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预制装配式墙板因其具有体轻、节能、不燃、隔声、抗震、高强、施工安装方便快捷等优点,收到设计、施工部门及广大用户的普遍欢迎,使其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施工过程中安装墙板是现阶段一个技术难题,在现有技术的背景下墙板的安装一般采用吊机吊装或者人工搬运安装的方式,使用吊机吊装的局限性较大,因为吊机体积大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安装,且使用吊机的成本投入较大;另一方面若采用人工安装,墙板尺寸较大且墙板重约300公斤左右,如果采用现行的人工搬运安装,只得全靠人托肩扛,安装需7-8人,且破损率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装费用高;另外对于短距离墙体调整一般通过人工撬棍的方法移动墙板,容易造成墙体的破损,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简易实用的墙板安装工具来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省力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包括底座、桁架体和挂杆,底座下面设置有滚轮,桁架体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两根挂杆水平固定在桁架体顶部,挂杆的外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上安装有卡扣。
优选地,底座上还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地,底座上还设置有推动扶手;
优选地,推动扶手与桁架体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底座由矩形钢管或槽钢焊接而成,桁架体由圆钢管或方钢管焊接而成;
优选地,滚轮车轮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优选地,卡扣为u型卡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装置来搬运墙板,大大减少了工人数量,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装置可以在较小空间内进行操作,解决了狭小空间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卡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桁架体;3、挂杆;4、滚轮;5、卡扣;6、配重块;7、推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包括底座1、桁架体2和挂杆3,底座为矩形框架结构,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4,桁架体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两根挂杆水平固定在桁架体顶部,挂杆的最外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上安装有卡扣5,卡扣可拆卸。底座上还设置有配重块6。根据墙板重量的不同,可以更换不同的配重块。
如图2所示,使用时,在墙板上打两个洞,先将挂杆最外端的卡扣拆除,然后通过两个洞将墙板挂在两根挂杆上,然后再将卡扣安装上。
卡扣的作用是防止运输过程中墙板从挂杆上脱落,只要能起到上述作用,形式不限,比如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u型卡扣。选择打洞位置的时候要确保墙板底部不会与车轮发生干涉。
将墙板运送到指定位置后,现场将两个洞补起来即可。
为了方便推动搬运装置,底座上还设置有推动扶手7,推动扶手与桁架体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以增强推动扶手的稳定性。
底座由矩形钢管或槽钢焊接而成,桁架体由圆钢管或方钢管焊接而成。滚轮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桁架体(2)和挂杆(3),底座(1)下面设置有滚轮(4),桁架体(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两根挂杆(3)水平固定在桁架体(2)顶部,挂杆(3)的外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上安装有卡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还设置有配重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还设置有推动扶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扶手(7)与桁架体(2)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由矩形钢管或槽钢焊接而成,桁架体(2)由圆钢管或方钢管焊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滚轮(4)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5)为u型卡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