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1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集装箱结构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模块化集装箱建筑具有成本低、搭建快速、可拆卸以及可重复利用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地和救援中心等场所,并逐渐向民用建筑领域发展。

传统的模块化集装箱建筑通常为一层,可适用于少数人员来居住或工作。但是当居住或办公人数过多时,仅设一层模块化集装箱建筑会占据太大的占地面积,此时一般会将模块化集装箱堆叠起来以形成多层的模块化集装箱建筑。现有的多层模块化集装箱建筑的楼梯结构大多设置在集装箱外,楼梯结构在安装与拆卸时不方便,而且楼梯结构置于室外遭受风吹日晒雨淋,易受到侵蚀,进而加剧损耗,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楼梯结构的入口直接连通到相邻集装箱的内部,不利于保温隔热。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所述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包括:

第一梯段,所述第一梯段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梯段,所述第二梯段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以及

平台,所述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平台;

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另一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平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一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另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梯段,所述第三梯段沿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

附加平台,所述附加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另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附加平台,所述第三梯段的底端连接至所述附加平台。

可选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平板,且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各自的端部与所述平台框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台框架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梁,所述侧梁的两端与所述平台连接,两个所述侧梁之间设有踏板。

可选地,所述踏板包括供踩踏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侧梁升高方向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翻边,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侧梁下降方向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下翻折的第二翻边。

可选地,所述踏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上表面边缘对称设有挡板,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有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并与所述踏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上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内,该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和平台。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在箱体内的顶部位置与底部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相互垂直设置在箱体内部,可充分利用箱体的内部空间,而且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各部件可实行模块化、部件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安装,各部件与箱体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方式固定,可以在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和箱体的规格等灵活设置各部件的位置,同时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快速安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中平台的俯视图,其中省略平板;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中第一梯段和/或第二梯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第一梯段

3:第二梯段4:平台

5:第三梯段6:附加平台

401:平台框架402:平板

403:长梁404:短梁

405:第一加强梁406:第二加强梁

407:支撑立柱701:侧梁

702:踏板703:本体部

704:第一翻边705:第二翻边

706:内翻边707:挡板

708:垫板70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该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包括沿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梯段2,沿箱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梯段3,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箱体1内的平台4,该平台4用于连接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可以理解的是,该箱体1既包括各种不同规格的集装箱,也包括其他能够设置第一梯段2、第二梯段3和平台4并且能够供人通行的其他箱体,同时该箱体1具有一定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在箱体1的内部设有依次连接第一梯段2、平台4和第二梯段3,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在箱体1的顶部位置与底部位置之间移动,而且该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1内部能够避免风吹日晒雨淋,缓解侵蚀,减少磨损,降低安全隐患,而且能够保温隔热。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的各个部件可实行模块化、部件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安装,各个部件与箱体1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固定,而且可在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和箱体1的规格灵活设置各部件的充分利用箱体1的内部空间,同时有利于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梯段2的底端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顶端与平台4的一侧边缘连接,第二梯段3的底端与平台4的另一侧边缘连接、顶端与箱体1的顶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箱体1底部的工作人员可依次通过第一梯段2、平台4和第二梯段3到达箱体1的顶部。如图2所示,第一梯段2的顶端与箱体1的顶部连接、底端与平台4的一侧边缘连接,第二梯段3的顶端与平台4的另一侧边缘连接、底端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箱体1底部的工作人员可依次通过第二梯段3、平台4和第一梯段2到达箱体1的顶部。进一步地,箱体1的底部和/或侧壁可设置一个供工作人员通行的开口,同时箱体1的顶部也对应设有一个出口。

另外,可将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至40°之间,可使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具有一定上升角度的同时,避免楼梯过陡而不利于行走。

如图3和图4所示,还提供了另一种三跑楼梯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梯段5和附加平台6,第三梯段5和第一梯段2均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第三梯段5的底端通过附加平台6与第二梯段3的顶端连接,其中第三梯段5的顶端与箱体1的顶部连接,第一梯段2的底端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此时,箱体1内设置有三个梯段,对于内部空间较大的箱体1,可将这三个梯段灵活设置在贴近箱体1侧壁的位置,从而充分利用箱体1内部的空间。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第三梯段5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第三梯段5的底端通过附加平台6与第一梯段2的顶端连接,此时也可充分利用箱体1内部的空间。

具体地,平台4包括平台框架401以及设置在平台框架401上平板402,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各自的端部均与平台框架401可拆卸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平台框架401包括沿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长梁403、连接两个长梁403端部的两个短梁404以及设置在两个长梁403之间并与短梁404平行的第一加强梁405。平板402的底部还均匀设有第二加强梁406。进一步地,长梁403可选用c型梁,短梁404、第一加强梁405和第二加强梁406可选用矩形梁。此外,平台框架401可通过螺钉螺母以及u型卡块等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方式与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固定。

可进一步优化地是,平台框架401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407,支撑立柱407的底端与箱体1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安装与拆卸。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使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更加方便拆卸与安装,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梁701,侧梁701的两端与平台4连接,而且在两个侧梁701之间设有踏板702,工作人员可通过踩踏踏板702在第一梯段2或第二梯段3上来回移动。具体地,踏板702包括供箱体1内工作人员踩踏的本体部703,其中本体部703的上表面可沿水平方向设置。由于踏板702需要承重,普通的片状踏板702无法满足其强度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加踏板702的强度,可在本体部703靠近侧梁701上升方向的一侧设置向上翻折的第一翻边704,在本体部703靠近侧梁701下降方向的一侧设置向下翻折的第二翻边705,其中设置的第一翻边704和第二翻边705可在不影响工作人员走动的情况下,增加踏板702的强度。进一步地,第二翻边705的端部还设有朝向第一翻边704沿水平方向的内翻边706,设置的内翻边706与第二翻边705在竖直面的横截面呈l型,可进一步加强踏板702的强度,同时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生刮伤。

此外,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踏板70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的边缘对称设有挡板707,而且在踏板702的上表面设有垫板708,该垫板708设置在两个挡板707之间并与踏板702连接。工作人员在箱体1内部来回移动时,需要频繁的踩踏踏板702,而且当搬运货物时也可能对踏板702的上表面产生损伤,因此可在踏板702上设置垫板708,以减少对踏板702的磨损。优选地,垫板708可选用大理石板或其他材质的垫板708,既能减少对踏板702的磨损,也可达到美化装饰的效果。进一步地,还可在踏板702的上表面设置倒u型的垫块709,可通过垫块709与垫板708连接以此来固定垫板708。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还包括护栏,该护栏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梯段2和第二梯段3上至少一个的侧边。当然,在平台4的边缘也可设置护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的内部设有上述模块化楼梯结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包括:

第一梯段,所述第一梯段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梯段,所述第二梯段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以及

平台,所述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平台;

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另一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一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另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梯段,所述第三梯段沿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

附加平台,所述附加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所述另一个的顶端连接至所述附加平台,所述第三梯段的底端连接至所述附加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平台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平板,且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各自的端部与所述平台框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的底部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梁,所述侧梁的两端与所述平台连接,两个所述侧梁之间设有踏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包括供踩踏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侧梁升高方向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翻边,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侧梁下降方向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下翻折的第二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上表面边缘对称设有挡板,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有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并与所述踏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段和所述第二梯段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边。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楼梯结构设置在箱体内,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和平台。第一梯段沿箱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箱体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梯段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箱体内部且倾斜向上延伸;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箱体内部,其中第一梯段的顶端通过平台与第二梯段的底端连接或者第一梯段的底端通过平台与第二梯段的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该楼梯结构在箱体的顶部位置与底部位置之间移动,各部件与箱体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固定,而且可以在现场根据实地情况和箱体的规格灵活设置各部件的位置,同时楼梯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快速安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薛蕾;张志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9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