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芽培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豆芽培育过程中,需要将种豆,如绿豆、黄豆等种豆进行播种。目前,较为常见的有两种播种方式,即干式播种和湿式播种。其中对于湿式播种而言,是一种种豆经过浸种、发芽后的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常为人工播种,播种时,对于浸泡过的种皮及娇嫩的种芽存在损伤。

而对于干式播种,目前市场上所见的播种机不多,大都也是通过在匀豆盘上设置若干个单层容置种豆的容豆孔,通过匀豆刷将种豆刷移至相应的容豆孔中来实现种豆数量的控制。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种豆的大小有区别,对于颗粒较大的种豆,在单层平铺的状态下,随着匀豆刷的刷移,很容易将其带出,导致卡顿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很难保证从容豆孔中进入到置于匀豆盘下方的豆种盘的着床网格中的种豆数量的均衡性,最终导致有的着床网格中种豆多,有的着床网格中种豆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至少能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包括匀豆盘,所述匀豆盘包括匀豆部,所述匀豆部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容豆套筒,所述容豆套筒的底部伸出所述匀豆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匀豆部为板体部,设有平直顶部,具有平直顶部的板体部,利于播种机的匀豆刷在刷移种豆的过程中无障碍地顺畅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规整成排布设在匀豆部上,且匀豆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与最近排的通孔之间留有间隔距离,规整成排的通孔便于在布豆时与匀豆盘下方的豆种盘上的着床网格上下位置对应,而间隔距离设置后,便于匀豆刷将剩余种豆刷移出通孔布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匀豆部的周边缘还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相对匀豆部向上凸伸,向上凸伸的围板有利于防止种豆的四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匀豆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集豆室,用以收集多余的种豆。

进一步地,所述集豆室设置有倾斜的底部,所述倾斜底部的最底端设置有出口端,该出口端设置有出口向内的引导道,倾斜底部便于种豆快速滑落至引导道,而引导道的出口向内设置后,使得种豆可于匀豆盘的下方中部进行种豆的收集。

进一步地,所述集豆室位于围板内部,所述集豆室与围板、匀豆部、引导道为一体式结构。整体形成一体式后,无需组装,减少了组装的工序,同时集豆室相当于匀豆部两侧形成的翼部,便于后续匀豆盘整体配装到机架上,配装后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匀豆盘整体结构简洁,通过匀豆部上设置的匀豆套筒,使得种豆可多层容置在匀豆套筒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层容置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并且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透彻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附图所示的特征和结构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部件和元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而是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的匀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的匀豆盘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1匀豆盘,2匀豆部,3通孔,4容豆套筒,5围板,6集豆室,7引导道,8机架,9供豆箱,10匀豆刷,11豆种盘,12着床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应当理解,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还应当理解,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附图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可以对所描述的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型,得到形式不同的其它实施例,显然,这些实施例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参考的附图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需要,附图所体现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尺寸以及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仅仅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播种机的匀豆盘1,该匀豆盘1包括匀豆部2,所述匀豆部2上设有若干通孔3,所述通孔3中设有容豆套筒4,所述容豆套筒4的底部伸出所述匀豆部2。

其中所述匀豆部2为板体部,设有平直顶部,也就是说所述匀豆部2为一板体状结构,具备平直的顶部和底部。

而所述通孔3则规整成排布设在匀豆部2上,且匀豆部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与最近排的通孔3之间留有间隔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为形成规整排列,所述通孔3沿匀豆部2的长度方向成排设置,而沿匀豆部2的宽度方向也成排设置,整体排布方正、规整。

为防止种豆掉落,所述匀豆部2的周边缘还设置有围板5,所述围板5相对匀豆部2向上凸伸。同时,所述匀豆部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集豆室6,这样多余的种豆便可通过集豆室6而得到收集。

对于集豆室6的改进,所述集豆室6设置有倾斜的底部,所述倾斜底部的最底端设置有出口端,该出口端设置有出口向内的引导道7。

所述集豆室6位于围板5内部,所述集豆室6与围板5、匀豆部2、引导道7为一体式结构。整体为一体,可采用塑料直接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金属件制作而成。为一个整体式结构,可避免组装的工序。且集合容豆、集豆功能于一体,并且无需通过后续各部件组装的方式来实现,简化了后续播种机的配装工序。

对于匀豆盘1的使用,可参见附图3,附图3展示了一种具备上述结构的匀豆盘的播种机,该播种机的匀豆盘1配装在机架8上。而匀豆盘1的上方设置有供豆箱9,供豆箱9的底出口设置有两对称的匀豆刷10,供豆箱9滑动配装在机架8上,通过来回移动而使得供豆箱9内的种豆被匀豆刷10一一刷移到容豆套筒4中。

而为防止容豆套筒4中的种豆在匀豆刷10刷移时掉出,底部凸出的容豆套筒4被播种机的豆种盘11的着床网格12相顶压。当然,播种机设置有推送机构用以将豆种盘11推送到匀豆盘1的下方,此时位于匀豆盘1下方的支撑件具备一定的升降功能,使得所述豆种盘11上升到位而便于着床网格顶压住容豆套筒4的底部。在容豆套筒4内容置完所需的种豆后,豆种盘11在支撑件的作用下缓慢下降,而使得容豆套筒4内的种豆逐渐进入到相应的着床网格12中。此时豆种盘11的着床网格12内完成布豆过程。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豆套筒4可以是与匀豆部2一体成型的结构。

以上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用来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替代性实施例而并未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并未排除除了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那些之外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元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并未排除多个这样的元件的存在。某些特征被记载在相互不同从属权利要求中这一纯粹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征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包括匀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匀豆盘包括匀豆部,所述匀豆部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容豆套筒,所述容豆套筒的底部伸出所述匀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匀豆部为板体部,设有平直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规整成排布设在匀豆部上,且匀豆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与最近排的通孔之间留有间隔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匀豆部的周边缘还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相对匀豆部向上凸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匀豆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集豆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豆室设置有倾斜的底部,所述倾斜底部的最底端设置有出口端,该出口端设置有出口向内的引导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豆室位于围板内部,所述集豆室与围板、匀豆部、引导道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包括匀豆盘,所述匀豆盘包括匀豆部,所述匀豆部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容豆套筒,所述容豆套筒的底部伸出所述匀豆部。该具备匀豆盘的播种机在使用时,具备布豆量均匀的优点,且结构整体简洁。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成;周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海曙杰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3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