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客车行李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各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发展,轨道交通车辆的各种部件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强烈,现有动车组行李柜均由胶合板制成,美观性较差,并且重量很大,与实用性不成正比,多数安装于车辆的端部,少数安装于客室内的行李柜外观笨拙,难以给旅客良好的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动车组行李柜存在的重量大、美观性较差、实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包括间壁侧壁板、行李柜壁板、至少三个铝制连杆、门槛、行李架和三个辅助定位座;行李柜壁板由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构成,钢化玻璃板通过螺栓和橡胶垫圈与铝框架固连,橡胶垫圈位于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之间;至少三个铝制连杆上下平行设置,它们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行李柜壁板垂直固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间壁侧壁板垂直固连;门槛平行于铝制连杆设置,门槛的一端与行李柜壁板的底部垂直固连,另一端与间壁侧壁板的底部垂直固连;两个辅助定位座分别固连在行李柜壁板与间壁侧壁板上,二者的支撑面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第三个辅助定位座固连在间壁侧壁板上,且固连在间壁侧壁板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的支撑面位置相互垂直;行李架为矩形铝框架,行李架的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与间壁侧壁板转动连接,行李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与行李柜壁板的铝框架转动连接;行李架水平放置时,通过行李柜壁板与间壁侧壁板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支撑定位;行李架竖直放置时,通过间壁侧壁板上的第三个辅助定位座支撑定位。
上述辅助定位座包括支撑座、定位销和定位拉簧,支撑座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支撑行李架的弧形凹槽,定位拉簧的一端固连在支撑座上部的外侧,定位销的前部穿过定位拉簧与支撑座的一侧,定位销的后部与定位拉簧的另一端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行李柜既满足了乘客的行李存放需求,大大的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又改善了传统行李柜的外观形象,同时达到了减重的要求。车辆运行过程中,此行李柜以整体框架式结构利用橡胶垫圈与钢化玻璃板相隔,避免了异响的产生,检修过程中便于拆卸更换重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在行李架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在行李架竖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李架和加强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定位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包括:间壁侧壁板1、行李柜壁板2、三个表面氧化处理的铝制连杆3、门槛4、行李架5和三个辅助定位座6;行李柜壁板2由表面氧化处理的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构成,钢化玻璃板通过螺栓和橡胶垫圈与铝框架固连,橡胶垫圈位于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之间,可以保证车辆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异响。
三个铝制连杆3上下平行设置,它们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行李柜壁板2垂直固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间壁侧壁板1垂直固连;门槛4平行于铝制连杆3设置,门槛4的一端与行李柜壁板2的底部垂直固连,另一端与间壁侧壁板1的底部垂直固连。门槛4不仅能够限制行李箱的自由移动,同时能将间壁侧壁板1与行李柜壁板2之间相连,保证行李柜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两个辅助定位座6分别固连在行李柜壁板2与间壁侧壁板1上,二者的支撑面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第三个辅助定位座6固连在间壁侧壁板1上,且固连在间壁侧壁板1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6的支撑面位置相互垂直。
行李架5为表面氧化处理的矩形铝框架,行李架5的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7与间壁侧壁板1转动连接,行李架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7与行李柜壁板2的铝框架转动连接;行李架5水平放置时,通过行李柜壁板2与间壁侧壁板1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6支撑定位,以足够的强度承受上部存放的行李;行李架5竖直放置时,通过间壁侧壁板1上的第三个辅助定位座6支撑定位,此时行李柜下部可以存放较大的行李箱。
如图7和图8所示,辅助定位座6包括支撑座6-1、定位销6-2和定位拉簧6-3,支撑座6-1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支撑行李架5的弧形凹槽6-1-1,定位拉簧6-3的一端固连在支撑座6-1上部的外侧,定位销6-2的前部穿过定位拉簧6-3与支撑座6-1的一侧,定位销6-2的后部与定位拉簧6-3的另一端固连。使用时,用手将定位销6-2向外拉出弧形凹槽6-1-1,定位拉簧6-3被拉长,将行李架5的侧梁放在弧形凹槽6-1-1内,然后,松开定位销6-2,在定位拉簧6-3的拉力作用下,定位销6-2重新伸入弧形凹槽6-1-1内,将行李架5的侧梁顶紧定位。
1.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包括间壁侧壁板(1),其特征在于,该行李柜还包括行李柜壁板(2)、至少三个铝制连杆(3)、门槛(4)、行李架(5)和三个辅助定位座(6);
行李柜壁板(2)由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构成,钢化玻璃板通过螺栓和橡胶垫圈与铝框架固连,橡胶垫圈位于铝框架和钢化玻璃板之间;
至少三个铝制连杆(3)上下平行设置,它们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行李柜壁板(2)垂直固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间壁侧壁板(1)垂直固连;
门槛(4)平行于铝制连杆(3)设置,门槛(4)的一端与行李柜壁板(2)的底部垂直固连,另一端与间壁侧壁板(1)的底部垂直固连;
两个辅助定位座(6)分别固连在行李柜壁板(2)与间壁侧壁板(1)上,二者的支撑面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第三个辅助定位座(6)固连在间壁侧壁板(1)上,且固连在间壁侧壁板(1)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6)的支撑面位置相互垂直;
行李架(5)为矩形铝框架,行李架(5)的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7)与间壁侧壁板(1)转动连接,行李架(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加强垫板(7)与行李柜壁板(2)的铝框架转动连接;行李架(5)水平放置时,通过行李柜壁板(2)与间壁侧壁板(1)上的两个辅助定位座(6)支撑定位;行李架(5)竖直放置时,通过间壁侧壁板(1)上的第三个辅助定位座(6)支撑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座(6)包括支撑座(6-1)、定位销(6-2)和定位拉簧(6-3),支撑座(6-1)的上部设有一个用于支撑行李架(5)的弧形凹槽(6-1-1),定位拉簧(6-3)的一端固连在支撑座(6-1)上部的外侧,定位销(6-2)的前部穿过定位拉簧(6-3)与支撑座(6-1)的一侧,定位销(6-2)的后部与定位拉簧(6-3)的另一端固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