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变电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和附近区域中都会设置电杆,而电杆套筒在电杆的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增加电杆套筒能够有效提升沿海等大风地区输配电线电缆防风抗风能力,能够有效在风区、沙地、水田、滩涂等地区建设、改造及应急抢修。现有的电杆套筒多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但由于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和各种人为因素,导致无法保证电杆套筒的制作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同时施工人员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地区地质对电杆套筒的抗压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对电杆套筒进行抗压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缺少能够比较完善的对电杆套筒进行抗压试验的装置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电杆套筒抗压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装置和结构,利用锅板垫板对电杆套筒的内孔壁进行抗压试验,并且通过抗压试验传感器和plc控制器能够对试验的压力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施工地区地质对电杆套筒的抗压能力要求的同时保证电杆套筒的制作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包括底座、支撑梁、顶梁、硬木垫块、电杆套筒、锅板垫板、垫高板、抗压试验机、抗压试验压头、抗压试验传感器、信号线和plc控制器;所述底座顶部四角设置有所述支撑梁,所述底座正面和后面两根所述支撑梁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梁,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撑梁中间设置有所述硬木垫块,所述硬木垫块顶部与所述电杆套筒相配合,所述电杆套筒内孔底部设置有所述锅板垫板,所述锅板垫板顶部设置有所述垫高板,所述垫高板由多层垫板组成,所述垫高板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机,所述抗压试验机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压头,所述抗压试验压头通过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与所述顶梁相连接,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和所述顶梁均为工字形梁,且在所述支撑梁和所述顶梁中间设置有加强肋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支撑梁和所述顶梁的承压能力,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处和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顶梁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能够提高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顶梁的安装强度和牢固程度。

优选的,所述锅板垫板与所述电杆套筒内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能够减小所述锅板垫板在工作过程中对所述电杆套筒内孔造成的损伤和起防滑作用。

优选的,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与所述顶梁连接处设置有垫块,能够有效防止工作过程中压力太大对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和所述顶梁造成损伤或破坏。

优选的,所述锅板垫板两端设置有吊环,能够对所述锅板垫板进行吊装,减小人工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装置和结构,利用锅板垫板对电杆套筒的内孔壁进行抗压试验,并且通过抗压试验传感器和plc控制器能够对试验的压力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施工地区地质对电杆套筒的抗压能力要求的同时保证电杆套筒的制作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的右视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梁;3、顶梁;4、硬木垫块;5、电杆套筒;6、锅板垫板;7、垫高板;8、抗压试验机;9、抗压试验压头;10、抗压试验传感器;11、信号线;12、plc控制器;13、加强板;14、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并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包括底座1、支撑梁2、顶梁3、硬木垫块4、电杆套筒5、锅板垫板6、垫高板7、抗压试验机8、抗压试验压头9、抗压试验传感器10、信号线11和plc控制器12;所述底座1顶部四角设置有所述支撑梁2,所述底座1正面和后面两根所述支撑梁2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梁3,所述底座1在所述支撑梁2中间设置有所述硬木垫块4,所述硬木垫块4顶部与所述电杆套筒5相配合,所述电杆套筒5内孔底部设置有所述锅板垫板6,所述锅板垫板6顶部设置有所述垫高板7,所述垫高板7由多层垫板组成,所述垫高板7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机8,所述抗压试验机8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头9,所述抗压试验压头9通过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10与所述顶梁3相连接,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10通过所述信号线11与所述plc控制器12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2和所述顶梁3均为工字形梁,且在所述支撑梁2和所述顶梁3中间设置有加强肋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支撑梁2和所述顶梁3的承压能力,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梁2连接处和所述支撑梁2与所述顶梁3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能够提高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梁2和所述支撑梁2与所述顶梁3的安装强度和牢固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锅板垫板6与所述电杆套筒5内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能够减小所述锅板垫板6在工作过程中对所述电杆套筒5内孔造成的损伤和起防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10与所述顶梁3连接处设置有垫块,能够有效防止工作过程中压力太大对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10和所述顶梁3造成损伤或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锅板垫板6两端设置有吊环,能够对所述锅板垫板6进行吊装,减小人工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或工作原理:通过焊接将底座1、支撑梁2和顶梁3焊接为一个整体,并在底座1与支撑梁2连接处和支撑梁2与顶梁3连接处焊接加强板,提高试验架整体安装强度和牢固程度,然后在底座1表面放置与顶梁3平行的硬木垫块4,接着通过吊装将电杆套筒5放置在硬木垫块4上的凹槽内进行固定,先在电杆套筒5内孔底部放置橡胶垫,然后通过锅板垫板6两端设置的吊环可人工搬运或者吊装,将锅板垫板6放入电杆套筒5内孔中,然后通过在锅板垫板6两端顶部放置垫高板7将抗压试验机8、抗压试验压头9和抗压试验传感器10与顶梁3相接触并固定好位置,启动抗压试验机8,通过抗压试验压头9和抗压试验传感器10对顶梁3施压,然后顶梁3把压力反馈给锅板垫板6底部的电杆套筒5,最后将压力传给电杆套筒5的内孔壁,在抗压试验机8中设定不同加载载荷,这样就可以使得电杆套筒5的内孔壁受到一定压力,模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杆套筒5的内孔壁受到不同施工地区地质的压力,也可以通过plc控制器12给抗压试验机8设置载荷变化曲线,使电杆套筒5的内孔壁受到的载荷根据时间变化,达到一定龄期后,可持续提高载荷直至电杆套筒5被破坏,可以计算最大载荷等数据,最后抗压试验传感器10收集的数据通过信号线11传给plc控制器12进行分析处理。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装置和结构,利用锅板垫板对电杆套筒的内孔壁进行抗压试验,并且通过抗压试验传感器和plc控制器能够对试验的压力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施工地区地质对电杆套筒的抗压能力要求的同时保证电杆套筒的制作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梁、顶梁、硬木垫块、电杆套筒、锅板垫板、垫高板、抗压试验机、抗压试验压头、抗压试验传感器、信号线和plc控制器;所述底座顶部四角设置有所述支撑梁,所述底座正面和后面两根所述支撑梁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梁,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撑梁中间设置有所述硬木垫块,所述硬木垫块顶部与所述电杆套筒相配合,所述电杆套筒内孔底部设置有所述锅板垫板,所述锅板垫板顶部设置有所述垫高板,所述垫高板由多层垫板组成,所述垫高板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机,所述抗压试验机顶部设置有所述抗压试验压头,所述抗压试验压头通过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与所述顶梁相连接,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顶梁均为工字形梁,且在所述支撑梁和所述顶梁中间设置有加强肋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处和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顶梁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板垫板与所述电杆套筒内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试验传感器与所述顶梁连接处设置有垫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板垫板两端设置有吊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包括底座、支撑梁、顶梁、硬木垫块、电杆套筒、锅板垫板、垫高板、抗压试验机、抗压试验压头、抗压试验传感器、信号线、PLC控制器、加强板和吊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杆套筒抗压试验架能够通过简单有效的装置和结构,利用锅板垫板对电杆套筒的内孔壁进行抗压试验,并且通过抗压试验传感器和PLC控制器能够对试验的压力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施工地区地质对电杆套筒的抗压能力要求的同时保证电杆套筒的制作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兵;曹永斌;董劲才;梁业堂;黎权;凌跃;邱海荣;雷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州市新力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4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