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预应力索夹具及预应力索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跨度预应力索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
由于大跨度预应力索的受力大,对于预应力索夹具的强度、承载力、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预应力索夹具的形式对预应力索的强度、承载力、耐久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所采用的索夹具大多都是固定形式单一,各节点受力不均,无法根据受力情况调整适合的角度,基本只是一种纯固定作用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索夹具及预应力索定位结构,通过设置凸起部对穿置于槽道内的预应力索进行定位,以便于调节预应力索的穿入及穿出角度,解决现有的预应力索夹具的固定形式单一及在使用过程中导致预应力索受力不均、影响预应力索承载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索夹具,包括:
相对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开设有供预应力索穿入及穿出的槽道,所述槽道为两端贯通的弧形槽,所述槽道的截面为长圆形,所述槽道的高度大于所述预应力索的直径,所述槽道的中部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预应力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槽道界定形成夹持所述预应力索的空间,所述预应力索在所述槽道的两端处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预应力索穿入的角度或所述预应力索穿出的角度,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固定以夹持穿置于所述槽道内的所述预应力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槽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上槽道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顶部的下槽道,所述上槽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缘相接,所述下槽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缘相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槽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预应力索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预应力索相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槽道的数量为复数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置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预应力索定位结构,所述预应力索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固定,所述预应力索在所述横梁下方呈弧形,所述预应力索与所述横梁之间间隔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一凸台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顶部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部形成台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管,所述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外部,所述连接杆的底缘抵顶所述第一凸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具通过设置复数个槽道,能够提高预应力索夹具的单点承载力,减少预应力索具的使用数量;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进一步对穿置于槽道内的预应力索进行紧固,提高预应力索的结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凸起部的设置能够将槽道内的预应力索进行固定,所述凸起部具有弧形表面能够减少凸起部与预应力索之间的局部应力,同时使得预应力索受力均匀。
(3)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定位结构能够调节穿置于槽道内的预应力索与夹具的夹角,从而达到各个节点位置的索夹具受力均匀,提高单节点位置的承载力和整体美观等相关要求,避免因索夹具位置受力不均、荷载传递方向偏差等而导致预应力在某点应力突变或索夹具断裂;同时减小横梁焊缝变形,提高横梁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索夹具定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预应力索夹具1;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槽道13;凸起部130;上槽道131;下槽道132;连接部14;第一凸台141;第二凸台142;紧固螺栓15;预应力索2;横梁3;连接杆4;套筒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索夹具1,相对的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开设有供预应力索2穿入及穿出的槽道13,所述槽道13为两端贯通的弧形槽,所述槽道13的截面为长圆形,所述槽道13的高度大于所述预应力索2的直径,所述槽道13的中部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预应力索2的凸起部130,所述凸起部130的下表面与所述槽道13界定形成夹持所述预应力索2的空间,所述预应力索2在所述槽道13的两端处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预应力索2穿入的角度或所述预应力索2穿出的角度,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可拆卸固定以夹持穿置于所述槽道13内的所述预应力索2。
具体地,所述槽道13包括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底部的上槽道131及凹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3顶部的下槽道132,所述上槽道131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缘相接,所述下槽道132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缘相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130与所述槽道1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预应力索2的直径,以使得所述凸起部130能够抵顶所述预应力索2,对所述预应力索2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凸起部130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预应力索2相抵,所述弧形凸起部设于所述上槽道131的中部,所述弧形凸起部能够减少凸起部130与预应力索2之间的局部应力,同时使得预应力索2受力均匀。
优选地,所述槽道13的数量为复数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槽道13为两个平行的槽道13,对应的所述预应力索2的数量为两根。通过设置复数个槽道13,可以同时固定复数个预应力索2,能够在一个固定点上增加两倍的竖向荷载,提高预应力索夹具的承载能力,增强结构安全性。
较优地,所述第一壳体11的顶部设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顶部的第一凸台14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141顶部的第二凸台142,所述第一凸台141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凸台142的上部形成台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通过紧固螺栓15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壳体11及所述第二壳体12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15穿置的螺纹孔;通过紧固螺栓15连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使得位于槽道13内的预应力索2受到紧固螺栓15的作用力紧固于槽道13内,实现预应力索2的紧固定位,保证预应力索2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紧固螺栓15设于所述预应力索夹具1的中部。较优地,所述紧固螺栓15的数量为五个,包括分别位于两槽道13的相对外侧的两个紧固螺栓15及两槽道13之间的间距内的三个紧固螺栓15,其中一个紧固螺栓15位于预应力索夹具1的中心位置,其余四个紧固螺栓15平均分布在中心位置的四周且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多个紧固螺栓15能够对所述预应力索夹具1的多个部位进行固定,保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结构稳定性及夹持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预应力索的受力均匀性。
如图1、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预应力索定位结构,所述预应力索2的两端分别与横梁3的两端固定,所述预应力索2在所述横梁3下方呈弧形,所述预应力索2与所述横梁3之间间隔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顶端与所述横梁3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底端固定有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1。通过使用所述预应力索夹具1便于所述预应力索在所述槽道内进行穿入及穿出角度的调节,使得预应力索2与夹具1的节点位置受力均匀,避免因索夹具位置受力不均、荷载传递方向偏差等而导致预应力在某点应力突变或索夹具断裂。本实用新型一个预应力索夹具1上穿设两根预应力索2,能够减少预应力索夹具1的使用数量,比普通单索夹具使用数量减少1/3,同时提高预应力索夹具1的单点承载力,减少横梁3的焊缝变形,提高横梁3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的顶端铰接有套筒41,所述套筒41套设固定于所述横梁3的外部。所述连接杆4为空心管,所述连接杆4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142外部,所述连接杆4的底缘抵顶所述第一凸台141,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连接部14焊接固定。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开设有供预应力索穿入及穿出的槽道,所述槽道为两端贯通的弧形槽,所述槽道的截面为长圆形,所述槽道的高度大于所述预应力索的直径,所述槽道的中部设有用于限位所述预应力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槽道界定形成夹持所述预应力索的空间,所述预应力索在所述槽道的两端处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预应力索穿入的角度或所述预应力索穿出的角度,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固定以夹持穿置于所述槽道内的所述预应力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上槽道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顶部的下槽道,所述上槽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缘相接,所述下槽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缘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槽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预应力索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预应力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数量为复数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置的螺纹孔。
7.一种预应力索定位结构,所述预应力索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固定,所述预应力索在所述横梁下方呈弧形,所述预应力索与所述横梁之间间隔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预应力索夹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应力索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一凸台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顶部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部形成台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索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管,所述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外部,所述连接杆的底缘抵顶所述第一凸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部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