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5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即人参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人参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点播即按3厘米距离压孔,放入种子1粒,此法使参苗生长均匀,节省种子,但是费工;撒播费种子,省工;条播则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多采用撒播,撒播时用木板将畦面刮成5~6厘米深槽,撒入种子,将原上覆平,保持土壤湿润,其缺点是费时费力,播种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大面积同时播种,省时省力,结构合理的人参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人参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底框上有双杠式移动用抬杆,底框1上中部有机架,机架上有上下移动的种槽,种槽内有排布的数个穿槽底而过竖立的种子筛选器,每个种子筛选器下端连接输种管,输种管另一端与底框上固定的种盒连接,扎眼机构上的针杆与种盒侧孔插通连接,种盒上的种窝与种盒侧孔斜通连接;种槽通过上连杆机构与底框上的操纵杆连接;操纵杆通过下连杆机构与底框上扎眼机构连接.

所述的扎眼机构为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框体,框体通过两个定位杆与u形连杆连接,框体下面对应种盒数量有数个针杆;

所述的下连杆机构对应每个操纵杆杆臂顺次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的第一横杆活动连接;在框体上,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还间隔设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通过顺次连接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与操纵杆杆臂低端连接,

所述的上连杆机构在种槽上设置两套,每一套包括与机架铰接的u形连杆,第七连杆一端与种槽活动铰接,另一端与u形连杆铰接;

所述的种子筛选器包括一段种管,种管前端沿圆周间隔加工有三个以上豁口,形成三个以上间隔的豁口臂;种管上活动套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套,滑套下端带有供种槽作用的凸台,滑套上端对应豁口臂带有能容纳豁口臂外胀的开合豁口,开合豁口两相对侧有供豁口臂搭接的外凸滑道,豁口臂内面与外凸滑道搭接;种管表面上有间隔的两个凸点,对应滑套上有供凸点插过的定位滑槽框;

所述的种盒为数十个,纵横固定在框架上,种盒上有并排的两个孔,一个孔为种窝,一个孔为贯通的种盒侧孔,种窝与种盒侧孔斜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管束状布置种子筛选器和对应扎眼机构,若干个扎眼机构间隔有序布置,播种间距可控,一抬一放,左扳右扳,即可实现大面积播种,结构合理,科学规范,播种效率高且具有精准播种的功能。2、该机器由两个人操作即可完成播种作业,节省了人力,适用性好,可适合平地及山地人参的播种。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突出连杆机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构结构简图。

图4是图1仰视结构简图。

图5是图1左视结构简图。

图6是种子筛选器闭嘴状态结构简图。

图7是种子筛选器张开状态结构简图。

图8是种子筛选器的种管前端结构简图。

图9是滑套结构简图。

图10是种盒俯视结构简图。

图11是图10左视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11,零部件名称如下:底框1,抬杆2,操纵杆3,种槽4,种子筛选器5,第七连杆6,铰接点7,u形连杆8,横向固定边9,弹簧11,机架12,纵向固定边13,输种管14,种盒16,针杆17,种盒侧孔18,种窝19,操纵杆杆臂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一横杆24,框体25,第二横杆26,第四连杆27,第五连杆28,第六连杆29,定位杆30,框架31,种管51,豁口52,豁口臂53,凸点54,滑套61,凸台62,开合豁口63,外凸滑道64,定位滑槽框65。

参见图1-5,人参播种机包括底框1,底框1上有双杠式移动用抬杆2,底框1上中部有机架12,机架12上有上下移动的种槽4,种槽4内有排布的数个穿槽底而过竖立的种子筛选器5,每个种子筛选器5下端连接输种管14(见图3,为塑料管,从种子筛选器5到种盒16斜向设置,以利于种子流动),输种管14另一端与底框1上固定的种盒16连接(见图10)。扎眼机构上的针杆17与种盒16上的种盒侧孔18插通连接(图1中没有画出种盒16),种盒16上的种窝19与种盒侧孔18斜通连接。种槽4通过上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的操纵杆3连接;操纵杆3通过下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扎眼机构连接。

所述的扎眼机构为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框体25,框体25通过两侧的一共两个定位杆30与机架12上的u形连杆8连接,框体25下面对应种盒16数量有数个针杆17(沿框体25下面纵横排布,框体25上下动带动数十个针杆17上下移动)。

参见图2、10、11,所述的种盒16为数十个,纵横固定在框架31上,每个种盒16上有并排的两个孔,一个孔为种窝19(与输种管14连通),一个孔为贯通种盒的种盒侧孔18,种窝19与种盒侧孔18斜通连接,针杆17在种盒侧孔18内上下移动,针杆17向下时候穿过种盒16扎入地面,实现扎孔,向上的时候让出斜孔,种窝19内的种子通过斜孔流入种盒侧孔18而落入扎孔内,实现播种。

参见图1,操纵杆3通过下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扎眼机构连接。所述的下连杆机构对应每个操纵杆杆臂20设置连接,每侧包括顺次连接有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三连杆23与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的第一横杆24活动连接,第一横杆24与框体25固定连接,另一侧下连杆机构也与第一横杆24连接。在框体25上,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还间隔设有第二横杆26,第二横杆26通过顺次连接的第四连杆27、第五连杆28、第六连杆29与操纵杆杆臂20低端连接,实现扳动一个操纵杆3带动整个悬浮的框体25上下移动,带动框体25下的针杆17扎孔。

参见图1,种槽4通过上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的操纵杆3连接。所述的上连杆机构在种槽4上设置两套,每一套包括与机架12铰接的u形连杆8,第七连杆6一端与种槽4活动铰接,另一端与u形连杆8铰接。所以扳动操纵杆3,在下面带动扎眼机构上下移动,同时在上面带动种槽4上下移动。

参见图6-11,种槽4内有排布的数十个穿槽底而过竖立的种子筛选器5,种子放在种槽4内,置于种子筛选器5之间,种槽4上下移动,带动种子上下动,淹没种子筛选器5上端,种槽4下移后,1-2个种子停留在种子筛选器5上端。所述的种子筛选器5包括一段种管51,种管51前端沿圆周间隔加工有四个豁口52,形成四个间隔的豁口臂53;种管51上活动套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套61,滑套61下端带有供种槽作用的凸台62,滑套61上端对应豁口臂53带有能容纳豁口臂53外胀的开合豁口63,开合豁口63两相对侧有供豁口臂53搭接的外凸滑道64,豁口臂53内面与外凸滑道64搭接,滑套61下移的时候,豁口臂53内面与外凸滑道64搭接,迫使豁口臂53张开,其上端的种子落入种管51内腔,经输种管14到达落入打好的洞里。种管51表面上有间隔的两个凸点54,对应滑套61上有供凸点54插过的定位滑槽框65(防止滑套61相对种管51转动)。

参见图1、6-9,滑套61就是带动种子筛选器5开合的。种槽4向上移动(种管51固定不动),带动种子进入到种子筛选器5上端,同时滑套61在弹簧作用下随种槽4向上移动,迫使种管51闭合,种子被推到种管51上端。种槽4下移,压动滑套61上凸台62,带动滑套61下移,迫使豁口臂53张开,其上停留的种子掉入输种管14,实现播种。滑套61上移靠弹簧,下移靠种槽4压动)。

工作原理:参见图1-5,将本装置放在参床上,当将操纵杆3向左扳转时,带动与其铰接的连杆,使机架12上的种槽4(或称活动筐)压缩(或称下移),同时操纵杆3带动框体25下移,框体25上的针杆17在参床上打洞,同时框体25通过两侧的一共两个定位杆30与机架12上的u形连杆8连接,拉动u形连杆下降,推动与u形连杆8铰接的第七连杆6带动种槽4上升,托起种槽4内种子没过种子筛选器5,完成上种操作(此时豁口臂53闭嘴状态,其上端容纳1-2个种子)。

再将操纵杆3向右扳转,此时带动与其铰接的连杆,使机架12上的种槽4下降,压动滑套61下移,豁口臂53张开,种子落入种管51,使选中的一颗或两颗种子通过筛选器5,经输种管1,种子落入打好的洞里(此时针杆17上移,让出斜孔,种窝19内的种子通过斜孔流入种盒侧孔18而落入扎孔洞里,实现播种),然后两人抬起抬杆2,向前移动本装置,落下,再左右扳动操纵杆3,实现播种,不断移动,实现不断播种。一抬一放,左扳右扳,即可实现大面积播种。

上面描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技术特征:

1.人参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底框(1)上有双杠式移动用抬杆(2),底框(1)上中部有机架(12),机架(12)上有上下移动的种槽(4),种槽(4)内有排布的数个穿槽底而过竖立的种子筛选器(5),每个种子筛选器(5)下端连接输种管(14),输种管(14)另一端与底框(1)上固定的种盒(16)连接,扎眼机构上的针杆(17)与种盒侧孔(18)插通连接,种盒(16)上的种窝(19)与种盒侧孔(18)斜通连接;种槽(4)通过上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的操纵杆(3)连接;操纵杆(3)通过下连杆机构与底框(1)上扎眼机构连接;

所述的扎眼机构为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框体(25),框体(25)通过两个定位杆(30)与u形连杆(8)连接,框体(25)下面对应种盒(16)数量有数个针杆(17);

所述的下连杆机构对应每个操纵杆杆臂(20)顺次连接有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三连杆(23)与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的第一横杆(24)活动连接;在框体(25)上,横向固定在扎眼机构上还间隔设有第二横杆(26),第二横杆(26)通过顺次连接的第四连杆(27)、第五连杆(28)、第六连杆(29)与操纵杆杆臂(20)低端连接,

所述的上连杆机构在种槽(4)上设置两套,每一套包括与机架(12)铰接的u形连杆(8),第七连杆(6)一端与种槽(4)活动铰接,另一端与u形连杆(8)铰接;

所述的种子筛选器(5)包括一段种管(51),种管(51)前端沿圆周间隔加工有三个以上豁口(52),形成三个以上间隔的豁口臂(53);种管(51)上活动套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套(61),滑套(61)下端带有供种槽作用的凸台(62),滑套(61)上端对应豁口臂(53)带有能容纳豁口臂(53)外胀的开合豁口(63),开合豁口(63)两相对侧有供豁口臂(53)搭接的外凸滑道(64),豁口臂(53)内面与外凸滑道(64)搭接;种管表面上有间隔的两个凸点(54),对应滑套(61)上有供凸点(54)插过的定位滑槽框(65);

所述的种盒(16)为数十个,纵横固定在框架(31)上,种盒(16)上有并排的两个孔,一个孔为种窝(19),一个孔为贯通的种盒侧孔(18),种窝(19)与种盒侧孔(18)斜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即人参播种机。包括底框,底框上有双杠式移动用抬杆,底框1上中部有机架,机架上有上下移动的种槽,种槽内有排布的数个穿槽底而过竖立的种子筛选器,每个种子筛选器下端连接输种管,输种管另一端与底框上固定的种盒连接,扎眼机构上的针杆与种盒侧孔插通连接,种盒上的种窝与种盒侧孔斜通连接;种槽通过上连杆机构与底框上的操纵杆连接;操纵杆通过下连杆机构与底框上扎眼机构连接。采用管束状布置种子筛选器和对应扎眼机构,若干个扎眼机构间隔有序布置,播种间距可控,一抬一放,左扳右扳,即可实现大面积播种,结构合理,科学规范,播种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朴仁吉;左胜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朴仁吉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3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