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饰板,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踢脚线。
背景技术:
踢脚线一般都安装于墙体与地面之间,用于装饰以及防护使用。但是目前的踢脚线一般为实心的木板,因此与墙面之间一般为打胶水或者螺丝固定,这种方式由于踢脚线紧贴着墙面,所以容易不透气,更容易潮湿发霉。另外踢脚线硬度高,长期用于防护会导致踢脚线局部变形或者凹陷破损,故目前的踢脚线抗缓冲能力较差,且踢脚线与地面的转角处容易积累灰尘以及脏物,不容易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复合踢脚线,采用一种新的复合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复合踢脚线,包括一主板,主板的顶部具有一折弯部,主板转动铰接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墙面上,所述主板与墙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腔,间隙腔内安装一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气囊,气囊将主板向外顶出并使得主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一条充气密封条,该充气密封条通过一个以上的导气管与气囊连接导通,充气密封条具有一个以上的进出气小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出气小孔包括第一进出气小孔以及第二进出气小孔,第一进出气小孔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的外侧端,第二进出气小孔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的内侧端,出气口端正对着固定基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螺丝固定孔,其通过螺丝将固定基座安装在墙体上,气囊安装于固定基座与主板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板内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腔,所述固定基座相对第一定位腔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腔,气囊的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一定位腔内,气囊的另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二定位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内具有一个第一储气腔,所述充气密封条内具有一个第二储气腔,所述第一储气腔与第二储气腔之间通过一根以上的导气管连接导通,所述气囊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基座上远离气囊一面并排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气槽,各导气槽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轴孔,所述主板顶部的折弯部两侧各设置一转轴,转轴转动安装于轴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可以快速去除踢脚线周边的灰尘以及堆积物,并能够很好的进行与墙面之间的换气,减少墙体发霉,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压缓冲能力,可以增加踢脚线的使用寿命,增加接触时的柔软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踢脚线,包括一主板9,主板9的顶部具有一折弯部3,主板9转动铰接在两个固定支架2之间,固定支架2固定安装于墙面上,主板9与墙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腔,间隙腔内安装一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气囊4,气囊4将主板9向外顶出并使得主板9垂直于水平面,主板9的底部设置一条充气密封条8,该充气密封条8通过一个以上的导气管6与气囊4连接导通,充气密封条8具有一个以上的进出气小孔。
如图3所述,进出气小孔包括第一进出气小孔81以及第二进出气小孔82,第一进出气小孔81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8的外侧端,第二进出气小孔82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8的内侧端,出气口端正对着固定基座5。第一进出气小孔81用于对堆积在主板底部的灰尘进行吹出,而第二进出气小孔82用于对内侧面进行气流的流动,使其与墙面大面积接触,在使用时可人工挤压主板9即可,进而对气囊4进行挤压,气囊4内部的气体经导气管进入到充气密封条内,此时充气密封条快速膨胀,充气密封条与地面之间的瞬时密封性提升至最大,此时即可利用冲出的气体实现换气以及吹气,增加墙体的透气性以及吹出堆积的灰尘。
如图2所示,固定基座5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连接耳52,连接耳52上设置有螺丝固定孔53,其通过螺丝将固定基座5安装在墙体上,气囊4安装于固定基座5与主板9之间,主板9内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腔,固定基座相对第一定位腔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腔51,气囊4的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一定位腔内,气囊4的另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二定位腔51内。
气囊4内具有一个第一储气腔,充气密封条8内具有一个第二储气腔(未图示),第一储气腔与第二储气腔之间通过一根以上的导气管6连接导通,气囊4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固定基座5上远离气囊4一面并排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气槽11,各导气槽11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从第二进出气小孔82吹出的气体可以从导气槽11的底部进入,并穿过导气槽11,从导气槽的11顶部吹出,进而实现墙体的透气,如有水汽可以快速吹干,增加透气性。
其中,固定支架2上设置有轴孔,所述主板顶部的折弯部两侧各设置一转轴1,转轴1转动安装于轴孔内,当接触在主板9上时,主板9通过转轴1实现转动,进而挤压气囊,实现缓冲,接触时更加的柔软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可以快速去除踢脚线周边的灰尘以及堆积物,并能够很好的进行与墙面之间的换气,减少墙体发霉,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压缓冲能力,可以增加踢脚线的使用寿命,增加接触时的柔软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板,主板的顶部具有一折弯部,主板转动铰接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墙面上,所述主板与墙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腔,间隙腔内安装一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气囊,气囊将主板向外顶出并使得主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一条充气密封条,该充气密封条通过一个以上的导气管与气囊连接导通,充气密封条具有一个以上的进出气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气小孔包括第一进出气小孔以及第二进出气小孔,第一进出气小孔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的外侧端,第二进出气小孔并排设置在充气密封条的内侧端,出气口端正对着固定基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螺丝固定孔,其通过螺丝将固定基座安装在墙体上,气囊安装于固定基座与主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内侧面开设有第一定位腔,所述固定基座相对第一定位腔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腔,气囊的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一定位腔内,气囊的另一端固定装入于第二定位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具有一个第一储气腔,所述充气密封条内具有一个第二储气腔,所述第一储气腔与第二储气腔之间通过一根以上的导气管连接导通,所述气囊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上远离气囊一面并排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气槽,各导气槽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轴孔,所述主板顶部的折弯部两侧各设置一转轴,转轴转动安装于轴孔内。
技术总结