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3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燃油汽车造成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质子交换膜(pemfc,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环境特别友好(零排放)、高转换效率、燃料(氢)获取较易等特点,使其势将引起汽车工业大变革。而pemfc燃料电池发动机,其作为pemfc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对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其内部配有冷却管路以进行散热降温,冷却管路散热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极端情况甚至将导致发动机无法工作,进而迫使燃料电池电动车抛锚。

这就需要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出厂前,在测试台上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充分测试,因此,在测试台上应有可与发动机冷却管路对接的冷却系统,并具备对接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测试充分、可靠等特点。针对该问题,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管路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

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集成的电堆和辅件的冷却,或者用于电堆的冷却;

在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电堆的冷却的情况下,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水路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第二管路接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

所述第二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管路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用于辅件的冷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容器通过第三管路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容器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三回路中循环流动的第一动力器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上;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第四管路形成第四回路,所述第四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器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四回路中循环流动的第二动力器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的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接口,所述第一排水接口与第一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

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九开关;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第七开关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九开关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六开关与所述第七开关之间的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接口,所述第二排水接口与第二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十开关;

在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七开关和所述第九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九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第八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八开关、所述第九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的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时,排出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一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六开关与所述第七开关连接的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水箱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二管路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时,排出所述第二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二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的第一加热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管路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使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方便、快捷的对接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面结合图1和图2进行说明,所述系统10包括:第一冷却水路101和第一水箱102,所述第一水箱102通过第一管路11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可以为冷却入口端,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可以为冷却出口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的一端可以对接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的另一端可以对接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出口端,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三冷却水路上设置有动力器件,当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时,该动力器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在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作为一种示例,该动力器件可以为水泵。在图1和图2中,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只画出了冷却入口端和冷却出口端,所述第三冷却水路将冷却入口端和冷却出口端连接,且所述第三冷却水路上设置有水泵,在图1和图2中并没有一一画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可以用于集成的电堆和辅件的冷却,或者用于电堆的冷却。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可以为去离子水或除去离子水以外的其它适用于电堆冷却的水,在此并不做限定。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可以为电堆冷却入口,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可以为电堆冷却出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水箱102可以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可以位于相对所述系统中其它所有部件位置最高的位置。所述第一水箱102可以通过补水管路与补水接口连通;其中,补水接口的位置设置在水源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补水接口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水箱102通过第一管路11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可以为将水源供应的水通过补水管路补入第一水箱102中,由于第一水箱102设置在高处,第一水箱102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在水泵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电堆的冷却的情况下,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水路103和第二水箱104,所述第二水箱104通过第二管路12接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

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水箱104中的水通过第二管路12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并在所述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用于辅件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可以为冷却入口端,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可以为冷却出口端;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一端可以对接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入口端,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另一端可以对接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出口端,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四冷却水路上设置有动力器件,当所述第二水箱104中的水通过第二管路12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时,该动力器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中的水在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作为一种示例,该动力器件可以为水泵。

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用于辅件的冷却。所述辅件的冷却为除电堆以外其它器件的冷却,作为一种示例,所述辅件的冷却可以为空气压缩机的冷却、高压dc/dc转换器(直流升压)的冷却等。所述第二水箱104中的水为普通水,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可以为辅件冷却入口,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可以为辅件冷却出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水箱104可以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可以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可以位于相对所述系统中其它所有部件位置最高的位置。所述第二水箱104可以通过补水管路与补水接口连通;其中,补水接口的位置设置在水源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补水接口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所述水源供应的水可以为普通水。

所述第二水箱104通过第二管路12接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可以为将水源供应的水通过补水管路补入第二水箱104中,由于第二水箱104设置在高处,第二水箱104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路12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中,在水泵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在所述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示例电堆和辅件冷却独立分开的发动机,如图2所述,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电堆的冷却,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用于辅件的冷却。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为去离子水,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为电堆冷却入口,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为电堆冷却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的一端对接电堆冷却入口,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可以对接电堆冷却出口,形成第一回路,当第一水箱102中的去离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时,在水泵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去离子水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第二水箱104中的水为普通水,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为辅件冷却入口,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为辅件冷却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一端对接辅件冷却入口,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的另一端可以对接辅件冷却出口,形成第二回路,当第二水箱104中的普通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路12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时,在水泵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中的普通水在所述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双冷却水路设计,既适用于电堆和辅件冷却独立分开的发动机,也适用于电堆和辅件冷却集成一体的发动机。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配备两路冷却回路,一路给辅件进行冷却,一路给电堆进行冷却,其中辅件冷却水路添加普通水,电堆冷却回路添加去离子水。当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电堆和辅件冷却回路也分为两路时,则测试系统中的第一冷却水路101和发动机电堆冷却水路对接构成回路,测试系统中的第二冷却水路103和发动机辅件冷却水路对接构成回路,且电堆冷却回路中充满的是去离子水,辅件冷却回路充满的是普通水,这样既可满足电堆冷却对低电导率冷却水的要求,也可避免辅件冷却导致去离子水电导率的升高的问题。

当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电堆和辅件冷却回路集成为一路时,则只需将测试系统中的第一冷却水路101和发动机的冷却路对接构成回路,测试系统中的第二冷却水路103放空不参与测试,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去离子水进入发动机后由发动机内部自己分配电堆和辅件的冷却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105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一容器106,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05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05和所述第一容器106通过第三管路13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第一动力器件107;

所述第一动力器件10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容器106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三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冷却液体经所述第三管路13流经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05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这里,第一容器106中的冷却液体可以为任意具备冷却功能的液体,作为一种示例,该冷却液体可以为冷却水。第一动力器件107为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所述第一动力器件107可以将自身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作为示例,第一动力器件107可以为泵,具体可以为水泵。

第一板式换热器105有冷侧和热侧两路,且冷侧和热侧两路是相互独立的,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体不会影响第一回路中去离子水的电导率。第一板式换热器105一路(冷侧路)同第一容器106和第一动力器件107之间第三管路13形成第三回路,第一板式换热器105另一路(热侧路)同第一冷却水路101和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之间形成第一回路。第一容器106中的冷却液体在第一动力器件107的作用下不断经过第一板式换热器105,同时第一回路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也不断经过第一板式换热器105,冷却液体与水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中发生热交换,冷却液体持续带走第一回路中水的热量。

作为一种示例,为了更好的实现冷却液体与水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中发生热交换,提高散热能力,可以使第一回路的水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中的流向与第三回路的冷却液体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的流向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三管路13上设置一个单向阀,使第三管路13中的冷却液体具备单向流通的功能,并确保第三回路的冷却液体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的流向方向与第一回路的水在第一板式换热器105中的流向相反。图2中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为液体的流向。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需要控制第三回路中水的关断,可以设置电磁阀,该电磁阀相当于一种开关,可以通过电信号的控制实现电磁阀的导通和关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108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二容器109,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08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上;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08和所述第二容器109通过第四管路14形成第四回路,所述第四管14路设置有第二动力器件110;

所述第二动力器件1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器109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四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冷却液体经所述第四管路14流经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08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这里,第二容器109中的冷却液体可以为任意具备冷却功能的液体,作为一种示例,该冷却液体可以为冷却水。第二动力器件110为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所述第二动力器件110可以将自身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作为示例,所述第二动力器件110可以为泵,具体可以为水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器106和第二容器109可以为同一个容器,也可以不为同一个容器,在图2中,第一容器106和第二容器109画出的是同一个容器的情况,并没有画出第一容器106和第二容器109不是同一个容器的情况,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板式换热器108有冷侧和热侧两路,且冷侧和热侧两路是相互独立的,第二板式换热器108一路(冷侧路)同第二容器109和第二动力器件110之间第四管14形成第四回路,第二板式换热器108另一路(热侧路)同第二冷却水路103和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之间形成第二回路。第二容器109中的冷却液体在第二动力器件110的作用下不断经过第二板式换热器108,同时第二回路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也不断经过第二板式换热器108,冷却液体与水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中发生热交换,冷却液体持续带走第一回路中水的热量。

作为一种示例,为了更好的实现冷却液体与水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中发生热交换,提高散热能力,可以使第二回路的水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中的流向与第四回路的冷却液体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的流向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四管路14上设置一个单向阀,使第四管路14中的冷却液体具备单向流通的功能,并确保第四回路的冷却液体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的流向方向与第二回路的水在第二板式换热器108中的流向相反。图2中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为液体的流向。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需要控制第四回路中水的关断,可以设置电磁阀,该电磁阀相当于一种开关,可以通过电信号的控制实现电磁阀的导通和关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上设置有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3和第四开关114;所述第一开关111和所述第二开关112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113和所述第四开关114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111与所述第二开关112之间的第一冷却水路101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接口,所述第一排水接口与第一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115;

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三开关113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二开关112和所述第四开关114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一开关111和所述第三开关113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这里,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三开关113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二开关112和所述第四开关114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第一冷却水路101单独排水的过程。

在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一开关111和所述第三开关113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单独排水的过程。

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处于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第一冷却水路101和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联合排水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排水管路可以与排水地沟连接,将上述排水过程排出的水都流入排水地沟。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既可以为自动开关,也可以为手动开关,在此并不做限定。

当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为自动开关时,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电连接,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的导通或关断。作为一种示例,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为自动阀门的情况下,上述排水过程都为自动排水,即自动化控制排水。

当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为手动开关时,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的导通或关断需要手动实现。作为一种示例,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在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都为手动阀门的情况下,上述排水过程需要手动完成。

当所述第一开关111、所述第二开关112、所述第三开关113、所述第四开关114和所述第五开关115中部分为手动开关,另一部分为自动开关时,上述排水过程为半自动化控制排水。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示例说明,假设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3、第四开关114为自动开关,第五开关115为手动开关,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所述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3、第四开关114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第五开关115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手动实现。

假设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3、第四开关114为手动开关,第五开关115为自动开关,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所述第一开关111、第二开关112、第三开关113、第四开关114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手动实现,第五开关115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针对其它半自动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六开关116、第七开关117、第八开关118和第九开关119;所述第六开关116和所述第七开关117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八开关118和所述第九开关119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六开关116与所述第七开关117之间的第二冷却水路103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接口,所述第二排水接口与第二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十开关120;

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八开关118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七开关117和所述第九开关119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六开关116和所述第八开关118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这里,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八开关118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七开关117和所述第九开关119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第二冷却水路103单独排水的过程。

在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六开关116和所述第八开关118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单独排水的过程。

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是针对第二冷却水路103和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联合排水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排水管路可以与排水地沟连接,将上述排水过程排出的水都流入排水地沟。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既可以为自动开关,也可以为手动开关,在此并不做限定。

当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为自动开关时,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电连接,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的导通或关断。作为一种示例,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为自动阀门的情况下,上述排水过程都为自动排水,即自动化控制排水。

当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为手动开关时,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的导通或关断需要手动实现。作为一种示例,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都为手动阀门的情况下,上述排水过程需要手动完成。

当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和所述第十开关120中部分为手动开关,另一部分为自动开关时,上述排水过程为半自动化控制排水。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示例说明,假设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为自动开关,第十开关120为手动开关,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第十开关120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手动实现。

假设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为手动开关,第十开关120为自动开关,该自动开关可以为自动阀门,该手动开关可以为手动阀门。所述第六开关116、所述第七开关117、所述第八开关118、所述第九开关119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手动实现,第十开关120的导通或关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针对其它半自动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111与所述第二开关112连接的第一冷却水路101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121,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时,排出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一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这里,所述第一排气阀121可以为自动排气阀,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111与所述第二开关112连接的第一冷却水路101管道的最高点或局部最高点。自动排气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的浮力阻塞放气口。当管道最高点存气时,自动排气阀中的浮筒受到水的浮力减少或没有了,放气口被打开,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当气体排出后,水的浮力作用在浮筒上,再由浮筒传递至简单机械装置上以阻塞放气口。当管道中有气体需要溢出时,气体会顺着管道向上爬,最终聚集在管道的最高点,而自动排气阀一般都安装在管道的最高点,当气体进入排气阀阀腔聚集在排气阀的上部,随着阀内气体的增多,压力上升,当气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气体会使腔内水面下降,浮筒随水位一起下降,打开排气口,随着气体排出,水位逐渐上升,浮筒也随之上升,关闭排气口。

所述第一排气阀121,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时,排出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主要是由于第一水箱102中的水在首次加水之前,所述第一管路11和所述第一回路中肯定充满了空气,当所述第一水箱102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一管路11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时,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气体必须得排出,在所述第一开关111与所述第二开关112连接的第一冷却水路101管道的最高点或局部最高点设置第一排气阀121,其作用就是当此处汇集有一定量空气时,所述空气可以自动排出,等所述空气都排出后,即表明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所述第一排气阀121自动关闭以阻止水的排出。

所述第一排气阀12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一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主要是针对所述第一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形成负压导致排水缓慢甚至排水失败的情况,当所述第一排水管路中产生负压时,所述第一排气阀121阀腔中水面下降,排气口打开,大气会通过排气口进入系统,以向所述第一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开关116与所述第七开关117连接的第二冷却水路103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122,用于在所述第二水箱104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二管路12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103时,排出所述第二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二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这里,所述第二排气阀122的功能与原理与上述所述第一排气阀121的功能和原理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说明,详细描述请参照上述所述第一排气阀121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器件123,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

这里,所述第一加热器件123可以为任意的加热器件,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示例,该加热器件可以为加热管或加热电阻。

所述第一冷却水路101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器件123,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主要是由于燃料电池电堆在工作时会产生水,当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产生的水会结冰阻塞流道,影响电堆的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启动。当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电堆的冷却时,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充满的是去离子水,所述去离子水经过处理后,其冰点可低于0℃。也就是说,当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充满的去离子水不会结冰,可以通过第一加热器件123先加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去离子水,使所述去离子水升温后,再启动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中的水泵,升温后的去离子水在水泵的驱动下进入电堆,对电堆进行预升温,升温至一定温度后再启动电堆,这样即可避免结冰阻塞流道,达到辅助低温冷启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使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方便、快捷的对接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系统中涉及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管路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

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集成的电堆和辅件的冷却,或者用于电堆的冷却;

在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用于电堆的冷却的情况下,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水路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第二管路接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

所述第二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管路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二回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用于辅件的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容器通过第三管路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容器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三回路中循环流动的第一动力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和容纳有冷却液体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上;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第四管路形成第四回路,所述第四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器中的冷却液体在所述第四回路中循环流动的第二动力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靠近所述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之间的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水接口,所述第一排水接口与第一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

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都处于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九开关;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第七开关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一端;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九开关靠近所述第四冷却水路的另一端;

所述第六开关与所述第七开关之间的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接口,所述第二排水接口与第二排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十开关;

在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七开关和所述第九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九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处于开启、且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第八开关都处于关断的状态下,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在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七开关、所述第八开关、所述第九开关和所述第十开关都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水路中的水和所述发动机的第四冷却水路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的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用于在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时,排出所述第一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一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一排水管路排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开关与所述第七开关连接的第二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用于在所述第二水箱中的水首次通过第二管路流入所述第二冷却水路时,排出所述第二回路中的空气;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水处于充满的状态下,对所述水进行密封;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排水管路进行排水时,向所述第二回路中加入空气以加速所述第二排水管路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中的水的第一加热器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管路接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第三冷却水路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一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信;郝义国;刘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4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