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用于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过程中的试样缺口定位。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是深入进行材料动态断裂性能研究的重要试验。现有的全自动化冲击试验中,使用的试样定位方式为端面定位或视觉缺口定位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能够对试样缺口定位。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包括试样盘,试样盘上成行成列设置多个试样槽,试样槽包括沿试样盘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定位部、过渡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宽度大于试样宽度,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两槽边间距稍大于试样宽度,过渡部具有与试样缺口相对应的凸角,凸角与定位部间距小于试样宽度。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为凹陷于试样盘表面的腰形槽,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为凹陷于试样盘表面的矩形槽。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试样槽两侧设有镂空槽,镂空槽为长方形结构,且镂空槽四个角为圆弧过渡,镂空槽与过渡部相通。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试样槽上部按顺序刻数字。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还包括提手,提手表面设有网纹结构,提手上设有开口。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提手宽度与试样宽度相同。
所述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优选方案,试样盘斜边对角有两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试样盘设置多个试样槽,可按顺序摆放一定数量的试样;
2.采用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出试样槽,加工可实现且尽可能简便;
3.具有提手,提手上设有开口,方便人员手提试样盘;
4.试样盘斜边对角有两个定位孔,放置在桌面上定位,要求定位简便快捷,位置精准;
5.方便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抓取试样盘,且安全牢固;
6.过渡部具有与试样缺口相对应的凸角,可对试样缺口定位;
7.人工可快速简便的摆放好试样且试样随盘移动过程中不会脱出定位;
8.方便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夹取试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试样盘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试样盘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试样盘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试样与试样槽配合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试样与试样槽配合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与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配合示意图。
其中1.定位孔,2.试样盘,3.试样槽,4.提手,401.开口,402.网纹结构,5.镂空槽,6.第一容纳槽,7.试样,8.缺口,9.凸角,10.第一定位部,11.过渡部,12.第二定位部,13.第二容纳槽,14.凸台结构,15.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定位装置,包括试样盘2,试样盘2上成行成列设置多个试样槽3,试样槽3上部按顺序刻数字,试样槽3包括沿试样盘2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槽6、第一定位部10、过渡部11、第二定位部12和第二容纳槽13,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3宽度均大于试样7宽度,第一定位部10和第二定位部12两槽边间距稍大于试样7宽度,过渡部11具有与试样7缺口8相对应的凸角9,凸角9与第一定位部10及第二定位部12间距小于试样7宽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6和第二容纳槽13为凹陷于试样盘2表面的腰形槽,第一定位部10和第二定位部12为凹陷于试样盘2表面的矩形槽。
本实施例中,试样槽3两侧设有镂空槽5,镂空槽5为长方形结构,且镂空槽5四个角为圆弧过渡,镂空槽5与过渡部相接,方便了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的抓取。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提手4,提手4表面设有网纹结构402,提手上设有开口401,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手提,另外开口401上端面与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15的凸台结构14嵌合,防止了试样盘脱落,保证了安全。
本实施例中,提手宽度与试样宽度相同,方便了机器人气动夹爪手指的抓取。
本实施例中,试样盘2斜边对角有两个定位孔1,与桌面上安装的销轴配合,定位简便快捷,且位置精准。
本实用新型缺口8与凸角9配合以及第一定位部10和第二定位部12限位实现了试样的缺口定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样盘,试样盘上成行成列设置多个试样槽,试样槽包括沿试样盘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定位部、过渡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宽度均大于试样宽度,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两槽边间距稍大于试样宽度,过渡部具有与试样缺口相对应的凸角,凸角与定位部间距小于试样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为凹陷于试样盘表面的腰形槽,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为凹陷于试样盘表面的矩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部具有与试样缺口相对应的凸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槽两侧设有镂空槽,镂空槽为长方形结构,且镂空槽四个角为圆弧过渡,镂空槽与过渡部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槽上部按顺序刻数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手,提手表面设有网纹结构,提手上设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提手宽度与试样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材料全自动化冲击试验用试样缺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盘斜边对角有两个定位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