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陶瓷装饰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具有积釉变化效果的坑纹面状的陶板。



背景技术:

陶土板以其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诸多优良性能,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外立面装饰。传统的陶土板为通体结构,表面面状为自然面、槽面、釉面、砂面等,颜色效果较为单一,且没有层次感,已经无法满足现有人们对建筑装饰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具有积釉坑纹面效果的陶板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纹理层次感丰富,表面具有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包括坯体,坯体中间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坯体左侧底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坯体右侧顶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坑,凹坑呈自然随机分布状态,所述坯体表面涂覆有一层釉层。釉层在坯体表面由于自然流淌,在平面及凸起的位置,釉层薄,在凹坑底部,釉层呈滞留状态,釉层较厚,烧成后形成丰富的纹理层次感。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底部的釉层厚度大于坯体平面的釉层厚度,构成坯体表面的釉层厚薄不均,从而使得陶板表面颜色效果变化丰富。

作为优选,所述坯体平面的釉层厚度为0.05~3.5mm。

作为优选,所述坯体为平板陶板坯体。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为不规则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深度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直径为2~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坯体表面设有不规则凹坑纹理结构,相较于普通陶板的面状效果,纹理层次感更加丰富,结合釉料在陶板表面因自然流淌出现的变化,釉层薄的位置颜色浅,凹坑纹理底部积釉位置因釉层厚颜色深,陶板表面颜色效果变化丰富,是对普通陶板面状的有益扩展和延伸,为建筑设计师的个性化立面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廉等诸多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坯体1、孔洞2、延边3、凹坑4、釉层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包括坯体1,坯体1采用红色的平板陶板,坯体1中间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2,坯体1左侧底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3,坯体1右侧顶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3,坯体1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不规则圆形结构的凹坑4,凹坑4呈随机不连续分布状态,凹坑4深度为2~5mm,凹坑4直径为2~50mm;坯体1表面涂覆有一层釉层5,釉层5选用窑变花釉,凹坑4底部的釉层5厚度大于坯体1平面的釉层5厚度,坯体1平面的釉层5厚度为0.05~3.5mm。

具体实施步骤依次为:配料—陈腐—挤出成型—模压—干燥—施釉—烧成—分选—磨边。其烧成温度在1100-1150℃,烧成时间为4h。

由于釉层在坯体表面由于自然流淌,在平面及凸起的位置,釉层薄,在凹坑底部,釉层呈滞留状态,釉层较厚,烧成后形成丰富的纹理层次感。

实施例2

参照图1,坯体1颜色调整为白色,凹坑4呈随机连续分布状态,釉层5采用锆白光泽釉。


技术特征:

1.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包括坯体,坯体中间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坯体左侧底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坯体右侧顶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坑,所述坯体表面涂覆有一层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底部的釉层厚度大于坯体平面的釉层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平面的釉层厚度为0.05~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为平板陶板坯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不规则圆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深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直径为2~50mm。

技术总结
一种积釉坑纹面状的陶板,涉及一种建筑陶瓷装饰材料,包括坯体,坯体中间平行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孔洞,坯体左侧底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坯体右侧顶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坑,所述坯体表面涂覆有一层釉层。本实用新型相较于普通陶板的面状效果,纹理层次感更加丰富,结合釉料在陶板表面因自然流淌出现的变化,陶板表面颜色效果变化丰富,同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廉等诸多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俊;邓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嘉理生态环境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9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