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6


本申请涉及铁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铁路接触网立柱上安装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常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经受风雨冻融等各种恶劣自然环境以及列车重荷载的作用,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持续磨损,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产生变形,也会使得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地发生变化。加强线路检测管理,掌握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测线路状态,成为确保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现行的铁路线路检测方法,是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通过测量小车测量轨道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可以作为轨道测量小车的基准控制点和起算点来检测轨道几何参数轨距、轨向、超高等,通过轨道参数的数值可以精准确定轨道的平顺性,保证列车高速平稳行驶。

轨道控制点则是通过强制对中装置安装在铁路沿线的接触网立柱上。接触网立柱是截面为工字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两个外立柱1和外立柱1之间的中间立柱2,中间立柱2上间隔设置圆孔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接触网立柱上设置井字型(如图3所示)或者半包围型(如图4所示)的强制对中装置,然后将轨道控制点安装在强制对中装置上,以实现对轨道控制点检测。

井字型强制对中装置主要采用两个井字型支架4和两根长螺杆5组成,其对中孔位于其中一个支架的中央,两根长螺杆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将对中装置固定在接触网立柱上。本强制对中装置的缺点是,1)装置的支架和长螺杆将立柱包围住,当维修工人爬上立柱对对接触网进行维修时,很容易踩到长螺杆或支架,造成对中装置下滑,从而影响测量精度;2)长螺杆和螺母由于存在很大的紧固力,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容易发生松动,也会造成对中装置的下滑,影响测量精度。

半包围型强制对中装置采用一个半包围型支架6和一根弧形螺杆7组成,其对中孔位于半包围型支架6的中央,弧形螺杆7穿过接触网立柱中间的圆孔,两端采用螺母进行紧固,该强制对中装置只能固定在立柱的圆孔处,其高度受限于立柱某一圆孔的高度,因此,该类型强制对中装置的缺点是:1)高度无法根据检测需求调整,当高度不满足测量要求时,将影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本装置的螺杆和螺母存在较大的紧固力,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容易发生松动,也会造成对中装置的下滑,进而影响测量精度。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强制对中装置,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实现根据需求调节设置高度,且便于施工人员对立柱施工检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强制对中装置,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实现根据需求调节设置高度,且便于施工人员对安装强制对中装置的立柱进行施工检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用于贴合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

第一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

第二臂,与所述第二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

所述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所述接触网立柱上;

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

优选地,所述基座内侧面上设有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开槽。

优选地,所述开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基座。

优选地,所述开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开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非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非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基座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臂的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臂的非连接段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

优选地,所述卡具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基座中部设有沿所述基座厚度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至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卡具还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第二连接端和防水帽,所述防水帽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所述卡具外侧的端面开设的内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沿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长度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长度为28~30c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高度相等,均为25~35m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厚度相等,均为5~15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围绕接触网立柱一侧外立柱的外立面、侧立面和内立面,通过多个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基座紧密贴合外立面,装置整体受力更均匀,从而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而且通过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在外立柱上,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强制对中装置的高度;强制对中装置体积更小巧,仅占用接触网立柱一侧的外立柱,不影响施工人员攀爬接触网立柱维修施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接触网立柱的侧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接触网立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接触网立柱上采用井字型设置的强制对中装置结构视图;

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接触网立柱上采用半包围型设置的强制对中装置结构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在接触网立柱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强制对中装置的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立柱;2-中间立柱;3-圆孔;4-井字型支架;5-长螺杆;6-半包围型支架;7-弧形螺杆;

10-基座,110-开槽;120-通孔;20-第一臂;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非连接段;30-第二臂;31-第二连接段;32-第二非连接段;40-卡具;41-第一连接端;42-第二连接端;43-防水帽;44-密封垫片;50-紧固螺杆;60-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第一臂、第二臂,三者围绕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与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截面轮廓相匹配,并通过第一臂、第二臂上的紧固螺杆顶紧卡套在外立柱上,该强制对中装之可以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并且通过旋拧紧固螺杆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设置高度,而且该强制对中装置只安装于接触网立柱的一个外立柱上,不影响施工人员攀爬接触网立柱对接触网立柱进行施工检修。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将两个外立柱上互相背对的面积较大的面定义为外立面,两个外立柱上相对的内侧立面定义为内立面,每个外立柱上相对的两个面积较小的立面定义为侧立面;对于强制对中装置,如图5所示,基座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其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定义为其厚度方向,如图6所示,基座的上下方向定义为其高度方向,第一臂、第二臂的方向表述与基座相适应,基座的上表面定义为外侧面,下表面定义为内侧面。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制对中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基座10,和连接于基座两端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臂20、第二臂30,并且,第一臂20、第二臂30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紧固螺杆50,紧固螺杆50与第一臂20、第二臂30均分别为螺纹配合,在将强制对中装置设置在接触网立柱时,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旋拧紧固螺杆50至其顶紧接触网立柱,具体地,第一臂20上的紧固螺杆50分别顶紧外立柱相应一侧的侧立面和内立面,第二臂30上的紧固螺杆50分别顶紧外立柱相应一侧的侧立面和内立面,以便将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接触网立柱上,安装后,强制对中装置的基座贴合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外立面。

如图7所示,基座10、第一臂20、第二臂30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在该实施例中,强制对中装置的第一臂20与基座10可拆卸连接,第二臂30与基座1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臂20包括第一连接段21和第一非连接段22,第一连接段21和第一非连接段22相互之间呈钝角v型且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21通过连接螺栓60与基座10可拆卸连接。第二臂30包括第二连接段31和第二非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31和第二非连接段32相互之间呈钝角v型且固定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二臂30与基座1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臂20上设有2个紧固螺杆50,沿第一臂的长度方向分别布置在连接段21和非连接段22上,第二臂30上相应也设有2个紧固螺杆50,沿第二臂的长度方向分别布置在连接段31和非连接段32上。

在接触网立柱上进行安装时,可以将基座10和第二臂30组成一体式结构扣在接触网立柱的安装位置,然后将第一臂20对接该一体式结构,然后在连接段21与基座10的对接处通过连接螺栓60固定连接,然后将紧固螺杆50旋拧至顶紧接触网立柱,使得强制对中装置牢固稳定地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

该实施例中,基座10和第二臂30组成的一体式结构优选采用不锈钢板弯折成型,第一臂20可以是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在成型加工时,可以在不锈钢板弯折处预先开挖70°~90°的v型槽,弯折后在弯折处采用氩弧焊的方式焊接,焊料为不锈钢焊料,强制对中装置整体均采用不锈钢,以便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

基座的长度通常为28~30cm,例如可以是28cm、29cm、30cm,基座10、第一臂20、第二臂30的高度相等均为25~35mm,例如可以是25mm、30mm、35mm,三者的厚度也相等,均为5~15mm,例如可以是5mm、8mm、10mm、15mm。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基座10的内侧面上设有沿基座10长度方向的两条开槽110,两条开槽110沿长度方向贯穿基座10并在基座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该开槽110增大基座10与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接触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强制对中装置更牢固的安装在接触网立柱上。如图6,该实施例中的贯穿型开槽的宽度(上下方向宽度)为1~5mm,优选为4mm,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mm,优选为2m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开设多个长度为10~30mm的非贯穿型开槽,优选15mm,宽度、深度可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同,非贯穿型开槽在基座内侧面阵列布置,相邻两行之间的开槽相互错开,在基座长度方向上形成错位排列。

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还包括卡具。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在基座10的中部开设有沿基座厚度延伸的通孔120,通孔120内开设内螺纹,卡具40包括第一连接端41,第一连接端41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至基座10的通孔120。为了使卡具40与基座10连接更牢固,在螺纹连接后还可以在连接处采用焊接处理加固。卡具40还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未示出)的第二连接端42和防水帽43,第二连接端42包括卡具40外侧的端面开设的内螺纹孔,轨道控制点可以通过该内螺纹孔连接至卡具40的第二连接端42。防水帽43扣设于第二连接端42外周面上,优选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防水帽43与第二连接端42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垫片44,防水帽可以减少液体、尘土等进入第二连接端内,密封垫片可以提升防水帽的密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具的第二连接端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相应的根据具体连接方式确定是否采用防水帽。

本实施例中强制对中装置的紧固螺杆、连接螺栓均优选采用内六角螺栓,内六角螺栓的端部可以嵌入到第一臂、第二臂内部,避免施工人员误碰等外部环境影响螺栓连接牢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围绕接触网立柱一侧外立柱的外立面、侧立面和内立面,通过多个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基座紧密贴合外立面,装置整体受力更均匀,从而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而且通过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在外立柱上,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强制对中装置的高度;强制对中装置体积更小巧,仅占用接触网立柱一侧的外立柱,不影响施工人员攀爬接触网立柱维修施工。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虽然强制对中装置的第一臂与基座为可拆卸连接,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臂与第二臂中其一或者二者均与基座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到接触网立柱即可,并不限定是第一臂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强制对中装置第一臂、第二臂上均设置两个紧固螺杆,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求,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紧固螺杆,分别布置在其连接段和非连接段即可,紧固螺杆的布置排列方式亦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开槽的尺寸为针对现有的接触网立柱的尺寸设定的优选尺寸或尺寸范围,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做出变化,对此本申请亦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卡具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是为了实现强制对中装置的强度和防腐蚀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材质制造。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用于贴合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

第一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

第二臂,与所述第二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

所述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所述接触网立柱上;

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侧面上设有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开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非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非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基座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连接段及所述第二非连接段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具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基座中部设有沿所述基座厚度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至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具还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第二连接端和防水帽,所述防水帽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所述卡具外侧的端面开设的内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沿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长度方向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长度为28~30c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高度相等,均为25~35m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厚度相等,均为5~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用于贴合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第一臂,固定连接于基座的一端;第二臂,与第二臂对称设置在基座的另一端;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基座可拆卸连接;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紧固螺杆与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紧固螺杆将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接触网立柱上;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该强制对中装置通过多个紧固螺杆顶紧接触网立柱实现牢固稳定安装,且安装高度可调,不影响维修人员攀爬施工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汤友富;周云;邹文静;王春芳;王旭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6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