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中棉花种植应用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
背景技术:
现有棉花铺膜播种技术中,多是棉花先铺膜后播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前期,棉花的播种作业效率不高,小机型因为幅宽小导致作业效率不高,多行大机型增加框架组数,配件增多故障率增大导致作业效率不高;中期,每年2——3次中耕除草增加了成本的投入,棉花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地膜交接行较多,没有地膜覆盖的土壤,杂草疯涨,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因此必须中耕除草;后期,棉花生长高度差异影响后期棉花脱叶,更影响棉花采收工作,同行棉花,地膜封边位置和中间地膜覆盖位置处棉花生长高度相差明显,后期脱叶效果不好,机械采收浪费比较大。而现有技术中,滚筒长度和地膜长度一致,滚筒越长,会出现因地势变化造成铺膜不展,滚筒卡滞不转,上土不良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窄幅播种机机型进行改进,增大为宽幅机型,可以变成1膜12行的新的铺膜播种模式,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了适应从窄变宽的机型,其机械结构也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包括整体主框架、大梁总成、副框架、四连杆总成、覆土机构总成、穴播器牵引点总成和若干个覆土滚筒,大梁总成和主框架之间依托于四连杆总成连接,四连杆总成的一端座板卡槽卡在大梁总成上,四连杆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四连杆总成连杆与主框架上前端的主框架立杆连接;主框架后端立杆与副框架前端通过插销连板连接;覆土滚筒安装在副框架内;穴播器牵引点总成卡座安装在副框架后梁上。
优化设计,大梁总成包含悬挂牵引装置。
优化设计,覆土机构总成包括开沟圆片、压边轮、一级覆土圆片、一级牵引杆、展膜辊及支撑地膜的展膜辊牵引杆。
优化设计,副框架数量大于或等于主框架数量。
优化设计,副框架的数量与覆土滚筒的数量相同。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播种机铺设的薄膜为超大整张型,通过减少交接行数量,控制了棉花长势问题,同时减少机械中耕成本;而后方多组上土框架、多组滚筒组成的与整体薄膜外侧长度一致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地形起伏较大,滚筒太长造成的铺膜不展,滚筒卡滞等难题,生产实践中获得很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俯视图,附图3为四连杆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包括整体主框架3、大梁总成1、副框架4、四连杆总成2、覆土机构总成、穴播器牵引点总成6和若干个覆土滚筒5,所述的大梁总成1和主框架3之间依托于四连杆总成2连接,所述的四连杆总成2的一端座板卡槽20卡在大梁总成1上,四连杆总成2的另一端通过四连杆总成连杆21与主框架3上前端的主框架立杆30连接;主框架后端立杆31与副框架4前端通过插销连板连接;所述覆土滚筒5安装在副框架4内;所述穴播器牵引点总成6卡座安装在副框架后梁上。
实践中,所述的大梁总成1包含悬挂牵引装置11。
实践中,所述的覆土机构总成包括开沟圆片8、压边轮9、一级覆土圆片10、一级牵引杆、展膜辊及支撑地膜7的展膜辊牵引杆。
实践中,副框架4数量大于或等于主框架3数量。
实践中,所述的副框架4的数量与覆土滚筒5的数量相同。
1.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包括整体主框架(3)、大梁总成(1)、副框架(4)、四连杆总成(2)、覆土机构总成、穴播器牵引点总成(6)和若干个覆土滚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梁总成(1)和主框架(3)之间依托于四连杆总成(2)连接,所述的四连杆总成(2)的一端座板卡槽(20)卡在大梁总成(1)上,四连杆总成(2)的另一端通过四连杆总成连杆(21)与主框架(3)上前端的主框架立杆(30)连接;主框架后端立杆(31)与副框架(4)前端通过插销连板连接;所述覆土滚筒(5)安装在副框架(4)内;所述穴播器牵引点总成(6)卡座安装在副框架后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梁总成(1)包含悬挂牵引装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土机构总成包括开沟圆片(8)、压边轮(9)、一级覆土圆片(10)、一级牵引杆、展膜辊及支撑地膜(7)的展膜辊牵引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副框架(4)数量大于或等于主框架(3)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棉花铺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框架(4)的数量与覆土滚筒(5)的数量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