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及车厢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9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给排水系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及车厢。



背景技术:

水箱作为轨道车辆中给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为电热开水器、洗面间和卫生间等用水设备存储并提供清洁水源。图1为相关技术中水箱吊装在车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水箱01大多是长方形水箱,由天车通过开设在车厢顶部的空调安装口吊装进车厢内,然后通过车厢内的升降小车调整水箱的高度,在水箱处于悬吊的状态下通过吊装件02悬吊至车顶03。

由于吊装的方式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装配时间,导致装配效率较低。而且由于车顶的空间有限,留出来的操作空间较小,使得操作人员对水箱的安装和后期检修的操作较为不便,也降低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及车厢,能够降低水箱的装配难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车厢,包括:

底架;

侧墙,与底架相连;

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部与所述侧墙相连;

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侧部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

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

用于将第一水箱中容纳的第一介质水输送给第一用水设备的第一介质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

用于将第二水箱中容纳的第二介质水输送给第二用水设备的第二介质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所述第一介质水与第二介质水的成分不同。

如上所述的车厢,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沿横向方向排布,第一水箱临近所述侧墙;所述第一水箱朝向侧墙的侧面设有用于与侧墙相连的侧部安装座;所述横向方向为垂直于铁路线的方向。

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第一水箱背离侧墙的侧面设有水箱安装座,所述水箱安装座与侧部安装座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第一水箱高于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水箱连接组件与所述水箱安装座相连。

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水箱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围设在第二水箱顶部外周的连接件;

两个连接件各自背离第一水箱的一端相互连接,各自朝向第一水箱的一端分别与水箱安装座相连。

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第二水箱的箱体为圆筒形状;

所述连接件的主体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连接件相连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水箱安装座相连的第二连接孔。

如上所述的车厢,还包括:用于将第一水箱或第二水箱固定在底架上的底座;

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通过四个底座固定在底架上,四个底座中的其中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一侧,另外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三个底座固定在底架上,三个底座中的一个底座位于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一侧,另外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另一侧。

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底座包括:

平行于底架且用于底架相连的底端连接板,所述底端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

从底端连接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架板;

与所述支架板相连的水箱连接板,与第一水箱或第二水箱的外周面紧固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厢,所述水箱安装座包括:

与第一水箱的外周面贴合固定的固定部;

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且用于与水箱连接组件相连的安装部。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车厢。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两个水箱均固定于底架上,两个水箱的之间固定连接,其中的第一水箱与侧墙固定连接,这种方式较好地利用了车厢内的空间。而且,相比于已有技术中将水箱吊装在车厢顶部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将水箱设置在底架上,水箱与底架和侧墙的装配是在车厢内部空间的中部以下区域完成的,操作空间较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装配过程中,仅需两名或三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水箱的装配,无需多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水箱吊装在车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相连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通过连接件将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相连接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

01-水箱;02-吊装件;03-车顶;

10-底架;

20-侧墙;

30-第一水箱;31-侧墙安装座;32-水箱安装座;321-固定部;322-安装部;

40-第二水箱;

50-底座;51-底端连接板;52-支架板;53-水箱连接板;

60-水箱连接组件;61-连接件;611-主体;612-第一连接部;613-第一连接孔;614-第二连接部;615-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车厢,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中,该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可以为普通客车或动车组。

本实施例中,将平行于铁路线的方向称为纵向方向,将垂直于铁路线的方向称为横向方向,将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或垂向。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相连的俯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包括:底架10、侧墙20、车顶和端墙,这几部分对应连接成车厢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

车厢还包括: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其中,第一水箱30设置在底架10上,其底部固定于底架10上,侧部与侧墙20相连。第二水箱40设置在底架上,其底部固定于底架10上,侧部与第一水箱30相连。

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用于盛装介质水,为电热开水器、洗面间和卫生间等用水设备存储并提供清洁水源。各水箱通过水管路与相应的用水设备相连,并可以在水管路上设置阀门。

上述水箱的装配过程为:通过车厢外部的升降小车将水箱托举至高于底架,然后操作人员将水箱从车厢端门搬运至待安装位置。操作人员蹲在底架上或站在底架上就可以完成水箱与底架和侧墙的装配过程,操作人员安装水箱的过程无需升降小车等其它设备进行配合,操作过程较为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两个水箱均固定于底架上,两个水箱的之间固定连接,其中的第一水箱与侧墙固定连接,这种方式较好地利用了车厢内的空间。而且,相比于已有技术中将水箱吊装在车厢顶部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将水箱设置在底架上,水箱与底架和侧墙的装配是在车厢内部空间的中部以下区域完成的,操作空间较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装配过程中,仅需两名或三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水箱的装配,无需多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上述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中容纳的介质水可以相同,例如都为可加热后饮用的水,能同时供给电热开水器、洗面间和卫生间等用水设备。

或者,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中容纳的介质水的成分不同,例如:第一水箱30中容纳可加热后饮用的水,可供给电热开水器和洗面间;而第二水箱40中容纳有添加消毒剂或清洁剂等成分的水,可供给卫生间冲洗马桶用。具体实现方式为:采用第一介质传输管路(图中未示出),分别连接第一水箱30和第一用水设备,用于将第一水箱30中容纳的第一介质水输送给第一用水设备,该第一用水设备为电热开水器和/洗面间的用水设备。采用第二介质传输管路(图中未示出),分别连接第二水箱40和第二用水设备,用于将第二水箱40中容纳的第二介质水输送给第二用水设备,该第二用水设备为卫生间中的用水设备。

根据车厢内空间的设计,合理布置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水箱30和第二竖向40沿横向方向排布,第一水箱30临近侧墙20。在第一水箱30朝向侧墙20的侧面设有侧部安装座31,用于与侧墙20相连。第一水箱30背离侧墙20的侧面设有水箱安装座32,用于与第二水箱40相连。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的底部均通过底座50与底架10相连。

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可以为方形筒状、圆形筒状、椭圆形筒状、正多边形筒状或其它筒状。为了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本实施例将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均设置为圆形筒状,二者直径相同,但第一水箱30的高度大于

第二水箱40,则第一水箱30的容积大于第二水箱40。

侧墙安装座31设置在第一水箱30的上部,水箱安装座32与侧墙安装座31位于同一高度。另外采用与水箱安装座32高度相同的水箱连接组件60将第二水箱40与水箱安装座32连接在一起,水箱连接组件60围设在第二水箱40的顶部外周。

对于侧墙安装座31、水箱安装座32、水箱连接组件60和底座50,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能达到牢固连接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提供各部件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侧墙安装座31与水箱安装座32的结构相同,以水箱安装座32为例。水箱安装座32包括:固定部321和安装部322。其中,固定部321与第一水箱30的外周面贴合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30为圆筒状,则固定部321呈圆弧形的片状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水箱30的外周面。安装部322焊接在固定部321,安装部322上设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与水箱连接组件60连接在一起。

侧墙安装座31与侧墙20相连的具体方式,可参照已有技术中车厢内的其它部件与侧墙相连的方式,例如:在侧墙上设置连接码,通过螺栓将侧墙安装座31固定在连接码上。

底座50的功能是连接水箱和底架,对水箱进行固定和支撑。底座50可以包括:底端连接板51、支架板52和水箱连接板53。其中,底端连接板51平行放置于底架10上,底端连接板51上设置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与底架10进行固定连接。支架板5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从底端连接板41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支架板52与底端连接板51可以为一体成型。水箱连接板53贴紧水箱的外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水箱固定在一起。支架板52的上部与水箱连接板53焊接在一起。

采用四个底座50布设在第一水箱30的外围,用于将第一水箱30固定在底架10上。以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中心连线(与排布方向平行)为分界线,四个底座50中的其中两个位于该分界线的一侧,另外两个位于该分界线的另一侧。

采用三个底座50布设在第二水箱40的外围,用于将第二水箱40固定在底架10上。以以第一水箱30和第二水箱40中心连线(与排布方向平行)为分界线,三个底座50中的其中两个位于该分界线的一侧,另外一个位于该分界线的另一侧。

另外,支架板52与底端连接板51之间形成有水箱底边容纳区域,水箱的底部向外延伸出水箱底边。水箱置于底端连接板51上且水箱底边插入该容纳区域内,通过几个底座50的配合既能够限制水箱的垂向移动,又能够限制水箱的水平移动,进而保持水箱稳固。

对于水箱连接组件60,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通过连接件将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相连接的爆炸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水箱连接组件60包括:两个连接件61,两个连接件61围设在第二水箱40顶部外周面。两个连接件61以上述分界线为对称轴对称排布,各自背离第一水箱30的一端相互连接,各自朝向第一水箱30的一端均与水箱安装座32相连。

具体的,连接件61的主体611呈圆弧状,其曲率半径与第二水箱30的半径相匹配,以使主体611贴紧在第二水箱40的外周面。主体6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612,第一连接部612与以第一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垂直,第一连接部61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613。主体612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部614,第二连接部614与以第二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平行,第二连接部614上设有第二连接孔615。

在装配过程中,将两个连接件61围设在第二水箱40的外周面,且相对于上述分界线对称。两个连接件61中的第一连接部612均远离第一水箱30,两个连接部612面接触,第一连接孔613对应同轴,采用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613与螺母配合将两个第一连接部612连接在一起。两个连接件61中的第二连接部614分别与水箱安装座32中的安装部322面接触,且第二连接孔615与安装部322上的螺栓孔对应同轴,采用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615与安装部322上的螺栓孔后与螺母配合将第二连接部614与安装部322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两个连接件61与水箱安装座32相连,进而将第二水箱40与第一水箱30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二水箱40的上部也保持稳固。

除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之外,各水箱与底架10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例如采用截面为“l”形的安装板,其一端与水箱焊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底架相连。

第一水箱30与第二水箱40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在第二水箱40朝向第一水箱30的侧面也设置水箱安装座32,两个水箱中的水箱安装座3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或者,上述水箱连接组件61也可以为一体式的环形箍,其两端与水箱安装座32相连。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内容所提供的车厢,车厢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车厢之间通过车钩连接。通过采用两个水箱均固定于车厢的底架上,两个水箱的之间固定连接,其中的第一水箱与侧墙固定连接,这种方式较好地利用了车厢内的空间。而且,相比于已有技术中将水箱吊装在车厢顶部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将水箱设置在底架上,水箱与底架和侧墙的装配是在车厢内部空间的中部以下区域完成的,操作空间较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装配过程中,仅需两名或三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水箱的装配,无需多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侧墙,与底架相连;

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部与所述侧墙相连;

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侧部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第一水箱中容纳的第一介质水输送给第一用水设备的第一介质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

用于将第二水箱中容纳的第二介质水输送给第二用水设备的第二介质传输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相连;所述第一介质水与第二介质水的成分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沿横向方向排布,第一水箱临近所述侧墙;所述第一水箱朝向侧墙的侧面设有用于与侧墙相连的侧部安装座;所述横向方向为垂直于铁路线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背离侧墙的侧面设有水箱安装座,所述水箱安装座与侧部安装座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第一水箱高于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水箱连接组件与所述水箱安装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围设在第二水箱顶部外周的连接件;

两个连接件各自背离第一水箱的一端相互连接,各自朝向第一水箱的一端分别与水箱安装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的箱体为圆筒形状;

所述连接件的主体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连接件相连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端作为切点的切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水箱安装座相连的第二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第一水箱或第二水箱固定在底架上的底座;

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通过四个底座固定在底架上,四个底座中的其中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一侧,另外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三个底座固定在底架上,三个底座中的一个底座位于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一侧,另外两个底座位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排布方向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平行于底架且用于底架相连的底端连接板,所述底端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

从底端连接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架板;

与所述支架板相连的水箱连接板,与第一水箱或第二水箱的外周面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座包括:

与第一水箱的外周面贴合固定的固定部;

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且用于与水箱连接组件相连的安装部。

10.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及车厢,其中,车厢包括:底架;侧墙,与底架相连;第一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部与所述侧墙相连;第二水箱,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二水箱的侧部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双水箱的轨道车辆及车厢能够降低水箱的装配难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成;马志会;张世俊;邢耀双;于玉超;肖淑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8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