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罗曼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4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古罗曼瓦。



背景技术:

市面常见的用于装饰的陶瓦有琉璃瓦、西瓦、罗曼瓦等,罗曼瓦因其防水和外观出色被广泛使用,罗曼瓦一般一体成型,包括瓦脊、导水部,瓦脊为凸弧形,导水部沿瓦脊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水部连接于瓦脊的一侧,导水部呈凹弧形或平板形,这种罗曼瓦存在缺陷,目前在建设一些仿古建筑时,将罗曼瓦铺在建筑的顶部,但是现在的罗曼瓦的形状和古代常用小青瓦的形状差距较大,如果直接铺设小青瓦,由于小青瓦的尺寸较小,不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仿古罗曼瓦,解决现有技术中罗曼瓦不能使用在仿古建筑上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包括:

瓦脊,所述瓦脊包括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一端沿所述瓦脊前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瓦脊前盖的一端,所述第二瓦脊后盖的一端沿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另一端,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呈阶梯形分布;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瓦脊前盖的一侧,所述导流部与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的一侧均相连接,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瓦脊前盖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为斜面,沿靠近所述瓦脊前盖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导流部的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呈阶梯形分布,且导流部靠近瓦脊前盖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古琉璃瓦安装好后,所述凹槽的内壁给人风的感觉是一块小青瓦,整体呈现的效果和全部安装小青瓦类示,美观复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图3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罗曼瓦,如图1至5所示,包括瓦脊1、导流部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瓦脊1包括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第一瓦脊后盖12的一端沿瓦脊前盖11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瓦脊前盖11的一端,瓦脊前盖11的峰部向外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防滑条14,防滑条14沿瓦脊前盖11的周向设置,优选的,防滑条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滑条14间隔设置。

第二瓦脊后盖13的一端沿第一瓦脊后盖12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第一瓦脊后盖12的另一端,第二瓦脊后盖13的另一端的内壁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勾卡15,勾卡15呈长条形,且勾卡15沿第二瓦脊后盖13的周向设置,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呈阶梯形分布;优选的,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均呈凸弧形。

导流部2设置于瓦脊前盖11的一侧,导流部2与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的一侧均相连接,导流部2开设有两个定位孔5,导流部2靠近瓦脊前盖11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6,凹槽6沿第一瓦脊后盖1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凹槽6的底部内壁为斜面,沿靠近瓦脊前盖11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斜面与导流部2的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优选的,所述凹槽6的数量为五个,所述斜面呈四边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斜面梯形。

优选的,导流部2的另一端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的支撑条7,支撑条7沿第一瓦脊后盖12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每一导流部2向外凸出形成有两个支撑条7,支撑条7平行第一瓦脊后盖12设置,且两个支撑条7间隔设置。

优选的,导流部2与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通过弧形面相连接。

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呈阶梯形分布,且导流部2靠近瓦脊前盖11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6,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古琉璃瓦安装好后,所述凹槽6的内壁给人风的感觉是一块小青瓦,整体呈现的效果和全部安装小青瓦类示,美观复古。

第一连接部3设置于导流部2远离瓦脊前盖1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3的端面为弧形,且第一连接部3的弧形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所述斜槽8,多个所述斜槽8沿第一连接部3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每一所述斜槽8的一端远离导流部2设置、另一端靠近导流部2设置,且所述斜槽8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斜槽8的一端靠近第二瓦脊后盖13的另一端设置;优选的,每一第一连接部3内凹陷形成有四个所述斜槽8。

第二连接部4设置于瓦脊前盖11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4与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均相连接,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相配合。

优选的,第一连接部3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4向卡凸出形成有第二凸起,左右相邻的仿古罗曼瓦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相互卡接进行固定。

优选的,瓦脊前盖11远离第一瓦脊后盖12、导流部2的角部开设有一第一缺口16,第一连接部3的一个角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缺口16呈对角分布的第二缺口9,所述第二缺口9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远离导流部2的一侧。

优选的,瓦脊1、导流部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的表面覆盖有青色釉面,瓦脊1、导流部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经1000度以上高温烧制瓷化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在屋顶上铺设时,按照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铺设,螺钉穿过仿古罗曼瓦的定位孔5并穿入屋顶的固定部分内,将仿古罗曼瓦固定在屋顶上,由于导流部2靠近房屋的一端不一定平整,通过两个支撑条7,能平稳的仿古罗曼瓦固定在屋顶上;左右相邻的两个仿古罗曼瓦通过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相卡接;上方的仿古罗曼瓦搭接在下方的仿古罗曼瓦上,上方的仿古罗曼瓦的第二瓦脊后盖13搭接在下方的仿古罗曼瓦的瓦脊前盖11上,勾卡15卡设于两个防滑条14之间,通过设置勾卡15和防滑条14当我们在安装仿古罗曼瓦时,能将上方的仿古罗曼瓦固定在下方的仿古罗曼瓦上,防止仿古罗曼瓦在固定时发生滑动,便于安装,上方的仿古罗曼瓦的导流部2搭接于下方的仿古罗曼瓦的导流部2;

下雨时,雨水滴落在仿古罗曼瓦上,部分雨水滴落在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上,由于瓦脊前盖11、第一瓦脊后盖12、第二瓦脊后盖13呈凸弧形,雨水沿第一瓦脊后盖12的周向流向导流部2或者相邻的仿古罗曼瓦的第一连接部3,流向导流部2的雨水沿导流部2的长度方向向下流动,流向相邻的仿古罗曼瓦的第一连接部3的雨水沿第一连接部3的周向或长度方向运动,沿第一连接部3的周向流动的雨水流向导流部2,沿第一连接部3长度方向运动的雨水回遇到所述斜槽8,在斜槽8的导向用下,雨水流向导流部2,避免雨水一直沿第一连接部3的长度方向运动,能防止雨水从相抵接于的第一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3之间向房屋内渗透,能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包括:

瓦脊,所述瓦脊包括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一端沿所述瓦脊前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瓦脊前盖的一端,所述第二瓦脊后盖的一端沿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另一端,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呈阶梯形分布;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瓦脊前盖的一侧,所述导流部与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的一侧均相连接,所述导流部靠近所述瓦脊前盖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为斜面,沿靠近所述瓦脊前盖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导流部的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为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古罗曼瓦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远离所述瓦脊前盖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瓦脊前盖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均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脊前盖远离所述第一瓦脊后盖、导流部的角部开设有一第一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角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缺口呈对角分布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导流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为弧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形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斜槽,多个所述斜槽沿所述第一连接部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每一所述斜槽的一端远离所述导流部设置、另一端靠近所述导流部设置,且所述斜槽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斜槽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瓦脊后盖的另一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脊前盖的峰部向外凸出形成有至少两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沿所述瓦脊前盖的周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瓦脊后盖的另一端的内壁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勾卡,所述勾卡呈长条形,且所述勾卡沿所述第二瓦脊后盖的周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沿所述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与所述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通过弧形面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仿古罗曼瓦,其特征在于,包括瓦脊、导流部,瓦脊包括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第一瓦脊后盖的一端沿瓦脊前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瓦脊前盖的一端,第二瓦脊后盖的一端沿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第一瓦脊后盖的另一端,瓦脊前盖、第一瓦脊后盖、第二瓦脊后盖呈阶梯形分布;导流部设置于瓦脊前盖的一侧,导流部靠近瓦脊前盖的峰部的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凹槽,凹槽沿第一瓦脊后盖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凹槽的底部内壁为斜面,沿靠近瓦脊前盖的另一端的方向每一凹槽的底部与导流部的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古罗曼瓦给人呈现出小青瓦的感觉,美观复古。

技术研发人员:胡自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冈市蕲春县新天地瓷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1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