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筋连接方法常采用焊接法、机械连接法,其细分下来有诸如“搭接焊”“帮条焊”“闪光对接”“直螺纹”“电渣压力焊”等等。为满足省钢筋、易操作,更多采用搭接法,混泥土握裹力将钢筋牢固固定在混泥土里,但这种方法存在为提高混泥土强度而需要增加额外费用,其成本大大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套筒灌浆技术问世,特别是半灌浆套筒,但现有技术的半灌浆套筒存在以下缺陷:①现有灌浆套筒由于插入钢筋后内部间隙小,导致出浆压力大,给出浆封堵施工带来难度,胶塞容易被喷出;②现有灌浆套筒剪力槽凸台与灌浆套筒内壁垂直分布,连接处容易不密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实现了出浆压力小,封堵效率高,灌浆密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包括套筒外壳,所述套筒外壳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套筒外壳内部为空腔,所述套筒外壳内部由隔板隔出多个剪力槽,所述剪力槽沿灌浆方向一侧的边角处设为平滑结构;所述套筒外壳沿灌浆方向设置有与剪力槽连通的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进浆口和出浆口分别设置在剪力槽上方,所述进浆口和出浆口与剪力槽之间均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所述套筒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进一步,所述套筒外壳出口处设置为平口状。
进一步,所述平滑结构为采用圆弧过渡结构。
有益效果为:工作时,将套筒外壳通过进口和出口连接在钢筋上,然后通过进浆口进行灌浆,由于剪力槽沿灌浆方向一侧的边角处设为平滑状,有利于灌浆的密实,而进浆口和出浆口与剪力槽之间均设置有挡板,缓解了进出浆的压力,提高封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的剖面图;
图2为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的外壳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包括套筒外壳1,所述套筒外壳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2和出口3,所述套筒外壳1内部为空腔,所述套筒外壳1内部由隔板隔出多个剪力槽4,所述剪力槽4沿灌浆方向一侧的边角处设为平滑结构;所述套筒外壳1沿灌浆方向设置有与剪力槽4连通的进浆口5和出浆口6,所述进浆口5和出浆口6分别设置在剪力槽4上方,所述进浆口5和出浆口6与剪力槽4之间均设置有挡板7。
工作时,将套筒外壳1通过进口2和出口3连接在钢筋上,然后通过进浆口5进行灌浆,由于剪力槽4沿灌浆方向一侧的边角处设为平滑结构,有利于灌浆的密实,而进浆口5和出浆口6与剪力槽4之间均设置有挡板7,缓解了进出浆的压力,提高封堵效率,多余的浆由出浆口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外壳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8。凹槽的设置,增大与混凝土的摩擦,提高灌浆接头在预制构件中的抗拉拔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外壳1出口3处设置为平口状。所述平滑结构为采用圆弧过渡结构。
将出口3设置为平口状,便于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包括套筒外壳,所述套筒外壳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壳内部为空腔,所述套筒外壳内部由隔板隔出多个剪力槽,所述剪力槽沿灌浆方向一侧的边角处设为平滑结构;所述套筒外壳沿灌浆方向设置有与剪力槽连通的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进浆口和出浆口分别设置在剪力槽上方,所述进浆口和出浆口与剪力槽之间均设置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壳出口处设置为平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连接用半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结构为采用圆弧过渡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