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吊顶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石膏板装饰施工中,多数采用吊杆加龙骨的形式进行拼装形成吊顶。即将吊杆安装于顶楼板,依次将多个龙骨递上去和吊杆固接,等龙骨安装好后再将面罩板递上去和龙骨固接,从而拼装形成吊顶。存在现场工序繁琐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吊顶用的安装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吊杆安装于顶楼板,依次将多个龙骨递上去和吊杆固接,等龙骨安装好后再将面罩板递上去和龙骨固接,从而拼装形成吊顶,存在现场工序繁琐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用于将已通过龙骨和面罩板拼装形成的吊顶一体吊装,所述吊装装置包括:

预埋于顶楼板的至少两个上滑轮;

固定于待安装的吊顶的固定件,设于所述吊顶面向所述顶楼板的一面;

固接于所述待安装的吊顶的至少一个下滑轮,所述下滑轮和对应的所述上滑轮错开设置;

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吊绳,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一所述上滑轮所述下滑轮和另一所述上滑轮后和卷扬机连接;以及

长度对应于待安装的吊顶和顶楼板之间的设计间距的至少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竖向固定于所述顶楼板和所述待安装的吊顶。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通过于地面提前将吊顶进行组装连接,组装时无需吊装,方便操作,安装质量高。在吊顶形成一体化结构后再利用本装置进行吊装安装,一方面利用本装置省去了将龙骨和面罩板一一吊装的工序,调高了效率。另一方便,利用定滑轮组将吊装的向上的施力方向转换成向下的拉力,无需将卷扬机上移,施力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顶的龙骨固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下连接板;

所述下滑轮内穿设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下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楼板预埋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上连接板;

所述上滑轮内穿设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上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待安装的吊顶的上表面预埋有套管;

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和所述套管插设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用于将已通过龙骨和面罩板拼装形成的吊顶10一体吊装,所述吊装装置包括:

预埋于顶楼板20的至少两个上滑轮40;

固定于待安装的吊顶10的固定件30,设于所述吊顶10面向所述顶楼板的一面;

固接于所述待安装的吊顶10的至少一个下滑轮60,所述下滑轮60和对应的所述上滑轮错开设置;

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30的吊绳50,所述吊绳50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一所述上滑轮40所述下滑轮60和另一所述上滑轮后和卷扬机连接;以及

长度对应于待安装的吊顶10和顶楼板20之间的设计间距的至少两个限位杆70,所述限位杆70竖向固定于所述顶楼板20和所述待安装的吊顶10。

在本实施例中,吊顶1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龙骨和固定于多个龙骨的面罩板。于地面提前将吊顶10进行组装连接,无需吊装,方便操作,安装质量高。在吊顶10形成一体化结构后再进行吊装安装,省去了将龙骨和面罩板一一吊装的工序,调高了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下滑轮60和上滑轮40位置一一对应且相互错开,每增设一个下滑轮60于所述顶楼板20增设一个上滑轮40;所述吊绳50依次绕设所述下滑轮60和所述上滑轮40,从而形成滑轮组。

下滑轮60和上滑轮40个数一一对应。下滑轮60和上滑轮40均为定滑轮,利用下滑轮60和上滑轮40形成的定滑轮组,将需要将吊顶10向上施力提升,转换成利用吊绳50向下拉动,以带动吊顶10向上移动,改变了施力方向,只需将卷扬机放置于地面即可拉动吊绳50,方便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为图1的b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顶楼板20预埋有上连接杆41,所述上连接杆41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上连接板42;所述上滑轮40内穿设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上连接板42。

作为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吊顶10的龙骨固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下连接板;所述下滑轮60内穿设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下连接板。滑轮的安装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也是个滑轮,将吊绳50的一端缠绕固定于固定件30进行固定。固定件30也可以是个环扣。固定件30能够固定吊绳50的端部即可。

在将吊顶吊装到吊顶10的上表面对应抵靠到限位杆70时停止。限位杆70起到标准化控制吊顶10的上表面和顶楼板20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作用。

吊顶10的位置到位后将限位杆70和吊顶10固接。具体地,所述待安装的吊顶10的上表面预埋有套管;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和所述套管插设固定。限位杆70个数根据需要而定。限位杆70和滑轮的位置相互错开,互不干涉,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吊顶用的安装装置通过于地面提前将吊顶进行组装连接,组装时无需吊装,方便操作,安装质量高。在吊顶形成一体化结构后再利用本装置进行吊装安装,一方面利用本装置省去了将龙骨和面罩板一一吊装的工序,调高了效率。另一方便,利用定滑轮组将吊装的向上的施力方向转换成向下的拉力,无需将卷扬机上移,施力操作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吊顶用的安装装置,用于将已通过龙骨和面罩板拼装形成的吊顶一体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于顶楼板的至少两个上滑轮;

固定于待安装的吊顶的固定件,设于所述吊顶面向所述顶楼板的一面;

固接于所述待安装的吊顶的至少一个下滑轮,所述下滑轮和对应的所述上滑轮错开设置;

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吊绳,所述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一所述上滑轮所述下滑轮和另一所述上滑轮后和卷扬机连接;以及

长度对应于待安装的吊顶和顶楼板之间的设计间距的至少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竖向固定于所述顶楼板和所述待安装的吊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顶的龙骨固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下连接板;

所述下滑轮内穿设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下连接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楼板预埋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竖向相对的一对上连接板;

所述上滑轮内穿设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的相对两端横向固定于一对所述上连接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安装的吊顶的上表面预埋有套管;

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和所述套管插设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用的安装装置,包括:预埋于顶楼板的至少两个上滑轮;固定于待安装的吊顶的固定件,设于吊顶面向顶楼板的一面;固接于待安装的吊顶的至少一个下滑轮,下滑轮和对应的上滑轮错开设置;一端固定于固定件的吊绳,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一上滑轮下滑轮和另一上滑轮后和卷扬机连接;长度对应于待安装的吊顶和顶楼板之间的设计间距的至少两个限位杆,限位杆竖向固定于顶楼板和待安装的吊顶。于地面提前将吊顶进行组装连接,组装时无需吊装,在吊顶形成一体化结构后再利用本装置进行吊装安装省去了将龙骨和面罩板一一吊装的工序,调高了效率。利用定滑轮组将吊装的向上的施力方向转换成向下的拉力施力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升旗;王浩宇;田宝吉;孟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5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