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7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增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



背景技术:

既有住宅改造的一项内容就是为既有住宅增加电梯,为了方便住户的出行,尤其是高层住户的出行。既有住宅已经投入使用多年,建筑物的沉降基本稳定,新增电梯是一个独立的新建建筑物,新建建筑物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自由沉降,不能直接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将既有住宅与新增电梯直接相连。

因既有住宅增设的电梯井道结构紧邻既有住宅,小区内场地及道路无法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出入,无法采用机械挖桩、打桩。如采用人工挖桩,对人员自身的安全隐患大,同时抽水量大,会造成现有房屋地基水土流失,造成地基失稳,影响现有房屋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解决了电梯井结构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包括桩基和井道,所述桩基位于所述井道下方并与井道相连,井道通过连接件与墙面相连;

所述桩基包括桩管和填充材料,所述桩管插接在地面内,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填充在桩管内的第一填充材料和填充在桩管外与土层之间的第二填充材料,且桩管上设有插接组件用于连接桩管、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

优选地,所述桩管由上至下设有若干组插接组件,同一组的插接组件的推动端在桩管内组成推动面;

所述插接组件包括导向盖和插接杆;

所述桩管上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导向盖可拆卸设置在桩管的外壁上,且导向盖上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二导向孔组成导向孔;

所述插接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盖包括固定板、导向管和螺钉;

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螺钉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桩管上,所述导向管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接杆包括推板和杆体,所述杆体的推动端位于桩管内并与所述推板铰接,多个推板组成所述推动面;杆体的插接端在导向孔内滑动并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导向孔相连。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沉降筒,所述沉降筒包括内筒、滚珠和外筒,所述内筒通过所述滚珠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滚珠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内筒上,外筒上设有沉降槽;

所述连接杆有两个,一个连接杆与外筒相连,另一个连接杆穿过所述沉降槽与内筒相连并沿着沉降槽滑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夹持壳、推动杆和扳动开关;

所述夹持壳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滚珠放置在夹持壳内且夹持壳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所述推动杆滑动设置在内筒内;所述扳动开关转动设置在内筒上并与推动杆相连,且扳动开关的一端伸出内筒的内侧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夹持壳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开关块,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关块设置在夹持壳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一开关块上设有第一开关斜面;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开关块,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关块设置在夹持壳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二开关块上设有第二开关斜面。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开关块和第二开关块组成开关块,所述第一开关斜面与所述第二开关斜面组成开关槽,所述开关槽朝向所述推动杆;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扳动开关包括凸轮、转动轴和扳动轴,所述凸轮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上,凸轮上设有与所述推动杆相连的连接槽,所述扳动轴固定在凸轮上且扳动轴伸出所述内筒的内侧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动杆一端设有与所述开关槽相匹配的开关端面,推动杆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采用的压力注浆钢管桩,钻孔机设备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任何小区均能随时出入,施工时不需要抽水,对现有地基无扰动,不影响现有房屋的安全和稳定,任何小区环境均适用。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可增加钻孔深度,增加桩基数量,确保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插接组件增加桩管、填充材料和土层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多组插接组件的设置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提高了新增电梯的安全性。

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通过连接件将将既有住宅与新增电梯相连并使既有住宅和新增电梯成为一个整体,避免了新增电梯在自由沉降过程中影响到既有住宅的安全,保证既有住宅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桩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插接杆连接桩管、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桩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面;2-井道;3-连接杆;31-连接板;32-螺栓;4-沉降筒;41-内筒;42-滚珠;43-外筒;44-连接组件;441-夹持壳;441a-第一壳体;441b-第二壳体;442-推动杆;443-扳动开关;443a-凸轮;443b-转动轴;443c-扳动轴;444-第一弹性件;445-第二弹性件;446-开关块;446a-第一开关块;446b-第二开关块;447-开关槽;447a-第一开关斜面;447b-第二开关斜面;448-连接槽;5-动力组件;6-桩基;61-填充材料;62-桩管;621-推板槽;622-第一导向孔;7-插接组件;71-导向盖;711-导向管;712-固定板;713-螺钉;714-第二导向孔;72-插接杆;721-推板;722-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包括桩基6和井道2,所述桩基6位于所述井道2下方并与井道2相连,井道2通过连接件与墙面1相连;

所述桩基6包括桩管62和填充材料61,所述桩管62插接在地面内,所述填充材料61包括填充在桩管62内的第一填充材料和填充在桩管62外与土层之间的第二填充材料,且桩管62上设有插接组件7用于连接桩管62、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

因既有住宅增设的电梯井道2结构紧邻既有住宅,小区内场地及道路无法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出入,无法采用机械挖桩、打桩。如采用人工挖桩,对人员自身的安全隐患大,同时抽水量大,会造成现有房屋地基水土流失,造成地基失稳,影响现有房屋安全稳定。本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采用的压力注浆钢管桩,钻孔机设备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任何小区均能随时出入,施工时不需要抽水,对现有地基无扰动,不影响现有房屋的安全和稳定,任何小区环境均适用。井道2的上方设有电梯的动力组件5。

首先通过小型钻机钻出用于桩管62埋设的埋设孔,进而将连接了插接组件7的桩管62埋设到埋设孔内,进而将填充材料61填充至桩管62与土层之间的间隙和桩管62内的孔内,在填充材料61凝固后,使桩管62与填充材料61连成一个整体,进而支撑新增电梯,钻孔机设备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任何小区均能随时出入,施工时不需要抽水,对现有地基无扰动,不影响现有房屋的安全和稳定,任何小区环境均适用。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可增加钻孔深度,增加桩基6数量,确保桩基6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进一步,为了增加桩管62、填充材料61和土层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在桩管62上设置了插接组件7,下面结合插接组件7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桩管62由上至下设有若干组插接组件7,同一组的插接组件7的推动端在桩管62内组成推动面。

通过多组插接组件7的设置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桩基6的承载能力,提高了新增电梯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结合插接组件7的具体结构对插接组件7的工作进行阐述,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插接组件7包括导向盖71和插接杆72;所述桩管62上设有第一导向孔622,所述导向盖71可拆卸设置在桩管62的外壁上,且导向盖71上设有第二导向孔714,所述第一导向孔622与所述第二导向孔714组成导向孔;所述插接杆7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

在桩管62与土层之间的间隙填充了第二填充材料前,向桩管62内插入一个锥形杆用于推动插接组件7,锥形杆与由多个推板721组成的推动面接触后向杆体722施加一个作用力,进而使杆体722的插接端克服与第二导向孔714之间的摩擦力,最终杆体722随着锥形杆的向下运动在导向孔内滑动,进而穿过第二填充材料并插入土层内,进而将桩管62、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连接起来。在杆体722插接完成后,取出锥形杆并向桩管62内填充第一填充材料。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导向盖71包括固定板712、导向管711和螺钉713;所述固定板712通过所述螺钉71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桩管62上,所述导向管711固定在固定板712上。

导向管711内设有第一开孔,连接板31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连通并组成所述第二导向孔714。

对于导向盖71而言,在杆体722滑动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了杆体722运动的稳定性,减少了杆体722运动的偏转和杆体722与桩管62之间的磨损。进一步,固定板712的设置隔绝了导向孔缝隙,使桩管62内与桩管62外封闭,避免了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的混合,保证凝固后的填充材料61的组分一致且均匀。更进一步,导向盖71与桩管6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运输,即运输过程中拆下导向盖71,减少桩管62占用的空间,增加了运输的方便性。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插接杆72包括推板721和杆体722,所述杆体722的推动端位于桩管62内并与所述推板721铰接,多个推板721组成所述推动面;杆体722的插接端在导向孔内滑动并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导向孔714相连。

进一步,第一导向孔622上设置推板槽621,在推板721被推动后推板721插接到推板槽621内并通过推板721封闭第一导向孔622,避免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的混合。更进一步,第二导向孔714仅有最外侧的一段通过过盈配合与杆体722相连,缩减过盈配合段的距离,减小锥形杆推动插接杆72过程中的阻力,减少工作量,提高插接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2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3和沉降筒4,所述沉降筒4包括内筒41、滚珠42和外筒43,所述内筒41通过所述滚珠42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43内,滚珠42通过连接组件44设置在内筒41上,外筒43上设有沉降槽;

所述连接杆3有两个,一个连接杆3与外筒43相连,另一个连接杆3穿过所述沉降槽与内筒41相连并沿着沉降槽滑动。

既有住宅为了方便住户的出行,尤其是高层住户的出行,在既有住宅的基础上新增电梯以方便住户的出行。既有住宅已经投入使用多年,建筑物的沉降基本稳定,新增电梯是一个独立的新建建筑物,新建建筑物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自由沉降,因此,为了避免新增电梯在自由沉降过程中影响到既有住宅的安全,不能将新增电梯与既有住宅直接相连,通过连接件将新增电梯与既有住宅相连,达到了在不影响既有住宅使用的情况下,实现新增电梯修建的目的。

连接件包括连接杆3和沉降筒4两个部分,连接杆3有两个,一个连接杆3连接墙面1与沉降筒4,另一个连接杆3连接井道2侧壁面与沉降筒4,沉降筒4分为内筒41和外筒43两层,且内筒41与外筒43之间设置了滚珠42以方便内筒41与外筒43之间的相对滑动,两个连接杆3分别连接内筒41和外筒43之中的一个,将与内筒41相连的连接杆3称之为第一连接杆3,将与外筒43相连的连接杆3称之为第二连接杆3;现以第一连接杆3与内筒41相连,第二连接杆3与外筒43相连为例,阐述连接件的工作,在新增电梯沉降的过程中,新增电梯带动第一连接杆3一起向下滑动,内筒41进而在第一连接杆3的带动下通过滚珠42沿着外筒43向下滑动;在新增电梯沉降完毕后,连接杆3、沉降筒4、墙面1和井道2保持相对静止。

进一步,在第一连接杆3与外筒43相连、第二连接杆3与内筒41相连的情况下,连接件的工作与第一连接杆3与内筒41相连、第二连接杆3与外筒43相连的情况一致,在此就不再赘述。外筒43上沉降槽的尺寸可以根据一方面与连接杆3的尺寸相适应,另一方面沉降槽的尺寸还大于新增电梯沉降的高度。

更进一步,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选用材料的范围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连接组件44包括夹持壳441、推动杆442和扳动开关443;

所述夹持壳441设置在所述内筒41上,所述滚珠42放置在夹持壳441内且夹持壳441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外筒43的内侧壁;所述推动杆442滑动设置在内筒41内;所述扳动开关443转动设置在内筒41上并与推动杆442相连,且扳动开关443的一端伸出内筒41的内侧壁。

连接组件44设置在内筒41上并夹住滚珠42,同时为了保证滚珠42的滑动,夹持壳441的内径要稍微大于滚珠42的直径,那么当内筒41与外筒4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滚珠42可以在夹持壳441内滚动进而方便内筒41与外筒43的相对滑动。进一步,在新增电梯沉降之后,新增电梯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相反,由于新增电梯是细长型的结构,在横向力,如风力,作用下新增电梯容易出现左右摆动,影响到新增电梯的使用安全;连接组件44在实现滚珠42滑动的同时还通过设置在夹持壳441外壁上的第一弹性件444和第二弹性件445进一步抵消外力的作用,保证新增电梯的使用安全。

同时,为了保证滚珠42的使用安全,在连接件安装之前对钢珠进行检查,需要更换钢珠的,通过扳动开关443将夹持壳441打开进而更换滚珠42,具体而言,结合夹持壳441的结构对更换滚珠42的操作进行解释: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夹持壳441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

所述第一壳体441a上设有第一弹性件444和第一开关块446a,所述第一弹性件444设置在第一壳体441a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关块446a设置在夹持壳441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一开关块446a上设有第一开关斜面447a;

所述第二壳体441b上设有第二弹性件445和第二开关块446b,所述第二弹性件445设置在第二壳体441b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关块446b设置在夹持壳441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二开关块446b上设有第二开关斜面447b。

作为一种选择,第一开关块446a和第二开关块446b组成开关块446,所述第一开关斜面447a与所述第二开关斜面447b组成开关槽447,所述开关槽447朝向所述推动杆442。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一弹性件444包括第一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445包括第二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弹簧。

夹持壳441包括了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两个部分,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在结构上是相同的,现在以第一壳体441a为例进行解释,第一壳体441a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弹性件444,第一弹性件444滑动设置在内筒41上,当需要打开夹持壳441时,转动扳动开关443带动推动杆442使第一壳体441a向远离第二壳体441b的方向滑动,第一壳体441a进而压缩第一弹性件444使第一弹性件444在内筒41内滑动,第二壳体441b同时向远离第一壳体441a的方向滑动进而使第一壳体441a与第二壳体441b之间的间隙增加至大于钢珠直径后取出并更换钢珠,方向转动扳动开关443使推动杆442脱离与夹持壳441的接触,进而使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复位。

进一步,结合扳动开关443和推动杆442的结构对夹持壳441开启和关闭的过程进行解释,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扳动开关443包括凸轮443a、转动轴443b和扳动轴443c,所述凸轮443a通过所述转动轴443b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41上,凸轮443a上设有与所述推动杆442相连的连接槽448,所述扳动轴443c固定在凸轮443a上且扳动轴443c伸出所述内筒41的内侧壁。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推动杆442一端设有与所述开关槽447相匹配的开关端面,推动杆442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槽448内。

扳动开关443是转动设置在内筒41上的凸轮443a结构,凸轮443a上开设有连接槽448,推动杆442滑动设置在连接槽448内,其中,为了方便扳动开关443的操作,设置了扳动轴443c且扳动轴443c位于内筒41的内侧壁内;进一步,需要开启夹持壳441时,手握扳动轴443c并带动凸轮443a以转动轴443b为中心转动,连接槽448随凸轮443a转动使与连接槽448的推动杆442随着凸轮443a转动向夹持壳441方向滑动,推动杆442的开关端面与开关槽447接触后将第一开关块446a和第二开关块446b挤开,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进而被分开。夹持壳441需要关闭时,反向转动扳动开关443使扳动开关443带动推动杆442脱离夹持壳441,夹持壳441进行关闭。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41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内筒41上设有减重槽。

由于设置了连接组件44,内筒41的厚度较大,设置减重槽后一方面是减轻内筒41的重量,减轻第一连接杆3所受到的载荷,避免第一连接杆3弯折;另一方面减少内筒41所用到的材料量,节约成本。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连接杆3通过连接板31与墙面1相连,所述连接板31上设有若干个螺栓32。连接杆3设置连接板31后增加连接杆3与墙面1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6)和井道(2),所述桩基(6)位于所述井道(2)下方并与井道(2)相连,井道(2)通过连接件与墙面(1)相连;

所述桩基(6)包括桩管(62)和填充材料(61),所述桩管(62)插接在地面内,所述填充材料(61)包括填充在桩管(62)内的第一填充材料和填充在桩管(62)外与土层之间的第二填充材料,且桩管(62)上设有插接组件(7)用于连接桩管(62)、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管(62)由上至下设有若干组插接组件(7),同一组的插接组件(7)的推动端在桩管(62)内组成推动面;

所述插接组件(7)包括导向盖(71)和插接杆(72);

所述桩管(62)上设有第一导向孔(622),所述导向盖(71)可拆卸设置在桩管(62)的外壁上,且导向盖(71)上设有第二导向孔(714),所述第一导向孔(622)与所述第二导向孔(714)组成导向孔;

所述插接杆(7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盖(71)包括固定板(712)、导向管(711)和螺钉(713);

所述固定板(712)通过所述螺钉(71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桩管(62)上,所述导向管(711)固定在固定板(7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72)包括推板(721)和杆体(722),所述杆体(722)的推动端位于桩管(62)内并与所述推板(721)铰接,多个推板(721)组成所述推动面;杆体(722)的插接端在导向孔内滑动并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第二导向孔(71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3)和沉降筒(4),所述沉降筒(4)包括内筒(41)、滚珠(42)和外筒(43),所述内筒(41)通过所述滚珠(42)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43)内,滚珠(42)通过连接组件(44)设置在内筒(41)上,外筒(43)上设有沉降槽;

所述连接杆(3)有两个,一个连接杆(3)与外筒(43)相连,另一个连接杆(3)穿过所述沉降槽与内筒(41)相连并沿着沉降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4)包括夹持壳(441)、推动杆(442)和扳动开关(443);

所述夹持壳(441)设置在所述内筒(41)上,所述滚珠(42)放置在夹持壳(441)内且夹持壳(441)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外筒(43)的内侧壁;所述推动杆(442)滑动设置在内筒(41)内;所述扳动开关(443)转动设置在内筒(41)上并与推动杆(442)相连,且扳动开关(443)的一端伸出内筒(41)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壳(441)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壳体(441a)和第二壳体(441b);

所述第一壳体(441a)上设有第一弹性件(444)和第一开关块(446a),所述第一弹性件(444)设置在第一壳体(441a)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关块(446a)设置在夹持壳(441)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一开关块(446a)上设有第一开关斜面(447a);

所述第二壳体(441b)上设有第二弹性件(445)和第二开关块(446b),所述第二弹性件(445)设置在第二壳体(441b)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关块(446b)设置在夹持壳(441)的开口端的对侧且第二开关块(446b)上设有第二开关斜面(447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块(446a)和第二开关块(446b)组成开关块(446),所述第一开关斜面(447a)与所述第二开关斜面(447b)组成开关槽(447),所述开关槽(447)朝向所述推动杆(442);

所述第一弹性件(444)包括第一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445)包括第二伸缩杆和套接在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开关(443)包括凸轮(443a)、转动轴(443b)和扳动轴(443c),所述凸轮(443a)通过所述转动轴(443b)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筒(41)上,凸轮(443a)上设有与所述推动杆(442)相连的连接槽(448),所述扳动轴(443c)固定在凸轮(443a)上且扳动轴(443c)伸出所述内筒(41)的内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442)一端设有与所述开关槽(447)相匹配的开关端面,推动杆(442)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槽(448)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解决了电梯井结构效率低的问题;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包括桩基和井道,所述桩基位于所述井道下方并与井道相连,井道通过连接件与墙面相连;所述桩基包括桩管和填充材料,所述桩管插接在地面内,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填充在桩管内的第一填充材料和填充在桩管外与土层之间的第二填充材料,且桩管上设有插接组件用于连接桩管、第二填充材料和土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电梯井采用的压力注浆钢管桩,钻孔机设备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任何小区均能随时出入,施工时不需要抽水,对现有地基无扰动,不影响现有房屋的安全和稳定,任何小区环境均适用。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远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4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