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7


本公开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人们对舒适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能耗日益增长。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因此,开发清洁电力能源,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形势,市面上出现了集传统瓦片功能和光伏发电功能为一体的光伏瓦。光伏瓦铺设在建筑屋面上,形成光伏屋面系统,转化的电能可用于建筑自供电,多余的电能还能并入当地电网。

然而,相关技术中,光伏瓦在屋面上的安装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导致拆装效率较低,安装成本较高,此外,安装后的防水效果也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系统,以提高光伏瓦的拆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并提高防水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面系统,包括龙骨,以及安装于所述龙骨上且上下搭装、左右拼装的多个光伏瓦,所述光伏瓦的发电本体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卡装有一卡槽件;所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之间所设置的工字型插槽件,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的相靠近的两个所述卡槽件对应插装于所述工字型插槽件的两个插槽中。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光伏屋面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左右两个光伏瓦拼装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凹面光伏瓦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凸面光伏瓦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凹面光伏瓦安装于龙骨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凸面光伏瓦安装于龙骨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一挂钩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二挂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光伏瓦的拆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并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龙骨1,以及安装于龙骨1上且上下搭装、左右拼装的多个光伏瓦2,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卡装有一卡槽件21;此外,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2之间所设置的工字型插槽件22,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2的相靠近的两个卡槽件21对应插装于工字型插槽件22的两个插槽中。

其中,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可以理解为光伏瓦2作为一个组件,其中起到光电转化作用的本体部件。集成于发电本体中的发电芯片可以采用晶硅发电芯片或者采用薄膜发电芯片。优选采用薄膜发电芯片,具有光吸收率高、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节能降耗、弱光透光性好、轻薄、柔性外观等优势。

如图1所示,龙骨1一般包括交叉排布的横向龙骨11和纵向龙骨12。可参照图4a或图4b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光伏瓦2采用以下方式固定在龙骨1上:每个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挂接件24,龙骨1对应每个光伏瓦2设置有挂钩,如第一挂钩3或第二挂钩4,光伏瓦2通过各自的挂接件24挂接在对应的挂钩上。和普通瓦片类似,光伏瓦2在安装时,上下搭装、左右拼装,即:上方光伏瓦下边沿搭在下方光伏瓦的上边沿之上,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端部对拼。

本公开实施例光伏屋面系统在铺设安装时,将光伏瓦2按照上下搭装、左右拼装的方式依次安装在龙骨1上,其中,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2的卡槽件21插装于工字型插槽件22的两个插槽中,该结构设计使得安装较为简便,从而提高了光伏瓦2的拆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进一步,工字型插槽件22还可以起到接缝防水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效果。

请结合图1、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公开的该可选实施例中,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包括:平面部201和位于平面部201左右两侧且相向卷起的两个卷边部202;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2中,其中一个光伏瓦为凹面光伏瓦2a,凹面光伏瓦2a的发电本体的两个卷边部202朝上卷起;另一个光伏瓦2为凸面光伏瓦2b,凸面光伏瓦2b的发电本体的两个卷边部202朝下卷起。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光伏瓦的发电本体还可以采用平面形状的发电本体。

光伏屋面系统设计凸面光伏瓦2b和凹面光伏瓦2a拼装的结构样式,不但便于导水,还丰富了光伏屋面系统的外观样式。可以理解的,凸面光伏瓦2b和凹面光伏瓦2a在生产时,可以采用同一规格的曲面玻璃板正反两用,分别作为凸面光伏瓦2b和凹面光伏瓦2a的透光前板,发电芯片的受光侧朝向该透光前板。

进一步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槽件21覆盖发电本体上表面的宽度,大于卡槽件21覆盖发电本体下表面的宽度;工字型插槽件22覆盖两个卡槽件21上表面的宽度,大于工字型插槽件22覆盖两个卡槽件21下表面的宽度。卡槽件21于发电本体上表面的覆盖宽度,以及工字型插槽件22于两个卡槽件21上表面的覆盖宽度设计地相对较大,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卡槽件21与发电本体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从而使得卡槽件21与发电本体的连接更为可靠,另一方面,胶体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水汽从连接缝隙处进入,有利于延长光伏瓦2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图1、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光伏瓦2顶边处也设计了防水结构,具体的,光伏瓦2还包括设于发电本体上表面且靠近顶边设置的防水胶条23,光伏屋面系统铺设完成后,可以避免雨水倒灌,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请参照图4a和图4b所示,每个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的平面部的下表面均设有挂接件24;由于凸面光伏瓦2b和凹面光伏瓦2a的形状特点不同,其发电本体的平面部至龙骨1的距离也不同,该实施例中,龙骨1对应每个凹面光伏瓦2a设置有第一挂钩3,对应每个凸面光伏瓦2b设置有第二挂钩4;凹面光伏瓦2a的挂接件24挂接在对应的第一挂钩3上,凸面光伏瓦2b的挂接件24挂接在对应的第二挂钩4上。

如图4a、图4b、图5a和图5b所示,第二挂钩4包括通过螺栓5上下叠置固定且开口朝向相同的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第一u形件41位于第二u形件42的上方;第一挂钩3与第一u形件41结构相同。即:当需要安装凸面光伏瓦2b时,采用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的组合结构,当需要安装凹面光伏瓦2a时,仅采用第一u形件41即可。挂钩生产成本低,安装互换性好,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此外,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靠近龙骨1的侧壁的内表面设计了摩擦纹44,如摩擦锯齿,螺栓5与第一u形件41的摩擦纹44之间设有垫片43,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上的摩擦纹44可以增大安装的摩擦力,而设置垫片43可以增大安装的受力面积,防止连接松动,保护零件,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紧固连接的可靠性。

在将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组装时,以及在将第一u形件41单独安装于龙骨1上时,为便于操作,第一u形件41远离龙骨1的侧壁具有供螺丝刀穿过的开口槽45,具体操作时,螺丝刀穿过开口槽45对螺栓5的螺帽进行拧紧。此外,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用于与螺栓5装配的孔可以设计为如图中所示的条形孔形状,这样在实际安装时,便于根据装配误差调整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的相对位置,从而保障光伏瓦的安装精度。

上述实施例中,挂接件2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能与挂钩实现可靠挂接即可。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挂接件24为套筒状挂接件。挂接件24可以通过胶体与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粘接固定。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1),以及安装于所述龙骨(1)上且上下搭装、左右拼装的多个光伏瓦(2),所述光伏瓦(2)的发电本体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卡装有一卡槽件(21);

所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2)之间所设置的工字型插槽件(22),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2)的相靠近的两个所述卡槽件(21)对应插装于所述工字型插槽件(22)的两个插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件(21)与所述发电本体通过胶体粘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件(21)覆盖所述发电本体上表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槽件(21)覆盖所述发电本体下表面的宽度;

所述工字型插槽件(22)覆盖两个所述卡槽件(21)上表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工字型插槽件(22)覆盖两个所述卡槽件(21)下表面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2)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电本体上表面且靠近顶边设置的防水胶条(23)。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本体包括:平面部(201)和位于所述平面部(201)左右两侧且相向卷起的两个卷边部(202);

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瓦(2)中,其中一个所述光伏瓦(2)为凹面光伏瓦(2a),所述凹面光伏瓦(2a)的所述发电本体的两个所述卷边部(202)朝上卷起;另一个所述光伏瓦(2)为凸面光伏瓦(2b),所述凸面光伏瓦(2b)的所述发电本体的两个所述卷边部(202)朝下卷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光伏瓦(2)的所述发电本体的所述平面部(201)的下表面均设有挂接件(24);

所述龙骨(1)对应每个所述凹面光伏瓦(2a)设置有第一挂钩(3),对应每个所述凸面光伏瓦(2b)设置有第二挂钩(4);

所述凹面光伏瓦(2a)的所述挂接件(24)挂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挂钩(3)上,所述凸面光伏瓦(2b)的所述挂接件(24)挂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挂钩(4)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件(24)为套筒状挂接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钩(4)包括通过螺栓(5)上下叠置固定且开口朝向相同的第一u形件(41)和第二u形件(42),所述第一u形件(41)位于所述第二u形件(42)的上方;所述第一挂钩(3)与所述第一u形件(41)结构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件(41)和所述第二u形件(42)靠近所述龙骨(1)的侧壁的内表面具有摩擦纹(44),所述螺栓(5)与所述第一u形件(41)的所述摩擦纹(44)之间设有垫片(43)。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件(41)远离所述龙骨(1)的侧壁具有供螺丝刀穿过的开口槽(45)。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伏屋面系统,以提高光伏瓦的拆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并提高防水效果。光伏瓦包括龙骨,以及安装于龙骨上且上下搭装、左右拼装的多个光伏瓦,光伏瓦的发电本体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卡装有一卡槽件;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之间所设置的工字型插槽件,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瓦的相靠近的两个卡槽件对应插装于工字型插槽件的两个插槽中。该结构设计使得光伏瓦安装较为简便,从而提高了光伏瓦的拆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工字型插槽件还可以起到接缝防水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翟思晗;岳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汉能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50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