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双层车厢的楼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楼梯、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大量的轨道车辆都是单层车厢,具有重心低、运行速度快等优点。而双层车厢的载客量几乎为单层车厢的两倍,运力较高,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双层车厢的乘坐区分为上下两层,在车厢的端部设有通向上层的楼梯和通向下层的楼梯。由于车厢端部的乘客密度较高,尤其是在上下车的过程中,大量的乘客集中在楼梯上,因此,楼梯需要具有足够强度。

传统的楼梯主要有如下两种结构:

其一,楼梯包括楼梯骨架和踏板,其中,楼梯骨架由多个竖向梁、横向梁和斜向梁构成,其中,多个竖向梁从底层地板向上竖直延伸,斜向梁与各竖向梁的顶端相连,斜向梁与楼梯的延伸方向一致,横向梁连接在两个斜向梁之间。待楼梯骨架安装完毕后,再将分体式的多个踏板安装在楼梯骨架上。上述楼梯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其数量较多,装配时间较长,而且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调整各零部件的位置,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

其二,楼梯包括:形成楼梯台阶主体的不锈钢主板、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楼梯主体左右两侧的不锈钢侧板,主板与两侧的不锈钢侧板焊接在一起。为了保证楼梯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需要在不锈钢主板的底面增加不锈钢加强筋。上述楼梯也包含有多个零部件,装配时间也较长,而且由于焊接的过程会带来热输入,造成整体楼梯的尺寸公差等级较差,因此在装配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多次调整,使得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楼梯、车厢及轨道车辆,能够提高楼梯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梯,用于设置在两层载体的上下两层地板之间;所述楼梯包括:

台阶主体;

左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一侧;

右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另一侧;

用于与上层地板固定的上安装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的顶端;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台阶主体为一体成型;

用于与下层地板固定的下安装座,与所述台阶主体的底端相连。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台阶主体采用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所述纤维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台阶主体具有多个踏面、以及连结上层踏面的外端与下层踏面的内端之间的连结面;所述连结面与上层踏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所述连结面与下层踏面的内端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左侧板的下边沿与踏面和连结面齐平;所述左侧板的上边沿与各所述踏面外端的连线平行;

所述右侧板的下边沿与踏面和连结面齐平;所述右侧板的上边沿与各所述踏面外端的连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延伸出用于搭接在上层地板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为板状结构,与左侧板和/或右侧板共面;所述搭接部的下边沿与所述上层地板接触。

如上所述的楼梯,还包括:

耐火层,设置在所述台阶主体的底面;所述耐火层的形状与所述台阶主体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

不锈钢蒙皮,设置在所述耐火层的底面;所述不锈钢蒙皮的形状与所述耐火层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所述不锈钢蒙皮、耐火层与所述台阶主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耐火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毡、第一隔热耐火毡和第一高分子隔热膜。

如上所述的楼梯,所述耐火层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高分子隔热膜表面的第二隔热耐火毡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包括:

车体;

下层地板,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架上方;

上层地板,设置在车体的中间位置,将车厢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乘坐空间;

通过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端;

如上所述的楼梯,连接在所述上层地板与通过台之间、以及所述通过台与下层地板之间。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厢。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台阶主体、位于台阶主体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台阶主体右侧的右侧板和位于台阶主体顶端的上安装板一体成型,在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将上安装板与上层地板相连,另外采用下安装座连接台阶主体与下层地板即可,装配步骤少,装配过程简单快速,无需进行反复多次的位置调整及定位,能够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俯视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台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安装在车厢内的侧面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安装在车厢内的俯视视图;

图7为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下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耐火层与不锈钢蒙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台阶主体;11-踏面;12-连结面;13-圆弧面;14-底部立面;

2-左侧板;

3-右侧板;31-搭接部;

4-上安装板;

5-下安装座;51-顶板;52-支腿;53-底板;54-底板安装孔;

6-耐火层;61-陶瓷纤维毡;62-第一隔热耐火毡;63-第一高分子隔热膜;64-第二隔热耐火毡;65-第二高分子隔热膜;

7-不锈钢蒙皮;

81-上层地板;

82-下层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梯,用于设置在两层载体的上下两层地板之间。该载体可以为轨道车辆,尤其是具有双层车厢的轨道车辆。除此之外,载体还可以为其它的建筑物中,例如:民宅、商场、临时搭建的多层建筑等。本实施例仅以应用在具有双层车厢的轨道车辆中为例,对楼梯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直接将楼梯应用在其它建筑物上,或者进行适应性地修改后应用在其它建筑物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可设置在轨道车辆的上下两层地板之间,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有两种:其一是下层地板与通过台高度相同,则在上层地板与下层地板之间设置一个楼梯,乘客从车门进入车厢,直接从通过台进入下层乘坐空间,或者从通过台上楼梯进入上层乘坐空间;其二是下层地板低于通过台,则在上层地板与通过台之间设置一个楼梯,在通过台与下层地板之间设置另一个楼梯,乘客从车门进入车厢,通过通过台下楼梯进入下层乘坐空间,上楼梯进入上层乘坐空间。

上面两种方式中,楼梯的顶部与上层地板或通过台相连的方式相同,底部与通过台或下层地板相连的方式相同。由于楼梯的结构为本实施例要重点说明的内容,因此,本实施例将与楼梯顶部相连的结构统称为上层地板,将与楼梯底部相连的结构统称为下层地板,此处的上层地板可以为车厢内的实际上层地板,也可以为通过台;此处的下层地板可以为车厢内的通过台,也可以为实际的下层地板。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俯视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包括:台阶主体1、左侧板2、右侧板3、上安装板4和下安装座5。其中,台阶主体1、左侧板2、右侧板3和上安装板4为一体成型。

台阶主体1的长度方向与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台阶主体1的宽度方向与车厢的横向方向平行。左侧板2位于台阶主体1沿横向方向的一侧,右侧板3位于台阶主体1沿横向方向的另一侧,从图1的视图角度来看,左侧板2位于台阶主体1的左侧,右侧板3位于台阶主体1的右侧。

上安装板4位于台阶主体1的顶端,用于与上层地板固定连接。下安装座5一方面与台阶主体1的底端相连,另一方面与下层地板相连,用于将整个楼梯固定在下层地板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台阶主体、位于台阶主体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台阶主体右侧的右侧板和位于台阶主体顶端的上安装板一体成型,尺寸精度等级较高;而且在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将上安装板与上层地板相连,另外采用下安装座连接台阶主体与下层地板即可,装配步骤少,装配和拆卸过程简单快速,无需进行反复多次的位置调整及定位,能够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

上述台阶主体1、左侧板2、右侧板3和上安装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采用钢板、硬性金属、硬性非金属等材料一体压制形成。或者,也可以采用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例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或采用碳纤维加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采用碳纤维加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一体形成上述台阶主体1、左侧板2、右侧板3和上安装板4,其强度较高。而且,减重效果较为明显,与同样尺寸的金属材料相比,减重量能达到60%。

虽然需要增加开模的工序,但是一旦开模完成,后续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节省的时间远远大于开模所花费的时间,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大大缩短了楼梯的生产和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至于碳纤维加玻璃纤维复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形成楼梯的工艺可参照本领域成熟的技术来实现,本实施例不做具体介绍,也不限定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在楼梯下方设置耐火结构,以达到耐火阻燃的效果。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的爆炸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耐火层6的形状与台阶主体1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贴紧在台阶主体1的底面。不锈钢蒙皮7的形状与耐火层6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贴紧在耐火层6的底面。上述不锈钢蒙皮7、耐火层6与台阶主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

耐火层6具有阻燃、隔热的效果,不锈钢蒙皮7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对其上方的台阶主体1和耐火层6进行支撑,避免台阶主体1受高温熔化后发生塌陷掉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梯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台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安装在车厢内的侧面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安装在车厢内的俯视视图,图7为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7所示,台阶主体1具有多个踏面11和连结面12。踏面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大致呈矩形,各踏面11之间高度不同且相互错开。连结面12连结在上层踏面11的外端与下层踏面11的内端之间。

连结面12与上层踏面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直角,相当于各踏面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没有重合的部分。或者,连结面12与上层踏面1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相当于各踏面11在水平上的投影有部分重合。

连结面12与下层踏面11之间通过圆弧面13过渡,避免连接处的应力过于集中。另外,连结面12与上层踏面11之间也可以通过圆弧面过渡。

左侧板2的下边沿与踏面11和连结面12齐平,左侧板2的上边沿与各踏面11的外端连线平行。右侧板3的下边沿与踏面11和连结面12齐平,右侧板3的上边沿与各踏面11的外端连线平行。使得左侧板2、右侧板3与台阶主体1围成一个行走通道。

在左侧板2、右侧板3上可设置凹陷区域或凸出区域,用于提高强度。凹陷区域或凸出区域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形状。

在右侧板3的顶部设置有搭接部31,用于搭接在上层地板81上。搭接部31为板状结构,与右侧板3共面。搭接部31的下边沿与上层地板81接触。或者,也可以在左侧板2的顶部设置搭接部,也可以在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顶部都设置搭接部。

上安装板4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台阶主体1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搭接在上层地板81上。上安装板4设置有螺栓孔,可通过螺栓与上层地板81进行固定。

台阶主体1的底端形成有竖直向下的底部立面14,一方面可以遮挡楼梯的底部空间,另一方面用于与下安装座5的形状相匹配,以与下层地板82进行安装。

上述台阶主体1通过下安装座5与下层地板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安装座5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下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安装座5包括顶板51、支腿52和底板53。其中,底板53的数量为两个,其上设置有底板安装孔54,可通过螺栓固定至下层地板82上。支腿5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每个支腿52的底端与底板53相连,顶端与顶板51相连。顶板51连接在两个支腿52之间。

耐火层6的底部与台阶主体1之间预留一定的安装空间,下安装座5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下安装座5与台阶主体1通过二次共胶结的工艺固化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顶板51的上表面与台阶主体1接触,底板53与下层地板8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底板安装孔54可以为长圆孔,可以调节台阶主体1与下层地板之间的安装位置,补偿台阶主体1的制造尺寸偏差。

上述耐火层6可采用耐高温、阻燃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耐火层6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毡、第一隔热耐火毡和第一高分子隔热膜,陶瓷纤维毡与不锈钢蒙皮7接触。其中,陶瓷纤维毡的导热能力较差,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减慢楼梯下方的热量向上传递的速度。第一隔热耐火毡的隔热效果和阻燃效果都比较好,起到了减慢热传递速度和阻燃的作用。第一高分子隔热膜的隔热效果较好,减慢楼梯上方的热量向下传递的速度。

进一步的,耐火层6还包括:第二隔热耐火毡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第二隔热耐火毡设置在第一高分子隔热膜的表面,第二高分子隔热膜设置在第二隔热耐火毡的表面,加强隔热阻燃的效果。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中耐火层与不锈钢蒙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从下向上依次为:不锈钢蒙皮7、陶瓷纤维毡61、第一隔热耐火毡62、第一高分子隔热膜63、第二隔热耐火毡64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65。第二隔热耐火毡64与第一隔热耐火毡62的材料和结构相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65与第一高分子隔热膜63的材料和结构相同。

上述陶瓷纤维毡61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纤维状的结构,也可以掺杂其它隔热效果好的材料形成复合纤维状的结构。第一隔热耐火毡62和第二隔热耐火毡64采用隔热耐火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第一高分子隔热膜63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65为高分子材料,其隔热性能较好,具体可采用本领域已有的材料来实现。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案中,不锈钢蒙皮7的厚度可以为0.2mm-0.4mm。耐火层6包括一层陶瓷纤维毡、两层隔热耐火毡及两层高分子隔热膜。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各层的顺序和数量可以根据设计进行调整,每一层的厚度也可以根据设计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能够应用上述楼梯。具体的,车厢包括:车体、下层地板、上层地板和通过台。其中,下层地板设置在车体的底架上方,上层地板设置在车体的中间位置,将车厢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乘坐空间。通过台设置在车体的纵向两端。上述内容所提供的楼梯可以连接在上层地板与通过台之间,以及连接在通过台与下层地板之间。

上述车厢中,通过将台阶主体、位于台阶主体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台阶主体右侧的右侧板和位于台阶主体顶端的上安装板一体成型,在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将上安装板与上层地板相连,另外采用下安装座连接台阶主体与下层地板即可,装配步骤少,装配过程简单快速,无需进行反复多次的位置调整及定位,能够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一节上述车厢,各车厢串接在一起,具备与上述车厢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楼梯,用于设置在两层载体的上下两层地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包括:

台阶主体;

左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一侧;

右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另一侧;

用于与上层地板固定的上安装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的顶端;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台阶主体为一体成型;

用于与下层地板固定的下安装座,与所述台阶主体的底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台阶主体采用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所述纤维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主体具有多个踏面、以及连结上层踏面的外端与下层踏面的内端之间的连结面;所述连结面与上层踏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所述连结面与下层踏面的内端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下边沿与踏面和连结面齐平;所述左侧板的上边沿与各所述踏面外端的连线平行;

所述右侧板的下边沿与踏面和连结面齐平;所述右侧板的上边沿与各所述踏面外端的连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或右侧板的顶部延伸出用于搭接在上层地板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为板状结构,与左侧板和/或右侧板共面;所述搭接部的下边沿与所述上层地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耐火层,设置在所述台阶主体的底面;所述耐火层的形状与所述台阶主体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

不锈钢蒙皮,设置在所述耐火层的底面;所述不锈钢蒙皮的形状与所述耐火层的形状变化规律一致;所述不锈钢蒙皮、耐火层与所述台阶主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毡、第一隔热耐火毡和第一高分子隔热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高分子隔热膜表面的第二隔热耐火毡和第二高分子隔热膜。

9.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下层地板,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架上方;

上层地板,设置在车体的中间位置,将车厢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乘坐空间;

通过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端;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楼梯,连接在所述上层地板与通过台之间、以及所述通过台与下层地板之间。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车厢及轨道车辆,其中,楼梯用于设置在两层载体的上下两层地板之间,该楼梯包括:台阶主体;左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一侧;右侧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沿横向方向的另一侧;用于与上层地板固定的上安装板,位于所述台阶主体的顶端;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右侧板、左侧板、台阶主体为一体成型;用于与下层地板固定的下安装座,与所述台阶主体的底端相连。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楼梯、车厢及轨道车辆能够提高楼梯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管全梅;郭金城;杜鹏成;陈贺久;武娟娟;王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8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