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洗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



背景技术:

雨刷装置是汽车前挡风窗必不可少了一个机构,目前的汽车雨刷市场或者汽车雨刷功能,均是倾向于在雨雾天对汽车前窗的水进行清洁,从而达到在雨天视野不被雨水挡住,同时,该雨刷装置还能喷水并配合雨刷对车窗进行清洁。现有的大巴车的车后窗均不配备有车窗洗刷装置,不仅不能给车内喜欢欣赏车后景色的人一个良好的视野,而且也十分不美观;若是采用现有的雨刷装置对车后窗进行清洁,该雨刷装置并不能全面清洁车窗,常常只能对一个户型区域进行清洁,因此,未被清洁到的区域同样附满了灰尘。

为此,市场亟需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清洁大巴车后窗,不仅能保证车内人能够清晰得观赏车后的景色,而且能保持车后窗的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后部安装有车后窗;所述车体后部设有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包括固定杆、齿条、齿轮、移动架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杆固定于车体后部,齿条安装于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架套设在固定杆与齿条外部,且移动架可沿着固定杆延伸方向进行滑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移动架外侧,且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移动架与设置在移动架内的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用于刷洗车后窗的毛刷杆,所述车体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毛刷杆并对毛刷杆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与毛刷杆配合使用的喷水机构。

优选的,所述导轨为与车体顶面相适配的弧形形状,所述毛刷杆包括上杆、下管、上毛刷及下毛刷,所述上毛刷安装于上杆上,下毛刷安装于下管上;所述上杆贯穿下管的上端且上杆的外侧设有导向凸条,下管的内侧设有与导向凸条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轨的底部设有t形滑槽,所述上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与t形滑槽相契合的t形滑块。

优选的,所述t形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开关,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与两个限位开关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毛刷与下毛刷背向安装。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内侧设有平衡凸条,固定杆的外侧设有与平衡凸条相契合的导槽。

优选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顶上的水槽、水泵、弧形管及喷嘴,水槽的顶部设有条形进水口,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槽相连,水泵的输出端与弧形管相连,所述喷嘴安装于弧形管上并且喷嘴朝向车后窗。

优选的,所述条形进水口为内凹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车体后部设置位移机构,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在齿条上滚动进而带动移动架移动,移动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毛刷杆进行转动对车后窗进行滚刷,与此同时位于车体顶部的喷水机构进行喷水,并配合毛刷对车后窗进行清洁,不仅清洁效率高而且清洁全面,能方便车内的人能清洗得观赏车后的景色,同时也能保持车后窗的美观。

2、本实用新型导轨设计为与车体顶面相适配的弧形形状,不仅能提高美观度,而且能减小空间的占用,使导轨与车体的融合感更强。毛刷杆上的上杆可滑动贯穿与上管上,在平移的过程中能自动根据导杆弧形的形状作出长短的调整。

3、本实用新型t形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开关,当移动架触碰到限位开关时,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因卡死而烧坏。

4、本实用新型的上毛刷与下毛刷背向安装,防止上杆沿下管轴向滑移时上毛刷与下毛刷轨迹重合而出现卡死的现象。

5、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内侧设有平衡凸条,固定杆的外侧设有与平衡凸条相契合的导槽,这种设计结构使得移动架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6、本实用新型的喷水机构通过水泵将水槽中的水抽出并输送到弧形管中,再由喷嘴喷出,实现喷水的功能。

7、本实用新型条形进水口为内凹的形状,能够避免车子在加速或减速的过程中水槽中的水因惯性溅出条形进水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毛刷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轨及弧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条形进水口的截面图。

图中:1、车体;2、车后窗;3、位移机构;4、毛刷杆;5、导轨;6、喷水机构;7、水槽;8、水泵;9、固定杆;10、齿条;11、移动架;12、第一驱动电机;13、齿轮;14、导槽;15、平衡凸条;16、第二驱动电机;17、上杆;18、下管;19、导向槽;20、导向凸条;21、上毛刷;22、下毛刷;23、t形滑槽;24、t形滑块;25、限位开关;26、弧形管;27、喷嘴;28、条形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后部安装有车后窗2;所述车体1后部设有位移机构3,所述位移机构3包括固定杆9、齿条10、齿轮13、移动架11及第一驱动电机12,所述固定杆9固定于车体1后部,齿条10安装于固定杆9上,所述移动架11套设在固定杆9与齿条10外部,且移动架11可沿着固定杆9延伸方向进行滑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于移动架11外侧,且第一驱动电机12的电机轴贯穿移动架11与设置在移动架11内的齿轮13相连,所述齿轮13与齿条10相啮合;所述移动架11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16,第二驱动电机16的电机轴连接有用于刷洗车后窗2的毛刷杆4,所述车体1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毛刷杆4并对毛刷杆4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5;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有与毛刷杆4配合使用的喷水机构6。第一驱动电机12与第二驱动电机16均为海盛39hs0.9度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导轨5为与车体1顶面相适配的弧形形状,不仅能提高美观度,而且能减小空间的占用,使导轨5与车体1的融合感更强。所述毛刷杆4包括上杆17、下管18、上毛刷21及下毛刷22,所述上毛刷21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上杆17上,下毛刷22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下管18上;所述上杆17贯穿下管18的上端且上杆17的外侧设有导向凸条20,下管18的内侧设有与导向凸条20相适配的导向槽19,这种机构使得上杆17只能沿下管18进行轴向滑移,而不能周向转动;所述导轨5的底部设有t形滑槽23,所述上杆17的顶端转动连接(可采用球铰接头进行连接)有与t形滑槽23相契合的t形滑块24。所述t形滑槽2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开关2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6与两个限位开关25电连接,当移动架11触碰到限位开关25时,第一驱动电机12与第二驱动电机16停止工作,第一驱动电机12与第二驱动电机16因卡死而烧坏。

如附图3所示,所述上毛刷21与下毛刷22背向安装,防止上杆17沿下管18轴向滑移时上毛刷21与下毛刷22轨迹重合而出现卡死的现象。

如附图2所示,所述移动架11的内侧设有平衡凸条15,固定杆9的外侧设有与平衡凸条15相契合的导槽14,这种设计结构使得移动架11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如附图1、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喷水机构6包括设置在车顶上的水槽7、水泵8、弧形管26及喷嘴27,水槽7的顶部设有条形进水口28,水槽7可自行加水或利用雨水进入条形进水口28来储水,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经皮管与水槽7相连,水泵8的输出端经皮管与弧形管26相连,所述喷嘴27安装于弧形管26上并且喷嘴27朝向车后窗2。所述条形进水口28为内凹的形状,能够避免车子在加速或减速的过程中水槽7中的水因惯性溅出条形进水口28。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车体1后部设置位移机构3,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6,第一驱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在齿条10上滚动进而带动移动架11移动,移动架11上的第二驱动电机16带动毛刷杆4进行转动对车后窗2进行滚刷,与此同时位于车体1顶部的喷水机构6进行喷水,并配合毛刷对车后窗2进行清洁,不仅清洁效率高而且清洁全面,能方便车内的人能清洗得观赏车后的景色,同时也能保持车后窗2的美观。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后部安装有车后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后部设有位移机构(3),所述位移机构(3)包括固定杆(9)、齿条(10)、齿轮(13)、移动架(11)及第一驱动电机(12),所述固定杆(9)固定于车体(1)后部,齿条(10)安装于固定杆(9)上,所述移动架(11)套设在固定杆(9)与齿条(10)外部,且移动架(11)可沿着固定杆(9)延伸方向进行滑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于移动架(11)外侧,且第一驱动电机(12)的电机轴贯穿移动架(11)与设置在移动架(11)内的齿轮(13)相连,所述齿轮(13)与齿条(10)相啮合;所述移动架(11)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16),第二驱动电机(16)的电机轴连接有用于刷洗车后窗(2)的毛刷杆(4),所述车体(1)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毛刷杆(4)并对毛刷杆(4)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5);所述车体(1)的顶部设有与毛刷杆(4)配合使用的喷水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为与车体(1)顶面相适配的弧形形状,所述毛刷杆(4)包括上杆(17)、下管(18)、上毛刷(21)及下毛刷(22),所述上毛刷(21)安装于上杆(17)上,下毛刷(22)安装于下管(18)上;所述上杆(17)贯穿下管(18)的上端且上杆(17)的外侧设有导向凸条(20),下管(18)的内侧设有与导向凸条(20)相适配的导向槽(19);所述导轨(5)的底部设有t形滑槽(23),所述上杆(1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与t形滑槽(23)相契合的t形滑块(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滑槽(2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开关(2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6)与两个限位开关(2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毛刷(21)与下毛刷(22)背向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1)的内侧设有平衡凸条(15),固定杆(9)的外侧设有与平衡凸条(15)相契合的导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6)包括设置在车顶上的水槽(7)、水泵(8)、弧形管(26)及喷嘴(27),水槽(7)的顶部设有条形进水口(28),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与水槽(7)相连,水泵(8)的输出端与弧形管(26)相连,所述喷嘴(27)安装于弧形管(26)上并且喷嘴(27)朝向车后窗(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进水口(28)为内凹的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巴车后窗用洗刷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后部安装有车后窗;车体后部设有位移机构,位移机构包括固定杆、齿条、齿轮、移动架及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固定于车体后部,齿条安装于固定杆上,移动架套设在固定杆与齿条外部,且移动架可沿着固定杆延伸方向进行滑移,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移动架外侧,且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移动架与设置在移动架内的齿轮相连,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移动架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用于刷洗车后窗的毛刷杆,车体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毛刷杆并对毛刷杆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车体的顶部设有与毛刷杆配合使用的喷水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清洁大巴车后窗,保持车后窗的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龙江启;俞平;单志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2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