,在由纹理40划定的每个格子42中流动。
泡沫16至少部分地在孔28中流动,以通过孔28将空气驱赶出腔体32。
有利地,在基部26上设置孔28使得能够在填充格子42时驱赶出泡沫前方的空气。在通过孔28排出空气之前,用泡沫填充每个格子42。
有利地,由于孔28位于腔体32上方,因此空气自然地通过孔28排出。
更具体来说,泡沫16贯穿孔28并至少部分地穿入圆柱体30中。
更具体来说,泡沫16穿入圆柱体中,形成圆形正面。与圆柱体的壁接触的泡沫16凝固,并且仅该圆柱体中央的流保持流动。随着过程推进,凝固的部分增多而内部的圆柱体减少。结果,泡沫16在圆柱体中的推进停止。圆柱体的尺寸与所使用的泡沫的粘性流体动力学特性以及泡沫的注入压力直接相关,以便优化该现象。
这尤其使得能够改善泡沫16与主体12的粘附力,并因此改善内衬元件10的粘附力。
泡沫16在孔28中以及后续在圆柱体30中的流动致使减缓泡沫16的流动速度。泡沫16固化,使得内衬元件形成固体配件。腔体32填充有泡沫16。
圆柱体中的泡沫16形成了孔28的密封。
因此,这样的方法使得能够制造没有气泡束缚于其中的内衬元件。这样,内衬元件不具有由于腔体中束缚了空气而导致的缺陷,就不会在任何其他各点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被抛弃。
在组装到车辆中之前,例如沿着主方向翻转该内衬元件,使得可看到的面34形成内衬元件的上部。这样,制造方法的主方向z就不对应于相对于车辆定义的垂直于车辆的行驶平面的上升方向了。
备选地,首先设置外皮14,然后相对于外皮14设置主体12。
在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注入泡沫之前使配件与主体接触,使得借助于泡沫在主体上模制该配件。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内衬元件。
1.内衬元件(10),其包括主体(12)、外皮(14)和泡沫(16),所述外皮(14)在所述主体(12)对面以与所述主体(12)一起限定腔体(32),所述腔体(32)由所述泡沫(16)填充,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28),所述贯穿孔(28)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泡沫(16)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主体(12)包括至少一个凹处(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主体(12)具有由所述凹处(20)中的纹理(40)划定的格子(4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凹处(20)包括以一定距离延伸并且面对所述外皮(14)的基部(26),在所述凹处(20)的基部(26)中限定所述贯穿孔(28)。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凹处(20)具有从与所述外皮(14)相反的面(24)开始的至少一个突起(30),所述突起(30)形成了所述贯穿孔(28)贯通于其中的空心圆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圆柱体的泡沫(16)形成所述贯穿孔(28)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元件,其中,所述贯穿孔(28)具有小于等于1.0mm2的面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