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3


本是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涉及转向架构架疲劳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普及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大幅提升,对于承载车体与传递牵引力的转向架构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为更好地了解转向架构架的强度性能指标,通常需要进行静强度和疲劳试验。进行此类静强度和疲劳试验时,需对构架施加垂向、横向和纵向等主要载荷以及诸如电机安装座、制动吊座等安装座上的局部载荷,施加这些载荷时必须对构架进行有效的支撑固定。

即支撑装置应能够一方面提供加载时的约束反力,另一方面还要对构架实施斜对称位移和纵向的蠕滑力矩。所谓斜对称位移是模拟转向架通过缓和曲线时,由于四个车轮不在一个水平面内,导致的支撑力不平衡而导致的构架的扭转变形。所谓纵向蠕滑力矩是由于同一根车轴上的左右车轮受到的纵向蠕滑力的方向是相反的,而大小是近似相等的力,这两个力形成的力矩就是纵向蠕滑力矩。

现有实施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时,所采用的支撑装置是一种完全固定在试验台上的装置,无法实现角度的调节,使试验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实施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时所采用的支撑装置无法实现角度的调节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可调节角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包括:调整总成、安装板和列车转向架,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调整总成上,所述列车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调整总成包括:上调整板、下固定板、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和第三驱动缸,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上调整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三端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调整总成还包括:第四驱动缸、第五驱动缸和第六驱动缸,所述第四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五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五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六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六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夹角为60度。

优选的是,还包括:底盘,所述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把列车转向架放置在安装板上,通过调整总成对列车转向架角度的调节,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整体的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的调整总成等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盘1、调整总成2、安装板3和列车转向架4,安装板3安装在调整总成2上,列车转向架4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3上,调整总成2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调整板21、下固定板25、第一驱动缸22、第二驱动缸24、第三驱动缸27、第四驱动缸23、第五驱动缸26和第六驱动缸28,安装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调整板21的顶部,第一驱动缸22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一驱动缸2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二驱动缸24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二端铰接,第二驱动缸24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二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三驱动缸27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三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三驱动缸27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三端通过球铰连接。

第四驱动缸23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第四驱动缸23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二端通过球铰连接,第五驱动缸26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二端铰接,第五驱动缸26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三端通过球铰连接,第六驱动缸28的一端与上调整板21的第三端铰接,第六驱动缸28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一端铰接,通过上述结构安装后,上调整板21的第一端与下固定板25的第一端夹角为60度,下固定板2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盘上。第一驱动缸22、第二驱动缸24、第三驱动缸27、第四驱动缸23、第五驱动缸26和第六驱动缸28均采用hsg焊接型油缸,上调整板21、下固定板25、底盘1和安装板3均采用灰口铸铁材质,

具体工作方式:

把列车转向架4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3上后,通过市政供电380伏供电,当需要上升或下降时,第一驱动缸22、第二驱动缸24、第三驱动缸27、第四驱动缸23、第五驱动缸26和第六驱动缸28同时拉伸或同时压缩带着,带着上调整板21上升,从而列车转向架4可以上升或者下降,当需要向上调整板21第一端调节角度时,第一驱动缸22一方调整角度时,第一驱动缸22压缩或拉伸时,第四驱动缸23也压缩或拉伸,第二驱动缸24、第三驱动缸27、第五驱动缸26和第六驱动缸28同时拉伸或压缩。从而列车转向架4也会随着向上调整板21第一端的角度调节。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总成、安装板和列车转向架,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调整总成上,所述列车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调整总成包括:上调整板、下固定板、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和第三驱动缸,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上调整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三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总成还包括:第四驱动缸、第五驱动缸和第六驱动缸,所述第四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五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五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六驱动缸的一端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第六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板的第一端夹角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盘,所述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技术总结
本是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涉及转向架构架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包括:调整总成、安装板和列车转向架,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调整总成上,所述列车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调整总成包括:上调整板、下固定板、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和第三驱动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列车转向架的疲劳试验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把列车转向架放置在安装板上,通过调整总成对列车转向架角度的调节,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孙洪伟;宋小影;丁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市中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5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