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阀在系统中起安全保护作用,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安全阀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从而保证系统不因压力过高而发生事故;安全阀在安装使用前需要在现场进行检测,确保安全阀在系统压力过大时能够及时排放压力,但是目前的安全阀检测平台相对庞大,移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包括集气管道、进气管道、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进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一压力表、第一安全阀接头、全启式安全阀、支架和法兰盖;
所述集气管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集气管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法兰,所述法兰盖为两个,两个所述法兰盖分别与所述集气管道的两侧的密封法兰连接;
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阀门的另一端接气源;所述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表连接;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全启式安全阀连接。
还包括第四支管、第四阀门与第二压力表,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表连接。
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1/2英寸接口。
还包括第五支管、第六支管、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二安全阀接头与第三安全阀接头;所述第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六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六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3/4英寸接口,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1英寸接口。
所述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均为三通球阀,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第二安全阀接头、第三安全阀接头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
还包括第七支管、法兰球阀与法兰变径接口,所述第七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七支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法兰球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法兰球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法兰变径接口的一端,法兰变径接口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
还包括压力表缓冲管,所述压力表缓冲管,所述压力表缓冲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表与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之间。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集气管道、101-密封法兰、2-进气管道、3-第一支管、4-第二支管、5-第三支管、6-进气阀门、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第一压力表、11-第一安全阀接头、12-全启式安全阀、13-支架、14-法兰盖、15-第四支管、16-第四阀门、18-第五支管、19-第六支管、20-第五阀门、21-第六阀门、22-第二安全阀接头、23-第三安全阀接头、24-第七支管、241-连接法兰、25-法兰球阀、26-法兰变径接口、27-压力表缓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集气管道1、进气管道2、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第三支管5、进气阀门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一压力表10、第一安全阀接头11、全启式安全阀12、支架13和法兰盖14;
所述集气管道1设置于所述支架13上,所述集气管道1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法兰101,所述法兰盖14为两个,两个所述法兰盖14分别与所述集气管道1的两侧的密封法兰101连接;
所述进气管道2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阀门6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阀门6的另一端接气源;所述所述第一支管3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表10连接;所述第二支管4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门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11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三支管5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9的另一端与所述全启式安全阀12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集气管道1作为主体,然后将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第三支管5均连接到集气管道1上,整体结构十分简单,体积较小,可便于搬运和移动;在需要对待测安全阀进行检测时,先将进气阀门6的另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或者氮气气源连接,然后打开进气阀门6、第一阀门7和第三阀门9,使压缩空气或者氮气充满集气管道1内的空间,然后将待测安全阀与第一安全阀接头11的另一端连接,打开第二阀门8即可对待测安全阀进行检测,通过第一压力表10可以观察到集气管道1内的气压,通过第三阀门9与全启式安全阀12可以保持集气管道1内的压力恒定,当集气管道1内的气压过大时,可以通过全启式安全阀12进行泄压。
还包括第四支管15、第四阀门16与第二压力表,所述第四支管15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所述第四支管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门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表连接。
设置两个压力表可以对集气管道1内的气压进行相互校正,当其中一个压力表出现问题时,则两个压力表的显示压力不同,这样可及时地帮助操作人员发现问题,防止管道内的压力过大而发生事故。
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11的另一端为1/2英寸接口。
可以用于与接口为1/2英寸的待测安全阀连接。
还包括第五支管18、第六支管19、第五阀门20、第六阀门21、第二安全阀接头22与第三安全阀接头23;所述第五支管18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所述第五支管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门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22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六支管19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所述第六支管19的另一端所述第六阀门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23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22的另一端为3/4英寸接口,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1英寸接口。
由于待测安全阀的规格不同,其接口的尺寸也不相同,设置多种尺寸的接头可以用于与不同规格的待测安全阀连接,使用更加方便;此外每个安全阀接头均由有相应的阀门控制其开关,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关闭,防止压力泄漏。
所述第二阀门8、第五阀门20、第六阀门21均为三通球阀,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11、第二安全阀接头22、第三安全阀接头23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11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8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22分别与所述第五阀门20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23分别与所述第六阀门2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
这样设置在每次测试时,可同时对两个相同规格的待测安全阀进行检测,可有效地提升测试效率。
还包括第七支管24、法兰球阀25与法兰变径接口26,所述第七支管24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1连接,所述第七支管24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法兰241,所述法兰球阀2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241连接,所述法兰球阀25的另一端与所述法兰变径接口26的一端,法兰变径接口26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
设置法兰变径接口26可以用于与设有法兰接口的待测安全阀连接,且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法兰变径接口26来与口径不同的待测安全阀连接,其通用性较强;此外,通常设有法兰接口的待测安全阀其体积和重量较大,由于本实用新型直接将集气管道1安装于支架13上,所以整体高度较低,这样在对体积和重量较大的待测安全阀进行安装连接时,只需要将待测安全阀吊装到较低的高度即可,方便测试员将待测安全阀与连接法兰241进行连接,然后进行检测;此外,由于待测安全阀的吊装高度较低,可以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
还包括压力表缓冲管27,所述压力表缓冲管27,所述压力表缓冲管27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表10与所述第一阀门7的另一端之间。
设置压力缓冲管可用来缓冲压缩空气或高压氮气对第一压力表10的瞬时冲击,可对第一压力表10进行保护。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管道、进气管道、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进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一压力表、第一安全阀接头、全启式安全阀、支架和法兰盖;
所述集气管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集气管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法兰,所述法兰盖为两个,两个所述法兰盖分别与所述集气管道的两侧的密封法兰连接;
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阀门的另一端接气源;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表连接;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全启式安全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支管、第四阀门与第二压力表,所述第四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1/2英寸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支管、第六支管、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二安全阀接头与第三安全阀接头;所述第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六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六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3/4英寸接口,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的另一端为1英寸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均为三通球阀,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第二安全阀接头、第三安全阀接头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安全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支管、法兰球阀与法兰变径接口,所述第七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七支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法兰球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法兰球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法兰变径接口的一端,法兰变径接口的另一端用于与待测安全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阀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表缓冲管,所述压力表缓冲管,所述压力表缓冲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表与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