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行驶机体上搭载有发动机并使挠性软管嵌合连接至该发动机所具备的连接部的农作业机。



背景技术:

在上述的农作业机中,作为与发动机具有冷却关系的辅机,具有散热器、油冷器以及中冷器等。而且,将这些辅机经由挠性软管连接于发动机(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与辅机相连的挠性软管的一端部被嵌合至发动机的连接部并用紧固箍等进行固定。

农作业机行驶于凹凸多的农田时的频繁的机体振动、发动机本身的振动等会作用于挠性软管与该连接部的嵌合部位。因此,对于尤其具有会使挠性软管的内压升高的倾向的中冷器用的挠性软管等,加上受到前述的振动的影响,恐怕在长期使用中会从该挠性软管与发动机的连接部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03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与发动机的连接部连结的挠性软管难以脱落的农作业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农作业机在行驶机体上搭载有发动机,连接有与所述发动机所具备的连接部嵌合的挠性软管,并具备限制所述挠性软管从所述连接部脱出的限制件,所述限制件具备:限制部,与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部抵接,限制所述挠性软管向脱出方向移动;以及支承部,使所述限制部支承于所述发动机。

根据本构成,当具备限制挠性软管从发动机所具备的连接部脱出的限制件时,该限制部会限制挠性软管向脱出方向移动,并且,限制部本身经由支承部支承于发动机。

因此,限制部相对于发动机的连接部的位置变化通过支承于发动机的支持部被限制,由此,能有效地进行与连接部连结的挠性软管的防脱。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卷绕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的半周以上范围的弯曲形状,所述支承部包括连结有与所述发动机连结的三个以上撑条的框体,在该框体支承有多个所述限制部。

根据本构成,通过使用了与发动机连结的三个以上撑条的框体来构成支承部,通过该框体来支承多个卷绕挠性软管的外周的半周以上范围的限制部。

因此,能通过使用了三个以上撑条而以稳定的姿势与发动机连结的单个框体,在多个部位支承挠性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限制部具备将所述挠性软管紧固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

根据本构成,在限制部具备将挠性软管紧固于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该紧固构件支承于发动机,因此,能可靠地限制紧固部分向离开发动机的一侧错位移动的情况,易于可靠地防止挠性软管相对于连接部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具备:鞍形箍,具备抱夹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部的弯曲接触面和与所述弯曲接触面的两端部相连的扁平状的肋;以及平板状的覆板,位于所述弯曲接触面的敞开侧,将所述挠性软管夹持在所述覆板与所述鞍形箍之间。

根据本构成,通过具备抱夹挠性软管的外周部的弯曲接触面和与弯曲接触面的两端部相连的扁平状的肋的鞍形箍以及平板状的覆板,易于以夹持的状态牢固地把持挠性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挠性软管具备多个直管部和多个弯曲管部,多个所述限制部设于位置各不相同的的直管部。

根据本构成,由于多个限制部设于位置各不相同的直管部,因此,易于抑制在多个部位弯曲的挠性软管向从连接部的脱出的方向移动、挠性软管本身的摇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发动机、中冷器、挠性软管以及限制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限制件相对于将发动机和中冷器连接起来的挠性软管的装配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装配于挠性软管的限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中冷器、挠性软管以及限制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限制件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驶装置;3:发动机;3a、3b:连接部;4:限制件;10:机体框架;36:挠性软管;36a、36b、36c、36d、36e:直管部;40:限制部;4a:紧固构件;41:支承部;42:鞍形箍;42a:弯曲接触面;42b:肋;43:覆板;50: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的记载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f)为“前”,向后退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b)为“后”,相当于以其前后方向中的向前的姿势为基准的右侧的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r)为“右”,同样相当于左侧的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l)为“左”。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在作为农作业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具备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驶装置1和由行驶装置1支承的制成框状的机体框架10。在机体框架10的前端部可升降地设有收割部11,所述收割部11具备收割刀11a和耙拢卷筒11b,收割植立谷秆。在收割部11的后方,于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右横一侧部设有驾驶部2。

在驾驶部2的后方,以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设有对收割谷秆的整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12和贮存谷粒的谷粒箱13。在收割部11与脱粒装置12之间设有将来自收割部11的收割谷秆输送至脱粒装置12的输送装置14。在谷粒箱13连接有能将谷粒箱13内的谷粒排出的卸料器15。

〔关于驾驶部〕

如图1、图2所示,在驾驶部2具备:能供驾驶者就座的驾驶座椅20、供就座于驾驶座椅20的驾驶者放置脚的脚踏板21、在驾驶座椅20的前方远离驾驶座椅20竖立设置的操纵台22、位于驾驶座椅20的横侧方的侧面板23、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多个操作杆24、位于驾驶座椅20的上方的遮盖构件25等。

在驾驶部2的下方,以覆盖发动机3的方式形成发动机室er,并且具备从下侧支承驾驶座椅20的发动机罩26。脚踏板21由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0的箱状的支承框架27支承。

在发动机室er的机体横向外侧,设有在进气面具备防尘网的进气壳28。而且,位于驾驶座椅20的下方的发动机3以使曲轴(未图示)的旋转轴心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横向姿势配设于发动机室er内。因此,被发动机3所具有的冷却风扇30吸来的冷却用的外部空气从机体的横向右外方经由进气壳28被吸入到机体内方侧,被吸入到发动机室er的内部侧。

如图3所示,在与进气壳28的内侧对置的部位的发动机室er内,配设有对发动机3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31和对来自空气滤清器29的被吸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冷却中冷器32。

散热器31与发动机3的水套(未图示)之间经由冷却用软管31a、31b以能进行冷却水的循环的方式被连结。

发动机3具备涡轮增压器33。涡轮增压器33具备:涡轮部34,位于发动机3的从排气歧管3a向消声器(图外)排气的排气路径;以及压缩机部35,位于从空气滤清器29向发动机3的进气歧管3b进气的进气路径。

涡轮部34所具备的涡轮机叶轮(未图示)和压缩机部35所具备的压缩机叶轮(未图示)以能同轴地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以便使涡轮机叶轮的旋转传递至压缩机叶轮。

中冷器32经由挠性软管36分别连结于涡轮增压器33中的压缩机部35的压缩空气排出口35a(相当于连接口)和发动机3的进气歧管3b(相当于连接口)。

〔关于挠性软管的防脱结构〕

关于对挠性软管36相对于发动机3的连接口的脱出进行限制的限制件4,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4所示,限制件4具备:第一限制件4a,装接于与压缩机部35的压缩空气排出口35a嵌合连结的挠性软管36;以及第二限制件4b,装接于与进气歧管3b嵌合连结的挠性软管36。

第一限制件4a具备:限制部40,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抵接,限制挠性软管36向脱出方向的移动;以及支承部41,使该限制部40支承于发动机3。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限制件4a的限制部40具备:鞍形箍42,具备抱夹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的弯曲接触面42a和与弯曲接触面42a的两端部相连的扁平状的肋42b;平板状的覆板43,位于弯曲接触面42a的敞开侧,将挠性软管36夹持在该覆板43与鞍形箍42之间;以及紧固螺栓44。

在鞍形箍42的两侧的肋42b部分形成有用于供紧固螺栓44插通的贯通孔42c。在覆板43的两端部,在与肋42b部分的贯通孔42c一致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3a,构成为能供紧固螺栓44插通。

该限制部40构成在使挠性软管36嵌合于压缩机部35的压缩空气排出口35a的状态下通过从压缩空气排出口35a的外周侧抱夹来保持挠性软管36的构件。

用于将限制部40支承于发动机3的第一限制件4a的支承部41在其下部具备与发动机3侧的装配对象部位抵接的装配部41a,在其上部具备用于连结限制部40的连结片部41b。

在装配部41a,形成有能供多个安装螺栓41c插通的贯通孔41a和在沿着装配部41a的上下长尺寸方向的侧端缘形成的加强用的纵肋41b。此外,在装配部41a的上部附近形成有吊起用的卡定孔41c。也就是说,支承部41的装配部41a兼作吊起用的卡定构件,该卡定构件在对发动机3进行吊起操作的情况下供钢丝绳等插通,能在对发动机3进行吊起操作时使用。

在支承部41的上部,以与装配部41a一体相连的状态设有连结片部41b。连结片部41b向装配部41a的与长尺寸方向交叉的横向延伸。在该连结片部41b形成有用于经由紧固螺栓44将鞍形箍42和覆板43连结的多个连结螺纹孔41d。

在连结螺纹孔41d的背部固定有焊接螺母(未图示),设置为与紧固螺栓44螺合。

因此,通过在连结片部41b的上侧重叠鞍形箍42和覆板43并用紧固螺栓44插通进行紧固,能将鞍形箍42和覆板43连结固定于连结片部41b的上侧。

作为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抵接而限制挠性软管36向脱出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40,第二限制件4b中使用了以能外嵌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的方式将圆棒材变形加工为环状(弯曲形状)而使其具备环状部45a的止动环构件45。在止动环构件45,一体形成有以与环状部45a相连的状态弯曲为u字状的连结部45b。

第二限制件4b的支承部41具备支承脚构件46,所述支承脚构件46形成有贯通孔46a,所述贯通孔46a用于通过安装螺栓48将支承部41螺栓连结于发动机3的进气歧管3b的附近所具备的装配对象部位。在支承脚构件46,形成有能供用于连结止动环构件45的连结用螺栓47螺合的连结螺纹孔46b和加强用的纵肋46c,该连结螺纹孔46b的背面侧设有焊接螺母(未图示)。

止动环构件45与支承脚构件46的连结通过使连结用螺栓47穿过u字状的连结部45b与连结螺纹孔46b螺合并紧固来进行。

由于u字状的连结部45b为上端侧敞开的细长缺口状的形状,因此,通过对连结用螺栓47的位于该缺口状的部分的相对位置进行变更,也就是说,通过对止动环构件45相对于支承脚构件46的位置进行上下地位置变更,能微调节环状部45a相对于发动机3的位置。

u字状的连结部45b的下端与连结用螺栓47的抵接,从而能限制止动环构件45的上限位置。也就是说,u字状的连结部45b的下端与连结用螺栓47抵接,从而成为环状部45a向离开发动机3的一侧移动的移动极限。

〔防脱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对与限制件4有关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限制件4的结构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该限制件4作为限制挠性软管36向脱出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40,具备形成为卷绕挠性软管36的外周的半周以上范围的环状(弯曲形状)的三个限制部40。

支承部41包括具备与发动机3连结的三个以上撑条(后述的第一撑条51的纵柱部分51b、51b和第二撑条52)的框体50,在该框体50支承有多个限制部40。

框体50具备形成为门形的第一撑条51和与该第一撑条51的水平部分51a的中间部连接的第二撑条52(相当于一个撑条)。

第一撑条51在水平部分51a的两端部具备纵柱部分51b、51b(相当于两个撑条),在其下端一体地固定有供发动机3的装配部位装配的装配架51c、51c。

第二撑条52具备供发动机3的装配部位装配的纵长的装配架52b和能螺栓连结于该装配架52b的上部的带板构件52a。带板构件52a的上端部与焊接固定于第一撑条51的水平部分51a的中间部的箱形的连接架53螺栓连结。

作为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抵接而限制挠性软管36向脱出方向移动的构件,限制部40中使用了以能外嵌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的方式将圆棒材变形加工为环状(弯曲形状)而使其具备环状部45a的止动环构件45。在该止动环构件45的下部一体地焊接固定有装配板45c。

在装配板45c,形成有能供连结用螺栓47插入的贯通孔45d。因此,各装配板45c经由插入至贯通孔45d的连结用螺栓47而连结固定在形成于箱形的连接架53且在背部具备焊接螺母(未图示)的连结孔53a,或连结固定在形成于焊接固定在第一撑条51的角部的装配板54且背部具备焊接螺母54a的连结孔53a。

如图6所示,挠性软管36之中,位于图中左侧的挠性软管36具备:位于与压缩空气排出口35a嵌合的位置的第一直管部36a、与该第一直管部36a的气体送入方向的后端相连并向上方延伸的第二直管部36b、与第二直管部36b的后端相连并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直管部36c、与第三直管部36c的后端相连的第四直管部36d、与第四直管部36d的后端相连并向下方延伸的第五直管部36e。各直管部36a、36b、36c、36d、36e彼此之间通过弯曲管部连接。

止动环构件45外嵌于左侧的挠性软管36的直管部中的向上方延伸的第二直管部36b和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直管部36c。

对于右侧的挠性软管36,止动环构件45外嵌于该右侧的挠性软管36的沿着水平方向的直管部。

被如此装接的止动环构件45中,外嵌于沿着水平方向的直管部的止动环构件45限制了挠性软管36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限制了向离开发动机3的一侧也就是脱出侧的移动。

而且,外嵌于沿着上下方向的直管部的止动环构件45限制了挠性软管36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抑制了因挠性软管36自身的摇摆而导致的振动。

此外,通过将限制多个挠性软管36的移动的止动环构件45装接于一个框体50,能可靠地进行挠性软管36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装配板45c的贯通孔45d不是一般的圆孔,形成为在与挠性软管36的装配对象部位的直管部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构成为能在长孔的范围内微调挠性软管36对框体50的位置限制范围。

〔其他的另一实施方式〕

(1)在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挠性软管36为用于从发动机3向中冷器32导入压缩空气和用于从中冷器32向发动机3供应经过冷却的压缩空气的配管的例子,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向发动机3周围的其他辅机、关联设备给排气体、蒸气、水、油等各种流体的给排用配管部分。

(2)在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出的限制件4中,不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出的第一限制件4a相当的将挠性软管36紧固于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与第一限制件4a相当的紧固构件。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出的限制件4的第二撑条52的装配架52b的上部装配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出的第一限制件4a的连结片部41b、鞍形箍42以及覆板43等,构成将挠性软管36紧固于连接部的外周的部件。

也就是说,在使用一个框体50的情况下,限制件4也可以是一并使用限制挠性软管36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并限制挠性软管36向离开发动机3的一侧移动的构件和将与连接部嵌合的挠性软管36紧固于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来进行防脱的结构。

(3)在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进行两根挠性软管36的防脱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例如,既可以是进行一根挠性软管36的防脱的结构,也可以是进行三根以上的挠性软管36的防脱的结构。

(4)限制件4相对于挠性软管36的使用个数只要是使用能对成为限制对象的挠性软管36进行防脱限制的适当的个数即可,此外,也可以作用于一个部位以上的多个部位。

(5)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挠性软管36紧固于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举例示出了通过鞍形箍42和覆板43抱夹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具备小于挠性软管36的半周的周向长度的弯曲接触面42a的两个鞍形箍42来从两侧抱夹。

此外,也可以采用鞍形箍42以外的具有适当的紧固功能的紧固构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行驶装置1为履带式的农作业机,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轮式的行驶装置或者将车轮和微型履带组合的行驶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之外,还能应用于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拖拉机、割草机、建筑机械等各种作业车。


技术特征:

1.一种农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行驶机体上搭载有发动机,

连接有与所述发动机所具备的连接部嵌合的挠性软管,

具备限制所述挠性软管从所述连接部脱出的限制件,

所述限制件具备:限制部,与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部抵接,限制所述挠性软管向脱出方向的移动;以及支承部,使所述限制部支承于所述发动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卷绕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的半周以上范围的弯曲形状,

所述支承部包括连结有与所述发动机连结的三个以上撑条的框体,在该框体支承有多个所述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具备将所述挠性软管紧固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具备:鞍形箍,具备抱夹所述挠性软管的外周部的弯曲接触面和与所述弯曲接触面的两端部相连的扁平状的肋;以及平板状的覆板,位于所述弯曲接触面的敞开侧,将所述挠性软管夹持在所述覆板与所述鞍形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农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软管具备多个直管部和多个弯曲管部,

多个所述限制部设于位置各不相同的直管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与发动机的连接部连结的挠性软管难以脱落的农作业机,使连结于发动机的连接部的挠性软管难以脱落。连接有与发动机(3)所具备的连接部(3a、3b)嵌合的挠性软管(36),具备限制挠性软管(36)从连接部(3a、3b)脱出的限制件(4),限制件(4)具备:限制部(40),与挠性软管(36)的外周部抵接,限制挠性软管(36)向脱出方向的移动;以及支承部(41),使限制部(40)支承于发动机(3)。

技术研发人员:桑岛贤;猿渡贤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久保田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9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