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搬运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石材搬运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化工程项目增多,园林石材铺装也越来越多,在铺贴过程难免要把石材进行一定运距的搬运,多采用人工抬移,对于体量重的人员搬移就会吃不消,速度慢;或者用带有夹具的推车进行搬运,现有的推车一般是在车轮上设置车架,在车架上固定一根横杆,在横杆一端安装夹具,搬运石材时利用杠杠原理,以车架作为支点,利用夹具夹住石块,人再从横杆的另一端压下横杆使石块被抬起,从而实现运输目的。然而,现有的园林石材铺装中,经常会有各种规格的石材需要搬运,且园林中某些地方施工空间狭小,而现有的石材搬运推车的横杆一般是直接焊死固定在车架上,对于需要搬运较大石头时,为了节省人力,需要使用横杆较长的推车,而在搬运不大的石头且施工空间狭小时,横杆较长的推车明显不适用,所以现有的石材搬运推车存在适应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石材搬运推车,能够使用于搬运各种规格尺寸的石块,同时能够满足在施工空间较为狭小的情况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包括移动轮体、支撑柱、平衡杆本体和夹具,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轮体和所述平衡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中部,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手握端和吊装端,所述夹具固定连接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吊装端,所述平衡本体包括平衡杆和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自由穿过所述套筒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具包括吊绳、吊环、拉环、夹力臂和夹板,所述吊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装端和所述吊环连接,所述拉环、夹力臂和夹板分别有两个;所述夹力臂上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两端分别连接夹持部和摇摆部,每一所述夹力臂的摇摆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分别开有允许所述拉环穿过的拉环孔,每一所述夹力臂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拉环与所述吊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力臂的摇摆部的中部铰接,每一所述夹力臂的夹持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位于所述夹力臂的内侧。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夹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为仿生吸附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与所述夹力臂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斜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将所述平衡杆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移动轮体包括两个移动轮,两个所述移动轮之间连接有轮轴,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轮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斜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材搬运推车,方便人工搬运石材,包括移动轮体、支撑柱、平衡杆本体和夹具,平衡本体包括平衡杆和套筒,套筒固定于支撑柱上,平衡杆可自由穿过套筒内部,以此,使用在搬运石材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平衡杆,例如,在搬运大块石头时,为了节省人力,可将长度较长的平衡杆安装到套筒上;在施工空间较为狭小,较长的平衡杆不适用时,可将长度较短的平衡杆安装到套筒上,以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石材搬运推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石材搬运推车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结构说明:1移动轮体、11移动轮、12轮轴、21平衡杆、22套筒、221固定螺栓、222第一支撑斜杆、23手握端、24吊装端、3支撑柱、31第二支撑斜杆、4夹具、41吊绳、42吊环、43拉环、44夹力臂、441弯折部、442摇摆部、443夹持部、444拉环孔、445销钉、446夹板、447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包括移动轮体1、支撑柱3、平衡杆本体和夹具4,所述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轮体1和所述平衡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中部,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手握端23和吊装端24,所述夹,4固定连接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吊装端24,所述平衡本体包括平衡杆21和套筒22,所述套筒22与所述支撑柱3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21自由穿过所述套筒22内部。

具体的,所述夹具4包括吊绳41、吊环42、拉环43、夹力臂44和夹板446,所述吊绳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装端24和所述吊环42连接,所述拉环43、夹力臂44和夹板446分别有两个;所述夹力臂44上设有弯折部441,所述弯折部441两端分别连接夹持部443和摇摆部442,每一所述夹力臂44的摇摆部442远离所述弯折部443的一端分别开有允许所述拉环43穿过的拉环孔444,每一所述夹力臂44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拉环43与所述吊环42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力臂44的摇摆部442的中部通过销钉445铰接,每一所述夹力臂44的夹持部443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夹板446,两个所述夹板446位于所述夹力臂44的内侧。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石块的左右两壁面置于两个夹板446之间,将平衡杆本体的手握端23下压,由于杠杠原理,吊装端24将上抬,此时夹具4被往上拉起,由于夹板446与石块表面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将对夹板446的上抬起到阻力作用,而由于吊环42上升,此时将拉动拉环43上升,进而夹力臂44上端将由于上抬而往内侧收紧,此时夹持部443也将往内收紧,此时夹板446为石块提供了一个水平方向的夹紧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以此实现夹紧石块搬运石块的目的。本方案结构简单,且夹紧力好,使用方便。

具体的,每一所述夹板44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447,所述橡胶垫447的表面为仿生吸附结构设计。设置橡胶垫447能够有效增大夹板446与石块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夹紧力,在橡胶垫447表面设置仿生吸附结构,对于石块壁面较为光滑的石块,也能提供良好的吸附效果,保证夹持稳固。

具体的,所述夹板446与所述夹力臂44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将夹板446铰接在夹力臂44上,此时夹板446可相对夹力臂44摆动,由于夹持不同体积的石块,夹力臂44张开的夹角也会不同,而由于夹板446可相对夹力臂44摆动,那么此时无论夹力臂44张开的夹角多大,夹块446的表面总能保持与石块壁面平行,以此保证增大夹块446与石块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保证夹持效果。

具体的,所述套筒22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斜杆222。设置第一斜支撑杆222能够提高套筒22与支撑柱3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套筒22的侧壁上开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221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将所述平衡杆21锁紧固定。以此能够将平衡杆21锁紧在套筒22上,防止搬运石块的过程中平衡杆21滑移。

具体的,所述移动轮体1包括两个移动轮11,两个所述移动轮11之间连接有轮轴12,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轮轴12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轴12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斜杆31。设置两个移动轮11能够保证推车稳定,设置第二支撑斜杆31能够保证轮轴12与支撑柱3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包括移动轮体、支撑柱、平衡杆本体和夹具,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轮体和所述平衡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中部,所述平衡杆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手握端和吊装端,所述夹具固定连接于所述平衡杆本体的吊装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本体包括平衡杆和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自由穿过所述套筒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吊绳、吊环、拉环、夹力臂和夹板,所述吊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装端和所述吊环连接,所述拉环、夹力臂和夹板分别有两个;所述夹力臂上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两端分别连接夹持部和摇摆部,每一所述夹力臂的摇摆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分别开有允许所述拉环穿过的拉环孔,每一所述夹力臂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拉环与所述吊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力臂的摇摆部的中部铰接,每一所述夹力臂的夹持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位于所述夹力臂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为仿生吸附结构设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与所述夹力臂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斜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有螺纹通孔,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将所述平衡杆锁紧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材搬运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体包括两个移动轮,两个所述移动轮之间连接有轮轴,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轮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斜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石材搬运推车,方便人工搬运石材,包括移动轮体、支撑柱、平衡杆本体和夹具,平衡本体包括平衡杆和套筒,套筒固定于支撑柱上,平衡杆可自由穿过套筒内部,以此,使用在搬运石材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平衡杆,例如,在搬运大块石头时,为了节省人力,可将长度较长的平衡杆安装到套筒上;在施工空间较为狭小,较长的平衡杆不适用时,可将长度较短的平衡杆安装到套筒上,以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才;谢宗明;董明康;罗伟聪;严过房;黄勇;汪晓丽;谢雪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6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