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4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建筑理念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诸多优点而得到了推广。1、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2、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3、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越来越高;4、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5、节能环保。随着技术的技术以及环保理念的加深,装配式建筑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女儿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板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女儿墙能够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因此,女儿墙是建筑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部品之一,其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施工便利性以及防水性。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还不存在结构设计合理的女儿墙构件,在施工现场还是以现场浇筑成型为主,这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保温防水性好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包括截面为l形的、混凝土材质的第一墙板,第一墙板包括墙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墙板本体顶部的、向一侧伸出的凸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材质的防水板和混凝土材质的第二墙板,防水板夹持在第一墙板的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之间;在第一墙板内设有内筋网,内筋网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横向箍筋和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纵向箍筋,各横向箍筋和纵向箍筋采用多个把和筋牵拉固定并在接触的位置焊接固定,在内筋网的内部设有发泡聚氨酯材质的保温板;还包括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两者均为“几”字形,各自采用同一钢筋段弯折成型,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两者的下部均与内筋网焊接固定;在内筋网上还设有多个玻璃纤维筋,各玻璃纤维筋的长度方向与所在内筋网的平面垂直,各玻璃纤维筋的外端位于防水板内、内端位于第一墙板的墙板本体内;还包括四组平吊预埋件,各组平吊预埋件分位于女儿墙构件的四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与现有的构件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女儿墙由第一墙板、防水板以及第二墙体这三层构成,令女儿墙构件具备完整功能的基础上便于加工成型。通过设置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令整个构件能够从顶部进行竖向吊装移动和吊装安装,通过在四角处设置平吊预埋件,令整个构件能够从侧部进行横向吊装移动和吊装安装,因此本女儿墙构件易于在工程现场进行安装。通过在第一墙板内预置入保温板,令第一墙板具备保温功能,通过在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设置防水板,令两个墙体之间的水通道充分得到隔绝,因此保证了良好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防水板本身也兼具保温板的功能,也能够隔绝热量的流通通路,因此本女儿墙构件具备良好的防水保温能力,有利于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居住品质。

优选地:保温板分为相同大小的三块,相邻两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每组平吊预埋件包括两个预埋单件,其中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平滑的第一套管、另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带有内螺纹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者的外端与第一墙板的外立面平齐、两者的中部穿过防水板、两者的内端与第二墙板的外立面平齐。

优选地:横向箍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横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两端均向内弯折;纵向箍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纵向钢筋,其中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l形、另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倒置的l形且顶部向前方延伸后再向下折弯。

优选地:把和筋采用钢筋弯折制得,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段以及位于两端的弯折段,位于两端的弯折段构成挂钩并勾挂在横向箍筋与纵向箍筋两者交叉的位置。

优选地:防水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墙板的长度,第二墙板的长度大于防水板的长度;第一墙板、防水板和第二墙板三者的一端平齐。

优选地:在第二墙板的底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底部嵌合凸棱,第一墙板和防水板两者的底部边缘与底部嵌合凸棱的根部位置平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筋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第一墙板的配筋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d-d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墙板;2、第一吊环;3、第二吊环;4、横向箍筋;5、平吊预埋件;6、第二墙板;6-1、底部嵌合凸棱;7、防水板;8、纵向箍筋;9、把和筋;10、保温板;11、玻璃纤维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包括截面为l形的、混凝土材质的第一墙板1,第一墙板1包括墙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墙板本体顶部的、向一侧伸出的凸沿,从端部来看,第一墙板1是倒置的l形形状。

还包括发泡聚氨酯材质的防水板7和混凝土材质的第二墙板6,防水板7夹持在第一墙板1的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6之间。请参见图5和图6,可以看出防水板7和第二墙板6两者均为平直的板体。

本实施例中,防水板7和第二墙板6两者的宽度之和等于第一墙板1顶部的凸沿的宽度,也就是防水板7和第二墙板6两者落入第一墙板1的凸沿下方的空间内并将该空间占满,从端面来看,本女儿墙构件为矩形形状。

请参见图2和图3,在第一墙板1内设有内筋网,内筋网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横向箍4和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纵向箍筋8,各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5采用多个把和筋9牵拉固定并在接触的位置焊接固定。

请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横向箍筋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横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两端均向内弯折,也就是在两端的端部,横向箍筋4呈现m形形状;纵向箍筋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纵向钢筋,其中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l形、另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倒置的l形且顶部向前方延伸后再向下折弯。正向l形的纵向钢筋和倒置的l形纵向钢筋两者位于横向箍筋4的外侧构成纵向箍筋8,顶部向前方延伸后再向下折弯的部分,位于第一墙板1的凸沿内,也就是这些并列设置的、纵向箍筋8的顶部向前方延伸后再向下折弯的部分构成了第一墙板1的凸沿的内筋。

本实施例中,把和筋9采用钢筋弯折制得,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段以及位于两端的弯折段,位于两端的弯折段构成挂钩并勾挂在横向箍筋4与纵向箍筋8两者交叉的位置。把和筋9的作用是对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8两者构成的内筋网的中部进行牵拉,克服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8两者自身的应力,令内筋网具备相对规整的外形(而不是中部向外鼓起,这样会影响混凝土向内筋网上的浇筑成型),便于后续混凝土的浇筑。

在内筋网的内部设有发泡聚氨酯材质的保温板10,请参见图2、图3和图8,本实施例中,保温板10分为相同大小的三块,相邻两块之间的距离相等,各保温板10位于横向箍筋4、纵向箍筋8圈定的内筋网的内部空间内。

请参见图4,还包括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均为“几”字形,各自采用同一钢筋段弯折成型,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的下部均与内筋网焊接固定。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一体浇筑在第一墙板1的混凝土内,用于对整个女儿墙构件进行竖向吊装,如图中所示,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的底部两侧均弯折形成弯钩,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在吊装移动和吊装施工过程中被拉脱。使用时,吊装设备的吊索下端连接至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进行起吊。

请参见图8,在内筋网上还设有多个玻璃纤维筋11,各玻璃纤维筋11的长度方向与所在内筋网的平面垂直,各玻璃纤维筋11的外端位于防水板7内、内端位于第一墙板1的墙板本体内。

各玻璃纤维筋11的作用是保证第一墙板1与防水板7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相当于锚栓,一端浇筑在第一墙板1的混凝土土体内,另一端发泡在防水板7内,完成第一墙板1与防水板7两者之间的多点固定连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存续期间,第一墙板1与防水板7之间保持紧密的连接,不易脱落,保证防水(以及保温)效果。

玻璃纤维筋11为市售部件,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高性能纤维与合成树脂基体、固化剂采用适当的成型工艺所形成的材料;高性能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体材料。纤维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提供者,主要起承受荷载作用,主要分为碳纤维、芳纶纤维、玄武纤维、玻璃纤维等。基体材料有粘结、传递剪力的作用,其物理性质可以影响纤维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质。

如图中所示,多个玻璃纤维筋11以矩阵式方式布置,具体地各玻璃纤维筋11的位置并无特定要求,由于起到的是连接的作用,因此在多点位进行布置即可,然而可以想到的是将多个玻璃纤维筋11以有序的、如图示中的矩阵式方式布置,将有助于本女儿墙构件部品生产的规范化,也更易于实现品质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多个玻璃纤维筋11采用金属绑丝绑紧固定到内筋网上,并采用必要的定位件进行辅助定位,之后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还包括四组平吊预埋件5,各组平吊预埋件5分位于女儿墙构件的四角处。请参见图1、图2和图4,可以看出:每组平吊预埋件5包括两个预埋单件,其中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平滑的第一套管、另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带有内螺纹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者的外端与第一墙板1的外立面平齐、两者的中部穿过防水板7、两者的内端与第二墙板6的外立面平齐。

各组平吊预埋件5用于对本女儿墙构件进行平吊吊装,使用时在平吊预埋件5内置入辅助吊挂工具,将吊装设备的吊索下端与上述吊挂工具连接,具体地:(1)可以在第一套管内插入上部带有金属环、下部带有卡销的吊杆,使用时将吊杆插入第一套管内并在底部将卡销销紧,再将吊索连接至吊杆上端的金属环,即可实施起吊;(2)可以在第二套管内旋入外壁带有外螺纹、上端带有金属环的吊杆,使用时将吊杆旋入第二套管后将吊索的下端连接至金属环,即可实施起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平吊吊装方式下,都应该是四点式起吊,以保证吊装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1、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防水板7的长度大于第一墙板1的长度,第二墙板6的长度大于防水板7的长度;第一墙板1、防水板7和第二墙板6三者的一端平齐(图示中的左端)。伸出来的第二墙板6和防水板7两者用于相邻两个女儿墙构件之间的水平搭接或者组角搭接,相较于平直端面之间的连接,此种结构能够保证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以及保温防水的性能。

请参见图6和图7,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墙板6的底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底部嵌合凸棱6-1,第一墙板1和防水板7两者的底部边缘与底部嵌合凸棱6-1的根部位置平齐。底部嵌合凸棱6-1用于本女儿墙构件进行安装时与其下方的构件如叠合楼板等进行配合连接,通过令底部嵌合凸棱6-1向下嵌入相应的凹槽,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本女儿墙构件的生产方法:

将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8两者搭接形成内筋网,初始情况下,横向箍筋4的横向钢筋的端部暂不折弯,将预先发泡成型得到的三块保温板10从内筋网的一端塞入,调节位置使之就位后采用绑丝、卡销等进行固定;将构成把和筋9的钢筋段在预定位置横向穿过内筋网的主体部分,在保温板10所在的位置,上述钢筋段横向穿过保温板10,将上述钢筋段的两端朝向一个方向弯折形成了把和筋9,把和筋9两端的弯折部分应勾挂在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8两者的交叉位置;在内筋网的上部焊接设置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在内筋网的四角处焊接设置四组平吊预埋件5,在保温板10所在的位置,各组平吊预埋件5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穿过保温板10;之后在内筋网上的相应位置以矩阵式方式设置多个玻璃纤维筋11;

之后将上述结构钢筋组件置入浇筑模具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经振捣、干燥和养护后形成了第一墙板1,将横向箍筋4的端部进行弯折成型;之后在第一墙板1的表面发泡成型得到防水板7(各玻璃纤维筋11的内端已经浇筑成型在了第一墙板1的墙板本体内,外露的部分发泡成型在了防水板7内);之后在防水板7的表面设置第二墙板6的浇筑模具并对第二墙板6进行浇筑成型(各组平吊预埋件5的一端浇筑成型在了第一墙板1内、中部发泡成型在了防水板7内、另一端浇筑成型在了第二墙板6内)。

本女儿墙构件的吊装安装方法:

(1)竖向吊装方式

将吊装设备的两个吊索下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即可进行两点式起吊施工;

(2)平吊方式

在女儿墙构件的四组平吊预埋件5内置入辅助吊装工具(如前文所述,不赘述),应同时选择四个第一套筒或者同时选择四个第二套筒,将吊装设备的四个吊索下端分别连接至四个辅助吊装工具,即可进行四点式起吊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包括截面为l形的、混凝土材质的第一墙板(1),第一墙板(1)包括墙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墙板本体顶部的、向一侧伸出的凸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材质的防水板(7)和混凝土材质的第二墙板(6),防水板(7)夹持在第一墙板(1)的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6)之间;在第一墙板(1)内设有内筋网,内筋网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横向箍筋(4)和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纵向箍筋(8),各横向箍筋(4)和纵向箍筋(8)采用多个把和筋(9)牵拉固定并在接触的位置焊接固定,在内筋网的内部设有发泡聚氨酯材质的保温板(10);还包括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均为“几”字形,各自采用同一钢筋段弯折成型,第一吊环(2)和第二吊环(3)两者的下部均与内筋网焊接固定;在内筋网上还设有多个玻璃纤维筋(11),各玻璃纤维筋(11)的长度方向与所在内筋网的平面垂直,各玻璃纤维筋(11)的外端位于防水板(7)内、内端位于第一墙板(1)的墙板本体内;还包括四组平吊预埋件(5),各组平吊预埋件(5)分位于女儿墙构件的四角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保温板(10)分为相同大小的三块,相邻两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每组平吊预埋件(5)包括两个预埋单件,其中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平滑的第一套管、另一个预埋单件为内壁带有内螺纹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者的外端与第一墙板(1)的外立面平齐、两者的中部穿过防水板(7)、两者的内端与第二墙板(6)的外立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横向箍筋(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横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两端均向内弯折;纵向箍筋(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纵向钢筋,其中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l形、另一根纵向钢筋弯折成倒置的l形且顶部向前方延伸后再向下折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把和筋(9)采用钢筋弯折制得,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段以及位于两端的弯折段,位于两端的弯折段构成挂钩并勾挂在横向箍筋(4)与纵向箍筋(8)两者交叉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防水板(7)的长度大于第一墙板(1)的长度,第二墙板(6)的长度大于防水板(7)的长度;第一墙板(1)、防水板(7)和第二墙板(6)三者的一端平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其特征是:在第二墙板(6)的底部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底部嵌合凸棱(6-1),第一墙板(1)和防水板(7)两者的底部边缘与底部嵌合凸棱(6-1)的根部位置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女儿墙构件。包括截面为L形的、混凝土材质的第一墙板,第一墙板包括墙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墙板本体顶部的、向一侧伸出的凸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材质的防水板和混凝土材质的第二墙板;在第一墙板内设有内筋网,内筋网包括多个横向箍筋和多个纵向箍筋,各横向箍筋和纵向箍筋采用多个把和筋牵拉固定并在接触的位置焊接,在内筋网的内部设有发泡聚氨酯材质的保温板;还包括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在内筋网上还设有多个玻璃纤维筋,各玻璃纤维筋的外端位于防水板内、内端位于第一墙板的墙板本体内;还包括四组平吊预埋件,各组平吊预埋件分位于女儿墙构件的四角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保温防水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明;刘俊东;范阿龙;刘海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声远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0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